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上册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导入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同中国一样受到欧美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国力逐渐强盛。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于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试图通过掠夺中国资源和转移人民视线来缓解国内矛盾。
新授
明治维新前与后
新授
1.根本原因
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直接原因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日本借机挑起了中日冲突。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新授
大陆政策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日本为何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这一政策的制定说明了什么?
中国近、中国弱、中国肥;蓄谋已久
小日本,大野心!
新授
3.开始:(丰岛海战)
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朝鲜半岛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标志战争爆发。
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新授
4.名称:
新授
战争的过程
阶段 战场 主要战役 战况 重要人物
第一阶段(1894.7-9) 朝鲜半岛 平壤战役 平壤失守战火至华 左宝贵
黄海海域 黄海战役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林永升
第二阶段(1894.10-1895.4) 辽东半岛 辽东战役 占旅顺大屠杀 赵怀业
山东半岛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致远舰部分官兵
致远舰直冲敌舰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邓 世 昌
近代著名海军将领,黄海海战时为致远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
新授
日军屠杀旅顺居民
新授
讨论: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内因(根):清朝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李鸿章“避战求和"政策;清军装备落后;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装备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新授
《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4月
地点:日本马关
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
新授
签订《马关条约》的地点,日本马关的春帆楼
新授
伊藤博文
李鸿章
新授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新授
《马关条约》内容
1.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这些地区割让给日本对中国有何危害?
危害:日本占据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安全。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新授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俄国的盟国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还
辽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帝国主义在侵略过程中既矛盾又勾结,完全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新授
三国干涉还辽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影响: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
新授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湾义军将领徐骧临终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2.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与《南京条约》2100万元赔款相比,《马关条约》巨额赔款说明什么?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另外,日本利用这笔巨款,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新授
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列强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
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3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讨论:在中国开设工厂,对日、中两国有何利弊?
新授
4.开放放通商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的通商口岸与《马关条约》的通商口岸相比较说明什么问题?
掠夺从沿海深入到内陆。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
新授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影响
新授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说明什么问题?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国难当头,慈禧太后、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贪安,醉生梦死搞“万寿盛典”,这一小撮人主持国家必败无疑。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废驰,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有关。
讨论
新授
2思考:《马关条约》和以往的条约相比,有什么不同?
内容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不同点
割地 香港岛 九龙司地方一区 辽澎台及其附属岛屿 增多
赔款 2100 600 1600 2 增加
开口 五口通商 十口通商 天津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深入
其它 协定关税 外国公使进北京 准许华工出国 开设工厂 新增
新授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割地增多
国家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刺激了列强的瓜分野心
赔款增加
开口深入
设厂新增
加剧了人民的负担,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求,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内 容
危 害
最严重
新阶段
大大加深
新授
牢记历史,勿忘血的教训。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2
3
1
讨论: 这场战争留给我们的启示以及如何正确看待中日民族关系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珍爱和平
新授
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日本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经过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重点是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1.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哀悼的是(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宗棠
2.某同学在表演课本剧,只见他高呼“开足马力,撞沉吉野”。你认为这一场景出现在( )
A.丰岛海战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3.甲午中日战争后,山城重庆突然涌入了许多外国商人,这是因为签订了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中法新约》 D.《马关条约》
A
C
D
练习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原因:
经过:
结果:
甲午中日(1894-1895)
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黄海大战 邓世昌
签定《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辽东半岛战役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性质:
日本挑起的侵略战争
影响:
板书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甲午中日战争》练习
一、选择题
1.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日:“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平 ” —— 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
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 )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2.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该对联反映了哪个条约签订后的情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下列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B.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C.俄国对朝鲜虽有野心但未准备就绪,对日采取不干涉政策
