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 3 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程标准】
1、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修建灵渠
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前230年 前221年 一条主线: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前209年 前207 前206 前202年
秦朝灭亡
一个首创:
两大反秦势力
大泽乡起义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项羽、刘邦反秦势力
楚汉战争
击破六国
秦朝
三大制度: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建立
建立秦朝
时空坐标
(1)社会基础:
(2)经济基础:
(3)地理位置:
(4)领导因素:
(5)国力因素:
(6)战略因素:
【学思之窗】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史记·李斯列传》
各地域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 (商鞅变法带来的富国强兵)
远交近攻策略
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统一奠定基础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一、秦的统一
1、条件
(1)东灭六国 韩、赵、魏、楚、燕、齐
基本实现统一
(4)北击匈奴 大将蒙恬、收回河套
修筑长城、修建直道
(2)南征岭南 征服越族
开凿灵渠,设置三郡
(3)管辖西南 开辟“五尺道”,
任命官吏,加强控制。
一、秦的统一
2、过程
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
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犹秦制也” ——梁启超
御史大夫
太尉
皇帝
丞相
诸卿
郡
县
乡
里
亭
管理基层民众
郡守
县令
基层治安
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
专制主义:皇权与相权
最高统治者
皇帝制度
中央政府
三公九卿
地方政府
郡县制
基层治理
乡里制度
相对地方分权而言的,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特点是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实行垂直管理
是一种决策方式,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特征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二、秦的建制
1、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
由来: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特征: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以增强皇帝的神圣感。
皇帝独尊:决策独断随意。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
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核心)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
秦阳陵虎符
实质:
君主专制
二、秦的建制
1、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九卿
丞相
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副丞相)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太尉
军务
(虚位)
负责宗庙、礼仪事务
负责皇室宗族事务
负责皇家财政
皇帝
直接控制
特点:
①以皇权为中心(君主专制)
②职责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③带有家天下色彩,家国同构
影响:
①加强了君主专制
②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二、秦的建制
1、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三公九卿制
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秦王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二、秦的建制
1、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郡县制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也,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与我也。然后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
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含义:
特点:
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秦的建制
1、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郡县制
①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③历代沿用,影响深远。
评价:
分封制 郡县制
相同点 不 同 点 划分标准
官员任免
官员权力
与中央关系
性质
历史影响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都为巩固统治;都产生过积极作用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为划分基础
世袭产生
皇帝任免
有封地,高度自治
无封地,只有俸禄,权力有限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郡县绝对服从中央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初期巩固了西周统治,易造成分裂割据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对比探究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
修驰道
车同轨
统一货币:秦半两
统一度量衡
车轮距离统一为6尺
二、秦的建制
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二、秦的建制
3、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社会治理上: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贵族到关中、巴蜀等地
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
睡虎地秦墓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条目清晰,刑法严明。
关中:今陕西省中部地区
二、秦的建制
4、社会治理:颁行法律、编制户籍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其三》
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3)政治: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1)历史: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5)国家: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2)疆域: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
二、秦的建制
5、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4)民族: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阿房宫
秦长城
秦始皇陵
秦直道
天下第一宫,仅前殿就相当于故宫面积三分之二
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人
修了30多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数十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的重要军事要道
1、大兴土木、徭役繁重
据历史记载,当时田租、口赋之重“二十倍于古”,各种徭役更为繁多。此外,秦朝约有2000万人口,而每年服役的就多达200万,出现了“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的悲惨景象
三、秦的暴政
肉刑:黥刑:在犯人脸上刺字;劓刑:割去犯人的鼻子;刖刑:斩去犯人的脚或趾
连坐:一人有罪,全家、邻里或有关之人同受刑罚
死刑:枭首:斩首后将其首级悬木示众 弃市:在闹市当众处死 车裂:五马分尸
定杀:将犯人投入水中淹死 生埋:又称活埋或坑杀 抽胁:可能是指抽筋拔骨
2、刑罚严苛、轻罪重罚
三、秦的暴政
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柳宗元《封建论》
3、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西汉末孔安国(孔子10世孙) 《〈尚书〉序》
三、秦的暴政
4、秦二世:残忍昏庸、严刑峻法
秦二世 胡亥
父死秘不发丧
残忍屠戮手足
师从赵高误国
陷害铲除大臣
压榨奴役百姓
三、秦的暴政
(1)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根本原因);
(2)秦朝缺乏治理统一大国的经验;
(3)对东方六国旧势力缺乏有效的融合和控制;
(4)陈胜吴广起义和反秦势力的壮大(直接原因)。
(大兴土木、刑罚严苛、赋税沉重、文化专制等)
四、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秦灭亡的原因
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时说: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1)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政权:“张楚”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泰,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史记·陈涉世家》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史记·项羽本纪》
思考:为什么陈胜建立的政权号称“张楚”?
起义地点为楚国旧境,楚地的反秦情绪最为激烈,期望得到楚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3)意义:
虽然失败,但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
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四、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2、陈胜、吴广起义
为争夺统治权力而发动的战争
(1)性质:
(2)结果:
楚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项羽
刘邦
刘邦胜利,项羽失败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离娄上》
四、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3、楚汉战争
条件
过程
拓疆域
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
社会: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整顿社会风俗
刘邦项羽反秦势力的发展
秦统一的意义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秦朝的暴政与速亡
秦的统一
灭六国
秦朝暴政
楚汉战争
陈胜、吴广起义(前209年)
秦朝灭亡(前207年)
客观
主观
本课小结
秦的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