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含解析)-26版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含解析)-26版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8 15:1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经历了长期的实验探究历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科研人员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细胞时,发现处理一定时间后会破坏细胞膜的功能,说明细胞膜上有蛋白质
B.研究细胞膜表面张力时,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推测细胞膜上有蛋白质
C.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中所有的成分都有流动性
D.科学家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推测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中有脂质
2.如图为细胞的某种生物膜,①~⑤表示其中的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膜为细胞膜,则细胞质位于B侧
B.该膜上的②和④都可以侧向自由移动
C.该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是由②体现出来的
D.该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③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下列关于溶酶体、液泡、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具有单层生物膜,都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B.动植物细胞中都可具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C.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液泡中可能含有色素
D.内质网和其他具膜结构都通过囊泡发生联系
4.“膜流”是指细胞的各种膜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进入细胞核,与“膜流”无关
B.消化酶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与“膜流”无关
C.大肠杆菌和支原体均不能发生“膜流”现象
D.伴随着“膜流”,膜脂和膜蛋白可在各膜性细胞器之间转移
5.实验表明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中有一类相同的蛋白质,而且这类蛋白质在细胞膜中含量较少,在内质网中含量较多,在高尔基体中的含量介于两者之间。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这类蛋白质的分布说明细胞膜是由内质网膜直接转化而来的
B.这类蛋白质的分布说明同一细胞中不同生物膜的成分、结构相同
C.这类蛋白质的分布说明高尔基体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D.这类蛋白质的分布说明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6.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速度不同
B.细胞质的流动为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
C.新鲜的黑藻细胞内,叶绿体围绕细胞核运动
D.在强光下,黑藻细胞内的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
7.幼龄植物细胞中液泡体积很小,数量较多,来源于细胞的多种膜结构。随着细胞生长,小液泡逐渐增大,最终合并为一个大液泡,占据了成熟植物细胞约90%的体积。液泡中除了储存有各种细胞代谢物外,还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能分解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脂质、多糖等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其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B.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与动物细胞中的溶酶体有类似的功能
C.液泡膜可以来源于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
D.液泡中的无机盐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利于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8.马古利斯在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一书中提出:好氧细菌被真核细胞吞噬后,真核细胞利用好氧细菌供给能量,而好氧细菌从宿主细胞获得更多的原料,经过长期共生形成线粒体。下列不能支持该假说的证据是(  )
A.线粒体DNA的复制不完全受核DNA控制
B.线粒体中的核糖体与宿主细胞中的结构不同
C.真核生物与好氧细菌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D.线粒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9.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核小体
B.核小体实现细胞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
C.核小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D.乳酸杆菌、酵母菌、水绵细胞中都有核小体
10.高尔基体膜上的RS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使高尔基体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RS受体与RS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
B.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的过程消耗能量
C.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高
D.RS功能的缺失可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
11.细胞核中的核纤层起支架作用,维持细胞核与粗面内质网的轮廓。核膜上有与核纤层紧密结合的核孔复合体。核孔复合体是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其能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运输和RNA等物质的出核运输。入核蛋白一般都含有一段特殊的核定位序列(NLS),该序列可保证入核蛋白能顺利转运至细胞核内。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核纤层可能与细胞核的解体和重建密切相关
B.若RNA通过核孔复合体输出细胞核障碍,可能会导致某些疾病
C.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中核孔复合体数目较少,细胞代谢比较弱
D.NLS序列可能与核孔复合体上的受体结合,进而引导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12.Remorin蛋白(简称R蛋白)是陆生植物特有的膜蛋白,能够调控胞间连丝的通透性,阻止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侵染。水稻条纹病毒(RSV)能够干扰R蛋白对细胞膜的定位,从而打开胞间连丝,RSV快速在细胞间移动,使水稻患条纹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高等植物相邻细胞间无法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交换
B.信号分子通过胞间连丝时,需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C.水稻条纹病毒相比细菌、真菌更不容易通过胞间连丝
