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维护和平的尝试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维护和平的尝试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13:1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维护和平的尝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  )
①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调整
②暂时解决了欧洲的安全问题
③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关系
④是德国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解析】 《洛迦诺公约》保证了德法和德比的边界,并提出通过国际仲裁解决国际争端,改善了法德关系,暂时解决了欧洲安全问题。德国以平等的身份参加了会议,后来又成为国联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国,标志着德国政治地位的提高,也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调整。
【答案】 A
2.造成鲁尔危机的两个国家是(  )
A.英国、法国
B.法国、美国
C.法国、比利时
D.比利时、英国
【解析】 依据课本基本史实可知鲁尔危机是法国和比利时出兵鲁尔地区引起的。
【答案】 C
3.20世纪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有些国家的侵略扩张持姑息、纵容的态度,“有些国家”指(  )
A.美国、日本、德国
B.苏联、日本、德国
C.日本、意大利、德国
D.美国、意大利、德国
【解析】 本题题干的时间要求是“20世纪30年代”,而30年代实施侵略扩张的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
【答案】 C
4.在洛迦诺会议上分别同德国签订《仲裁条约》的国家是(  )
A.法国、比利时
B.法国、波兰
C.法国、英国
D.英国、捷克斯洛伐克
【解析】 由课本史实可知,在洛迦诺会议上,德分别同法、比签订了《仲裁条约》。
【答案】 A
5.右图为国际联盟成立时的场景,下列关于国际联盟及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美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
B.德国一度成为成员国
C.在国联的组织下,缔结了《非战公约》
D.国联的成立是历史的倒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美国没有参加国联,故A错误;在国联的组织下,缔结的是《日内瓦议定书》,故C错误;国联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故D错误。A、C、D排除,选B。
【答案】 B
6.如图为有关国际联盟的漫画。画中的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这幅漫画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国际联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机构
B.国际联盟的成立加剧了地区冲突
C.国际联盟不能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
D.国际联盟面临解散的危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漫画中的兔子代表着国际联盟,由于它对日、意、德的侵略扩张行为没有采取具体的制止措施,反映了国联的姑息、纵容态度,因此不可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从而维护世界和平。故答案为C。
【答案】 C
7.“我们的口号已经是而且今后仍然是:和各国政府和平共处,不管它是什么样的政府。”这句话体现的是哪国的外交政策(  )
A.美国
B.德国
C.苏俄
D.英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体现的是和平外交,与各国和平共处,推行这一外交政策的只有C。
【答案】 C
8.1920年1月16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解除了对苏俄的封锁;1921年3月,英苏贸易协定签订,打开了一扇交流之窗。1924~1925年,国际社会出现了在法律上承认苏联的高潮。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  )
A.苏联的国际地位提高
B.冷战进入缓和状态
C.苏俄同西方国家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
D.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资本主义存在的必然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逐渐解除对苏俄的敌视状态,并逐渐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故C符合题意。
【答案】 C
9.洛迦诺是瑞士一个美丽的小城,该城因《洛迦诺公约》而著名。《洛迦诺公约》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是因为(  )
A.德国取得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国地位
B.德国以平等地位参与国际活动
C.公约允许德国进入莱茵不设防区
D.公约不再限制德国的军事力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洛迦诺会议使德国取得了与其他国家平起平坐的地位,改变了战败国形象,政治地位大大提高;A是会议后的事情;C、D与公约内容不相符,故选B。
【答案】 B
10.《非战公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对一系列外交政策进行调整的结果。下列对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
B.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C.奠定了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
D.有效避免了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A、B、C均符合史实,D有效避免战争的说法错误,《非战公约》的签订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后来还是发动了战争。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1.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危害集体安全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依照顾问会议所提办法,设立一种特殊制度治理东三省……此项为满洲而设之自治制度,拟仅施行于辽宁(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李顿“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材料三 《非战公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然而,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袁明《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国际联盟提出了哪些维护和平的基本宗旨或原则。结合材料一、二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
(2)依据材料三分析《非战公约》产生的背景。为何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答案】 (1)宗旨:集体安全、经济制裁。评价:集体安全、经济制裁对维护和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从李顿调查团主张“满洲自治”来看,国联未能有效地制裁侵略、维护和平。
(2)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盛行,欧美政治需要。
原因: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各自的“保留条件”,成为以后战争发生的隐患。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非战公约》由序言和正文组成。正文共三条。第一条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规定,各缔约国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和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式来解决。
材料二 《非战公约》虽然冠冕堂皇地宣称“放弃战争”,但对当时为世人所瞩目的裁军问题丝毫没有涉及,对于破坏公约的国家也没有制定制裁的措施。
材料三 对于这样一个抽象的《非战公约》,各帝国主义列强还有各自的解释和保留条件,如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非战公约》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三,你认为《非战公约》有何缺陷?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非战公约》的评价。
【答案】 (1)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废弃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用和平方式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2)没有涉及裁军问题,没有制定制裁违约国的措施,对维护和平和制止战争发生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公约不能束缚帝国主义在借口保护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进行侵略战争。
(3)《非战公约》第一次正式宣称: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就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但是《非战公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未能对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起到实际作用。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它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材料二
和平终于到来了,我国的安全比任何时候都有保障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德国外长施特莱斯曼说的“它”指的是什么?
(2)德国外长施特莱斯曼和法国外长白里安为什么都认为“它”将会给欧洲带来和平与安全?
(3)德法两国外长对“它”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实际上要求回答《洛迦诺公约》。只要联系德法两国外长的言行,不难作出判断。第(2)问,实际上要求回答《洛迦诺公约》的进步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3)问,实际上要求回答《洛迦诺公约》的消极方面。解答此题,首先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判断一旦失误,答得再多,也只能是南辕北辙。可从《洛迦诺公约》的内容及日后历史发展演变的有关史实去分析。重点从《洛加诺公约》中找出其孕育不稳定因素的一面,后来德国法西斯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都说明《洛迦诺公约》带来的和平是何其虚幻与不堪一击。
【答案】 (1)《洛迦诺公约》。
(2)《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是协约国在政治上正式承认德国作为一个平等国家的前提下,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作的重大调整,改善了法德两国的紧张关系,缓解了欧洲的紧张气氛。
(3)不正确。理由:《洛迦诺公约》的签订,只是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法国与德国的紧张关系也只是暂时缓解,而且也孕育着新的不稳定因素。它使法国丧失了在德国违约时单独制裁的权利,使法国的边界安全置于英国和意大利的空头保证之下。它为德国恢复政治、军事大国地位铺平了道路,随着德国力量的增长,必然要彻底打破凡尔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