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华盛顿会议
同步练习
选择题
1.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的最直接的目的是
A.反对日本独霸中国 B.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C.为缓和列强矛盾,重新分割太平洋势力范围 D.同英国海军实力并驾齐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B项错误;D项是结果不是目的;A、C两项都是目的,但最直接的目的是因为在争夺亚太地区问题上,美、英、日矛盾尖锐,为此还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所以为了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以便重新分割太平洋势力范围。
解析:C
2.一战后在亚太地区的激烈竞争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①美国
②英国
③法国
④日本
⑤意大利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对一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认识能力。一战前,亚太地区曾是英、俄、法、德、美、日争夺的焦点;战后德国战败,退出这一地区的角逐;法国暂时对亚太地区无力顾及,于是,美、英、日三国成为这一地区的竞争主角。
3.读下图,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下列表述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
巴黎和会
“三巨头”
华盛顿会议会场
A.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B.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C.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D.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
解析:D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历史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该题实际要求指出四个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内在矛盾。巴黎和会上,英法因处置德国分歧很大,矛盾尖锐,华盛顿会议上,关日因中国问题和军备控制问题矛盾尖锐,A、B、C均符合史实。而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均有很大收获,不存在尖锐矛盾,故D项不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在矛盾,不能准确反映题干中的结论。
4.《五国条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美国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B.条约的背后孕育着新的冲突
C.日本的海军实力得以扩张
D.海军军备竞赛得以平息
解析:D
A、B两项内容可以通过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加以印证;至于C项,在《五国条约》中,明确规定日本的海军实力要强于法国和意大利,这就明显使日本的海军实力得以扩大。《五国条约》是列强间暂时妥协的结果,通过一纸条约,不可能起到抑制海军军备竞赛的作用。
5.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获得的主要利益有
①分得了大量殖民地②控制了国际联盟③海军力量得以与英国并驾齐驱④抑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势力的膨胀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①不符合史实,②表述错误,美国倡导建立,英国控制了国际联盟,③④是华盛顿会议上获得的权益。
二、非选择题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航行有绝对自由。
(三)……自由地,坦率地和公平不偏地调整一切有关殖民地的要求。(十一)……应保证现在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有无可置疑的生命安全和自由发展的绝对自由的机会。(十四)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必须依据具体的协定,其目的是向大小国家同样提供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互相保证。
——摘自威尔逊“十四点原则”
材料二第四条:各缔约国主力舰总吨位按标准排水量计算不得超过如下:合众国525000吨,英帝国525000吨,法国175000吨,意大利175000吨,日本315000吨。
——摘自《五国海军条约》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一战”后的战胜国是怎样“调整”德国殖民地的
(2)材料一、二说明“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是否有“绝对自由”
(3)举出与所谓“绝对公正的调整”的原则相违背的实例。
解析:材料一是美国总统对战后各国在处理殖民地半民地问题和处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建议,其原则面上公正、公平,但在当时情况下不可能达到公平、公正,帝国主义国家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利益。材料二限制了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力舰的吨位,实际上划分了各国对海洋的支配权,从而使海洋(公海)上的绝对自由成为一种“形式”。
答案:(1)以“委任统治”的形成加以瓜分,其中非洲和中东归英法,太平洋上的岛屿归日本。
(2)各国主力舰吨位即实力大小,实际上决定了各国制海权和海上航行权利的大小,实力弱小的国家绝不可能和实力强大国家有相同的领海及海上的绝对自由。
(3)凡尔赛和约不顾中国是战胜国的事实,竟规定将德国原在山东的一切特权和胶州湾转让给日本。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给予中国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任何超出他国的特别权利。
——《九国公约》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1922年美国召开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选集》第1卷
材料三
这个条约(指《九国公约》)在1922年2月6日签字……在起诉书中所关联到的全部期间,日本均须受这个条约的约束。……日本主张它在世界文明社会中占有一席地位,那么就自愿负担了以上所指定的促进和平、视侵略战争为非法和减轻战争惨状的义务。因之被告的行为,必须与这些义务对照起来加以观察和判断。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
请思考:
(1)分析材料一提供的《九国公约》规定的实际含义。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九国公约》的影响和作用。
解析:第(1)问要透过条约的表面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危害;第(2)问结合一战前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力量消长方面的内容概括影响,并从对日本的压制等方面归纳作用。
答案:(1)列强在中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中国向列强“门户开放”,任何国家(指日本)不得在中国谋求“特别权利”。
(2)影响和作用:公约改变了一战前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政治格局;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限制了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地区势力的发展,成为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的历史原因。
8.观察下列图片文字:
请举例回答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和利益而进行的争夺和勾结。
解析:在解答时首先要观察图片文字,分析其中的相互关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争夺”和“勾结”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1)为了分赃和称霸而相互争夺。
例如,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主张,并拒绝法国关于结盟的建议;美国和日本在中国和远东进行
激烈的争夺,等等。
(2)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勾结。
例如,共同策划对苏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通过《九国公约》共同支配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