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14:31:16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导入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4年
地点:广州
内容:允许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结果: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新授
国民党: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从此,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孙中山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但屡战屡败。
共产党:中共建立后,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被北洋政府镇压,工人运动跌入低谷。
国共为什么要合作---有共同而强大的敌人 (北洋军阀)
新授
黄埔军校
1.建立时间:
1924年5月
2.地点:
广州黄埔
3.领导人: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4.创办者:
中国国民党(孙中山)
新授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思考
建立黄埔军校的意义:
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基础。
为了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新授
w
黄埔军校从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
新授
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
诞生不久的共产党
共同目标
打倒列强
除军阀
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
新授
时间:1926年7月
组织者:广东国民政府
目的: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战场:湖北、湖南、东北
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著名将领: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主要战果: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北伐战争
新授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江西
江苏
直隶
广东
广西
湖南


山东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湖北
兵力20万
兵力35万
兵力20万
广东
广西
新授
北伐目标的分布
讨论: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作战方针正确
国共齐心协力
将士浴血奋战
工农大力支援
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革命志士
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新授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表明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新授
国民大革命的结果
1.失败标志:
(1)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
新授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时间:1927年4月
地点:南京
人物:蒋介石
性质:反动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新授
思考: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旧军阀被打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新授
客观方面: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主观方面: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讨论: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新授
孙中山开一大, 国共合作成一家。
两党携手齐北伐, 反帝反封保国家。
齐北伐、打军阀, 吴、张、孙基本被打垮。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
对内镇压又屠杀, 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 国民革命失败啦。
总结
1.战争中的主战场及主战场的主要对象是(  )
A.两湖战场、吴佩孚
B.广东战场、孙传芳
C.江西战场、吴佩孚
D.闽浙战场、孙传芳
A
练习
2.北伐战争的先锋队伍是( ) 
A.叶挺独立团
B.北伐军中的东路军
C.北伐军中的西路军
D.国民革命军
D
练习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黄埔
领导人: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北伐战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板书
时间:1926年7月
目的: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时间:1927年4月
地点:南京
人物:蒋介石
性质:反动性质;代表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伐战争》练习
一、选择题
1.北伐战争胜利的最大意义在于( )
A.首创了国共合作的形式
B.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下图历史人物中,曾经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  )。
3.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4.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去世,在孙中山的灵前,最引人注目的挽联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挽联中的“革命”指的是(  )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国民革命 D.北伐战争
5.下列对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国共两党因为奋斗目标不同而结束了合作
B.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
C.国民政府脱离群众,使北伐战争无法坚持下去
D.北伐军将士不能正确对待取得的胜利,接连遭到失败
6.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国民党右派叛变,反革命力量强大
②陈独秀排斥了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领导
③北伐战争的指挥权被蒋介石篡夺
④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影视剧中经常引用总理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们所说的总理指(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孙中山 D.周恩来
8.被誉为北伐名将的是( )
A.蒋介石 B.叶挺 C.吴佩孚 D.周恩来
9.有一名黄铺军校的第一期学员在晚年多次提及建校之初的四位领导人,其中回忆有误的是( )
A.孙中山 B.蒋介石 C.周恩来 D.李大钊
10.北伐战争的战略步骤是( )
A.消灭吴佩孚→消灭张作霖→消灭孙传芳
B.消灭孙传芳→消灭吴佩孚→消灭张作霖
C.消灭吴佩孚→消灭孙传芳→消灭张作霖
D.消灭张作霖→消灭孙传芳→消灭吴佩孚
11.“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如入斯门”。对这副对联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黄埔军校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办学宗旨
B.说明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C.说明黄埔军校培养的全部是忠于中国革命的精英人物
D.体现了孙中山通过黄埔军校创办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的革命理想[
12.排列下列事件的顺序( )
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③孙中山先生创办黄铺军校
④北伐战争开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二、简答题
13.列举北伐的目标是谁?
14.简述北伐失败的原因


材料分析
15.材料分析
请阅读下列对联回答问题:“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请回答
斯指什么?它的全称是什么?它创办的前提、时间,地点,创办者。
从对联中可以看出它创办的宗旨是什么?
它创办的作用或是意义是什么?
16.材料分析
“帝国主义及其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建立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具有被帝国主义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请回答:
根据材料,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原因是什么?
宣言中所指卖国军阀主要有哪些?
宣言中的“本党”指哪个党?
