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13:20:25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反映了( )
A.鸦片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列强的侵略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
C.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
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侵略
2.下列有关太平大国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B.太平大国运动具有反侵略性
C.他在近代中最早提出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的主张
D.定都天京后大兴土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3.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
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
4.美国史学家魏斐德利用冲突——反映理论,论述了太平天国起义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才引发的,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这段叙述
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结论不含理
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
5.《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
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 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6.太平天国一方面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另一方面对四书、五经也只是删去鬼神祭祀之类的字句……把儒家思想中的基本内容如等级制、三纲五常、天命论等,都保留了下来。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仍未摆脱旧式农民起义局限 B.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C.以“拜上帝会”为理论武器 D.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7.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纪略》中写道:“令业户(指地主)领伪凭,曰田凭,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这一记载
A.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B.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
C.表达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
D.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
8.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硎荆?捌蕉ㄊ辈晃┯⒐?ㄉ蹋?蚬?酝ㄉ獭??θ酥?镂??保?智康鳌啊??计湮??撞撸?坏没侔??ㄒ病薄U庑┍砻魈?教旃?髡?( )
①自由通商 ②发展工业 ③严禁鸦片 ④捍卫主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点
B.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洪秀全的主观愿望
10.“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它指哪本著作(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资政新篇》
C.《南京条约》 D.《天朝田亩制度》
11.“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12.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田契中有某人“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 文字。这说明太平天国
A.《天朝田亩制度》未真正落实
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C.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
D.对农民的剥削依然沉重
13.洪仁?谀掣鑫募?兄赋觯骸疤扔邪偻蚣也普撸?冉?易势跏劫鞅ㄈ肟猓?缓笞及湟话傥迨?蛞?剑?桃跃?富ú荩?且怨?⊥颊拢?蛞?跸嘁祝?蛑揭?嘁祝?宰济苛饺∠⑷?濉!??司俅罄?谏碳质棵瘢?鋈氡阌谛??!贝斯娑ǚ从沉?( )
A.先进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B.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实行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14.下图为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土地所有权证)。这表明太平天国( )
A.已经转变成为新的封建政权
B.在农村开始实施《天朝田亩制度》
C.彻底放弃了最初的革命理想
D.把现实问题看得高于理想问题
15.“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 《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C.沉重打击清朝封建统治及其体制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1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
17. 有学者认为:如果排除革命史观的需要,太平天国除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实现改朝换代以外,它不可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他们的使命就是破坏和与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
B.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
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
D.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
18.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19.洪仁?凇蹲收?缕?分衅木呱钜獾厮担?病巴蚍嚼闯??囊谋龇?耙牡胰致?碜樱?桓徘嵛壑?郑?圆槐厮狄病!闭獗砻髁?( )
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
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对两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
20.洪仁?凇蹲收?缕?分兄赋觯禾扔邪偻蚣也普撸?冉?易势跏劫鞅ㄈ肟猓?缓笞及湟话傥迨?蛞?剑?桃跃?富ú荩?且怨?⊥颊拢?蛞?跸嘁祝?蛑揭?嘁祝?宰济苛饺∠⑷?濉!??司俅罄?谏碳质棵瘢?鋈氡阌谛??U舛尾牧戏从沉?
A.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
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洪仁?⒄棺时局饕宓脑竿?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洪秀全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的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这样,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代赋予太平天国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两幅图反映出什么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
22.阅读下列材料:?
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清)《贼情汇纂》?
请完成:?
(1)材料中反映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存在哪些问题?(不得摘抄原文)?
(2)据材料,判断作者的阶级立场。?
(3)据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鸦片战争期间,腐败的清政府迫于英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淫威,与英军在古静海寺内议定《南京条约》,后在泊于下关江面的英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人从此尝到了“弱国无外交”、“落后会挨打”的滋味,并蒙受耻辱长达155年。静海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
材料二 160年前,在中国东南大地卷起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风暴。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为了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革命纲领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曾经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革命热情。《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展示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的宏伟规划。
材料三 2011年,桂平市举行纪念金田起义160周年座谈会。来自区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研讨,并前往金田起义遗址进行考察和调研。金田起义,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金田这场“大起义”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从这个战争“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1)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间有什么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分析太平天国两个纲领的主旨各是什么?能否实现?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马克思、恩格斯是从哪一角度评价金田起义的?你是如何看待的?
