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维护和平的尝试 学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维护和平的尝试 学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13:1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案4 维护和平的尝试
[课标要求] 1.简述国际联盟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一、国际联盟的活动及其评价
1.活动
(1)成立初:①1924年缔结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议定书即《日内瓦议定书》。②国际联盟中的卫生、劳工等机构或组织,为促进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做了大量工作。
(2)20世纪30年代:英法控制下的国联姑息、纵容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的侵略。
2.评价
(1)历史地位:它是一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2)积极作用:①盟约体现的基本宗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②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3)消极方面: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
[重点精讲]
国联不能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
国际联盟不能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可从国联的盟约、成员及其实践三个方面来分析:
[深度点拨]
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看,国联是理想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实践,是集体安全思想的第一次尝试;从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看,国联不仅是对历史上国际组织发展成果的继承,更是一次创新,同时也为联合国的建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是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一个丰碑。
[深化探究]
材料 见右图
思考
(1)国际联盟为维护世界和平提出了哪些原则?
(2)国联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活动?
答案 (1)维护世界和平、实行集体安全、裁军。
(2)缔结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议定书(《日内瓦议定书》);国联中
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的卫生、劳工、交通运输、处理国际难民等机构或组织,为促进国际交往和联系做了大量工作。
二、苏俄的和平外交
1.外交政策
(1)提出《和平法令》。
(2)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2.外交活动
(1)1922年苏俄代表团出席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国际经济会议,初步打破了苏俄建国以来的孤立境地。
(2)同年,苏德签订《拉巴洛条约》。
3.历史作用: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俄的企图,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
[深化探究]
材料一 我们的口号已经是而且今后仍然是:和各国政府和平共处,不管它是什么样的政府。——苏俄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
材料二 见右图
思考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苏俄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德苏两国签订了什么条约?有何重大影响?
答案 (1)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法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
德国外长(左)、苏俄外
家和平共处。
长(右)在拉巴洛交谈
(2)签订《拉巴洛条约》。对德国来说,提高了国际地位;对苏俄来说,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俄的企图;对世界来说,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
三、《洛迦诺公约》的签署
1.背景
(1)1923年法国、比利时出兵占领鲁尔地区,使法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
(2)1925年出任法国外长的白里安主张改善法德关系,解决法国安全问题,德国给予积极响应。
(3)1925年10月,英、法、德、意、比、捷、波等国家召开洛迦诺会议。
2.构成
(1)德、法、比、英、意签订《相互保证公约》。
(2)德国分别同法、比签订《仲裁条约》。
3.评价
(1)积极作用:改善了法、德等国的关系,有利于欧洲稳定。
(2)消极作用: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
(3)公约实质:纵容德国向东发展,即“祸水东引”。
[教材互补]
《洛迦诺公约》
洛迦诺会议后,欧洲一片欢腾。奥斯汀·张伯伦说,《洛迦诺公约》将成为“战争与和平年代的分水岭”和“欧洲历史的转折点”。施特雷泽曼则说,它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白里安一回到巴黎,就兴高采烈地宣称:“和平终于到来了,我国的安全比任何时候都有保障了。”事实上,《洛迦诺公约》只是帝国主义国家暂时妥协的产物。随着它们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妥协开始被新的争夺所代替。(人民版)
[重点精讲]
《洛迦诺公约》对各大国的影响
(1)德国:是《洛迦诺公约》的最大受益国。排除了受法国制裁的可能,恢复了国家尊严,参加了国际联盟并担任了常任理事国,在国际关系中获得了相当高的自由和平等地位。
(2)英国:以最小的义务获得了平衡欧洲力量的有利地位,成为法、德之间的仲裁者,进一步达到了在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外交目的。
(3)法国:丧失了对德国的制裁权,连自身的边界安全也被置于英、意两国的空头保证之下。
四、《非战公约》的签订
1.背景
(1)法国地位削弱,希望争取美国对其安全提供某种保证。
(2)美国出于避免卷入欧洲纠纷和提高美国国际地位的考虑,决定缔结一项多边的非战公约。
2.签订:1928年8月,美、德、法、比、英、意、日、波、捷等15国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非战公约》。
3.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4.作用
(1)积极
①它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②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
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2)消极
①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②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教材互补]
《非战公约》
……《非战公约》既有虚伪性和欺骗性的一面,又包含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这一国际法准则的积极方面,对蓄意发动侵略战争的法西斯国家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人民版)
[深度点拨]
《非战公约》没有从性质上划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这在实际上否定了正义战争的合法性。
[深化探究]
材料
签署《非战公约》
思考
《非战公约》的签署有何积极意义?实际效果又是怎样的?
