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四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13:17:35

内容文字预览

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2.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3.“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四运动是二十一条带给中国人的国耻的一种延后的爆发。在人们看来,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归根溯源,就是皖系的亲日政策。因此,种种跟日本签订的条约,在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中,都被人们再一次想起”。材料认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21cnjy.com
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B.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国民政府的无能
4.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C.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5.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 )
A.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
B.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
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6.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www-2-1-cnjy-com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7.“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21*cnjy*com
A.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B.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C.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8.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 )
A.辛亥革命胜利 B.五四运动爆发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9.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以组织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D.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10.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出处:21教育名师】
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
11.先进中国人在近代化的探索中,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应顺序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C.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
D.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土地革命
12.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①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②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③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④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岛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火焰”(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促进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14.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历史巨变是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改变
B.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第二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五四运动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15.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 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正确认识
16.一位人士为自己写自传时,叙述他在某一时期的身份“既是中国共产党员又是中国国民党员”。此时期这人参加了(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7.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 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 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
18.某学者在评价某次革命时说,这次革命的前提是“对政治共同性作出新的解说”,这次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这次“革命”是指( )2·1·c·n·j·y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9.在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这表明【版权所有:21教育】
A.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
C.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
20.《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说:“如果它(指中共)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很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A.1922年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的到来
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共较早准备与国民党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指社会主义学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一一摘自1919 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罢学风潮”是什么?“近因”指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有何不同?
(3)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中肯? 为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21·cn·jy·com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材料四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www.21-cn-jy.com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来源:21cnj*y.co*m】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 2-1-c-n-j-y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取代,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被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标准》
材料二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三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四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21*cnjy*com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24.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不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材料四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956年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相比辛亥革命“新”在何处?
(3)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中共为继续革命,开辟了怎样的革命道路?革命成功后,新中国在民主宪政建设方面有何制度创新? 21·世纪*教育网
25.阅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
——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
材料二1927年初,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声称:我们过去有一个根本错误,就是在国民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划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以为今天只能做国民革命,仿佛多做了一点便违反了革命铁律。现在知道,革命就必须超越这个限制,不仅要努力争取无产阶级的实际领导权,而且要“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体会议关于中国问题
决议案的解释》
材料三 莫斯科支持中共按照俄国革命的模式发动苏维埃革命,从政治方针一直到具体政策文件的制定,从决定中共领导人到选派代表亲临上海,甚至到苏区就近帮助工作和指导作战,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几乎一包到底。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惨重的失败之后,……土生土长的毛泽东在中共领导人中迅速崛起,或可谓一种必然。
——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1到1924年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共决议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崛起是“一种必然”?
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体现的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民党的农村政策,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这些口号得到乡村农民的认同,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21*cnjy*com
2.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参与政府管理,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等体现出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3.“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四运动是二十一条带给中国人的国耻的一种延后的爆发。在人们看来,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归根溯源,就是皖系的亲日政策。因此,种种跟日本签订的条约,在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中,都被人们再一次想起”。材料认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B.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国民政府的无能
【答案】B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皖系”是北洋军阀的一个分支,材料中的“归根溯源,就是皖系的亲日政策”足以证明材料认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即皖系的亲日政策)造成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4.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C.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A、C项,从时间信息上看,与题干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在1920年的中国还没有出现这两种看法。故A、C项错误。B项,根据题干的时间信息“1920年”可知“俄国式的革命”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当时俄国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故B项正确。D项,与题干观点即主张暴力革命不符合。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5.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 )
A.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
B.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
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准确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文化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宣传资产阶级民主科学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政治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而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故选C。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故选C。
6.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23年”、“ 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受十月革命影响的无产阶级革命,故B项正确。武装革命,过于笼统,故A项排除。民族革命指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革命,与材料不符合,故C项排除。国民革命当时还未形成,故D项排除。
7.“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B.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C.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答案】C
【解析】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猛烈抨击封建正统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故A、B项属于新文化运动前期的贡献;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分化,D项不符合史实;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符合题干中“突破”的表现,故选C项。
8.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 )
A.辛亥革命胜利 B.五四运动爆发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历史事件在教材中明确讲过,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这是一种定性的表述,没有其他的历史事件能够代替,因此本题选择C项。21*cnjy*com
9.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以组织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D.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体现了中共已经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的重要作用。A项是中共一大之后的中心工作;材料中的时间是1923年中共三大,B项不符合题目要求;D项说法错误,这种认识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C。
10.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21cnjy.com
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B项正确;“城市中心”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持久战”属于抗日战争的特点,故C项错误;人民民主在新中国建立后,故D项错误。
11.先进中国人在近代化的探索中,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应顺序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C.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
