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大战的欧洲、亚洲策源地形成。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使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很快占领了西欧、北欧广大地区。1941年德军大举入侵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同年,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反法西斯力量逐渐联合起来,结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战争形势开始朝着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方向发展。1945年德国和日本相继投降。经过军事、政治、外交等领域的反复较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大战,它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世界未来的发展。
[学法指导]
1.学习本单元,总体上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分清历史阶段,把握历史阶段的特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阶段:经济危机爆发,德日法西斯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和亚洲策源地形成;20世纪30年代反法西斯局部战争出现;二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转折、胜利。第二要结合历史背景探究二战爆发的原因、绥靖政策的影响、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作用等。第三要加强对重大战役的时间、空间、特点、意义等知识的记忆。第四要加深对二战经验教训及现实意义的反思。
2.图表法。编制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大事年表,把握二战的基本线索和知识点,如原因、开始的标志、战场、战役、过程等。列出相关知识细则,认真体会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并使知识系统化。
3.比较法。从爆发原因、开始标志、转折点、性质、规模等方面比较一战和二战;从会议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比较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
4.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材料极其丰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多角度、多方面地看待、分析二战中的问题。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
1.标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和银行挤兑风潮出现,史称“黑暗的十月”。
2.原因
(1)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
①美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②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3.影响
(1)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人们常用“大萧条”“大恐慌”来形容这场危机。
(2)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各国普遍出现了群众运动,法西斯势力乘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宁。
(3)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输出商品,争夺世界市场,引发经济战,关税战、市场战愈演愈烈。
(4)为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方式和道路:
①美国:罗斯福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②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特别提醒]
罗斯福新政保留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恢复发展了经济,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并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
1.希特勒上台
(1)原因:
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引起社会动荡。
②政治原因:垄断资产阶级支持建立独裁政府。
③直接原因: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妄图建立日耳曼人的“第三帝国”。
(2)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
(3)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德国的扩军备战
(1)政策上: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2)行动上:1936年德军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名词注解]
法西斯专政
法西斯专政是指实行恐怖统治和专制独裁的国家政权。“法西斯”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指古代罗马官吏出巡时所执的权力标志棒——中间插着把斧头的一捆棍棒,象征国家最高长官的权力,意为暴力和强权。
三、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1.日本法西斯上台
(1)背景:
①日本因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经济危机打击,造成严重社会动荡。
②军部法西斯势力图谋政变,取消资产阶级政党内阁,确立军部的执政地位。
(2)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加紧扩军备战。
(3)影响:亚洲出现了世界大战策源地。
2.日本对外扩张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2)日本军部的分歧:陆军主张同德国夹击苏联,被称为“北进派”;海军以对抗美国、确保太平洋的制海权为目标,被称为“南进派”。
(3)基本国策:“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
(4)全面侵华: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特别关注]
军部是日本以军方为代表的政治势力,不受政府管辖,直属天皇,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大本营。
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日趋尖锐,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矛盾的激化必然会引发经济危机。
(2)具体原因:市场危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最大限度地获取高额利润,盲目扩大生产,工人工资的增长远远低于企业利润的增长,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造成超前消费,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严重。20世纪20年代美国股票投机活动非常猖獗,大幅度哄抬股票价格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影响
(1)加深了各国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普通民众饱受苦难,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