答案 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缺少对侵略者的约束力,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课堂小结
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起来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由于国家利益的决定,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为维护安全,战后各国积极推动建立了国联,组织、缔结了《日内瓦议定书》,召开洛迦诺会议签订《洛迦诺公约》,又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这一系列维护和平的努力保障了20世纪20年代的相对稳定与发展。
1.下列关于国际联盟及其相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
B.德国一度成为成员国
C.国联调查团公开支持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D.没有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进行制裁
答案 B
解析 美国没有参加国联,故A项错误;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国联曾派调查团调查,并没有公开支持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故C项错误;意埃战争爆发后,西方大国采取绥靖政策,英法控制的国联宣布对意实施经济制裁,故D项错误。
2.苏俄同德国签订的《拉巴洛条约》(  )
①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俄的企图 ②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 ③以缔约双方的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为基础 ④是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拉巴洛条约》与凡尔赛体系没有关系。
3.1927年6月,法国外长白里安向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建议法美缔结一项永不相互交战的条约,但美国对白里安的态度反应冷淡,主要是避免(  )
A.卷入法国在欧洲的纠纷
B.引起英国的强烈抗议
C.造成法美结盟的既成事实
D.刺激德国的扩军备战
答案 A
解析 美国对白里安的建议态度冷淡。美国认为,如果与法国单独签约,容易被人误解为美法结盟,也会因此而卷入法国在欧洲的纠纷,这是美国不愿接受的。
4.洛迦诺是瑞士一个美丽的小城,该城因《洛迦诺公约》而著名。某旅游团的成员在游览该城时,曾对公约提出了如下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公约是帝国主义国家暂时妥协的产物
B.改善了法德关系是公约的突出贡献
C.公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德国的地位
D.公约为德国重新向西扩张埋下隐患
答案 D
解析 公约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边界维持现状,这实际上是明确表态,德国不能向西扩张。
[资料回放]
点拨 《相互保证公约》是《洛迦诺公约》中最重要的文件。它的主要内容表明:法国不得不同意与德国平起平坐,对等地承诺维持现状的义务。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德国的政治地位大为提高。
[学思之窗]
提示 《非战公约》的历史作用应做两方面的评价。一方面,其体现的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另一方面,又由于其缺少强大的约束力,为以后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学习延伸]
提示 1.英国是保持自己在某些特定地区的“自卫”权。法国则强调只要有一个国家破坏了和平,其它国家也自动取得了交战的权力。
2.实质是英法可以视自身的情况决定是否应诉诸战争,《非战公约》对它们没有约束力。借口分别是“自卫”和“防御”。
[基础达标]
1.国际联盟在实际上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主要是由于(  )
A.集体安全原则
B.委任统治原则
C.全体一致原则
D.维护和平原则
答案 C
解析 盟约规定国联形成决议需要“全体一致”的原则,这样就使国联事实上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
2.促进《洛迦诺公约》签订的因素是(  )
A.法国占领鲁尔受挫
B.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的召开
C.《非战公约》的签订
D.德国取得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国地位
答案 A
解析 法国占领鲁尔受挫后,其国内主张对德和解的力量渐占上风,于是法国外长白里安主张改善法德关系,随后签订了《洛迦诺公约》。
3.《洛迦诺公约》主要解决欧洲安全问题,下列国家代表不会在签约现场出现的是(  )
A.德国、比利时和英国
B.意大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
C.奥地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亚
