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济南的冬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 济南的冬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9 17:2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新课导入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千山乌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干温暖的南方人望而却步,然而北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而是那么的“兹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了解济南
01
02
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别名泉城、齐城。
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名城。
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03
04
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
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创作背景
本文的写作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他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离开英国途中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
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1930年,老舍回国后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创作背景
该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生活在济南温暖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异常陶醉,于是写出了《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重点字词
( )济南
( )救济
( )澄清
( )澄沙
( )着落( )着数( )着急
( )想着
( )露水
( )露着




chénɡ
dènɡ


zhuó
zhāo
zháo

lòu
zhe
多音字
词语注释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
单单:指仅仅;唯独;从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
安适:安闲舒适。
响晴:晴朗无云。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慈善: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秀气: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
贮蓄: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也指积存的钱。
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
地毯:常由羊毛织成的一种重厚的机织或毡合织物,铺于地面。
层次结构
第二部分(2-6):
第三部分(7):
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总结上文,写作者总的观感。
第一部分(1):
温晴
与北平相比
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
无重雾
与热带相比
无毒日
喜爱
宝地
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济南的冬天”的气候特点,试分析第1段说说作者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这个特点的。
对比
课文解析
贯穿全文的主线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绿萍
水藻
垂柳
阳光朗照下的山
小山:
可爱 、充满温情
围 保暖 小摇篮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充满温情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了这一圈小山的可爱与温情。
冬天的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
温暖
薄雪覆盖下的山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阳光朗照下的山
小山:
可爱 、充满温情
围 暖和 小摇篮
小城:
晒 睡 醒
暖和舒适
人们:
含笑 不着急
冬天慈善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充满温情的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了比喻、拟人手法。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巧妙地突出了济南冬天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情可爱的特点。
老舍的文章中多有亲切优美的语句,同学们能从这篇文章中举出一些吗
统领下文,照应“温晴”这一特点。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
这句话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你能看出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睡着”“唤醒”等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老城以灵性,体现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点,给人亲切、温馨的感受,把老城写活了。
薄雪覆盖下的山
秀气
第四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你简要分析。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松树的尖上顶白花(像看护妇)
全白(镶银边)
白雪黄草(穿花衣)
薄雪露粉色 ( 害羞 )
第四段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将“雪”比作“白花”,将“树尖儿上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穿”字准确地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运用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山景的动态美。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
品读课文-第五段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和前文第2段“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卧“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村庄、雪以人的动作和姿态,富有生命力,并且呼应“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突出了一种舒服、安适之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品读课文
冬天的水
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绿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第六自然段是描写水色的,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水的什么特点?
作者描写水色,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好处?
衬托手法: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衬托出水绿。写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比喻、拟人修辞:
写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突出水绿的特点;
写“水也不忍得冻上”,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暖的特点。“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水清的特点。
写作特点:
1、善用比喻和拟人,准确而恰到好处,予人美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或直接抒情,或创设意境,流露深情,
或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3、用语自然活泼,不用华丽词语。
内容小结
直接抒情体现在哪里: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直接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深厚而强烈的赞美之情。
间接抒情体现在哪里: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写的是济南冬天的特点,其实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感受,隐隐传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写的是济南人面上含笑,但仿佛让读者看到作者自己幸福的笑容。
创设意境体现在哪里:
“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这是张小水墨画”在这样优美的意境中表达的是作者的赞美之情。
虚实结合体现在哪里: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之情。
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
(1)《济南的冬天》因“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句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确实胜人一筹。
(2)《济南的冬天》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山;水是冒着热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本文与朱自清的《春》都是写景散文中的精品,试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①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②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③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③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
《济南的冬天》的写作特点
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以“温晴”为线索贯穿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中心思想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和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山水的喜爱之情。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jì) 发髻(jì) 镶上(xiāng)
B.着落(zhāo) 幻想(huàn) 暖和(huo)
C.贮蓄(zhù) 宽敞(chǎng) 澄清(chéng)
D.伦敦(dūn) 刮风(guǎ) 永藻(zǎo)
解析:A.有误,“济南”的“济”应读作“jǐ”;B.有误,“着落”的“着”应读作“zhuó”;C.正确;D.有误,“刮风”的“刮”应读作“guā”。故选:C。
C
当堂检测
2.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
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④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A.比喻 拟人 拟人 比喻 B.比喻 比喻 拟人 拟人
C.拟人 拟人 比喻 比喻 D.拟人 比喻 比喻 拟人
A
当堂检测
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依据常用修辞手法的特征进行判断。第一句“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很显然是比喻句,这样就排除了C项和D项,第二句根据“暖和安适地睡着”,可以确定是拟人句,这样就确定了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