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学会诵读,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能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华夏文学史的伟大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他是继屈原之后唐代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合称“李杜”。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
李白珍惜友谊,对朋友满腔热情,真诚深挚。
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朗读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词语释义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左迁,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遥,远。此寄,指这首诗。诗题交代了事件背景、人物对象及写作目的。
柳絮已经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
柳絮。
即布谷鸟,又“杜鹃”。
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听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扬州,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杨花:漂泊无定
子规:叫着“不如归去”
闻道:表示惊惜
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选取了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杨花含有飘零之感,杜鹏鸟含有离别之恨,切合当时事情,也就融情入景,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也营造了哀伤的气氛。因此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小结:读了这两句,我们似乎能想象出那时的情景:寄游在外的诗人,正在南国的暮春三月,看到的是眼前纷纷飘坠的柳絮,听到的是耳边一声声杜鹏的悲啼。此情此景,已经让人悲从中来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上作用不小,它既写了时令,也渲染了气氛,还为后面的诗句做了铺垫。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紧承上文,不再描写景物和事件,开始抒发诗人此时此地的感情。
愁心: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
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王昌龄被贬官,不幸;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遗憾;惟有明月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诗人的一片深情只能千里寄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小结:后两句借景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追随友人直到龙标。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担忧、同情、关怀和安慰之情。
1、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的写景有什么特色?
参考:
写“杨花”且“落尽”点明了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思考探究
思考探究
2、请从修辞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做简要赏析。
参考: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思考探究
3、“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 ,又是为什么?
参考:
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 “遥”可证。
诗歌鉴赏
诗句“闻道龙标过五溪”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表达作者惜友之情,友人已经走了,并且受了贬谪而走。
“过五溪”可见迁至荒凉,道路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显现,流露出作者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为后两句的抒情作铺垫。
记叙
诗歌鉴赏
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诗歌鉴赏
李白诗一个伟大的浪漫诗人,你能从哪些诗句中体现出这种浪漫情怀?
最后两句。诗人与友人虽然远隔千里,但是却能借明月传达对友人的情谊,想想奇特,突破了现实的阻隔,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这首七言绝句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的描写,情景交融,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主旨归纳
1、这首诗开头一句写景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有什么作用
2、首句有哪些意象
3、最后两句运用了 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 。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偏远
渲染凄清的气氛,衬托离情别绪。
杨花;子归鸟
想象 / 拟人
同情关切 / 思念关怀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君直到夜郎西
5、赏析(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喻节令,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追随月儿直到夜郎西,想象惊人,气概超逸,气势灵动,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艺术个性。
(2)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征,李白内心的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和深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
课堂练习
阅读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参考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参考2: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参考3: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课堂练习
阅读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
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月亮有哪些其他称呼吗?
婵娟、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盘、玉蟾、桂魄、蟾蜍等。
课外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