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单元学习指导与练习】知识巩固第 26讲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单元学习指导与练习】知识巩固第 26讲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8 15:27:14

文档简介

【单元学习指导与练习】知识巩固第 26讲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步练习)
一、A组
1. 如图所示,AB 是⊙O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若∠C=40°,则∠B 的度数为(  )
A.60° B.50° C.40° D.30°
2. 如图所示,点I 是△ABC 的内心,若∠AIB=125°,则∠C 等于(  )
A.65° B.70° C.75° D.80°
3. 如图所示,在Rt△ABC 中,∠C=90°,AB=5,AC=4,若以点 C 为圆心,2.5为半径作⊙C,则⊙C 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 B.相离 C.相交 D.无法确定
4. 如图所示,⊙O 与△OAB 的边AB 相切,切点为 B.将△OAB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A'B,使点O'落在⊙O上,边A'B 交线段AO于点C.若 ,则∠OCB 的度数为(  )
A.60° B.65° C.75° D.85°
5.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5为半径的动圆的圆心A 沿x轴移动,当⊙A 与直线l 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点A 的坐标为(  )
A.(-12,0) B.(-13,0) C.(±12,0) D.(±13,0)
6. 抖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图所示,AC,BD 分别与⊙O 相切于点C,D,延长AC,BD 交于点 P.若 120°,⊙O 的半径为6cm,则弧 CD 的长为    cm.(结果保留π)
7. 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为12,面积为 6,则该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
8.如图所示,PA,PB分别切⊙O于点A,B,并与⊙O 的切线分别相交于D,C,已知△PCD 的周长等于10cm,则 PA 的长为    cm.
9.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 ,以 D 为圆心,AD 为半径的弧恰好与BC 相切,切点为 E.
(1)求证:BC=CD.
(2)若 求 sinC 的值.
二、B组
10. 如图所示,已知在 Rt△AOB 中, ⊙O的半径为1,P是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P 作⊙O 的一条切线PQ(Q为切点),则线段PQ长的最小值为   .
11.如图所示,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 P 在 BA 的延长线上,PD 与⊙O 相切于点D,过点 B 作 PD 的垂线,交PD 的延长线于点C,若⊙O 的半径为4,BC的长为6,则 PA 的长为(  )
A.4 B. C.3 D.2.5
12. 如图所示,在Rt△ABC 中,∠C=90°,E 为AB 边上一点,以AE 为直径的半圆O与BC 相切于点 D,连结AD, P是AB 边上的动点,当△ADP 为等腰三角形时,AP 的长为   .
13. 如图所示,在 中, ⊙O 为 的外接圆,BE 为⊙O的切线,AC为⊙O 的直径,连结 DC 并延长,交 BE 于点E.
(1)求证:
(2)若 求⊙O 的半径.
14. 如图,AB 是的⊙O 直径,C是半圆AB 上的一点(不与点A,B 重合),CE切⊙O 于点C,过点 B 作. ,垂足为E,交⊙O于点D.
(1)求证:C 是的中点.
(2)若 ,求 BC 的长.
(3)在(2)的条件下,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用含有π的代数式表示).
15.如图所示,E,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BC 上的动点,满足. BF,连结CE,DF 相交于点G,连结AG.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AG的最小值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切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 ∵AB 是⊙O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
∴BA⊥AC,即∠BAC=90°,
∵∠C=40°,
∴∠B=90°-∠C=50°,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切线的性质, 因为AB 是⊙O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 ,则∠BAC=90°,进而求出∠B的度数.
2.【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
【解析】【解答】解:∵点I 是△ABC 的内心,
∴AI是∠CAB的平分线,BI是∠CBA的角平分线,
∴,
∵∠AIB=125°,
∴∠IAB+∠IBA=180°-∠AIB=55°,
∴∠CAB+∠CBA=2(∠IBA+∠IAB)=110°,
∴∠C=180°-(∠CAB+∠CBA)=70°,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心和三角形的内角和,首先根据点I 是△ABC 的内心,可知AI和BI分别为∠CAB和∠CBA的角平分线,所以,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即可.
