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本单元有4课内容,主要围绕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是一战结束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中东地区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二是围绕国际和平问题,国际社会也有一系列的重大活动。主要讲述了一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战胜过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它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过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分赃和妥协的产物。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和远东地区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对稳定。但是在这一体系下的和平是一种脆弱的和平,国际联盟和《非战公约》也没能制止新的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课程标准研读】
课标要求
课标研读
了解凡尔赛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简述国家联盟的成立过程。
1.巴黎和会主要参加国家的意图及矛盾。2.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及影响。3.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实质及评价。4.凡尔赛体系隐含的矛盾及不稳定的原因。5.国联成立的目的、宗旨、主要活动及评价。
了解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原因、条约内容及影响。2.分析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实质与评价。3.华盛顿会议对中国主权的损害,认识华盛顿体系不稳定的原因。
简述国家联盟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梳理国联的主要活动,评价国联的作用。2.《非战公约》的签订、内容及作用。
第一课时
巴黎和会
【教学建议】
重点:了解列强出席会议的图谋及对其的理解,认识《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以及对和约的评价。
难点:对《凡尔赛和约》内容的理解和评价。
突破方法:
1.通过了解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勾结与争夺的史实,理解巴黎和会的性质,认清帝国主义国家的本来面目。
2.可运用列表法分析《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并在深入分析和约内容的基础上,一分为二地看待和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逐渐散去,如何处理战争的遗留问题,成为战后各国十分关注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战胜的协约国各国代表在巴黎举行和会,下面漫画是主宰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设问:操纵巴黎和会的美、英、法等国各有什么企图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规定有哪些 为什么说它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罪恶的种子?由此导入新课。
学案导学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1.巴黎和会的召开:
1919年1月18日,和会在巴黎的凡尔赛宫正式开幕。出席和会的有27个国家,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和会之外。实际操纵和会的是所谓的“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2.各国与会的目的
(1)美国:想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
(2)英国想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为此,英国一面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一面利用美国遏制法国称霸大陆。
(3)法国:目的是削弱乃至肢解自己的宿敌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同时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
(4)日本的目的是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以便进一步侵略中国,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3.勾结与争夺
(1)如何处理德国,成为和会上争论的焦点。
(2)中国山东问题:①形成:在大战期间,日本先是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又迫使袁世凯政府接受了“二十一条”,其中包括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坚决要求收回山东,中国北洋政府派代表出席了巴黎和会。
②各国的态度:英法支持日本对山东的要求,美国也没有坚定地支持中国。
③结果:美、英、法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④影响: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中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五四运动随即爆发。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签字。
【问题探究】观察下列漫画:
请思考:
上述漫画材料反映了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矛盾?并指出矛盾所在。
答案:矛盾:美国与英法矛盾:争夺世界霸权。法德矛盾:两国宿仇,并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
二、《凡尔赛和约》
1.签订:
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的镜厅签署了《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2.主要内容:
(1)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2)重新划定德国疆界。
(3)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
(4)限制德国军备。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和潜水艇;德国海军只许拥有轻型战舰;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为非军事区,德国不得设防。
(5)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和会规定在1921年5月1日前,由赔偿委员会确定赔偿总额和赔偿方式。在此之前,德国应先偿付价值200亿金马克的物资,并承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
3、影响
(1)战胜国中的帝国主义大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通过这个和约达成了一定的妥协,原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通过战争与和约暂时得到了解决,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2)《凡尔赛和约》对于德国苛刻的压制和约束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已经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
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请思考:
你是怎样理解上述材料的?