2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
(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 伦敦《泰晤士报》:“利用交战某一方……巧取豪夺,以获得什么东西,将不会有长久的利益。而以武力干涉战争,无论偏向哪一方,将必处于无政府状态”(1850年10月1日)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英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处于社会最低层,深受剥削和压迫,有着强烈的革命性;但是,农民阶级受落后的小农经济和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的影响,带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因此,“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
————塞缪尔· 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农民的两种不同“角色”。 (5分)
(2)材料二所示文献中,哪一个更能体现农民阶级的要求?哪一个更为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为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两图所示文献中的经济主张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4分)
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反映了( )
A.鸦片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列强的侵略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
C.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
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侵略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1851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其原因是鸦片战争的军费和战后的赔款以及随之出现的外国经济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阶级矛盾激化是发生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勇敢地抗击中外反动势力;打击了殖民活动,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所以答案选B。
2.下列有关太平大国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B.太平大国运动具有反侵略性
C.他在近代中最早提出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的主张
D.定都天京后大兴土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准确理解,结合教材知识可知ABC项表述均符合史实,只有D项表述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选D。
3.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
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
【答案】D
【解析】旧式的农民起义只能表明“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故A项错误;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只能表明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故D项正确。
4.美国史学家魏斐德利用冲突——反映理论,论述了太平天国起义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才引发的,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这段叙述
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结论不含理
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的理解。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外国侵略加剧、民族矛盾激化;清政府加紧搜刮、阶级矛盾尖锐;自然灾害频发;另外还有宗教因素、洪秀全个人因素促成,故此题材料不充分,结论也不合理。此题应该选择D。
5.《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
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 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天朝田亩制度》,A项内容不是“社会革命”的表现;题干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可见太平军实施的是绝对平均主义政策B项正确;“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可以排除C项;题干没有说该制度是战争的必然选择,排除D项。
6.太平天国一方面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另一方面对四书、五经也只是删去鬼神祭祀之类的字句……把儒家思想中的基本内容如等级制、三纲五常、天命论等,都保留了下来。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仍未摆脱旧式农民起义局限 B.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C.以“拜上帝会”为理论武器 D.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此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尚未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故B项的表述错误;C、D两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把儒家思想中的基本内容如等级制、三纲五常、天命论等,都保留了下来”不符,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把儒家思想中的基本内容如等级制、三纲五常、天命论等,都保留了下来”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仍未摆脱旧式农民起义改朝换代等局限。故选A。
7.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纪略》中写道:“令业户(指地主)领伪凭,曰田凭,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这一记载
A.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B.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
C.表达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
D.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
【答案】A
【解析】据材料“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太平天国反对地主收取地租,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现象,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太平天国,不是清政府的政策,故C项排除。太平天国土地政策体现了反封建的特点,故D项错误。
8.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硎荆?捌蕉ㄊ辈晃┯⒐?ㄉ蹋?蚬?酝ㄉ獭??θ酥?镂??保?智康鳌啊??计湮??撞撸?坏没侔??ㄒ病薄U庑┍砻魈?教旃?髡?( )
①自由通商 ②发展工业 ③严禁鸦片 ④捍卫主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表明太平天国主张中外自由通商往来,“害人之物为禁” 表明严禁鸦片,“……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表明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捍卫主权,材料没有体现发展工业,故选A、①③④。
9.《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点
B.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洪秀全的主观愿望
【答案】B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具有两重性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要实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故选B。AC项只能说明其封建性;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大多出身于农民,代表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故D项是由农民阶级的本性决定的。
10.“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它指哪本著作(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资政新篇》
C.《南京条约》 D.《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此著作是《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等,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历史进步性。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11.“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所述历史现象,从“上帝的众子”以及他们各自对应不同的天象,说明这是一种借助神权的表现,题干中没有关于人人生而平等思想,排除A;虽然提到了风、雨等自然界现象,但题干主旨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没有任何关系,排除B;通过“日”与其它各个自然界现象之间的关系分析,这是一种等级制,与D项没有关系。太平天国诸王不仅借助外来宗教而带上神性,而且还结合了自然天象以增加代表天意的神秘感,这些显然是为其获得更强的社会号召力以重建等级社会服务的,故答案选C。