3.【答案】C
【知识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积变换
【解析】【解答】解:过点C作CD⊥AB于点D,
因为 ∠C=90°,AB=5,AC=4,
由勾股定理得:,
所以,
所以CD=2.4,
因为2.4<2.5,
所以 ⊙C 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是:相交,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然后过点C作AB边上的高CD,利用等积法求出CD的长,然后用CD的长与2.5比较,即可确定⊙C 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
4.【答案】D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切线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OAB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A'B,
∴∠A=∠A'=25°,
∵OB和OO'都是⊙O的半径,
∴OB=OO',
又∵旋转后OB=OB,
∴OB=O'B=OO',
可得△OOB为等边三角形,
∴∠OBO'=60°,进而可知∠ABA=60°,
∵⊙O与△OAB的边AB相切于点B,
∴OB⊥AB,即∠OBA=90°,
∴∠OBC=∠OBA-∠ABA'=90°-60°=30°,
在△OAB中,∠AOB=180°-∠OBA-∠A=180°-90°-25°=65°,
在△OBC中,∠OCB=180°-∠0BC-∠B0C=180°-30°-65°=85°,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涉及旋转的性质、圆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通过旋转得到对应角和边的关系,再利用圆的半径相等推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相关角度,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OCB.
5.【答案】D
【知识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
【解析】【解答】解:当⊙A与直线l: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直线与⊙A相切。
设切点为B,则AB⊥OB,如图所示
在Rt△AOB中,,AB=5,
解得OB=12,
在Rt△OAB中,已知AB=5,OB=12,
根据勾股定理OA=13,
因为圆心A在x轴上,且此时圆心A在原点左侧,所以A(-13,0),
同理,在x轴的正半轴上也存在满足条件的点,如图所示:
此时圆心A的坐标为(13,0)。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圆与直线位置关系,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先根据圆与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得出直线与圆相切,然后利用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求出圆心到原点的距离,进而确定圆心的坐标。
6.【答案】2π
【知识点】切线的性质;弧长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连接OC,OD,如图所示:
∵AC,BD分别与⊙O相切于点C,D,
∴∠OCP=∠ODP=90°,
在四边形OCPD中,
∠COD=360°-∠OCP-∠ODP-∠CPD=360°-90°-90°-120°=60°,
已知圆的半径为6cm,圆心角∠COD=60°,
可得弧CD的长为:,
故答案为:2π.
【分析】首先利用切线性质得到直角,再通过四边形内角和求出圆心角,最后用弧长公式计算弧长.
7.【答案】1
【知识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
【解析】【解答】解:已知三角形周长a+b+c=12,面积S=6.
根据公式,将S=6,a+b+c=12代入可得:
得到r=1。
故答案为:1.
【分析】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与周长、内切圆半径之间的公式
(其中S是三角形面积,a,b,c是三角形三边,r是内切圆半径)来求解。
8.【答案】5
【知识点】切线长定理
【解析】【解答】解:设DC与⊙O的切点为E,如图所示:
∵PA、PB分别是⊙O的切线,且切点为A、B,
∴PA=PB,
同理,CD=CB,
∵△PCD的周长为PD+DE+CE+PC,
△PCD的周长=PD+DA+PC+CB,
而PD+DA=PA,PC+CB=PB,
∴△PCD的周长=PA+PB,
∵△PCD的周长等于10cm,即PA+PB=10cm,
∵PA=PB,且PA+PB=10cm,
∴2PA=10cm,
∴PA=10÷2=5cm,
故答案为:5.
【分析】通过对 △PCD 的周长进行转化,从而求出PA的长.
9.【答案】(1)证明:连结DB,DE,
∵AD是⊙D的半径,AD⊥AB,∴AB是⊙D的切线,∵⊙D与BC相切于点E,∴BC⊥DE,EB=AB.易得Rt△ABD≌Rt△EBD.∴∠CBD=∠ABD.∵AB∥CD,
∴∠ABD=∠CDB.∴∠CBD=∠CDB.
∴CB=CD
(2)解:设AB=m,则EB=AB=m.∵AB=CD,∴CD=3AB=3m.
∴CE=CB-EB=3m-m=2m.∵∠CED=90°,∴DE=√CD2-CE2=√(3m)2-(2m)2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切线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
【解析】【分析】(1)连接DB,DE,根据切线的定义可知AB为⊙D的切线,然后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BC⊥DE,EB=AB,进而证明Rt△ABD≌Rt△EBD,进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角对等边得到CB=CD;
(2)根据题意知然后得到CD与AB的倍数关系,然后设未知数,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的长,最后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sinC 的值.
