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十二章 函数与一次函数
12.2.3一次函数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小结
06
作业布置
01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01
经历绘制一次函数图象的过程,类比对正比例函数的探究过程来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
02
通过让学生类比对正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究,画出一次函数,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性质,提高类比、概括能力
03
02
复习旧知
我们在上节课正比例函数的学习中,由函数解析式y=kx(k为
常数,且k≠0)得到了它的哪些性质?
k > 0
k < 0
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一次函数是否也有这种性质呢?
02
创设情境
要确定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就是要确定k与b的值.当k与b确定时,一次函数的图象也就确定了.因此,我们要研究系数k、b对一次函数的影响.通过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就可以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03
新知探究
将一次函数,,的图象画在右面的直角坐标系内.
探究
(1)列出x,y的对应值表,当自变量x的值增大时,函数值y是增大还是减小?
(2)画出图象,从图象上看,直线从左到右是上升还是下降?
03
新知探究
(1)填表如下:
x … -2 -1 0 1 2 …
y=3x+1 … …
y=2x-3 … …
y=x+4 … …
-5
-2
1
4
7
-7
-5
-3
-1
1
3
4
5
自变量x的值由小到大增大时,函数y=3x+1的值增大,函数y=2x-3的值增大,函数y=x+4的值增大
03
新知探究
从图象上看,直线从左到右是 .
上升线
上升趋势
从解析式上看,一次项系数
都是 .
正数
03
新知探究
将一次函数,,的图象画在右面的直角坐标系内.
用类似的方法,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你有什么发现?
03
新知探究
从图象上看,直线从左到右是 .
下降线
从解析式上看,一次项系数都是 .
负数
3.的大小对一次函数 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有 什么影响?
越大,随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的速度越快。
03
新知探究
归纳
一般地,一次函数(、为常数,且)有下列性质:
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图象是自左向右上升的);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图象是自左向右下降的);
越大,随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的速度越快。
图象越陡
03
新知探究
思考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的取值有什么关系?
倾斜程度
y轴截距
03
新知探究
上升线,经过一、三象限
下降线,经过二、四象限
再结合y轴截距判断一次函数图象经过那几个象限
03
新知探究
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
当k>0,b>0时,经过一、二、三象限;
当k>0,b<0时,经过一、三、四象限;
当k<0,b>0时,经过一、二、四象限;
当k<0,b<0时,经过二、三、四象限.
归纳
03
新知探究
例、已知一次函数y=(2m+1)x+m+2,y随x增大而减小,且其图象在y轴上的截距在x轴的上方,求整数m的值.
解:由题意得:
解得:-2∴整数m=-1.
04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1.下列函数中,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的函数是( )
A. y = -2x B. y = -2x+1
C. y = x-2 D. y = -x-2
C
2.对于函数y=-2x+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B.它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C.它的图象必经过点(-1,2)
D.当x>1时,y<0
D
04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3.点A(-1,y1),B(3,y2)是直线y=kx+b(k<0)上的两点,
则y1 - y2 0 (填“>”或“<”).
>
4.已知一次函数y=mx+|m+1|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0,3),且y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值为 。
2
04
课堂练习
【综合拓展类作业】
5.已知一次函数y=(6+3m)x+(m-4),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求m的取值范围.
解: 根据一次函数的特征可知,6+3m>0,
m-4<0,解得 -2<m<4
05
课堂小结
一次函数
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与y轴的交点是(0,b),
与x轴的交点是(,0),
当k>0, b>0时,经过一、二、三象限;
当k>0 ,b<0时,经过一、三、四象限;
当k<0 ,b>0时,经过 一、二、四象限;
当k<0 ,b<0时,经过二、三、四象限.
图象
性质
06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1.两个一次函数y1=ax+b与y2=bx+a,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C
06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2.已知点(-1,y1)、(4,y2)在一次函数y=3x-2的图象上,则y1,y2,0的大小关系( )
A.0<y1<y2 B. y1<0<y2
C.y1<y2<0 D.y2<0<y1
B
06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3.已知点(x1,y1),(x2,y2)都在直线y=(k2+1)x+2上,且x1<x2,则y1 、y2的大小关系是 y1<y2 .
y1<y2
4.点 A(x1,y1)、B(x2,y2)是一次函数y=kx+2(k>0)图象上不同的两点,若t=(x1-x2)(y1-y2),则t .