D.抑制水稻条纹病毒对R蛋白的干扰,可预防水稻条纹病的发生
13.细胞外囊泡(EVs)可由多种细胞释放,内含蛋白质、脂质、DNA、RNA、氨基酸等分子,这些分子可影响靶细胞的生命活动,从而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某EVs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差速离心技术分离提取EVs
B.图示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图示过程通过细胞直接接触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Rab的不同保证了EVs将信息准确送至靶细胞
14.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由扁平膜囊、大囊泡、小囊泡三种基本结构组成,是细胞内某些物质转运的“加工厂”和“中转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尔基体是细胞内最大的单层膜细胞器,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
B.扁平膜囊可接受来自内质网转运来的物质并进行相应的加工修饰
C.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成分的更新只与高尔基体小囊泡的转运有关
D.高尔基体加工后的物质转运到细胞外的过程无需蛋白质参与
15.易位子是一种位于内质网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其中心有一个直径大约2纳米的通道,能与信号肽结合并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若多肽链在内质网中未正确折叠,则会通过易位子运回细胞质基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时未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B.经内质网加工后的蛋白质也是通过易位子运送到高尔基体的
C.易位子具有运输某些大分子物质的能力
D.易位子具有识别能力,体现了内质网膜的选择性
16.科学方法既是与科学知识相平行的“知识”,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是人们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有关运用科学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是一个提出假说并不断修正与完善的过程
B.分离细胞器主要通过对细胞匀浆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实现不同大小颗粒的分离
C.绘制电子显微镜下细胞核示意图和拍摄细胞核亚显微照片都属于构建物理模型
D.追踪同位素S、H等的放射性聚集路径,探寻细胞中物质的运行规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0分)图1、图2分别是两类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为飞翔鸟类的心肌细胞,出于其对能量的需求,细胞中应含有较多的   (填图中标号)。
(2)图1中的细胞器④存在两种类型,区别在于是否附着    (填名称)。
(3)图2是植物细胞,由于细胞中没有中心体,可以初步判断该细胞是    (填“高等”或“低等”)植物细胞。
(4)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决定“碧”和“红”的色素分别位于图2中的细胞器    (填图中标号)和    (填图中标号)中。
18.(12分)请阅读下面有关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科学家1以植物的根毛为实验材料,用500多种化学物质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脂溶性的物质更易进入根毛细胞。
资料2:科学家2对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和其他几种细胞的细胞膜进行成分分析,得到下表所示的结果。
细胞类型 蛋白质 磷脂 固醇 糖类及其他成分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49 33 10 8
乳腺细胞 60 25 9 6
玉米叶肉细胞 47 26 7 20
大肠杆菌 75 25 0 0
(1)对细胞而言,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上面    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由资料1和资料2可以得出细胞膜主要由      构成,资料2中的乳腺细胞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一种重要的含铁蛋白——乳铁蛋白,其往往也常添加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从氨基酸的角度解释乳铁蛋白营养价值高的原因:                       。
(2)细胞膜上的糖类分子可以形成糖脂和糖蛋白,该糖类部分在精卵结合过程中赋予了细胞膜              的功能。
(3)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培养的细胞进行显微镜计数,但是在视野下无法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可以在培养液中加入      染液进行区分,该染液能进入死细胞的原因是                            。
19.(15分)细胞内多种细胞器形成复杂的互作网络,人体细胞内线粒体与其他细胞器互作的部分网络关系如图所示。脂滴是细胞内储存脂质的一种细胞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机理与肝细胞中线粒体功能障碍、脂滴异常增多密切相关。
(1)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在生物膜上进行,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              。线粒体的功能是                      。
(2)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是细胞器互作的重要体现。细胞器A的名称是     ,细胞器B的功能是                            。
(3)根据题目信息推测,脂滴膜由    层磷脂分子组成。结合资料,提出一个研发治疗NAFLD药物的可能方向:                              。
(4)机体营养匮乏时,脂滴中脂肪可通过脂噬途径被分解。脂噬是指          ,其内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如图所示线粒体与多种细胞器间通过膜接触位点实现连接,脂噬的产物可通过该结构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膜接触位点中还存在受体蛋白,依据上述信息,该结构具有        的功能。
20.(12分)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导致的高脂血症可诱发多种心血管疾病。PCSK9是一种由肝脏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蛋白质,在调节脂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肝脏细胞合成并分泌PCSK9的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器有核糖体、    、    等。
(2)据图分析,PCSK9增多会    (填“增加”或“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机理是PCSK9与LDL受体结合后,                                            。
(3)据图所示的调节机制提出一个能治疗高脂血症的思路:                      。
21.(11分)Sedlin蛋白是一种转运复合体蛋白,是SEDL基因的表达产物,在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囊泡运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已知Sedlin蛋白(五十三肽)彻底水解后,总相对分子质量增加828。由此可知,Sedlin蛋白(五十三肽)是由   条肽链组成的。
