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维护和平的尝试
学案
【学习目标】
课标:简述国际联盟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1.知识与能力:国际联盟的活动及其评价;苏俄的和平外交;《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非战公约》是人类历史的伟大进步,它为二战后制裁战犯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重难点】
1.重点:《非战公约》。
2.难点:《洛迦诺公约》评价。
【学法指导】
1.读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修之间的关系,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与同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
2.A层全部完成;B层完成1-5、10题和6-9之一;C层完成1-5、10题。
3.学科组长督促全组及时完成1-5、10题,并予以批改,随时接受老师抽查。
【预习案】
1.联系第2课和所学知识简要列举有关国际联盟的大事。
2.列举苏俄和平外交大事。
3.简要列举《洛迦诺公约》的背景、内容、后果。
1】背景。
2】内容。
3】后果。
4.简要列举《非战公约》背景、内容、意义。
1】背景。
2】内容。
3】意义。
5.阅读地图册《战后协约国瓜分德国殖民地》标出日本占领的德国岛屿;《华盛顿会议》,划出华盛顿会议9国,太平洋领地属地冲突4国。
【知识链接】
6.必修一:联系第19课归纳十月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联系第14课以中国为例说明十月革命如何推动民族解放运动。
1】对国际关系影响。打击了帝国主义;推动无产阶级斗争;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开始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对峙并存新时期。
2】说明。十月革命后苏俄组织成立共产国际,派遣代表到中国活动,推动了中共成立,导致中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国共合作,随后开始了国民大革命。
7.必修二:联系第20课和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参加热那亚会议的背景。
1】政治。1922年底苏联成立。
2】经济。1921年后实施新经济政策,需求国际新技术设备。
3】外交。协约国敌视苏联。
【探究案】
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非战公约》
8.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非战公约》签订的原因。
1】一战使各国遭受惨重损失。
2】人民厌恶战争,和平运动高涨。
3】国际联盟的推动。
4】法国在《洛迦诺公约》签订德国地位提高之后谋求国家安全。
5】美国力图避免卷入战争。
9.简要评价《非战公约》。
1】积极。世界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放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有利于巩固和平、恢复经济;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具有进步意义;奠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为二战后审判战犯提供国际法依据。
2】消极。没有制止战争的实质性措施;英法等国都有保留条件;法西斯发动战争。
【我的疑问】示例:资本主义为何敌视社会主义?
1】意识形态不同。
2】社会制度不同。
3】苏联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本课测评】
10.如何评价《洛迦诺公约》?
1】性质。协调欧洲战胜国与战败国关系的条约。
2】作用。缓和了法德矛盾;维护了欧洲和平;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和美国的繁荣。
3】消极。德国地位上升、有利于其经济恢复,为其打破凡尔赛体系、发动二战提供了条件。
【总结提升】示例:运用主要次要矛盾分析国际关系可以很容易弄清国际关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