>0
06
作业布置
【综合拓展类作业】
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1, 5),且与正比例函数y= - x 的图象相交于点(2,a),求(1)a的值;(2)k,b的值;
(3)这两个函数图象与x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06
作业布置
【综合拓展类作业】
(1) ∵ 正比例函数y=- x 的图象经过点(2,a),
解:
∴ a=- =-1
(2) ∵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1,5)、(2,-1)
∴
∴
06
作业布置
【综合拓展类作业】
∴ 点A(1.5,0),
解:
(3)如图,设 y=-2x+3与 x轴交于点A,两直线交于P
当y=0时,-2x+3=0,∴ x=1.5,
∴ SΔOAP= ×1.5×1 =.
∵ 直线y=-2x+3与y=- x 交于点P
∴ 点P的坐标为(2,-1)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 科 数学 年 级 八 设计者
教材版本 沪科版 册、章 上册第十二章
课标要求 1.通过简单实例理解函数的概念,能识别函数关系;2.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3.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模型思想;4.发展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
内容分析 函数是描述变量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类型。本章从生活实例出发,通过观察变化规律引出函数概念,重点研究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图象和性质,并建立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之间的联系。学习本章能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用函数观点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为后续学习各类函数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能够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但对变量间关系的数学描述尚属初次系统学习,需通过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函数概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仍在发展中,教学应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引导。
单元目标 (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2.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条件确定表达式并绘制图象;3.理解k、b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影响,掌握其性质;4.能用一次函数模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函数的概念理解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难点:1.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2.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的建立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知识结构框架(二)课时安排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12.1 函数412.2 一次函数612.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3
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12.1函数(第一课时)1.通过具体实例(如行程问题、温度变化等),理解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并能区分两者。2.初步认识函数的概念,知道函数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工具。3.能根据给定的情境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1.学生能正确区分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与常量。2.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函数关系(如“时间-路程”“单价-总价”)。3.能判断给定的两个变量是否构成函数关系(如“一个x值对应唯一y值”)。任务一:给出几个生活实例,让学生标出其中的变量与常量。任务二:提供多组变量关系,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函数关系,并说明理由。任务三:判断给定表格或描述是否符合函数定义。12.1函数(第二课时)1.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式法、表格法、图像法。2.能根据实际问题写出函数的解析式或列出对应数值表格。3.理解函数的对应关系,并能用解析式或表格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1.能根据问题情境写出函数解析式2.能根据给定的函数解析式,计算并填写对应的数值表格。3.能分析表格数据,判断是否符合函数定义任务一:给定实际问题,让学生写出费用y与里程x的函数解析式。任务二:提供函数解析式让学生计算x取不同值时对应的y值,并填写表格。任务三:给出几个表格(部分含重复x值对应不同y值),让学生判断哪些表格表示函数关系。12.1函数(第三课时)1.理解函数图像的概念,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制简单函数的图像。2.能根据函数解析式描点作图,并分析图像的特征(如直线、曲线)。3.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理解函数图像与解析式的关系。1.能根据给定的函数解析式,正确描点并绘制图像。2.能分析函数图像的特征(如是否连续、上升或下降趋势)。3.能根据图像判断某个点是否在函数图像上。任务一:描点作图任务二:图像分析,让学生描述其变化趋势任务三:给出函数图像和几个点的坐标,让学生判断哪些点在图像上。12.1函数(第四课时)1.能综合运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像)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生活实例(如汽车行驶问题、销售利润问题)建立函数模型。3.提高数学建模能力,体会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1.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函数表示方法(如用解析式计算、用图像分析趋势)。2.能结合具体情境(如“水费计算”“行程问题”)建立函数关系并求解。3.能综合运用函数知识解决稍复杂的开放性问题(如优化问题)任务一:实际问题建模任务二:给出某商品销量与利润的函数图像,让学生分析销量为多少时利润最高。任务三:设计开放性问题,分组讨论并展示解决方案。12.2一次函数(第一课时)1.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其一般形式 2.能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正比例函数模型3.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性质1. 能准确判断给定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2. 能列举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实例3.