答案:《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或德国丧失领土和全部海外殖民地、被限制军备、承担巨额赔款);没有触动战败国军国主义根子,却激起了战败国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民族复仇情绪;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势必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
小结:巴黎和会是一战后战胜国中的帝国主义大国的分赃会议。在会议上,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均想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并围绕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和如何解决战胜国中国的山东问题展开尔虞我诈的勾结与争夺。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后,《凡尔赛和约》签署。和约客观上有利于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也为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由于和约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中国代表未在和约上签字。
知识网络:
重难点释疑:
1.全面分析巴黎和会
(1)背景
①由于“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实力对比发生新的变化:德奥战败,暂时退出了争霸的行列;英法虽赢了战争,输了优势,但实力尚存;美日迅速崛起。帝国主义列强希望按照新的实力对比来安排战后世界秩序。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灾难使各国人民迫切地希望通过签订和平协定来避免战争,维护和平,休养生息。
③战胜的协约国集团想召开会议,处置战败国和巩固战胜国成果。
(2)操纵会议者的意图
巴黎和会上三大国的意图:①共同意图:追求霸权基础上的和平,力图根据自己的利益重建战后秩序,削弱德国。
②各自意图:英国:力图保持海上殖民霸权和瓜分尽可能多的殖民地,削弱德国但不能过分,奉行“大陆均势”政策。法国:最大限度地削弱甚至分割德国,维护在欧洲大陆的霸权。美国:试图依仗自己的经济实力攫取世界领导权。三大国都力图把巴黎和会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既斗争又勾结,英法联合反对美国干预欧洲和世界事务,英美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3)性质:巴黎和会名义上是一次和平会议,实质上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按照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只不过这场争夺从战场转移到谈判桌上。
典例1
阅读下列材料: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仅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四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的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就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的国家……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请思考:
(1)根据材料一,英国主张如何处置德国 英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法国主张如何处置德国
(3)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的分歧是什么 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思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信息进行回答问题。
答案:(1)主张:剥夺德国海外殖民地,削弱其海军,但反对肢解德国(或将其领土置于别国统治之下)。原因:避免德国的报复和避免德国倒向苏俄。
(2)法国主张收回阿尔萨斯,夺取萨尔,在莱茵河以西建立缓冲国。
(3)分歧:是否肢解德国(或将德国分为若干个国家并加以控制)。实质:争夺欧洲霸权(或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欧洲的主要矛盾)。
【规律技巧】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既有勾结又有斗争,其根本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求,所有的斗争都要围绕着自己的国家利益。我们在分析帝国主义国家的活动时要紧紧把握住其实质而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跟踪训练1: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都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上各帝国主义国家共同目的
的理解、分析能力。其中A项不符合英国“均势”原则;C项不符合美国的史实;D项应是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内容。故应选B项。
答案:B
2.关于《凡尔赛和约》背后潜藏的危险
(1)《凡尔赛和约》的强加性和苛刻性,使德国上下对和约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特别是德国军方的不服情绪。因为他们认为,战争结束时,战线实际上还在法国领土上,德军在军事上并没有一败涂地,只不过是由于国内发生了革命,政府更迭,新政府为了减少国家的损失才请求和平,但实际结果却是得到一个带有强制性和侮辱性的和约,这使得德国人难以忍受。
(2)和约对德国的残酷经济掠夺。不仅损害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使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这必然会引起德国整个社会对《凡尔赛和约》的抵触。法西斯势力以后轻而易举地利用了人民的这种情绪,打着挣脱《凡尔赛和约》束缚的旗号而崛起。
(3)德国是一个有着很强经济潜力和军事能量的国家,它不可能长期忍受和约的压制和束缚,一旦德国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它必然会谋求摆脱和约对它的种种束缚。而在一个弥漫着复仇情绪和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战争是难以避免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凡尔赛和约》埋下了滋生下一场战争的种子。
典例2:观察右面这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
请思考:
(1)这幅漫画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
(2)应如何评价《凡尔赛和约》?