10.【答案】
【知识点】切线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面积关系
【解析】【解答】解:连接OP、OQ,如图所示:
∵PQ是⊙O的切线,
∴OQ⊥PQ,
在Rt△OPQ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Q2=OP2-OQ2,
已知圆O的半径OQ=1,
∴,
∵P是AB边上的动点,
当PO⊥AB时,线段OP最短,此时点P为AB的中点,
在Rt△AOB中,,
∴,
∴OP=3,
∴,
故答案为:.
【分析】通过连接圆心与切点和圆外一点,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线段关系,再根据垂线段最短的原理求出最小值。
11.【答案】A
【知识点】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预备定理(利用平行)
【解析】【解答】解:连接DO,如图所示:
∵PD与⊙O相切于点D,
∴∠PDO=90°,
∵∠C=90°,
∴∠PDO=∠C,
∴DO//BC,
∴△PDO∽△PCB,
∴,
∵DO=4,BC=6,
∴,
解得:x=4
故PA=4,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涉及圆的切线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通过连接圆心与切点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平行线得到相似三角形,从而建立比例关系求解.
12.【答案】6或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连接OD,如图所示:
∵半圆O与BC相切于点D,
∴OD⊥BC,
又∵∠C=90°,
∴OD‖AC,
设圆O的半径为r,则OE=OD=r,OB=r+3,
在Rt△BOD中,根据勾股定理OD2+BD2=OB2,即,
解得:r=6,
∴AE=2r=12,AB=BE+AE=3+12=15,
∵OD‖AC,所以△BOD~△BAC,
则,即,
解得,
∴,
在Rt△ABC中,,
在Rt△ACD中,,
当△ADP 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讨论:
如图所示:
当AD=AP时

当AD=DP'时,因为 ,故点P'不在线段AB上,不符题意;
当AP''=DP''时,此时点P''与点O重合,
∴AP''=AO=6,
故答案为:6或.
【分析】本题涉及圆的切线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先利用圆的切线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圆的半径,进而得到AD长度,再分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ADP中不同边为腰时AP的长度。
13.【答案】(1)证明:连结BO并延长,交AD于点H,连结OD,
∵AB=BD,OA=OD,∴BO垂直平分AD,∴BH⊥AD,AH=DH,∵BE为⊙O的切线,∴HB⊥BE,∵AC为⊙O的直径,∴∠ADC=90°,∴四边形BHDE为矩形,∴DE⊥BE
(2)解:由(1)知四边形BHDE为矩形,BH⊥AD,AH=DH,∴AH=设⊙O的半径为r,则OA=OB=r,OH=BH-OB=5-r,在Rt△AOH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即⊙O的半径为
【知识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解析】【分析】(1)首先连结BO并延长,交AD于点H,连结O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结合圆的切线的性质,由于直径所对圆周角为直角,由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证明;
(2)首先由矩形性质与勾股定理求出AH和BH的长,然后利用角度关系与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最后设半径,利用方程思想求半径.
14.【答案】(1)证明:连结OC,∴CE是⊙O切线;∴半径OC⊥CE,∵BE⊥CE,∴OC∥BE,
∴∠EBC=∠OCB,∵OC=OB,∴∠ABC=∠OCB∴∠EBC=∠ABC,∴弧AC=弧CD,∴C是的中点。
(2)解:连结AC,
∵AB是⊙O的直径,∴∠ACB=90°,∴∠ACB=∠CEB=90°,
(3)解:连结OD,CD,
∵AB=4,∴OC=OB=2,∵在Rt△BCE中,
∴cos∠CBE=BE==,∴∠CBE=30°,∴∠COD=60°,∴∠AOC=60°,
∵OC=OD,∴△COD是等边三角形,∴∠CDO=60°,∴∠CDO=∠AOC,
π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
【解析】【分析】对于(1),利用切线性质和平行线性质证明角相等,从而得出弧相等;
对于(2),根据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的长;
对于(3),先求出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再通过作差得到阴影部分面积.
15.【答案】解:如图甲所示,取CD的中点H,连结GH.
在正方形ABCD中,AB=BC=2,∠B=∠DCF=90°.