12.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田契中有某人“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 文字。这说明太平天国
A.《天朝田亩制度》未真正落实
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C.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
D.对农民的剥削依然沉重
【答案】A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太平天国要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的理想社会。材料中要求农民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这与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是不相符合的,所以A项正确。B项说法本身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材料意思不符。
13.洪仁?谀掣鑫募?兄赋觯骸疤扔邪偻蚣也普撸?冉?易势跏劫鞅ㄈ肟猓?缓笞及湟话傥迨?蛞?剑?桃跃?富ú荩?且怨?⊥颊拢?蛞?跸嘁祝?蛑揭?嘁祝?宰济苛饺∠⑷?濉!??司俅罄?谏碳质棵瘢?鋈氡阌谛??!贝斯娑ǚ从沉?( )
A.先进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B.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实行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答案】A
【解析】洪仁?凇蹲收?缕?分刑岢霭煲?校?⒄棺时局饕骞ど桃担?肭逭??恼?呶薰兀?蔅项错误;这一方案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与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截然相反,故C项错误;这一方案只是获得太平天国领袖极少数的赞同,故D项错误;为发展工商业办银行,材料反映了洪仁?⒄棺时局饕宓脑竿??蔄项正确。
14.下图为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土地所有权证)。这表明太平天国( )
A.已经转变成为新的封建政权
B.在农村开始实施《天朝田亩制度》
C.彻底放弃了最初的革命理想
D.把现实问题看得高于理想问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天平天国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太平天国要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材料中的相关信息与《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是相违背,说明在现实情况下天国改变了原来的规定,实施封建统治,因此D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片面,仅仅土地制度的改变,还不足以做出此判断;B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可以排除;C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
15.“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 《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C.沉重打击清朝封建统治及其体制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答案】C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但其推崇绝对平均,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作用非常有限,排除A;《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不符合农民要求,又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排除B;拜上帝教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负面作用明显,对推动中国近代化没有任何作用,排除D。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及其体制,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故答案为C。
1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
【答案】D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体现以平均地产为核心的平均主义思想,故A项错误,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吸取基督教的思想,故B项错误,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中“拜上帝教“是吸收儒家大同思想,故C项错误;“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7. 有学者认为:如果排除革命史观的需要,太平天国除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实现改朝换代以外,它不可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他们的使命就是破坏和与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
B.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
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
D.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紧扣题干的具体要求“主要原因”,依据题干中“太平天国除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实现改朝换代以外”可得出题干中学者强调太平天国只是起到了改朝换代的作用。回顾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材料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民阶级具有鲜明的局限性,他们只是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即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A、B仅是原因之一,并不是主要原因,C是材料现象的结果,排除ABC。故选D。
18.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肯定态度,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清廷开展了洋务运动,对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融入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故选A。
19.洪仁?凇蹲收?缕?分衅木呱钜獾厮担?病巴蚍嚼闯??囊谋龇?耙牡胰致?碜樱?桓徘嵛壑?郑?圆槐厮狄病!闭獗砻髁?( )
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
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对两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洪仁?凇蹲收?缕?分械耐饨徽?咧髡牌降龋?氲笔贝蟛糠值娜讼啾龋?哂薪?叫砸庖澹?蔅项正确。
20.洪仁?凇蹲收?缕?分兄赋觯禾扔邪偻蚣也普撸?冉?易势跏劫鞅ㄈ肟猓?缓笞及湟话傥迨?蛞?剑?桃跃?富ú荩?且怨?⊥颊拢?蛞?跸嘁祝?蛑揭?嘁祝?宰济苛饺∠⑷?濉!??司俅罄?谏碳质棵瘢?鋈氡阌谛??U舛尾牧戏从沉?
A.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
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洪仁?⒄棺时局饕宓脑竿?
【答案】D
【解析】洪仁?凇蹲收?缕?分刑岢霭煲?校?⒄棺时局饕骞ど桃担?┟窠准兜木?眯枨笫腔竦猛恋兀?蔄项错误;这一方案只是获得太平天国领袖极少数的赞同,故B项错误;这一方案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与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截然相反,故C项错误;为发展工商业办银行,材料反映了洪仁?⒄棺时局饕宓脑竿??蔇项正确。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洪秀全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的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这样,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代赋予太平天国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两幅图反映出什么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
【答案】 
(1)特点:向西方学习,如创立拜上帝教,提出《资政新篇》;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如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等。
(2)问题:《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行。
原因:本身的空想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可能实现;战争环境,不能实现。
(3)看法:《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资政新篇》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再加上不利的战争环境,《资政新篇》在当时的中国不可能实现。
【解析】本题材料主要以图片形式呈现,解题时,一是明确图片所反映出的信息,二是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回答。第(1)问,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本题不仅要依据材料,还须结合所学知识,不能局限于材料所涉及的特点,材料关键信息:借助“上帝”的权威、“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第(2)问,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解读图片信息须认识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原因。第(3)问,考查《资政新篇》的认识,一分为二的分析其进步性与局限性。
22.阅读下列材料:?