D.朝鲜东学党起义,中国和日本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
4.“三国干涉还辽”的真正结果是( )
A.被中国收回,维护了国家主权 B.为俄、德、法三国瓜分
C.表面收回,但仍被日本控制 D.置于俄国势力范围之内
5.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 )
A.丰岛海域 B.威海卫海域 C.旅顺海域 D.大东沟海域
6.《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 国开设工厂
7.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轮船沿长江最远可以到达( )
汉口 B.九江 C.重庆 D.宜昌
小明同学学习了“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内容后,整理的笔记中不正确的是( )
林则徐——《海国图志》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日本——割占台湾
9.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设立工厂
11.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侵华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
①战争前夕的经济实力超过中国 ②发动战争时军事力量占绝对优势
③都采取了制造事端、突然袭击的手段 ④都攫取一部分中国领土为其殖民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 )
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 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
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 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把朝鲜变为殖民地 B.向中国东北扩张
C.解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D.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14.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利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 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此款的经济作用是( )
①有利于日本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②有利于日本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
③有利于日本在华攫取高额利润
④有利于日本占领中国内地广大的市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在中日《马关条约》中,日本强占中国东北的领土是( )
A.辽东半岛 B.库页岛 C.黑龙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D.长春
17.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海战主要发生在( )
A.黄海 B.东海 C.渤海 D.南海
18.邓世昌率领将士同仇敌忾,为国捐躯是在( )
A.黄海大战中 B.威海卫大战中 C.丰岛海战中 D.平壤战役中
19.台湾诗人丘逢甲在诗中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应写于( )
A.1842年 B.1860年 C.1896年 D.1901年
20.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
鸦片战争爆发 B.《马关条约》签订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辛丑条约》签订
二、简答题
21. 简述甲午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22.简述甲午战争签订的条约中开放了中国哪些通商口岸以及甲午战争割了那些土地给日本?
三、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操纵中国,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表现在:政治上践踏中国主权:割占土地;强行租借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强迫开放通商口岸;控制海关、司法、航海、外交主权等等。经济上操纵中国经济命脉:垄断航运、工矿企业、铁路等行业;通过银行实施金融控制;以大量政治性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和各个方面;利用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法与其竞争,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通过办医院、学校、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手段实施文化侵略,灌输殖民主义思想。此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战争侵略和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帝国主义列强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总之,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首要力量。先是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然后从经济、文化上对中国进行侵略,还签订不平等条约。
请回答:
列出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形成有决定作用的三个不平等条约?(3分)
(2)三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共同影响是什么?(2分)
(3)香港被割占后,香港岛哪一年回归?结合条约,你想说什么?(3分)
24.阅读下面材料: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此日”指发生于何时的那一历史事件?“公”指何人?
(2)“海军”的名称是什么?
(3)“公”在这次战争中指挥的战役是什么?结果如何?
(4)为什么说“有公足壮海军威”?
(5)“公”的英雄事迹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们今天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甲午中日战争》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由题干材料信息“平时请款辄驳洁”,“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可知,四个选项中对甲午战败最全面的表述应为D。
2.C
3.D 解析:当时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东学党起义后,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日本则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D与史实不符。
4.D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三国干涉还辽”知识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选项可知:A项中“维护了国家主权”说法不准确。C、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正确
5.D
6.D 解析: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租借旅顺、大连湾,将长城以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7.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方位,需联系地理知识作答。
8.A
9.C 解析:所谓“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就是指突破了封建的范畴,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只有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政治运动,我国才真正开始了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10.D
11.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比较可以发现,①③④与史相符,②日本发动战争时军事力量占绝对优势是不符合史实的。
12.A 解析:清政府为偿还对日本赔款和“赎辽”费用,大借外债。故选A。而B项中内容的实现,是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的结果;C、D两项可以通过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一事来判定它是错误的。
13.D 解析:考题考查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本质上看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日本发动战争不是偶然的,要联系日本的国情和资本主义发展对市场的需要。
14.C
15.D 解析:该款内容实为准许中国投资设厂,日本利用中国的原料、劳动力、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
16.A 解析:本题考查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日本侵占辽东半岛引起了三国干涉还辽。
17.A
18.A
19.C
20.B
二、简答题
21.简述甲午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19世纪末,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度,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制订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22.简述甲午战争签订的条约中开放了中国哪些通商口岸以及甲午战争割了那些土地给日本?