∵AE=BF,∴BE=CF.在△DCF和△CBE中
(SAS),
∴∠CDF=∠BCE.∵∠DCE+∠BCE=90°,∴∠CDF+∠DCE=90°,
∴∠CGD=90°,∴点G在以DC为直径的圆上.如图乙所示,连结AC,BD交于点O,取DC的中点H,由勾股定理得,∵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BC上的动点,
∴点G在以H为圆心,CH为半径的圆上运动,当点G与O重合时,AG最小,此时AG=AO=
即AG的最小值为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圆-动点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圆的相关知识。首先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出一些角度关系,进而发现点G的运动轨迹,然后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求出线段AG的最小值。
1 / 1【单元学习指导与练习】知识巩固第 26讲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步练习)
一、A组
1. 如图所示,AB 是⊙O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若∠C=40°,则∠B 的度数为(  )
A.60° B.50° C.40° D.30°
【答案】B
【知识点】切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 ∵AB 是⊙O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
∴BA⊥AC,即∠BAC=90°,
∵∠C=40°,
∴∠B=90°-∠C=50°,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切线的性质, 因为AB 是⊙O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 ,则∠BAC=90°,进而求出∠B的度数.
2. 如图所示,点I 是△ABC 的内心,若∠AIB=125°,则∠C 等于(  )
A.65° B.70° C.75° D.80°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
【解析】【解答】解:∵点I 是△ABC 的内心,
∴AI是∠CAB的平分线,BI是∠CBA的角平分线,
∴,
∵∠AIB=125°,
∴∠IAB+∠IBA=180°-∠AIB=55°,
∴∠CAB+∠CBA=2(∠IBA+∠IAB)=110°,
∴∠C=180°-(∠CAB+∠CBA)=70°,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心和三角形的内角和,首先根据点I 是△ABC 的内心,可知AI和BI分别为∠CAB和∠CBA的角平分线,所以,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即可.
3. 如图所示,在Rt△ABC 中,∠C=90°,AB=5,AC=4,若以点 C 为圆心,2.5为半径作⊙C,则⊙C 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 B.相离 C.相交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积变换
【解析】【解答】解:过点C作CD⊥AB于点D,
因为 ∠C=90°,AB=5,AC=4,
由勾股定理得:,
所以,
所以CD=2.4,
因为2.4<2.5,
所以 ⊙C 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是:相交,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然后过点C作AB边上的高CD,利用等积法求出CD的长,然后用CD的长与2.5比较,即可确定⊙C 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
4. 如图所示,⊙O 与△OAB 的边AB 相切,切点为 B.将△OAB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A'B,使点O'落在⊙O上,边A'B 交线段AO于点C.若 ,则∠OCB 的度数为(  )
A.60° B.65° C.75° D.85°
【答案】D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切线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OAB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A'B,
∴∠A=∠A'=25°,
∵OB和OO'都是⊙O的半径,
∴OB=OO',
又∵旋转后OB=OB,
∴OB=O'B=OO',
可得△OOB为等边三角形,
∴∠OBO'=60°,进而可知∠ABA=60°,
∵⊙O与△OAB的边AB相切于点B,
∴OB⊥AB,即∠OBA=90°,
∴∠OBC=∠OBA-∠ABA'=90°-60°=30°,
在△OAB中,∠AOB=180°-∠OBA-∠A=180°-90°-25°=65°,
在△OBC中,∠OCB=180°-∠0BC-∠B0C=180°-30°-65°=85°,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涉及旋转的性质、圆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通过旋转得到对应角和边的关系,再利用圆的半径相等推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相关角度,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OCB.
5.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5为半径的动圆的圆心A 沿x轴移动,当⊙A 与直线l 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点A 的坐标为(  )
A.(-12,0) B.(-13,0) C.(±12,0) D.(±13,0)
【答案】D
【知识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
【解析】【解答】解:当⊙A与直线l: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直线与⊙A相切。
设切点为B,则AB⊥OB,如图所示
在Rt△AOB中,,AB=5,
解得OB=12,
在Rt△OAB中,已知AB=5,OB=12,
根据勾股定理OA=13,
因为圆心A在x轴上,且此时圆心A在原点左侧,所以A(-13,0),
同理,在x轴的正半轴上也存在满足条件的点,如图所示:
此时圆心A的坐标为(13,0)。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圆与直线位置关系,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先根据圆与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得出直线与圆相切,然后利用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求出圆心到原点的距离,进而确定圆心的坐标。
6. 抖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图所示,AC,BD 分别与⊙O 相切于点C,D,延长AC,BD 交于点 P.若 120°,⊙O 的半径为6cm,则弧 CD 的长为    cm.(结果保留π)
【答案】2π
【知识点】切线的性质;弧长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连接OC,OD,如图所示:
∵AC,BD分别与⊙O相切于点C,D,
∴∠OCP=∠ODP=90°,
在四边形OCPD中,
∠COD=360°-∠OCP-∠ODP-∠CPD=360°-90°-90°-120°=60°,
已知圆的半径为6cm,圆心角∠COD=60°,
可得弧CD的长为:,
故答案为:2π.