(2)为验证Sedlin蛋白的作用机制,现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请完善实验思路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实验材料:正常小鼠浆细胞(可产生分泌蛋白)、SEDL基因表达抑制剂、含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放射性检测仪、细胞培养液等。
①实验思路:将正常小鼠的浆细胞随机均分为两组,置于含放射性氨基酸的细胞培养液中,编号为甲、乙;甲组不作任何处理,乙组细胞注射          ;一段时间后,用放射性检测仪对           进行检测。
②结果讨论:若内质网中放射性甲组    乙组,高尔基体放射性甲组    乙组,则可证明Sedlin蛋白在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囊泡运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与解析
1.C 2.A 3.D 4.B 5.D 6.C 7.D 8.C
9.C 10.C 11.C 12.D 13.C 14.B 15.B 16.C
1.C 
结论 选项分析
A正确 胰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后破坏细胞膜的功能,说明细胞膜上有蛋白质
B正确 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这表明细胞膜中存在降低表面张力的成分,而蛋白质具有这样的作用,推测细胞膜上有蛋白质
C错误 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有流动性
2.A 分析题图:①是糖蛋白,②是磷脂分子,③是胆固醇,④是蛋白质,⑤是多糖。有蛋白的A侧是膜外侧,故细胞质位于B侧,A正确;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②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④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B错误;④蛋白质在细胞膜执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D错误;磷脂的一端为亲水的头,两个脂肪酸一端为疏水的尾,多个磷脂分子在水中总是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脂双层中间有一层疏水层,该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是由②磷脂分子和④蛋白质体现出来的,C错误。
3.D 溶酶体中具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液泡中可能含有一些色素如花青素,C正确;内质网和一些具膜结构如核膜、细胞膜直接相连,无需再通过囊泡发生联系,D错误。
4.B 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不涉及膜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移,与“膜流”无关,A正确;消化酶(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的膜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高尔基体的膜再形成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存在膜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移,即与“膜流”有关,B错误;大肠杆菌和支原体都是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不能发生“膜流”现象,C正确;“膜流”是细胞的各种膜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膜脂和膜蛋白可在各膜性细胞器之间转移,D正确。
5.D 题述蛋白质的分布只能说明细胞中生物膜之间存在联系,不能说明细胞膜由内质网膜直接转化而来,也不能说明不同生物膜的成分、结构相同,A、B错误。高尔基体能够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但由题干无法获得该信息,C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细胞膜中都有一类相同的蛋白质,说明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但这类蛋白质在不同膜中的含量不同,说明生物膜具有差异性,D正确。
6.C 叶绿体在细胞质中流动,但并未环绕细胞核运动,C错误;在强光下,黑藻细胞内的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避免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时对叶绿体造成灼伤,D正确。
7.D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其中含有的液体称为细胞液,主要成分是水,A正确;液泡中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而溶酶体中也含有水解酶,二者功能类似,B正确;液泡膜来源于细胞的多种膜结构,可以来源于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等含有膜的结构,C正确;液泡中的无机盐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D错误。
8.C 线粒体DNA的复制不完全受核DNA控制,说明线粒体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有可能像假说中那样,是由被吞噬的好氧细菌演变而来的,有自己独立的部分遗传机制,A不符合题意;线粒体中的核糖体与宿主细胞中的结构不同,表明线粒体在结构上与宿主细胞存在差异,这符合好氧细菌与真核细胞原本是不同个体,经过共生形成线粒体的假说,B不符合题意;真核生物与好氧细菌的遗传物质均为DNA,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不能据此说明线粒体是好氧细菌与宿主细胞共生形成的,C符合题意;线粒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与原核生物的DNA相似,而好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说明线粒体可能保留了原核生物的一些特征,D不符合题意。
9.C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质,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因此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观察不到核小体,A错误。实现细胞核质之间物质交换的是核膜上的核孔,B错误。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则核小体(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也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C正确。乳酸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质,即没有核小体;酵母菌和水绵都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有核小体,D错误。
10.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可将错误转运至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运回内质网,即这些蛋白质不应该运输至高尔基体,而消化酶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运输至高尔基体进行加工,所以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A正确;RS受体与RS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在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RS受体与RS结合,在内质网处RS受体将RS释放,所以推测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低,C错误;如果RS功能缺失,则RS受体不能与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蛋白质结合并将其运回内质网,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D正确。