能解释k在具体问题中的含义任务一:判断函数类型任务二:小组讨论并展示生活实例。任务三:分析k 的实际意义12.2一次函数(第二课时)1.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掌握其一般形式y=kx+b(k≠0)2.能根据实际问题识别一次函数关系3.会判断给定的函数是否为一次函数1.能准确说出一次函数的标准形式2.能列举生活中的一次函数实例3.能正确判断函数是否为一次函数任务一:由正比例函数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任务二:认识平移,截距任务三:研究一次函数的图象12.2一次函数(第三课时)1.掌握一次函数的单调性2.理解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3.会求一次函数的特殊点1.能根据k值判断函数的增减性2.会求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任务一:画出一次函数图象任务二: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任务三:探究一次函数k,b的特点12.2一次函数(第四课时)1.理解待定系数法的基本思想,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步骤。2.能根据已知条件(两点坐标或一点坐标及k值)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1.能准确描述待定系数法的步骤和原理。2.能根据给定条件正确设出函数解析式并求解参数。任务一:例题解析任务二:掌握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解析式12.2一次函数(第五课时)1.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一次函数模型2.会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应用问题3.理解函数模型的实际意义1.能正确建立实际问题的一次函数模型2.能利用函数模型进行预测和计算3.能解释函数模型中参数的实际意义任务一:例题解析任务二:建立实际问题的一次函数模型任务三:认识分段函数。12.2一次函数(第六课时)1.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2.掌握用图像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3.会利用函数图像分析方程的解1.能用图像法解简单方程2.能通过函数图像解不等式3.会分析函数图像与方程解的关系任务一:用图像法解方程2x+6=0任务二:用函数图像解不等式2x+6>0和2x+6<03.分析y=kx+b与x轴交点的意义12.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掌握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2.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方程的解与函数图像上点的对应关系3.认识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价值1.能准确将二元一次方程变形为y=kx+b的形式。2. 能解释方程的解在函数图像上的几何意义3. 会利用函数图像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任务一:将3x+2y=6等方程转化为函数形式任务二:分析方程与函数的解的关系12.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1. 掌握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方法。2.掌握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方法。3.发展几何直观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1. 能正确画出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并确定交点坐标。2.能根据图像判断方程组有唯一解、无解或无穷多解的情况。3.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相遇问题)。任务一:解方程组并验证任务二:分析不同斜率方程组解的情况12.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第三课时)1. 综合运用函数与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优化问题,培养数学建模和决策能力。3.通过优化问题,培养数学建模和决策能力。1. 能建立实际问题的一次函数模型并转化为方程组。2. 会通过图像分析最优解(如成本最低、利润最大)。3.能解释解的合理性并进行验证。任务:设计旅游路线的最优方案
《函数与一次函数》单元教学设计
11.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11.1.平面内点的坐标(第三课时)
11.1平面内点的坐标(第二课时)
活动1:引入课题
12.1函数(第一课时)
活动2:探究函数的基本概念
活动3:例题讲解
活动1:引入课题
12.1函数(第二课时)
活动2:探究函数的表示方法
活动3:例题讲解
活动1:引入课题
函数与一次函数
活动2:探究用图象法表示函数。
12.1函数(第三课时)
活动3:例题讲解
活动1:引入课题
12.1函数(第四课时)
活动2:函数三种形式的综合利用
活动3:例题讲解
活动2:探究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3:探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12.2一次函数(第一课时)
活动4:例题讲解
活动2:探究一次函数的概念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3: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12.2一次函数(第二课时)
活动4:例题讲解
活动1:引入课题
12.2一次函数(第三课时)
活动2: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
活动3:探究一次函数k,b的特征
活动4:例题讲解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2:探究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12.2一次函数(第四课时)
活动3:例题讲解
12.2一次函数(第五课时)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3:例题讲解
函数与一次函数
活动2:探究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3:探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活动2:探究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12.2一次函数(第六课时)
活动4:例题讲解
12.3一次函数与
二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2:探究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活动3:例题讲解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3:例题讲解
活动2:探究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2.3一次函数与
二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3:例题讲解
12.3一次函数与
二元一次方程(第三课时)
活动2:综合运用函数与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2.3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12
课题 12.2.2一次函数 课时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围绕一次函数的性质展开,重点分析k、b的符号对函数图象的影响,以及增减性和图象所过象限的规律。教材通过例题和图象对比,帮助学生理解k决定函数的增减性,b决定与y轴的交点位置。内容编排由浅入深,但需结合更多实例强化理解,并补充k=0的特殊情况(常函数)的讨论。
