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学案
自
主
学
习
学习目标
1.
通过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通过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高
效
课
堂
史料研析
史料阅读:
在阿卡德米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跟他的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亚里士多德的所有著述都像是同柏拉图对话,但师徒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例如,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个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柏拉图认为,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问题设置:你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态度
分析参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虽然柏拉图和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士多德是师生关系,但是亚里士多德对于柏拉图并不盲从,而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分析该段材料应围绕“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思考,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非常敬仰,但在科学上决不盲从,把真理看得高于一切。
答案: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非常敬仰,但在科学上决不盲从,把真理看得高于一切。
达
标
训
练
1.
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在《巴黎宣言》中写道:“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
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
000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
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3)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答案:(1)
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民。
(2)
儒学创始人,中国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
(3)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
( http: / / www.21cnjy.com )“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这些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2)
据材料二概括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3)
儒家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
观点:仁,礼,仁政。不受重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儒家学派观点不适合富国强兵的需要,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
(2)
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地位:自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3)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他要求人们注重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等都体现了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可供汲取的营养。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儿童从小受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我们的护卫者……有必要像终宵不眠的警犬;他们在战斗的生活中,各种饮水和各种食物都能下咽;面对烈日骄阳狂风暴雨都能处之若泰。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二 这样,只有哲学才有可能使人变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的存在。由此可见,教育并不是对某项技能的培养;不如说,它是要形成权力与爱知识的统一。它只是要平息内在的冲突……
——[德]伽达默尔《伽达默尔论柏拉图》
材料三 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
( http: / / www.21cnjy.com )损。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使之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同某些目的相符的性格原来为当初建立政体的动因,亦即为随后维护这个政体的实力。……那么,他们在作为一个城邦的分子以前,也必须先行训练和适应而后才能从事公民所应实践的善业。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护卫者”的职责。并指出使公民成为“护卫者”的主要途径。
(2)
据材料二,概括柏拉图提出“哲学家王”的理由。据材料三,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目标。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教育与政治关系的共同认识。
答案:(1)
保卫城邦。教育。
(2)
哲学使人拥有政治智慧,哲学家能处理好权力与智慧间的关系。目标: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公民,维护雅典政治。
(3)
教育服务于政治。
解析:本题考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关内容。明确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的内容联系材料一、二回答第(1)问和第(2)问前一小问;从材料三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引文中分析、概括回答第(2)问后一小问和第(3)问。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Aristotl
( http: / / www.21cnjy.com )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中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
(2)
据材料二回答,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体现在哪些地方
(3)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 体现了什么精神
答案:(1)
柏拉图。
(2)
批驳了柏拉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
他还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的设想不符合实际。
(3)
尊敬但不盲从;体现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
5.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地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
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答案:(1)
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
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解析:第(1)问社会秩序:“相信人们居住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强调社会的和谐;个人品德:“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强调个体的美德。仁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缓和阶级矛盾,礼要求维护西周的等级制度。柏拉图心中的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要有智慧之德;卫国者担当对外御敌、对内保民之责,要有勇敢之德;生产者从事各种生产,要有节制之德。第(2)问孔子生活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柏拉图生活的时代,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