D.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土地革命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英国、日本式道路是指在中国想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维新变法运动,美国式道路是指辛亥革命想要建立的民主共和制,俄国式道路则是学习苏俄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城市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对应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式道路则是指最终中共所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选D;AB只有美国式道路符合题意,C则是中国式道路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C。
12.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
①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②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③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④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表格中的史料和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D
13.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岛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火焰”( )
A.促进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答案】D
【解析】从材料来看,这一“革命火焰”是指国民革命,通过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D项符合题意。1927年蒋、汪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实现孙中山先生的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的目标,排除ABC。故答案为D。
14.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历史巨变是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改变
B.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第二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五四运动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补课”是指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彻底反帝,“起点”是指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充当了领导者。题干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指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第二次历史巨变”指新中国成立,故C项错误;D项表述错误,政治制度早在维新变法时就已经是向近代转变的尝试;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主要在于领导阶级不同,补课是指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彻底反帝,起点是指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充当了领导者,故B项正确。所以答案为B。
15.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 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正确认识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反帝反封建的主要任务是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中共一大的纲领仅仅是最高的革命纲领,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A选项说法正确,在当时共产党是不同于资产阶级政党的;B选项符合题意;D选项说法正确因为当时中国共产党才刚刚建立。21·cn·jy·com
16.一位人士为自己写自传时,叙述他在某一时期的身份“既是中国共产党员又是中国国民党员”。此时期这人参加了( )【出处:21教育名师】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是1911年,中共成立是1921年,A项排除;材料文字“既是中国共产党员又是中国国民党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这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方式,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共产党员保持了身份上的独立性,C项排除;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不是合作状态,D项排除。故选B。
17.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版权所有:21教育】
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 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 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
【答案】B
【解析】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是1927年秋收起义后,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二大的纲领较之一大,联系了中国的国情,说明中国共产党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故B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使党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二大纲领中还有最高目标,故D项错误。
18.某学者在评价某次革命时说,这次革命的前提是“对政治共同性作出新的解说”,这次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这次“革命”是指( )www-2-1-cnjy-com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大革命,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从题干中“对政治共同性作出新的解说”和“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的信息可知各革命阶级有了统一的革命思想,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因此国民大革命运动符合这一特点,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19.在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这表明
A.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
C.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
【答案】C
【解析】材料提到,1930年,《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结合八七会议和工农武装割据史实可知,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故C项正确。当时还中共已经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故A项错误。李立三的主张属于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故D项排除。
20.《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说:“如果它(指中共)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很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1922年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的到来
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共较早准备与国民党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如果它(指中共)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它可能干得很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的到来。故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指社会主义学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一一摘自1919 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罢学风潮”是什么?“近因”指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有何不同?
(3)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中肯? 为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
(1)“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3分) “近因”指巴黎和会下中国外交的失败(3分)
(2)材料一 诬蔑、敌视学生运动(3分)材料二支持、赞扬学生为爱国运动。(3分)
(3)不中肯(2分)因为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大到全国,是由于中国无产阶级加入斗争行列,推动了斗争的深入和发展(2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2分)(2分)21教育网
(4)同: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以肯定。(相同点3分)异: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2分)毛泽东则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并认为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2分)
【解析】(1)材料一摘自1919 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发生在1919年的“罢学风潮”指的是五四运动;“近因”(政治问题)指的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即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从材料一中的“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可知当时北京政府对学生运动是敌视与诬蔑的,而材料二中“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等话语,显然孙中山是支持、赞扬学生运动的。
(3)材料二中孙中山分析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是“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 ,这是不中肯的,五四运动中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是五四运动获得一定胜利的重要因素,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在运动中起到的作用。
(4)孙中山认为五四运动是爱国运动,对五四运动给予了肯定与支持;毛泽东同样也是如此,认为“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然而毛泽东指出:“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说明他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材料四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
【答案】(1)异:学习西方技术(自强求富),维护封建制度;挽救民族危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改革、社会改良)
(2)特点:政治革命,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3)道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原因: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或答具体史实);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受十月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4)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结果: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
【解析】(1)本题材料“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反映了洋务派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制度;材料“甲午以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挽救民族危亡,实行君主立宪。
(2)本题材料“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反映了孙中山救国方案的特点有:政治革命,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3)本题材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反映了“俄国人的路”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至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受十月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4)本题材料“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是从国情出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结果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取代,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被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标准》
材料二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三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四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答案】(1)主要观点: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面。辛亥革命影响:器物层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度层面,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文化层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转变: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党内合作)。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强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愿意同共产党合作;打倒列强及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3)直接结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积极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4)发展: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的诞生及国民革命。(1)从材料“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等信息进行分析。
(2)第一问结合材料二中的“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材料三中的“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回答。第二问要抓住材料三中的中共对国民党和无产阶级的认识及共产国际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来源:21cnj*y.co*m】
(3)本题考查学生度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际上考查国共合作及国民革命的影响,回忆所学知识,从国民大革命的成果、作用等方面回答其影响。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可从共产党对革命武装和革命的领导权方面的认识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国民革命的失败,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材料四可以得出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24.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不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材料四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956年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相比辛亥革命“新”在何处?
