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教案
课题内容:《渔家傲》
教师姓名:李瑞芝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语气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词文。2.品析意象特点,领略词作苍凉、壮阔、肃穆的意境美。3.以意逆志,探究词人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
领略词作苍凉、壮阔、肃穆的意境美,探究词人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大家还记得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漠风光的诗句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王维眼中的风景,带给读者的是雄浑与瑰丽的震撼;那么戍守边塞长达四年之久的范仲淹,会怎样描绘边塞的秋之景,会给读者带来怎样的情感体验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渔家傲》,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一起品味边塞的军旅生活。 一、朗读诗词
整体感知 1.原始自读,读准字音,划出语气停顿。2.再读诗词,把握朗读节奏。3.学生朗读展示4.全班齐读,初步感知词文的意境和情感。 二、具体赏析上片——领略词之意境 1.朗读上片,划出描写的景物。 2.词人是怎样来形容这些景物特点的?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在和学生交流中适时引入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人笔下的景物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3.运用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词人笔下的边塞之秋。(动手写一写) 4.在具体赏析了词中景的基础上来领略词的意境。 三、具体赏析下片——体味词人情感1.如果说上片词人于绘景中渗透了自己思乡而不能归的情感,那么在下片中将此情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的是哪句呢? 2.这两句话给了你怎样的感触,你对古代边塞将士的军旅生活又有了怎样的认知? 3.一杯浊酒漾出了浓浓的思乡情绪,词人并没有再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而是从听觉和视觉来描写了“羌管和夜霜”,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表达效果的?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悠悠”、“满”来分析景物特点,进而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 4.夜色渐浓,人却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词人以人物的典型特征作结,给我们读者留下了怎样的心灵震撼? 四、配乐朗读,再次感受诗词的韵味。 五、小结 鉴赏方法:从意象特征来领略诗歌的意境;
品析词语并借助知人论世来品味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低沉凛冽的号角声中,我们穿越回到了古时征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代——鸿雁声声,南下衡阳捎去戍边将士对亲人的怀念之情;暮霭沉沉,孤城紧闭的大门锁不住戍边将士悲壮的爱国之情;杯杯浊酒意,悠悠羌管情。将军白发里,征夫泪水中。我们看到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范仲淹,看到了体恤下情温情脉脉的范仲淹。更让我们期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六、布置作业
边塞诗以唐代为盛,请同学们搜集整理边塞诗作,并挑选一首从景物特征和人物情感两个方面来品评诗歌,进一步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回顾旧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诗词的学习中。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圈划描写景物的词语并分析特点。 塞下秋景—异大雁—去衡阳,无留意。边声、号角—四面
连起嶂—千烟—长日—落城—孤、闭 讨论交流,领略边塞秋意的悲凉、肃穆;秋境的壮阔辽远。 倾听,思考,回答。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词人情感矛盾的集中点。 相互交流看法。 分析交流。 配乐朗诵 学生谈收获 搜集整理
赏析品评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朗读是诗歌教学的第一步,采用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充分朗读,尊重学生初步的阅读诗歌感受。 引导学生学会从分析诗歌意象特点入手来把握诗词所营造的意境美。 在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基础上加以点拨升华。 通过品析关键词语来揣摩体味词人情感。 用音乐做背景营造良好的朗诵氛围。 提升鉴赏能力,再次感悟诗词的思想内涵。 拓展视野提升鉴赏能力
附板书
渔家傲
范仲淹
意境:苍凉 壮阔 肃穆
情感:忧国 爱兵
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