(2)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围绕争夺市场展开激烈的斗争。资本主义各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掠夺,激化了民族矛盾。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3)对西方社会经济制度产生深远影响。西方国家纷纷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实力雄厚、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广大的美英等国,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起美元集团、英镑集团等排他性的经济集团。德国、日本则由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没有殖民地或殖民地较少,统治阶级支持法西斯独裁统治,实施国民经济军事化,企图用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方法摆脱危机。
(4)加速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世界走向战争。德国纳粹党利用大危机造成的混乱局势,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日本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1.下列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
A.由经济危机引起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B.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而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
C.面对危机,各国解决危机的选择不一样,有的国家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各国进一步降低关税壁垒,刺激出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A、B、C三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D项说法不准确,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市场。
答案:D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与日本法西斯专政的比较
德国法西斯专政
日本法西斯专政
相同
历史原因
两国长期以来是君主专制的国家,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统;一战后在国际上都受到英、法、美等大国的压制
利用时机
两国法西斯都利用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的政治危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
法西斯专政本质
都是帝国主义极端反动的公开的恐怖独裁,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不同
建立方式
通过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政党,后又用国家元首授权组阁的合法方式建立
依靠天皇制和现有的军部法西斯势力,通过政变等活动及对外扩张逐步建立起来
核心
纳粹党
军部
2.日本法西斯专政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是( )
①法西斯分子曾图谋发动政变 ②建立法西斯政党一党专政 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 ④公开扩军备战,准备发动侵略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型选择题。只有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史实全面地掌握,才能准确地比较、鉴别。建立法西斯政党并在国会选举中获胜的是德国,日本的政党政治此时并不完备,因而排除②;④是相同点。
答案:C
高频考点
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的贸易保护政策
[示例] 1929年,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对世界造成了严重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右图为美国农场主在销毁剩余牛奶。
材料二 1913年时,英国进口商品关税基本是零,德国关税平均为13%,法国约为20%。但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进口关税升至50%,德国、奥地利等关税都升到75%与80%之间,同时所有这些国家都限制或禁止许多商品的进口。美国的情况也类似。
材料三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德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德国的生存空间)只有在东方才有可能解决……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面包。
——希特勒《我的奋斗》
材料四 欧盟对进口打火机的CR法规规定:进口价格在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要加装一个5周岁以下儿童难以开启的装置即安全锁,否则不准进入欧盟市场。由此,价廉物美的温州打火机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什么认识?
(2)1913年低关税反映当时各国怎样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又为什么都大幅提高关税?
(3)罗斯福所说的哪一点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什么?为了获得材料中所说的生存空间,希特勒后来采取了什么行动?
(4)有人说,随着WTO等国际贸易组织的扩大,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和限制已逐渐消失。对此观点,根据材料四,你有何认识?
[解析] 本题材料主要说明了资本主义国家在历史上就一直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这些国家只想着自己本国的利益,故变本加厉地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即使现在,它们依然在这样做。
[答案] (1)认识:生产的相对过剩。
(2)政策:自由经济政策,鼓励自由贸易。经济危机爆发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3)不可能实现的是“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依然存在。行动:对外侵略扩张,乃至发动二战。
(4)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材料四就证明了当今欧盟国家依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图文探究
德国纳粹党上台执政的原因及其恐怖统治
探究目的
(1)知识层面:考查德国纳粹党上台执政的原因及其恐怖统治的具体表现
(2)能力层面:考查学生材料处理能力及综合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示例]
[问题生成]
(1)结合图1和所学知识说明纳粹党上台执政的原因和特点。
(2)法西斯主义实质上也是一种恐怖主义,依据图2、图3、图4指出法西斯恐怖统治的具体表现。
(3)图3德国的举动为何能得逞?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探究思路]
第(1)问结合统一后的德意志历史特点、一战后的政治经济状况、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及希特勒上台的方式等回答;第(2)问要依据图片的提示回答;第(3)问应与二战的爆发结合起来回答。
[尝试解答]
(1)原因: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一战战败,受到战胜国制裁,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统治阶级倾向建立独裁统治;希特勒的欺骗宣传。
特点:通过国会大选合法夺权。
(2)表现:通过制造“国会纵火案”大肆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撕毁凡尔赛和约等。
(3)原因:德国的欺骗;英、法、美绥靖政策的纵容。
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是( )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涨上