D.法国和意大利
答案 C
解析 1925年10月,德、比、英、法、意、波、捷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会议,并签署《洛迦诺公约》,故C项中的国家不会出现在签约现场。
4.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是欧洲国际关系上的一个里程碑。下列相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
A.公约是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B.公约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
C.公约是欧洲战争与和平年代的分水岭
D.战败国德国是公约的主要受益国
答案 C
解析 公约的签订暂时缓解了欧洲紧张的国际关系,因此不能说它是战争与和平年代的分水岭。
5.1928年,法国参与签署《非战公约》的主要目的是(  )
A.避免卷入欧洲的纠纷
B.与美国建立军事同盟
C.寻求自身的安全保障
D.从军事方面严惩德国
答案 C
解析 《非战公约》是在法国为解决自身安全保证问题的背景下签订的,故C项符合题意。
6.1928年,在签订《非战公约》时,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法国说可以进行防御战争,日本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自由行动。这些保留条件从本质上说明《非战公约》(  )
A.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
B.具有明显的虚伪性
C.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
D.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答案 B
解析 帝国主义列强宣称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又宣布各种保留条件,就是准备随时找借口不履行《非战公约》,这是该公约虚伪性的体现。
[能力提升]
7.维护和平的尝试
图一 国际联盟     图二 《洛迦诺公约》
开幕大会         签订现场
图三 《非战公约》签约仪式
请回答:
192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由德国外长斯特莱斯曼和法国外长白里安共同获得。他们是因为上述三幅图片中哪一幅反映的事件而获奖的?应怎样看待他们所推动的“和平事业”?试说明三幅图片的共同特点。
答案 获奖事件:图二反映的事件,即《洛迦诺公约》的签署。
评价:《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暂时解决了欧洲安全问题,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紧张关系。《洛迦诺公约》也孕育着新的不稳定因素,它使法国丧失了在德国违约时单独制裁的权力,使法国的边界安全置于英国和意大利的空头保证之下;德国在政治上重新崛起,为其军国主义的复活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根本上讲并不利于欧洲和平。
共同点:采用会议形式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而非诉诸战争手段。
解析 本题运用历史图片创设新的情境,组成一个有一定联系的又与教材叙述有一定距离的问题系统。解答时要注意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其共同点。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英法等列强在签署《非战公约》时,都提出了所谓的“保留条件”。
英国对加入《非战公约》的“保留条件”:关于废弃战争可作为国策之工具,使我想提醒阁下注意,世界上有些地区的繁荣与完整,对我们的和平和安全具有特殊而重大的利害关系。英国政府在过去曾极力说明干涉这些地区是不能容许的。保护这些地区免遭攻击对大英帝国来说,是一项自卫措施。必须清楚了解到:英国政府是在明确理解到条件不会损害他们在这方面的自由行动才接受新条约的。
法国对加入《非战公约》的“保留条件”:每个国家都应保留有合法的防御权;如果一国破坏了他的不进行战争的保证,则所有其他国家应自动解除义务;条约无论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抵触法国以前在国联盟约、洛迦诺协定或各项中立条约中所承担的义务。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回答英法两国签署《非战公约》最主要的“保留条件”是什么?他们提出“保留条件”的实质是什么?而他们各自的借口又是什么?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非战公约》的实际效果如何?
答案 (1)在必要条件下,放弃履行《非战公约》的义务,发动战争。实质:英法可以视自身的情况决定是否应该诉诸战争,《非战公约》对他们没有约束力。借口是“自卫”或“防御”。
(2)①公约的约束力因“大国”的“保留条件”而受到削弱。
②《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没有涉及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未能对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起到实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