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通过讨论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模拟、游戏等方法去发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发展科学解释和评价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需要运用模拟的方法。
并初步树立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信念。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了有关地球运动的常识,但其建立的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想象的阶段。人们在地球上无法感受到地球是运动的,而且中学生还不具备空间思维能力,要使中学生建立清晰而抽象的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可以用实验模拟法。所谓实验模拟法就是用现有器材和实验设备来演示、模拟自然现象的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地球的自转一节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要求很高,这一难点内容不妨借助实验模拟法来完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地球的自转”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特征。由于“地球的运动”在初中阶段仅作为认识要求,因此可让学生动手探究,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太空中拍摄的地球,提出一个问题:在同一时间里,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白昼与黑夜之分(即昼夜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二、活动一:模拟昼夜现象
自然现象
代替物
模拟要求
地球
地球仪
手电筒位于地球仪侧面一定距离,
光线水平射出.
太阳光
手提灯光
问:把太阳移走,昼夜还会产生吗?
问:你们还可以改变这个模拟实验中的哪些条件将会不造成昼夜之分呢?
问:太阳有昼夜变化吗
总结得出昼夜现象形成的原因。(与地球的自转无关)
三、学生活动二:探究地球的自转
师:大家都知道,地球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呢?
学生:运动的。
师:那地球是怎么样运动的呢?
生:自转。
1、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
学生观察后用语言描述出地球的运动:
(1)绕地轴
(2)自西向东旋转
(3)地轴倾斜,北极指向北极星
教师补充说明:
(1)地轴并不真实存在
(2)为什么这个方向称为自西向东?
从地图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也为下一活动做好知识准备)
(3)识记地球自转方向方法:
学生举起右手,大拇指指向北极方向,四指弯曲方向代表地球旋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那么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地运动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等现象)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
建立假设: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设计实验检验假设,构建模型:
原型
模型
模拟要求
太阳
手电筒
位置不变,光线直射赤道
地球
地球仪
绕轴自西向东转
人
固定在我们所居住的位置
师引导学生一起完成第一种情况的要求,引导分析太阳与人的位置关系、时间,完成报告单。
学生实验;
1、准备:学生两人一组,地球仪一个、方向标(上有笑脸)玻璃球。
2、方向标粘在地球仪上的中国(北半球),并使十字方向标分别和经线、纬线方向一致(让太阳光线水平照射在赤道上)。
3、按地球自西向东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人与太阳光线之间的方位变化。)
(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完成活动报告单
组间交流;学生演示反馈
P108页的活动
得出结论:
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比较汽车行驶时的路灯后退和太阳的东升西落,说明地球在自西向东的自转,人是选择了地球当参照物时,太阳就东升西落了。
师:很多同学都有着同样一个梦想,象杨利伟一样能够遨游太空为国争光,在太空中俯看我们的家园——地球,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太空中的不同角度观察地球,地球是怎样转动的呢?
四、学生活动三:换个角度看地球自转
一个学生按自西向东方向旋转地球仪,另一个学生分别从南极和北极方向观看地球旋转的方向,记录报告单:
从北极上空看
地球呈_____
(填“顺”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呈______
(填“顺”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学生得出结论: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北N逆ni,南S顺shun]
北半球植物的茎大多是逆时针方向向上缠绕的
你能从哪些细节看出,哪个是北半球的台风
(回应课前猜测,说明我们生活的的许多现象都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五、学生活动四:转圈游戏
请十位同学上来扮演地球,围绕黑板转圈,所有的同学都是太阳,你们的眼光就是灿烂的太阳光。红旗代表我们中国,绿旗代表美国。好,太阳光开始射过来。由于我们的地球是不透明的,所以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一半是白昼,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半是黑夜。我们的地球开始旋转。我们中国迎来了她的黎明,好了,继续自转,中午到了。接下来是美丽的夕阳斜照,晚上接踵而来。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诞生了。
问:刚才游戏模拟中反映了地球自转造成太阳的东升西落之外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没有?
生:昼夜的交替
七、学生活动五:感受昼夜交替现象
全体起立,同桌两人相对而立,一人代表地球,一人代表太阳观察,他的眼光就是灿烂的太阳光,同桌合作
1、请太阳说出地球的右耳、鼻子、左耳、后脑勺分别处于什么时间吗?
2、地球自转后,请太阳预测他们将要进入哪个时间吗?
3、你能找出即将进入早晨或即将进入夜晚的分界线吗?
师用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沿着照亮与未照亮部分用彩笔模拟画出线--晨昏线。
4、视频小结昼夜交替以及晨昏线
5、地球自转的周期
八、小结: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
展示知识点,学生划书。
思考: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板书设计】:
第1节
地球的自转
(
地
轴
)
(
昼夜之分
)
(
太阳东升西落
)
(
不发光、不透明球体
)
(
自转
)
(
昼夜交替
)
任务单
4.2地球的自转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3.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特征,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难点:昼夜交替现象和晨昏线(圈)的含义。
【课前自学】
(阅读课本P133-135页)
我们把地球绕
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
。
地球是一个
,也
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称为
;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照不到阳光,是黑夜,称为
。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21cnjy.com
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时间约为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这就产生了
。21·cn·jy·com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
。
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合作学习】
思考与讨论:有哪些现象或证据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自转?
活动:验证地球的自转方向。地球这么大,怎么研究呢?采用模型法。
①用
模拟地球,
模拟阳光,用牙签、橡皮泥模拟观察者。
②方向的确定:地球仪上经线指示
,纬线指示
。
③按照课本P133-134的活动步骤,完成实验。
④写出以上实验的结论:
⑤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再从南极上方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又是怎样的?
思考与讨论:①为什么同在地球上的中国和美国,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和黑夜?你能用实验加以说明吗?
②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是都有昼夜现象?
③假如地球是透明的或会发光,地球上会有什么现象 假如地球是不会自转的,地球上会有什么现象 由此可见,地球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①读图:课本P135图4-14,图中晨昏线中哪一段是昏线?哪一段是晨线?你是如何判断的?
②思考与讨论:金星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3天,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比较短(约为24小时),这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有益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课堂小结】
假如你是地球,你会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至少写3点)?
【当堂检测】
1.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太阳绕地球旋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太阳自转
2.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不停地绕地轴自转
C.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D.太阳在不停地绕地球转动
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
A.一年
B.一月
C.一天
D.一小时
4.下列现象是自转造成的是:(
)
①昼夜现象
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③昼夜交替现象
④一天内,杆影的变化
⑤一年内,杆影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5.根据下图,回答:
(1)在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图上的A、B、C、D四地中,处于昏线上的点是
,处于晨线上的点是
,处于深夜的是
。21教育网
教学反思: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了有关地球自转的常识,但其建立的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想象阶段。人们在地球上是无法感受到地球自转的,而且学生还不具备建立两个参照系的空间思维能力,因此,我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实际例子、具体模型、动画演示、模拟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构建具体而有序的空间想象,使学生建立清晰而抽象的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效果挺好,但在课堂中如何更好的控制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与小组讨论、汇报、评价的关系,有待地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