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并没有因为经济危机的爆发而动摇。
答案:D
2.20世纪30年代,阿诺德·汤因比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经济大危机
C.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解析:要注意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与否对“西方的社会制度……不再起作用”没有影响,故A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时间太久远,况且一战也并未引起西方社会制度的大变动。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各地的人们对西方社会制度产生怀疑,故B项正确。
答案:B
3.1929年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罗斯福总统把美国“从地狱拉回人间”的主要措施是( )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
D.开拓国外市场
解析:罗斯福实施的主要措施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答案:A
4.“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 )
A.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
B.为了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政策的失败
D.客观上调解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推动英国经济发展
解析:注意材料反映的时间“1932年”。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结果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出现贸易战,使经济危机更加恶化,故选D。
答案:D
5.1940年10月日本军事检阅时,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向裕仁天皇行鞠躬礼(见右图)。有人认为,真正的权力天平却正好相反,裕仁天皇虽被日本人奉为活着的神明,但他在日本外交政策上却不起任何作用。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当时日本的外交重点是对外进行战争
B.当时日本的政局已为军部所左右
C.当时东条英机已在国内享有较高威望
D.当时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军事建设
解析:早在1936年,日本就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军部就是日本法西斯的代表,当时的日本政局为他们所左右。
答案:B
6.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日本的不同之处在于( )
A.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
B.国内群众运动高涨,阶级矛盾尖锐
C.法西斯势力得到军队与统治阶级的支持
D.利用民族复仇主义情绪
解析:德国纳粹党宣扬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利用《凡尔赛和约》的不平等性,煽动民族复仇。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7题10分,第8题10分,共20分)
7.下列图片反映了1929~1933年美国的社会状况:
请回答:
(1)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概括,危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6分)
(2)美、德、日选择摆脱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4分)
解析:解答图片情景类问题,要注意从画面信息和文字说明等方面,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问题,本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第(1)问根据图片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美国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出现大批失业者、社会局势混乱、社会矛盾激化等,据此回答问题。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工人失业,群众运动出现,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宁。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遭受到毁灭性打击。资本主义国家还拼命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
(2)摆脱危机的方式: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实际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最后美国终于摆脱了危机,保存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而德国和日本为摆脱危机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满蒙与帝国的国防和经济生活有很深的特殊关系……日本帝国主要的使命在于维持东洋的永久和平以贡献于世界和平,解决满蒙问题是以实现日本帝国使命的远大理想这个大信念为根据的,明治天皇的圣意也就在于此。
由于帝国掌握着满蒙的据点,在这里形成了帝国国防的第一线……达到保卫朝鲜的目的……可以牵制俄国向东发展,并且对中国掌握着有力的发言权。万一日本从满蒙退出,不但立刻危及帝国的生存,并且会立刻破坏东洋的和平。
——板垣征四郎《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1931年)
材料二
材料三
1936年2月26日早上5点左右,几百名士兵荷枪实弹,有的甚至扛着一挺机关枪,四散而去。他们是奉命去实行暗杀勾当的。这就是日本的“二二六”兵变。“二二六”兵变由于得不到其他部队的支持,最后和平地解决了。但是,法西斯势力不是减弱,而是进一步加强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满蒙”是指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侵略“满蒙”的原因。(3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板垣征四郎写《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一文的直接目的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在手段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初步建立起法西斯专政的标志。(4分)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法西斯的对外扩张。第(1)问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可从日本对华侵略这方面找出答案;第(3)问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东北和内蒙。历史原因:控制“满蒙”是日本长期以来的侵略计划,以图侵略整个中国;军事原因:“满蒙”军事地位重要,是帝国的第一防线,退可保朝鲜,进可限制苏联势力扩张,并可作为侵略整个中国的基地;经济原因:可以为日本提供丰富的国防资源;现实原因:妄图通过侵略转嫁本国危机。
(2)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制造舆论宣传。
(3)特点:通过对外侵略扩张、制造暗杀及政变的方式强化了军部法西斯势力。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
一、本课测评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根源: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当时出现的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影响: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何异同?