解析:第(1)问图片的表面信息是战胜国对德国的瓜分,实际上表达了德国人的不满情绪。第(2)问应结合《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加以评价。
答案:(1)情绪: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的强烈不满。
(2)评价:他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一方面,战胜国中的帝国主义大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暂时调整了战胜国之间的关系,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另一方面,在国际关系之间造成了新的不和谐,为德国后来煽动复仇情绪埋下了伏笔。
【规律技巧】《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各种意图的集中体现:一是对德国的惩罚,二是满足自己经济上和领土上的欲望,三是表现了对苏俄的排斥,最主要的是按照自己的实力瓜分世界的愿望有了实现的机会。
跟踪训练2:《凡尔赛和约》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主要是指(
)
A.美国利益未得到满足,反对该条约
B.德国受到严厉制裁,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滋长
C.该条约损害中国权益,中国代表团拒约
D.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受到削弱
解析:《凡尔赛和约》的核心是制裁德国,这必然引起德国的反抗。
答案:B
备课资料:
【凡尔赛宫】
在十六世纪初期,法王路易十三在凡尔赛一带建设庄园,用作狩猎行宫。后来其子即历史上有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即位,决定在此建造一座宏伟的宫殿,于1661年开始动工,建筑部份占地十一万平方米,御花园面积则达一百万平方米,规模非常庞大,至1689年才竣工,而当时已由路易十五执政,其后,路易十六及皇后亦居于此。1789年5月,在人民的抗争下,路易十六不得不离开这里,迁回巴黎罗浮宫,而凡尔赛宫也结束了百年的宫廷历史,之后成为历史博物馆,其功能由政治中心转变为旅游胜地。
【巴黎和会上的“巧合”与刻意安排】
◇举办和会的地点——凡尔赛宫
1871年,德国人正是在此地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仪式。
◇《凡尔赛和约》签字的地点——凡尔赛宫镜厅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正是在此地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会议正式召开的时间——1919年1月18日
1871年,德国人正是在这一时间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仪式。
◇会议结束和签字的时间——1919年6月28日
1914年,奥匈帝国正是在这一天得到德国支持后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名人对凡尔赛和约的态度与评价】
意大利首相Sinor
Nitti在《没有和平的欧洲》(Peaceless Europe)一书中评论道:“这在近代史中,留下永远可怕的恶例,违背所有保证、所有先例、所有传统,甚至德国代表也未想到,除了要他们在此饥饿交迫、国力衰竭与内部革命威胁之时,不得不签订的条约之外,其他什么也没有为他们设想。教会旧约中曾有规定:即使是魔鬼,也应有其发言的机会。然而,在这以国际公理自诩、首创民主的国家,对待被告却不及中世纪黑暗时代,连最起码的公理原则都不能遵从。”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
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
出席了巴黎和会,
后来因为坚决反对和约中对德国的经济政策最终辞职。辞职后他发表了一篇名为《和约的经济后果》的文章,其中明确指出:这种赔款方法就像“年复一年地活活地把它(指德国)的皮剥光。无论这种手术做得如何熟悉和小心,在手术过程中多么注意不要杀死病人,它却代表了一种政策,这种政策如果真的被采纳并被蓄意实行,人民的判断就会宣告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法国谈判代表团团长克里孟梭私下说:“这个和约,正如其他和约一样,只不过是战争的延续而已。”列宁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凡尔赛和约》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和约”。
【中国代表团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声明和宣言(1919年6月28日)(节录)】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中国全权既尽调和之全力,卒未得达,中国全权为维持国家体面计,百方勉力,终被拒绝,此对于国家及国民之义务不得不遵循也。与其承认违悖正义公道之第一百五十六、七、八三条款,莫如不签字。中国全权此举出于不得已,惟于协约国团结上有所损失,殊觉遗憾。然舍此而外,实无能保持中国体面之途,故责任不在中国,而在于媾和条款之不公也。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中国全权愿竭诚布陈,静待世界公论之裁。”
【委任统治制度】
委任统治是指在那些所谓还没有能力建立独立国家的地方,由国联委托一些国家对其进行治理。根据国联盟约,委任统治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德国原先的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在近东的部分领土。委任统治制度实际上成了大国瓜分殖民地的虚假外衣,遭到了当地人民的强烈反对。
战胜国分赃
惩罚战败国
巴黎和会召开
处理德国
山东问题
《凡尔赛和约》
权益转交日本
无视当事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