(3)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中共为继续革命,开辟了怎样的革命道路?革命成功后,新中国在民主宪政建设方面有何制度创新?
【答案】(1)目标:民族革命,驱逐满人(2分);政治革命,颠覆君主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2分)
(2)国共两党相互合作;深入影响社会生活各领域;群众基础广(或答社会动员程度、民众参与积极性高);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明确反帝反军阀。(6分,任答三点即可)
(3)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
制度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1954年宪法(4分,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中可以概括出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相比辛亥革命“新”在何处?(6分)
(2)国共两党相互合作;深入影响社会生活各领域;群众基础广(或答社会动员程度、民众参与积极性高);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明确反帝反军阀。(6分,任答三点即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中可以分析出答案。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可以看出,中共为继续革命,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成功后,新中国在民主宪政建设方面的制度创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1954年宪法。
25.阅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
——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
材料二1927年初,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声称:我们过去有一个根本错误,就是在国民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划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以为今天只能做国民革命,仿佛多做了一点便违反了革命铁律。现在知道,革命就必须超越这个限制,不仅要努力争取无产阶级的实际领导权,而且要“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体会议关于中国问题
决议案的解释》
材料三 莫斯科支持中共按照俄国革命的模式发动苏维埃革命,从政治方针一直到具体政策文件的制定,从决定中共领导人到选派代表亲临上海,甚至到苏区就近帮助工作和指导作战,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几乎一包到底。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惨重的失败之后,……土生土长的毛泽东在中共领导人中迅速崛起,或可谓一种必然。
——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1到1924年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共决议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崛起是“一种必然”?
【答案】
(1)情况:1921年7月到1923年6月,中共由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1923年6月到1924年5月,中共党员没有增加。(2分)www.21-cn-jy.com
发展壮大的原因:中共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更广泛人民的利益,具有吸引力;(2分)
停止增加的原因:国共合作实现,中共忽视了组织和革命的独立性。(2分)
(2)原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工农运动发展的推动;急于求成心理的作用;共产国际的影响。(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21·世纪*教育网
影响:“左”倾思想抬头;对第一次国共合作产生不良影响。(2分)
(3)理解:一系列城市武装起义失败的教训;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及成功运用;党内“左倾”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和探索;中共逐渐成熟。(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2·1·c·n·j·y
【解析】(1)第一小问情况,从材料一中“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可知情况是1921年7月到1923年6月,中共由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从“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可知情况是1923年6月到1924年5月,中共党员没有增加;第二小问原因,结合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利益的性质可知发展壮大的原因,结合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共采取党内合作的措施,可知中共停止增加的原因。2-1-c-n-j-y
(2)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二中“1927年初”的时间背景,可知原因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工农运动发展的推动,从“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可知原因是急于求成心理的作用,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体会议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可知原因是共产国际的影响;第二小问影响,从“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可知会产生急于求成的冒进的左倾错误思想,从“现在知道,革命就必须超越这个限制,不仅要努力争取无产阶级的实际领导权”,可知影响是会对第一次国共合作产生不良影响。
(3)结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下探索出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的史实进行说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