(4)举例说明“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是和平统一的障碍和革命的敌人。
《北伐战争》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首先选项A只是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而B项北伐战争过程的重大进展,而非最终的意义。此题误选的选项是D,因为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容易误认为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完成了。实际并非如此,北洋军阀的统治虽然被推翻,但中国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外部仍然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所以中国人民还承担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北伐战争的任务是打倒北洋军阀的统治,所以任务的完成即是它的最大意义。
2.A
3.A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对“国民革命”这一概念的理解。“国民革命”即国共两党发动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其实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是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是国民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工农运动转入低潮是国民革命失败后的表现。
4.C
5.B
C
7.C 解析:孙中山曾任广东国民政府的总理。
B
9.D解析:孙中山创办了该军校,蒋介石任该校的校长,周恩来曾任该校政治部主任。
10.C解析:此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旨在考查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以及黄埔军校的特点。黄埔军校是在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必须建立自己军队的前提下建立的,所以首先可排除D项。作为军校,当然注重军事训练,但为中国革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对联上可看出黄埔军校非常重视思想教育,所以A、B两项又可排除。选项D中指出黄埔军校培养的全部是忠于中国革命的精英人物,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些黄埔军校的学员后来背叛了革命。
11.C
12.C
二、简答题
13.列举北伐的目标是谁?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4.简述北伐失败的原因
客观方面: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主观方面: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三、材料分析
15.材料分析
(1)黄埔军校、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前提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时间是1924年5月、广州黄埔、创办者是孙中山。
(2)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新一代军人。
(3)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16.材料分析
(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封建军阀的卖国和军阀混战。
(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中国国民党。
(4)军阀的卖国行为、内战、帝国主义的一系列侵略事件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伐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讲述北伐战争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教师:《国民革命歌》歌词告诉我们国民革命的目的?今天我们学《北伐战争》
二、新课学习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教师: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是在当时的国情下,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需要。
教师:结合文章内容找出国共合作的标志、时间、地点、内容及结果。
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4年
地点:广州
内容:允许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结果: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教师:国共为什么要合作
学生:有共同而强大的敌人(北洋军阀)
教师:当时的情况对于国民党来说,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从此,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孙中山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但屡战屡败。
对于共产党来说 共产党:中共建立后,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被北洋政府镇压,工人运动跌入低谷。所以为了和平发展国共两党选择合作共同抗击北洋军阀。
黄埔军校建立
教师: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教师:结合文章内容找出黄埔军校建立时间、地点、领导人及创办者信息。
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黄埔
领导人: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创办者:中国国民党(多媒体展示)
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学生:为了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教师:建立黄埔军校的意义:
学生: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基础。(多媒体展示)
教师:黄埔军校从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多媒体展示)
(二)北伐战争
教师:黄埔军校的建立,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北伐战争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为了把国民革命推向高潮,在中共的积极倡导下,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教师: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和诞生不久的共产党为了共同目标打倒列强
除军阀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多媒体展示)
教师:结合文章找出主要内容
时间:1926年7月
组织者:广东国民政府
目的: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战场:湖北、湖南、东北
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著名将领: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主要战果: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多媒体展示打击目标的分布
讨论:北伐战争胜利的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作战方针正确;国共齐心协力;将士浴血奋战;工农大力支援。
教师: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国民革命进入高潮的时候,统一战线却分裂了。
多媒体出示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图、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图。
教师:盘踞在北京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192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最让我们乐亭骄傲的人-----李大钊走上了绞刑台,这位毕生追求真理,为革命传播火种的战士告别了他38年的人生。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教师:国民大革命的结果怎么样?
失败标志:
(1)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
教师:蒋介石、汪精卫在这次国共合作中发生了反革命政变,在这之后蒋介石建立了自己的南京国民政府。(多媒体出示)
思考: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学生:旧军阀被打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讨论: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学生:客观方面: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学生:主观方面: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教师: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叛变革命。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三、课堂总结
孙中山开一大, 国共合作成一家。
两党携手齐北伐, 反帝反封保国家。
齐北伐、打军阀, 吴、张、孙基本被打垮。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
对内镇压又屠杀, 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 国民革命失败啦。
四、课堂练习
1.战争中的主战场及主战场的主要对象是( A )
A.两湖战场、吴佩孚
B.广东战场、孙传芳
C.江西战场、吴佩孚
D.闽浙战场、孙传芳
2.北伐战争的先锋队伍是(D ) 
A.叶挺独立团
B.北伐军中的东路军
C.北伐军中的西路军
D.国民革命军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叛变革命。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在教学中加入视频或图片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爱国意识。
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黄埔
领导人: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黄埔军校
时间:1926年7月
目的: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
五四爱国运动
北伐战争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时间:1927年4月
地点:南京
人物:蒋介石
性质:反动性质;代表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