提示:相同点:德、日法西斯都是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不安,趁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
不同点:①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则是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②德国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势力大增,在1932年大选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日本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对内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二、学习延伸
在以上材料中,作者从哪些方面为日本侵略中国进行辩护?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为侵略行径辩护的荒谬之处。
提示:作者的侵华辩护:日本关注满蒙是周围国际形势所迫;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是二十一条的内容没有落实。荒谬之处:日本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沉重,为转嫁国内矛盾而急于对外侵略,然而九一八事变纯属日本故意挑起的侵略事端。
课件46张PPT。第三单元第
1
课新知预习·巧设计名师课堂·一点通高频考点·巧解密创新演练·大冲关课后习题解答[主旨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大战的欧洲、亚洲策源地形成。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使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很快占领了西欧、北欧广大地区。1941年德军大举入侵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同年,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反法西斯力量逐渐联合起来,结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战争形势开始朝着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方向发展。1945年德国和日本相继投降。经过军事、政治、外交等领域的反复较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大战,它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世界未来的发展。[学法指导]
1.学习本单元,总体上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分清历史阶段,把握历史阶段的特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阶段:经济危机爆发,德日法西斯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和亚洲策源地形成;20世纪30年代反法西斯局部战争出现;二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转折、胜利。第二要结合历史背景探究二战爆发的原
因、绥靖政策的影响、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作用等。第三要加强对重大战役的时间、空间、特点、意义等知识的记忆。第四要加深对二战经验教训及现实意义的反思。2.图表法。编制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大事年表,把握二战的基本线索和知识点,如原因、开始的标志、战场、战役、过程等。列出相关知识细则,认真体会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并使知识系统化。
3.比较法。从爆发原因、开始标志、转折点、性质、规模等方面比较一战和二战;从会议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比较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
4.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材料极其丰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多角度、多方面地看待、分析二战中的问题。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
1.标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________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和银行挤兑风潮出现,史称“黑暗的十月”。
2.原因
(1)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
①美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②投机狂热增加了____________的不稳定性,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纽约私人所有制金融市场3.影响
(1)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人们常用“_________”“大恐慌”来形容这场危机。
(2)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各国普遍出现了群众运动,法西斯势力乘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宁。
(3)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输出商品,争夺世界市场,引发_________,关税战、市场战愈演愈烈。大萧条经济战(4)为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方式和道路:
①美国:罗斯福总统宣布实行“______”,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②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特别提醒]
罗斯福新政保留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恢复发展了经济,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并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政二、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
1.希特勒上台
(1)原因:
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引起社会动荡。
②政治原因:垄断资产阶级支持建立独裁政府。
③直接原因: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对《__________》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妄图建立日耳曼人的“________”。
(2)标志:1933年__________出任德国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
(3)影响:世界大战的_______策源地形成。凡尔赛和约第三帝国希特勒欧洲2.德国的扩军备战
(1)政策上: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_________________。
(2)行动上:1936年德军出兵占领_______________。普遍义务兵役制莱茵非军事区[名词注解]
法西斯专政
法西斯专政是指实行恐怖统治和专制独裁的国家政权。“法西斯”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指古代罗马官吏出巡时所执的权力标志棒——中间插着把斧头的一捆棍棒,象征国家最高长官的权力,意为暴力和强权。三、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1.日本法西斯上台
(1)背景:
①日本因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经济危机打击,造成严重社会动荡。
②军部法西斯势力图谋政变,取消资产阶级政党内阁,确立_______的执政地位。
(2)标志:1936年,____________上台组阁,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加紧扩军备战。
(3)影响:亚洲出现了____________策源地。军部广田弘毅世界大战2.日本对外扩张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2)日本军部的分歧:陆军主张同德国夹击苏联,被称为“北进派”;海军以对抗美国、确保太平洋的制海权为目标,被称为“南进派”。
(3)基本国策:“确保帝国在__________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
(4)全面侵华:1937年,_________上台组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东亚大陆近卫文麿[特别关注]
军部是日本以军方为代表的政治势力,不受政府管辖,直属天皇,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大本营。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日趋尖锐,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矛盾的激化必然会引发经济危机。(2)具体原因:市场危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最大限度地获取高额利润,盲目扩大生产,工人工资的增长远远低于企业利润的增长,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造成超前消费,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严重。20世纪20年代美国股票投机活动非常猖獗,大幅度哄抬股票价格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2.影响