11.C 分析题意,核纤层起支架作用,维持细胞核与粗面内质网的轮廓,推测核纤层与细胞核的解体和重建密切相关,A正确;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若RNA通过核孔复合体输出细胞核障碍,可能会导致某些疾病,B正确;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不含细胞核,无核孔复合体,C错误;分析题意可知,NLS序列可保证入核蛋白能顺利转运至细胞核内,说明NLS的存在有利于入核蛋白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该过程中NLS序列可能与核孔复合体上的受体结合,进而引导蛋白质进入细胞核,D正确。
12.D 胞间连丝是高等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通道,信号分子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时,无需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A、B错误;水稻条纹病毒分子比细菌、真菌小,并能够干扰R蛋白对细胞膜的定位,打开胞间连丝,更容易通过胞间连丝在植物细胞间移动,C错误;抑制水稻条纹病毒对R蛋白的干扰,阻止病毒打开胞间连丝,可减缓病毒在细胞间的移动,从而预防水稻条纹病的发生,D正确。
13.C EVs是多种细胞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可用差速离心技术分离提取EVs,A正确;由题图可知,细胞外囊泡(EVs)膜与靶细胞膜发生了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正确;由题图可知,EVs通过Rab与细胞膜上的锚定蛋白识别并结合,之后v-SNARE与t-SNARE相互缠绕,从而实现EVs与靶细胞的膜融合,Rab的不同保证了EVs将信息准确送至靶细胞,EVs是细胞释放的囊泡,没有进行细胞间的直接接触,C错误,D正确。
14.B 内质网是细胞内最大的单层膜细胞器,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高尔基体不能与核膜和细胞膜直接相连,A错误;内质网转运来的物质在扁平膜囊内进行加工修饰,最终由小囊泡运输到细胞外或细胞的其他部位,B正确;高尔基体小囊泡的转运可实现部分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成分的更新,C错误;高尔基体加工后的物质转运到细胞外的过程需要蛋白质参与,如膜上受体、细胞骨架等,D错误。
15.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易位子是一种位于内质网膜上的通道,能与多肽链上的信号肽结合并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则新合成的多肽链通过易位子这个通道进入内质网,未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A、C正确;经内质网加工后的蛋白质被内质网膜鼓出形成的囊泡包裹,运往高尔基体,B错误;易位子能与信号肽结合并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说明易位子进行物质运输时具有识别能力,体现了内质网膜的选择性,D正确。
16.C 拍摄的亚显微照片是实物图片,不属于物理模型,C错误。
17.答案 (每空2分)(1)⑦ (2)核糖体 (3)高等 (4)③ ⑦
解析 图1细胞不含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含有中心体等,应为动物细胞;图2细胞含有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不含中心体,为高等植物细胞。(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2)④内质网存在两种类型:粗面内质网(附着核糖体)、光面内质网。(4)与叶片绿色有关的叶绿素位于叶绿体中,与花的红色有关的花青素等位于液泡中。
18.答案 (每空2分)(1)蛋白质 蛋白质、磷脂(脂质) 组成乳铁蛋白的必需氨基酸种类相对齐全,含量较高 (2)进行精子和卵细胞之间信息交流 (3)台盼蓝 死细胞的细胞膜不能控制物质进出(失去了选择透过性),台盼蓝染液可以自由进出细胞
解析 (1)通过资料1可以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中有脂质,结合资料2可知,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必需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氨基酸,评价某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时需要关注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乳铁蛋白营养价值高的原因是乳铁蛋白中的必需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可能较高。(2)细胞膜上的糖类分子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与脂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脂,这些糖类分子叫作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19.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内质网(1分) 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3)1 研发促进线粒体功能恢复的药物;研发调节脂滴生成与分解的药物;研发抑制肝细胞内脂质积累的药物(答出一点即可) (4)溶酶体与脂滴融合 物质运输、信息交流(答不全不得分)
解析 (3)已知磷脂分子中,一端为亲水的头,另一端为疏水的尾,结构如下图所示:
结合题图可知,脂滴内储存脂质(具有疏水性),膜结构源自内质网,推测脂滴的膜是由单层磷脂分子组成的,如下图所示:
根据NAFLD的发病机理分析研发治疗NAFLD药物的可能方向:
发病机理 研发方向
肝细胞中线粒体功能障碍 恢复线粒体功能
脂滴(储存脂质)异常增多 抑制脂滴生成、抑制脂质积累
20.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内质网 高尔基体(或线粒体) (2)增加 被送到溶酶体中一起降解,导致细胞表面LDL受体减少,使血液中LDL的水平较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3分) (3)减少PCSK9的数量,从而使细胞表面的LDL受体增多,缓解高脂血症的症状(3分)
解析 (1)肝脏细胞合成并分泌PCSK9(分泌蛋白)的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2)据图分析,PCSK9与LDL受体结合后,被送到溶酶体中一起降解,导致细胞表面LDL受体减少,使血液中LDL的水平较高,因此PCSK9增多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1.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7 (2)①适量的SEDL基因表达抑制剂 细胞中的放射性(或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放射性)(3分) ②小于 大于
解析 (1)五十三肽彻底水解形成53个氨基酸,增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水的总相对分子质量;参与水解的水分子数=53-肽链数,而18×水分子数=828,可求出肽链数为7。(2)题述实验的目的是验证Sedlin蛋白的作用(介导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囊泡运输),则自变量为是否有Sedlin蛋白,因变量是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囊泡运输是否进行,可通过检测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放射性来进行推导。对实验设计分析如下:
组别 自变量控制 原理及过程分析 预期结果
甲组 不作处理 有Sedlin蛋白,囊泡可从内质网运往高尔基体 内质网中放射性甲组小于乙组;高尔基体中放射性甲组大于乙组
乙组 注入适量的SEDL基因表达抑制剂 无Sedlin蛋白,囊泡不能从内质网运往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积累在内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