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学案
课程标准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习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在鲁从政、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文化教育事业。
2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知识清查
追求礼乐的一生
1、自学礼乐
(1)起初学习“-----------------”,十五岁时立志学习礼乐。
(2)刻苦自学,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
(3)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为己任。
2、三十而立:精通“--------------”,收徒讲学。
3、涉足政坛
(1)先后在鲁国任中都宰和-------------。
(2)力图加强------------、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恢复-----------社会。
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宣传主张,未被采纳,返回鲁国。
5、献身文教:整理文化典籍,删修《-------------》,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
(1)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社会转变的时期,充满新与旧的矛盾。
(2)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3)孔子决心通过恢复-----------,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
(1)“礼”的思想:他认为,要改变---------------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就要恢复
周礼的权威,以“礼”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求人们做到“非礼无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主张“----------------”,匡正社会秩序。
(2)“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的最高准则。
仁就是爱人,包含着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主张以德和礼
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礼和仁结合起来,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
式,让仁有礼的约束不失于无序。
(3)中庸思想:认为“过犹不及”就是过头和不及同样不好,恰倒好处才是
-------------。达到恰当的方法,是“--------------”。
古代大教育家
1、开创私学
(1)背景:春秋以前,文化一向被-------------垄断。
(2)概况:孔子开创--------------,只要愿意行“束脩”之礼,都可以成为孔门
弟子;从贵族子弟到清贫寒士,不分贫富贵贱,都平等地师从孔子;对学
生一视同仁。
2、教学目的、目标
(1)“成人”:通过教育,使学生们举止合乎礼数,言行合乎“忠”“信”。
(2)“君子”:把学生培养成“--------------”将礼与仁、言与行完美统一,独善
其身,兼济天下。教学生“------------”和-------------的本领。
3、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学生什么是----------------。
4、整编典籍
(1)孔子整编“六经”。
(2)孔子弟子把其思想整理成《-----------》,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1)古代政治: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
论基础。中国封建社会所有朝代和君主几乎都利用孔子的思想统治国家。
(2)古代文化:“六经”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3)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改变了以往----------------
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
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2、对世界
(1)亚洲:-----------------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对这些国
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2)西方:-------------后传到西方,产生重大影响。
思维训练
1、孔子有哪些思想主张和政治观点?
(1)
时代背景: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
。
(2)
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
主要内容:
A思想:
(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
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
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2)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
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B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C教育: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
最基本教材。
2.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有何地位和影响?
1.对中国:(1)古代政治: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一统,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
古代文化: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
行为规范之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3)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
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2.对世界:(1)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对这些国家产生深远
影响。(2)西方:明清以后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知识延伸
儒家思想的演变
(1)春秋时期创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主张“仁
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维护周
“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2)战国时期发展:成为“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
“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还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
者虐民和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但在战国纷
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而受到统治者的
冷落。
(3)秦朝时期受压制:有些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政策,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
(4)西汉时期享“独尊”: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建议,儒家思想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宋朝时期形成理学: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是理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
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
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
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
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yi、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
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6)明朝时期,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了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
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挥个人见解,从而使儒学的地位空前加强。
(7)明末清初遭批判:明清时期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明后期“异端”进
步思想家,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
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揭露道学的虚伪。清初的黄宗羲、
顾炎武(“经世致用”)、王夫之也从不同角度批判了理学,其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
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8)龚自珍、林则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
学”的枷锁,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9)太平天国时期被结合:鸦片战争后在农民起义的潮流中,受西方宗教思想影响的洪秀全
结合儒家的大同思想创立了拜上帝教的理论,对广大的劳动人民产生了很大的号召力,
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10)维新变法时期出“新意”: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发表《孔子改制考》,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
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否定顽固派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维新变法思
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11)新文化运动时期受抨击: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对封建思想文化还没有进
行彻底批判,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
流。为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陈独秀等人直接打出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提出了“打倒
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
了人们的思想。
(12)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文革”
时期被否定:江青等“四人帮”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矛头直指周恩来的落实
干部政策和恢复“文革”前的一些政策措施。在十年动乱时期,儒学再次受到猛烈批
判,被错误地全面否定、批判,影响进一步减弱。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思想界对
儒家学说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待传统文化的政策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地吸收
和继承。肯定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
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
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对传统文化
中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糟粕,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
“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必须否定和抛弃。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
优秀的思想资源,改造和重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之适应中国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