(1)加深了各国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普通民众饱受苦难,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
(2)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围绕争夺市场展开激烈的斗争。资本主义各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掠夺,激化了民族矛盾。世界局势危机四伏。(3)对西方社会经济制度产生深远影响。西方国家纷纷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实力雄厚、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广大的美英等国,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起美元集团、英镑集团等排他性的经济集团。德国、日本则由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没有殖民地或殖民地较少,统治阶级支持法西斯独裁统治,实施国民经济军事化,企图用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方法摆脱危机。
(4)加速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世界走向战争。德国纳粹党利用大危机造成的混乱局势,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日本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下列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表述错误的
是 ( )
A.由经济危机引起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B.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而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
量输出商品
C.面对危机,各国解决危机的选择不一样,有的国家
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各国进一步降低关税壁垒,刺激出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A、B、C三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D项说法不准确,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市场。
答案:D二、德国法西斯专政与日本法西斯专政的比较2.日本法西斯专政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是 ( )
①法西斯分子曾图谋发动政变 ②建立法西斯政党一党专政 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 ④公开扩军备战,准备发动侵略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型选择题。只有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史实全面地掌握,才能准确地比较、鉴别。建立法西斯政党并在国会选举中获胜的是德国,日本的政党政治此时并不完备,因而排除②;④是相同点。
答案:C[示例] 1929年,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对世界造成了严重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右图为美国农场主在销毁剩余牛奶。
材料二 1913年时,英国进口商品关税基本是零,德国关税平均为13%,法国约为20%。但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进口关税升至50%,德国、奥地利等关税都升到75%与80%之间,同时所有这些国家都限制或禁止许多商品的进口。美国的情况也类似。
材料三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德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德国的生存空间)只有在东方才有可能解决……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面包。
——希特勒《我的奋斗》
材料四 欧盟对进口打火机的CR法规规定:进口价格在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要加装一个5周岁以下儿童难以开启的装置即安全锁,否则不准进入欧盟市场。由此,价廉物美的温州打火机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什么认识?
(2)1913年低关税反映当时各国怎样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又为什么都大幅提高关税?
(3)罗斯福所说的哪一点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什么?为了获得材料中所说的生存空间,希特勒后来采取了什么行动?
(4)有人说,随着WTO等国际贸易组织的扩大,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和限制已逐渐消失。对此观点,根据材料四,你有何认识?[解析] 本题材料主要说明了资本主义国家在历史上就一直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这些国家只想着自己本国的利益,故变本加厉地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即使现在,它们依然在这样做。
[答案] (1)认识:生产的相对过剩。
(2)政策:自由经济政策,鼓励自由贸易。经济危机爆发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3)不可能实现的是“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依然存在。行动:对外侵略扩张,乃至发动二战。
(4)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材料四就证明了当今欧盟国家依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探究示例][问题生成]
(1)结合图1和所学知识说明纳粹党上台执政的原因和特点。
(2)法西斯主义实质上也是一种恐怖主义,依据图2、图3、图4指出法西斯恐怖统治的具体表现。
(3)图3德国的举动为何能得逞?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探究思路]
第(1)问结合统一后的德意志历史特点、一战后的政治经济状况、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及希特勒上台的方式等回答;第(2)问要依据图片的提示回答;第(3)问应与二战的爆发结合起来回答。[尝试解答]
(1)原因: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一战战败,受到战胜国制裁,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统治阶级倾向建立独裁统治;希特勒的欺骗宣传。
特点:通过国会大选合法夺权。(2)表现:通过制造“国会纵火案”大肆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撕毁凡尔赛和约等。
(3)原因:德国的欺骗;英、法、美绥靖政策的纵容。
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加速了二战的爆发。点击下图片进入“创新演练·大冲关”一、本课测评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根源: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当时出现的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影响: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2.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何异同?
提示:相同点:德、日法西斯都是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不安,趁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
不同点:①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则是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②德国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势力大增,在1932年大选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日本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对内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二、学习延伸
在以上材料中,作者从哪些方面为日本侵略中国进行辩护?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为侵略行径辩护的荒谬之处。
提示:作者的侵华辩护:日本关注满蒙是周围国际形势所迫;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是二十一条的内容没有落实。荒谬之处:日本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沉重,为转嫁国内矛盾而急于对外侵略,然而九一八事变纯属日本故意挑起的侵略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