【分析】首先利用切线性质得到直角,再通过四边形内角和求出圆心角,最后用弧长公式计算弧长.
7. 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为12,面积为 6,则该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
【答案】1
【知识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
【解析】【解答】解:已知三角形周长a+b+c=12,面积S=6.
根据公式,将S=6,a+b+c=12代入可得:
得到r=1。
故答案为:1.
【分析】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与周长、内切圆半径之间的公式
(其中S是三角形面积,a,b,c是三角形三边,r是内切圆半径)来求解。
8.如图所示,PA,PB分别切⊙O于点A,B,并与⊙O 的切线分别相交于D,C,已知△PCD 的周长等于10cm,则 PA 的长为    cm.
【答案】5
【知识点】切线长定理
【解析】【解答】解:设DC与⊙O的切点为E,如图所示:
∵PA、PB分别是⊙O的切线,且切点为A、B,
∴PA=PB,
同理,CD=CB,
∵△PCD的周长为PD+DE+CE+PC,
△PCD的周长=PD+DA+PC+CB,
而PD+DA=PA,PC+CB=PB,
∴△PCD的周长=PA+PB,
∵△PCD的周长等于10cm,即PA+PB=10cm,
∵PA=PB,且PA+PB=10cm,
∴2PA=10cm,
∴PA=10÷2=5cm,
故答案为:5.
【分析】通过对 △PCD 的周长进行转化,从而求出PA的长.
9.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 ,以 D 为圆心,AD 为半径的弧恰好与BC 相切,切点为 E.
(1)求证:BC=CD.
(2)若 求 sinC 的值.
【答案】(1)证明:连结DB,DE,
∵AD是⊙D的半径,AD⊥AB,∴AB是⊙D的切线,∵⊙D与BC相切于点E,∴BC⊥DE,EB=AB.易得Rt△ABD≌Rt△EBD.∴∠CBD=∠ABD.∵AB∥CD,
∴∠ABD=∠CDB.∴∠CBD=∠CDB.
∴CB=CD
(2)解:设AB=m,则EB=AB=m.∵AB=CD,∴CD=3AB=3m.
∴CE=CB-EB=3m-m=2m.∵∠CED=90°,∴DE=√CD2-CE2=√(3m)2-(2m)2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切线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
【解析】【分析】(1)连接DB,DE,根据切线的定义可知AB为⊙D的切线,然后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BC⊥DE,EB=AB,进而证明Rt△ABD≌Rt△EBD,进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角对等边得到CB=CD;
(2)根据题意知然后得到CD与AB的倍数关系,然后设未知数,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的长,最后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sinC 的值.
二、B组
10. 如图所示,已知在 Rt△AOB 中, ⊙O的半径为1,P是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P 作⊙O 的一条切线PQ(Q为切点),则线段PQ长的最小值为   .
【答案】
【知识点】切线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面积关系
【解析】【解答】解:连接OP、OQ,如图所示:
∵PQ是⊙O的切线,
∴OQ⊥PQ,
在Rt△OPQ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Q2=OP2-OQ2,
已知圆O的半径OQ=1,
∴,
∵P是AB边上的动点,
当PO⊥AB时,线段OP最短,此时点P为AB的中点,
在Rt△AOB中,,
∴,
∴OP=3,
∴,
故答案为:.
【分析】通过连接圆心与切点和圆外一点,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线段关系,再根据垂线段最短的原理求出最小值。
11.如图所示,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 P 在 BA 的延长线上,PD 与⊙O 相切于点D,过点 B 作 PD 的垂线,交PD 的延长线于点C,若⊙O 的半径为4,BC的长为6,则 PA 的长为(  )
A.4 B. C.3 D.2.5
【答案】A
【知识点】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预备定理(利用平行)
【解析】【解答】解:连接DO,如图所示:
∵PD与⊙O相切于点D,
∴∠PDO=90°,
∵∠C=90°,
∴∠PDO=∠C,
∴DO//BC,
∴△PDO∽△PCB,
∴,
∵DO=4,BC=6,
∴,
解得:x=4
故PA=4,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涉及圆的切线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通过连接圆心与切点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平行线得到相似三角形,从而建立比例关系求解.
12. 如图所示,在Rt△ABC 中,∠C=90°,E 为AB 边上一点,以AE 为直径的半圆O与BC 相切于点 D,连结AD, P是AB 边上的动点,当△ADP 为等腰三角形时,AP 的长为   .
