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九章第1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九章第1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8-04 16:5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动物的运动
教师姓名:
关春蕾
学校:东铁营二中
编号:
教师年龄:
36岁
教龄:9

职称
中教二级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提高全体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生物科学素养。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倡导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认知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理解动物运动的意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在《动物的运动》一节的教学设计上,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是小组合作形式,以学生合作交流为主,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知识,让学生自己感悟和发现其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在课标中的地位与作用《新生物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定是以“人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物圈”为主线,精选了十个主题,即①科学探究;②生物与环境;③生物体的结构层次;④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⑤生物圈中的人;⑥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⑦动物的运动和行为;⑧生物的多样性;⑨生物技术;⑩健康的生活。而“动物的运动”是新课标的第七大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的具体内容之一。动物生存必须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而运动是大多数动物获取食物的重要方式,也是动物躲避天敌的主要方式。另外,运动的方式与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为后面学习人体运动知识做铺垫。教材内容分析《动物的运动》是北京市义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九章第一节《运动的方式》。主要内容包括各种不同的栖息地动物运动的各种方式及动物运动方式对其生活的作用。由于上节课学习了植物的运动方式,而动物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运动器官,从而扩大了活动范围,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并不陌生,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应当很丰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日常生活知识系统化和科学化,为后面《运动的形成》打基础。(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乐于动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践,愿意表达自己的见解。上节课学习了“植物的运动”,学生对动植物运动方式的区别也很容易。因此,本节课就从兴趣出发,利用学生积累的知识和实际观察的现象入手,来系统地学习不同栖息地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并举例说明。2.了解动物运动的重要性。(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陆生实验动物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分析和梳理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的了解,使同学们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动物,提高环保意识。2.
通过对动物运动细致认真的观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不同栖息地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教学重点分析:
本节是学生学习本章的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础,动物的运动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动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统一的。所以,重点是能举例说出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教学难点陆上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区别
教学难点分析:由于动物的运动是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为,是自然选择过程中长期进化的结果。所以对学生来说,理解动物运动对动物生活的影响有一定困难。因此,让学生根据现象分析陆上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区别可能有困难。通过实物观察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一)水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运动,根据对不同外界刺激的反应,植物运动有哪些?那么相比植物,动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是否能发生位置移动?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动物的运动状态,画面中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翩翩起舞的蝴蝶、飞翔的海鸥、扑腾入水的企鹅、活跃的猴群、飞跑的麋鹿、追逐的猎豹、悠然的丹顶鹤、开屏的蓝孔雀、快速旋转运动的草履虫等等。分组合作:1从刚才的短片中,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2.动物运动方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下面我们分别探究动物在水中、陆地、空中的运动方式出示实物金鱼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一定是游泳吗?先做个吹气球皮球比赛的小游戏,将充满气且未扎口的气球放手。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学生回答:能观看视频,积极思维,收集信息,及时记录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讲解展示。…认真观察并描述实物金鱼是如何在水中运动的?学生观察,
温故知新从动物的生活形象出发,从赞赏和爱护动物的情感出发,唤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沉睡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竟+大家谈知识迁移,应用实践(二)陆上动物的运动方式
小组讨论:用语言描述它是怎样运动的?思考哪种动物是这样运动的?播放草履虫、水母、龟、青蛙、鱼等水中动物运动的视频。联系生活实际,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火箭升空与水母、乌贼等动物的倒退运动的相似之处是什么?
2.船是模仿哪种动物制作的?
教师:水生动物的运动形形色色,游泳是适应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活动: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如蚯蚓、蚂蚁、鼠妇等)请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小动物拿出来,以组为单位,观察它们运动的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观察结束后,用提示性的语言问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小动物?
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回答。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运动,描述它们是怎样在水中运动的呢? 学生讨论总结出水中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学生认真观察,区别不同陆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然后请小组代表描述他们观察的小动物是怎样运动的。学生根据以往知识,回答:放归自然。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能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归纳(三)空中动物的运动方式课堂小结

教师:是呀,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把它们送回到适应他们生活的环境中去,让它们回归自然。任何一个生命都是无数机缘的巧合,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呵护,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生存的权利,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再结合教材,请总结出陆上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小组合作:列举通过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影片资料及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有关空中动物运动方式的信息。老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有哪些?将你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保护动物,使他们能与我们和谐相处,做我们人类永远的朋友!思考:这些运动方式中,人类可以完成哪些?为什么?
学生总结出动物在陆地上的4种运动方式:行走、奔跑、爬行、跳跃。小组内讨论,记录,小组代表讲解展示。(包括使用自己整理的图片、做好的ppt等)分组汇报,最后得出结论:空中的动物主要包括鸟类和昆虫,还有蝙蝠。运动的主要方式是飞行和滑翔。学生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充分挖掘学生的知识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互相交流,把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当做一种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给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幸福。通过学生交流收获和体会,让学生对本节内容做一小结,并感觉到自己的体验受到了老师的重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教学设计的创新说明
本设计充分展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成了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学习的探究者,思维活动的执行者。学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没有压力,思想无拘无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作者,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提高。教师课前准备丰富的材料,学生课上参与观察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也多,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去感悟和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哲理。
板书设计
动物的运动
栖息环境运动方式动物举例水中游泳(主)鱼、虾、海豚等爬行蟹、蚌等陆地行走牛、羊、猫、狗等奔跑鸵鸟、豹等爬行蛇、蜗牛、蚯蚓等跳跃蝗虫、袋鼠等空中飞行蝙蝠、蜻蜓、蜜蜂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