学情 分析 学生已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画法,但对k、b的作用理解不深,容易混淆增减性与象限关系。部分学生缺乏数形结合意识,需通过动态演示(如几何画板)直观感知变化规律。教学中需分层设计问题,兼顾基础巩固与探究拓展,避免机械记忆性质。
核心素养目标 1. 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2. 经历绘制一次函数图象的过程,类比对正比例函数的探究过程来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 3. 通过让学生类比对正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究,画出一次函数,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性质,提高类比、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一次函数的性质的探究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 我们在上节课正比例函数的学习中,由函数解析式y=kx(k为常数,且k≠0)得到了它的哪些性质? 一次函数是否也有这种性质呢? 学生回顾旧知,回答问题 通过复习重新巩固上节内容,为后面的学习进行铺垫。
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要确定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就是要确定k与b的值.当k与b确定时,一次函数的图象也就确定了.因此,我们要研究系数k、b对一次函数的影响.通过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就可以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当b≠0时,它的图象又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激发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三、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 将一次函数,,的图象画在右面的直角坐标系内. (1)列出x,y的对应值表,当自变量x的值增大时,函数值y是增大还是减小? (2)画出图象,从图象上看,直线从左到右是上升还是下降? (1)填表如下: 自变量x的值由小到大增大时,函数y=3x+1的值增大,函数y=2x-3的值增大,函数y=x+4的值增大 从图象上看,直线从左到右是 . 从解析式上看,一次项系数都是 . 将一次函数,,的图象画在右面的直角坐标系内. 用类似的方法,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你有什么发现? 从图象上看,直线从左到右是 . 从解析式上看,一次项系数都是 . 3.| |的大小对一次函数 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有什么影响? 越大,随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的速度越快。 归纳 一般地,一次函数(、为常数,且)有下列性质: 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图象是自左向右上升的);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图象是自左向右下降的); 越大,随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的速度越快。 一次函数 = + ( 、 为常数,且 ≠ )的图象与 , 的取值有什么关系?
k倾斜程度,b截距 归纳 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 当k>0,b>0时,经过一、二、三象限; 当k>0,b<0时,经过一、三、四象限; 当k<0,b>0时,经过一、二、四象限; 当k<0,b<0时,经过二、三、四象限.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可以进行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归纳 通过探索的方式学习新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变式 师生互动,变式深化 例、已知一次函数y=(2m+1)x+m+2,y随x增大而减小,且其图象在y轴上的截距在x轴的上方,求整数m的值. 解:由题意得: 解得:-2四、尝试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 1.下列函数中,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的函数是( ) A. y = -2x B. y = -2x+1 C. y = x-2 D. y = -x-2 2.对于函数y=-2x+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B.它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C.它的图象必经过点(-1,2) D.当x>1时,y<0 3.点A(-1,y1),B(3,y2)是直线y=kx+b(k<0)上的两点, 则y1 - y2 0 (填“>”或“<”). 4.已知一次函数y=mx+|m+1|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0,3),且y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值为 。 5.已知一次函数y=(6+3m)x+(m-4),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求m的取值范围. 自主完成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
五、提升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 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归纳 一般地,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有下列性质: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图象是自左向右上升的);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图象是自左向右下降的); |k|越大,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的速度越快。 各小组思考,代表总结本节课内容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内化,熟练掌握。
板书 设计
作业设计 1.两个一次函数y1=ax+b与y2=bx+a,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2.已知点(-1,y1)、(4,y2)在一次函数y=3x-2的图象上,则y1,y2,0的大小关系( ) A.0<y1<y2 B. y1<0<y2 C.y1<y2<0 D.y2<0<y1 3.已知点(x1,y1),(x2,y2)都在直线y=(k2+1)x+2上,且x1<x2,则y1 、y2的大小关系是 . 4.点 A(x1,y1)、B(x2,y2)是一次函数y=kx+2(k>0)图象上不同的两点,若t=(x1-x2)(y1-y2),则t . 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1, 5),且与正比例函数y= - x 的图象相交于点(2,a),求(1)a的值;(2)k,b的值; (3)这两个函数图象与x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象观察归纳性质,学生参与度高,但部分学生仅停留在结论记忆,未能灵活应用。改进点:①增加生活实例体现性质应用;②设计错例辨析环节,强化对k≠0的理解;③课后可布置探究作业(如|k|对倾斜程度的影响),深化知识联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