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课件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课件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10:4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  在亚里士多德心中,“德性就是中庸,是对
中间的命中。德性作为我们的中庸之道,它是一
种具有选择能力的品质,它受到理性的规定,像
一个明智人那样提出要求”。他进而提出,最好
的政体以中庸为原则,毋过犹不及。
请思考:
1.怎样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中庸理论?
2.如何认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史的贡献?知识点 一 北方小驹
1.家境出身:
(1)出生在_______小城斯塔吉拉,常随做御医的父亲出入马其
顿王宫,接触到广泛的文化知识。
(2)作为_________的后代,具有很好的古代生物学、_______
素养。马其顿医学世家生理学2.才智超群:
(1)17岁时来到雅典柏拉图创办的_________学园学习,表现出
惊人的求知欲。
(2)敬重老师,但不盲从,常与老师就_____问题展开辩论,被
誉为学园的头脑。阿卡德米哲学3.思想主张:
(1)哲学思想:
①反对柏拉图的_______,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
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②社会态度: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
弃现实的幸福。
③不彻底的唯物论: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
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
(2)伦理思想:_____理论。
(3)特点:接近_____主义,但不彻底。理念论中庸唯物【合作探究】
结合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阅读材料:
  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个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柏拉图认为,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探究分析:
(1)上述材料中,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讨论一个什么哲学问题?各持怎样的观点?
提示:讨论物质与意识(精神)的关系。
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着理念(精神),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2)亚里士多德怎样发展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提示: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的理念论,他认为理念论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这种主张一定程度上接近了唯物主义,同时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明确了哲学的研究对象。亚里士多德对老师柏拉图是怎样的态度?给我们处理与老师的关系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提示:态度: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非常敬重,但在科学上决不盲从,把真理看得高于一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启示:①要尊敬老师。②要在学习老师知识的同时,掌握问题的思考探究方法。③在老师与真理之间,坚持真理,反对盲从。(答案不唯一)知识点 二 博学家与教师生涯
一、博学家
(1)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因此被誉为“_____________
_____”。
(2)哲学领域: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提出哲学必须研究和解
决的十三个问题。
(3)生物学领域:对五百多种不同动植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
十多种动物进行了_________。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解剖研究(4)物理学领域:在《_______》一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
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5)工具科学:创立_______,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
分构成的简单演绎逻辑,即_______,始终贯穿于其研究、
统计和思考之中。物理学逻辑学三段论二、教师生涯
1.宫廷教师: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聘其为其子_________的私
人教师。
2.创立学园:公元前335年,在雅典东郊创立“_______”学
园,其藏书数量巨大。
3.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喜欢边散步边讲学,人称他“_____
_________”或_________。亚历山大吕克昂散步的哲学家逍遥学派4.中庸之道: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问题,过度与不
及产生失误,中间往往能够获得成功。_________是一种明智
的态度和方法。
5.寂然离世: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逝世。他认为_______
_____天然合理,却在遗嘱中要求解放家奴。中庸之道奴隶占有制【合作探究】
结合亚里士多德的博学和教育,阅读材料:
  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不过亚里士多德后来在许多问题上背离了他的老师而另辟蹊径,并常把柏拉图的思想作为批判的靶子,甚至有意夸大他与老师的分歧。学习多年之后,亚里士多德自己创立了一个新的哲学学派,称为逍遥学派。可以说,在他的思想里既有柏拉图思想的继承,也有自己思想的创新。探究分析:
(1)亚里士多德批判他的老师柏拉图的思想,并夸大与老师的分歧,是否意味着他们的师生关系十分紧张?为什么?
提示:这并不意味着两人的关系紧张。
因为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之间只是哲学观点的争执。与观点争执相反,亚里士多德十分敬重自己的老师柏拉图,柏拉图也很欣赏自己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就是“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言行,正是他坚持自己哲学观点的表现。(2)在吕克昂学园里,亚里士多德最有可能使用的教学方式有哪些?
提示:亚里士多德喜欢在学园的林荫道上边散步边讲学,这种方式轻松洒脱,师生在身心愉悦轻松中进行教与学,效果极佳。
应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方式?
【思路分析】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方式的评价,应从其教学形式、效果等方面客观公正地看待。
提示:不拘泥于固定的课堂模式,气氛轻松活泼,师生身心放松,有助于思维启迪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一、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的特点
1.伦理性。他指出首先人要过善的生活,善的生活即遵循中庸的生活,在饮食、锻炼、家庭收入等领域“无不过与无不及”。
2.系统性。他的“中庸之道”是一个逻辑严密、系统的理论体系,涉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美学等多个领域。 3.时代性。他的理论深受当时社会条件的影响,如在政治上他主张从城邦的大小到政体的设计都应遵循中庸原则。
4.启蒙性。“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长期激发人们不断思考,其部分具体主张至今仍然能够指导我们的活动。【特别提醒】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继承与发展:
(1)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不放弃现实的幸福。
(2)指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3)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4)唯物论并不彻底。 二、全面认识亚里士多德的深远影响
1.进步性:
(1)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个对学科进行了分类,建立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思想体系,成为多个学科的奠基人和创立者,可以帮助后人更系统地进行研究。
(2)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 2.局限性:
(1)基本哲学观徘徊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2)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特别提醒】亚里士多德的巨大成就既是个人努力的成果,更是时代的产物:(1)良好的家庭熏陶和学校教育。(2)个人的勤奋探索。(3)亚历山大提供的经济援助和丰富的科研素材。
(4)古希腊繁荣的奴隶制经济和丰富的文化基础及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