答案: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三、材料分析
23.材料分析
答案:(1)《南 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3分)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2分)
(3)1997年7月1日,雪洗了三百年的耻辱。(3分)
材料分析
答案:(1)1894年甲午海战;邓世昌。
(2)北洋舰队。
(3)黄海战役;全军覆没。
(4)邓世昌的北洋舰队足虽然失败了但是能够震慑外侮的侵略。
(5)爱国主义;学习他不畏牺牲的爱国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二、新课学习
(一)甲午海战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同中国一样受到欧美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国力逐渐强盛。虽然强盛但日本还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需要通过侵略扩张来寻求出路,日本于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多媒体展示明治维新前后对比图
教师: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饱受欺凌”)
学生: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日本借机挑起了中日冲突。
教师: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不仅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命运,竟让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有什么野心呢?(多媒体演示)
学生:吞并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演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多媒体演示)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思考:这场战争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叫甲午战争?
学生: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朝鲜半岛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标志战争爆发。因为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教师:这场战争爆发清王朝如何应对的?组织学生阅读相应段落,讲述黄海大战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想。
战争的过程
阶段 战场 主要战役 战况 重要人物
第一阶段(1894.7-9) 朝鲜半岛 平壤战役 平壤失守战火至华 左宝贵
黄海海域 黄海战役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林永升
第二阶段(1894.10-1895.4) 辽东半岛 辽东战役 占旅顺大屠杀 赵怀业
山东半岛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多媒体展示黄海大战的邓世昌像、致远舰部分官兵像。
多媒体出示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
讨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内因(根):清朝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李鸿章“避战求和"政策;清军装备落后;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装备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教师:甲午中日战争结果是什么呢?
(二)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教师:根据文章内容找出有关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的代表、内容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出席人物图像、现场签订图片。
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教师: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其使京津安全直接受到威胁。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这些地区割让给日本对中国有何危害?
学生:日本占据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安全。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多媒体展示三国干涉还辽
教师:出示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材料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台湾义军将领徐骧临终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影响: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教师: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而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
请同学们谈谈这点内容的影响。与《南京条约》2100万元赔款相比,《马关条约》巨额赔款说明什么?
学生: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另外,日本利用这笔巨款,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教师:这一点《南京条约》中有吗?
学生:没有
讨论:在中国开设工厂,对日、中两国有何利弊?
学生: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列强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4)增辟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开放哪些通商口岸?位置在哪儿?《马关条约》开放哪些地方?这些通商口岸位置在哪儿?比较后说说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在东南沿海;
《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长江流域;
说明:掠夺从沿海深入到内陆。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
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教师:随着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讨论: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说明什么问题?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国难当头,慈禧太后、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贪安,醉生梦死搞“万寿盛典”,这一小撮人主持国家必败无疑。
学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废驰,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有关
思考:《马关条约》和以往的条约相比,有什么不同?
《马关条约》和以往的条约相比,有什么不同?
内容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不同点
割地 香港岛 九龙司地方一区 辽澎台及其附属岛屿 增多
赔款 2100万元 600万两 1600万两 2亿两,另3000万两赎辽费 增加
开口 五口通商 十口通商 天津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深入
其它 协定关税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准许华工出国 开设工厂 新增
教师: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内容 危害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割地增多 国家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刺激了列强的瓜分野心
赔款增加 加剧了人民的负担,便利列强制中国的经济
开埠深入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设厂新增 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输出的需求,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讨论:这场战争留给我们的启示以及如何正确看待中日民族关系?
(1)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2)牢记历史,勿忘血的教训。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3)珍爱和平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日本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经过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重点是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四、课堂练习
1.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哀悼的是( A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宗棠
2.某同学在表演课本剧,只见他高呼“开足马力,撞沉吉野”。你认为这一场景出现在( C )
A.丰岛海战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3.甲午中日战争后,山城重庆突然涌入了许多外国商人,这是因为签订了(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中法新约》 D.《马关条约》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日本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经过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在教学中加入视频或图片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爱国意识。
原因: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黄海大战 邓世昌
辽东半岛战役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鸦片战争
经过
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性质:日本挑起的侵略战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