【答案】6或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连接OD,如图所示:
∵半圆O与BC相切于点D,
∴OD⊥BC,
又∵∠C=90°,
∴OD‖AC,
设圆O的半径为r,则OE=OD=r,OB=r+3,
在Rt△BOD中,根据勾股定理OD2+BD2=OB2,即,
解得:r=6,
∴AE=2r=12,AB=BE+AE=3+12=15,
∵OD‖AC,所以△BOD~△BAC,
则,即,
解得,
∴,
在Rt△ABC中,,
在Rt△ACD中,,
当△ADP 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讨论:
如图所示:
当AD=AP时

当AD=DP'时,因为 ,故点P'不在线段AB上,不符题意;
当AP''=DP''时,此时点P''与点O重合,
∴AP''=AO=6,
故答案为:6或.
【分析】本题涉及圆的切线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先利用圆的切线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圆的半径,进而得到AD长度,再分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ADP中不同边为腰时AP的长度。
13. 如图所示,在 中, ⊙O 为 的外接圆,BE 为⊙O的切线,AC为⊙O 的直径,连结 DC 并延长,交 BE 于点E.
(1)求证:
(2)若 求⊙O 的半径.
【答案】(1)证明:连结BO并延长,交AD于点H,连结OD,
∵AB=BD,OA=OD,∴BO垂直平分AD,∴BH⊥AD,AH=DH,∵BE为⊙O的切线,∴HB⊥BE,∵AC为⊙O的直径,∴∠ADC=90°,∴四边形BHDE为矩形,∴DE⊥BE
(2)解:由(1)知四边形BHDE为矩形,BH⊥AD,AH=DH,∴AH=设⊙O的半径为r,则OA=OB=r,OH=BH-OB=5-r,在Rt△AOH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即⊙O的半径为
【知识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解析】【分析】(1)首先连结BO并延长,交AD于点H,连结O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结合圆的切线的性质,由于直径所对圆周角为直角,由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证明;
(2)首先由矩形性质与勾股定理求出AH和BH的长,然后利用角度关系与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最后设半径,利用方程思想求半径.
14. 如图,AB 是的⊙O 直径,C是半圆AB 上的一点(不与点A,B 重合),CE切⊙O 于点C,过点 B 作. ,垂足为E,交⊙O于点D.
(1)求证:C 是的中点.
(2)若 ,求 BC 的长.
(3)在(2)的条件下,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用含有π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证明:连结OC,∴CE是⊙O切线;∴半径OC⊥CE,∵BE⊥CE,∴OC∥BE,
∴∠EBC=∠OCB,∵OC=OB,∴∠ABC=∠OCB∴∠EBC=∠ABC,∴弧AC=弧CD,∴C是的中点。
(2)解:连结AC,
∵AB是⊙O的直径,∴∠ACB=90°,∴∠ACB=∠CEB=90°,
(3)解:连结OD,CD,
∵AB=4,∴OC=OB=2,∵在Rt△BCE中,
∴cos∠CBE=BE==,∴∠CBE=30°,∴∠COD=60°,∴∠AOC=60°,
∵OC=OD,∴△COD是等边三角形,∴∠CDO=60°,∴∠CDO=∠AOC,
π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
【解析】【分析】对于(1),利用切线性质和平行线性质证明角相等,从而得出弧相等;
对于(2),根据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的长;
对于(3),先求出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再通过作差得到阴影部分面积.
15.如图所示,E,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BC 上的动点,满足. BF,连结CE,DF 相交于点G,连结AG.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AG的最小值为多少
【答案】解:如图甲所示,取CD的中点H,连结GH.
在正方形ABCD中,AB=BC=2,∠B=∠DCF=90°.
∵AE=BF,∴BE=CF.在△DCF和△CBE中
(SAS),
∴∠CDF=∠BCE.∵∠DCE+∠BCE=90°,∴∠CDF+∠DCE=90°,
∴∠CGD=90°,∴点G在以DC为直径的圆上.如图乙所示,连结AC,BD交于点O,取DC的中点H,由勾股定理得,∵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BC上的动点,
∴点G在以H为圆心,CH为半径的圆上运动,当点G与O重合时,AG最小,此时AG=AO=
即AG的最小值为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圆-动点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圆的相关知识。首先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出一些角度关系,进而发现点G的运动轨迹,然后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求出线段AG的最小值。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