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清)《贼情汇纂》?
请完成:?
(1)材料中反映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存在哪些问题?(不得摘抄原文)?
(2)据材料,判断作者的阶级立场。?
(3)据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答案】(1)生活奢侈腐化,脱离群众,等级森严。?
(2)在材料中称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为“逆”“伪”“贼”,可见其对运动的憎恶,因此,作者代表地主阶级的立场。?
(3)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解析】第(1)问考查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阅读材料时注意对材料中所提现象进行概括并正确认识它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在回答第(2)问时注意判断作者阶级立场,要从作者对运动的态度出发,而材料中不断出现的杨、洪等运动领导者的称呼中所加限制词是关键,并且材料的出处《贼情汇纂》中亦有“贼”称。?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鸦片战争期间,腐败的清政府迫于英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淫威,与英军在古静海寺内议定《南京条约》,后在泊于下关江面的英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人从此尝到了“弱国无外交”、“落后会挨打”的滋味,并蒙受耻辱长达155年。静海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
材料二 160年前,在中国东南大地卷起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风暴。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为了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革命纲领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曾经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革命热情。《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展示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的宏伟规划。
材料三 2011年,桂平市举行纪念金田起义160周年座谈会。来自区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研讨,并前往金田起义遗址进行考察和调研。金田起义,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金田这场“大起义”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从这个战争“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1)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间有什么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分析太平天国两个纲领的主旨各是什么?能否实现?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马克思、恩格斯是从哪一角度评价金田起义的?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案】
(1)关系: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和清政府的搜刮,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2)主旨:《天朝田亩制度》的主旨是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的主旨是发展资本主义。不能。因为绝对平均主义是空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落实;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社会环境决定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
(3)角度:全球史观的角度(或者亚洲民族民主运动角度)。看法: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也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物,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问以“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切入点。实际上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根据两则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把握到“鸦片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维度即可。
(2)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本问涉及到两个小问,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围绕材料二内容依次展开即可。关于第二小问,首先要判断,即不能,在结合相关史实(注意从农民阶级局限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等角度展开)展开说明,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即可。
(3)本问需要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材料三信息,涉及到两个小问,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不难看出马克思、恩格斯是从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的角度来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关于第二小问,实际上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客观、全面认识,要注意从积极方面、不足(局限性)方面,结合相关史实展开。
2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
(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 伦敦《泰晤士报》:“利用交战某一方……巧取豪夺,以获得什么东西,将不会有长久的利益。而以武力干涉战争,无论偏向哪一方,将必处于无政府状态”(1850年10月1日)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英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答案】(1)基本态度:敌视(或否定)。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人民无以谋生;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制)过窄;太平军将领具有才干。(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变化:从“中立”到“助剿”; 变化原因:太平天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清政府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出卖民族利益,满足了侵略者的要求。
【解析】第(1)问态度从材料一中不难判断出;理由依据材料一中“遍地皆盗……故相率为盗以谋食……逆匪”等信息来说明即可;因素从“地不能增而人加众,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及方面大臣所及也”来概括说明
(2)依据材料“以武力干涉战争,无论偏向哪一方,将必处于无政府状态”(1850年10月1日),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可见英国对华政策由中立转为了支持清政府,镇压天平天国起义;变化原因可从太平天国的对外策略和英国国家利益角度考虑。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处于社会最低层,深受剥削和压迫,有着强烈的革命性;但是,农民阶级受落后的小农经济和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的影响,带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因此,“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
————塞缪尔· 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农民的两种不同“角色”。 (5分)
(2)材料二所示文献中,哪一个更能体现农民阶级的要求?哪一个更为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为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两图所示文献中的经济主张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4分)
【答案】(1)革命性: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提出反封建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2分)
保守性:没有科学理论指导;没有提出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领导集团争权夺利,发生天京事变。(3分)
(2)《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2分)
《资政新篇》,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进行改革。(2分)
(3)相互矛盾。原因:主张实行小生产者基础上的公有制;主张实行私有制,发展资本主义(4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可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措施,着重从进步性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思考:太平天国运动革命性: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提出反封建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守性:没有科学理论指导;没有提出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领导集团争权夺利,发生天京事变。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图一是《天朝田亩制度》;图二是《资政新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资政新篇》,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进行改革,更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比较概括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主张绝对的公有制;而《资政新篇》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主张实行私有制,因此二者的经济主张是相互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