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8 17:0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大角星,位于牧夫座,距地球约36.7光年,直径约为太阳的25.7倍,质量约为太阳的1.1倍,表面温度4 400K。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大角星属于(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星云
2.大角星(  )
A.以电磁波的形式对外辐射能量
B.有强大的吸引力,拥有多个卫星
C.是一个巨大的固态天体
D.对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有很大影响
3.大角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有(  )
①太阳系  ②银河系  
③河外星系  ④可观测宇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十六)迎来本年度第二次“超级月亮”,与中秋满月几乎完美重合,这样的天文现象平均每60年才会出现一次。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学生于当晚北京时间20:00开展月相观测,并做了记录。如图为地月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出现超级满月时,月球所处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学生记录的月球此刻在天空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
   
   
  下图是某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周期黑子数进展图,下表示意部分地理现象预报指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①短波收 听指数 ②信鸽飞 行指数 ③空气质 量指数 ④极光指数
指数 (小—大) 适宜收听程度 (适宜—不适宜) 影响信鸽飞行 程度(小—大) 空气质量 (差—优) 极光可见范围 (小—大)
6.图中显示(  )
A.太阳活动的周期一般是20年
B.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C.2020年太阳活动处于高峰期
D.2025年前后将出现太阳活动的高峰值
7.当太阳活动处于高峰值时,表中指数不会明显变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12月24日,老挝丰沙里省约乌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该次地震震源位于(  )
A.D层  B.E层  C.F层  D.软流层
9.关于图中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中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
B.圈层利用GPS和GIS技术划分
C.组成物质密度最大的是岩石圈
D.活跃的生物圈是地球特有圈层
10.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向上传播的过程中,其波速(  )
A.横波逐渐减小,纵波逐渐增大
B.横波逐渐增大,纵波逐渐减小
C.横波、纵波都增大
D.横波、纵波都减小
  冬格措纳湖位于塔里木盆地南侧,是一处内陆高原淡水湖泊。在湛蓝的天空下,碧蓝的湖水和草甸交织在一起,水鸟在湖面盘旋,构成风光旖旎的美景。下图示意冬格措纳湖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冬格措纳湖景观图中包含的地球圈层有(  )
A.水圈
B.水圈、岩石圈
C.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2.图中包含的各个圈层(  )
A.独立发展变化
B.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C.有明确的界线
D.物质运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辐射
  “兔圆圆”(图1)是《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吉祥物形象,它标志性的四颗门齿,就取自“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的典型特征。“安徽模鼠兔”是生活在安徽潜山距今约6 200万年的“兔祖先”。下面图2示意部分地质年代的顺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安徽模鼠兔”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泥盆纪  B.二叠纪  C.侏罗纪  D.古近纪
14.“安徽模鼠兔”生存的年代(  )
A.已经出现了人类  B.恐龙走向灭绝
C.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D.地壳运动剧烈
  地球从形成至今,已经度过了约46亿年的光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地球从一个荒凉的无机世界,逐渐演化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绿色星球,昔日的海陆变迁,地球的大气组成和地表气候状况也不断变化,谱写了一首波澜壮阔的宇宙行星演进交响曲。下图为地球海陆格局演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地球上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时期是(  )
A.寒武纪  B.前寒武纪
C.三叠纪  D.第四纪
16.下列关于地球海陆格局演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
B.古生代地壳相对稳定
C.欧亚大陆的雏形形成于中生代
D.第四纪时期海平面有升有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某地理小组模拟《下一站:火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探讨人类移民水星的可行性,并进行成果展示,以下为同学们将要展示的内容。
1.水星所处宇宙环境介绍:
     

2.水星星际移民、开发价值分析:
水星距离太阳约6 000万千米;水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百分之五,其运行速度约47.8千米/秒。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航天器探测水星难度远大于火星,且水星更不适合人类居住,星际移民价值低。
(1)请完成水星所处宇宙环境的介绍。(4分)
(2)简析航天器探测水星难度大于火星的原因。(6分)
(3)分析水星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原因。(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天气状况和海拔等。下表为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分布统计表,下图示意我国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单位:亿焦/米2)。
纬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年总辐射量 (亿焦/米2) 131.7 129.9 124.5 115.8 104.1 90.1 74.9 62.6 56.4 54.8
(1)根据表中数据,补充下图纵坐标数据、名称(单位),绘制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曲线,并描述其分布规律。(6分)
(2)描述我国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8分)
(3)分析四川盆地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原因。(8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在贵州省望谟县新屯街道发现早三叠纪化石库,化石库中保存着丰富且完整的海洋古生物化石。这一发现说明经历了生物大灭绝事件后,望谟地区在早三叠纪已经形成一个复杂的海洋生态系统。望谟生物群的发现对研究早三叠纪生命复苏具有重大意义,为探讨海生爬行动物的起源与演化、海洋生态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更多证据。如图示意地球地质年代,其中a、b表示地球历史上的两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1)材料中所说的生物大灭绝事件最可能是  (填a或b),此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地球迎来生物大爆发,其中典型的陆地动物是     ,典型的陆地植物是     。(6分)
(2)根据望谟化石库的发现,说明该地海陆变迁的过程。(4分)
(3)简述地球生物的一般演化规律。(6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答案全解全析
1.B 2.A 3.C 4.D 5.A 6.D 7.C 8.A
9.D 10.D 11.D 12.B 13.D 14.D 15.A 16.D
1.B 根据材料可知,大角星的直径约为太阳的25.7倍,质量约为太阳的1.1倍,表面温度4 400K,据此判断其应属于恒星,B正确。
2.A 大角星属于恒星,以电磁波的形式对外辐射能量,A正确;因体积、质量较大,大角星有强大的吸引力,因而拥有行星,B错误;大角星属于恒星,应为巨大的气态天体,C错误;大角星距离地球十分遥远,对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D错误。
3.C 由材料可知,大角星距离地球约36.7光年,位于太阳系以外、银河系以内,属于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②④正确,故选C。
4.D 出现超级满月时是农历八月十六,此时月相是满月,日、月、地三者的位置关系应该是位于同一条直线并且地球位于太阳、月球中间,图中月球位于④位置时,日、月、地大致位于同一条直线,并且地球位于太阳、月球中间,满足超级满月出现的条件,D正确。
5.A 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9月18日(农历八月十六)昼夜大致等长,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满月在日落时自东方升起、日升时自西方落下,因此满月月出时间接近18:00,月落时间接近6:00。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学生于当晚北京时间20:00开展月相观测,此时月出东方已经2个小时左右,月球位于东南方,A正确。B图中月球大致位于正南方向,C图中月球位于西南方向,D图中月球位于西方,B、C、D错误。
6.D 读图,图中连续两次黑子数量最少的时期(低谷年)相隔约为11年,表明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A错误;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B错误;2020年太阳活动处于低谷期,C错误;2025年前后黑子数量达最大值,将出现太阳活动的高峰值,D正确。
7.C 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太阳活动处于高峰值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使短波收听指数增大,即①会明显变大,A不符合题意;当太阳活动处于高峰值时,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信鸽飞行指数增大,即②会明显变大,B不符合题意;当太阳活动处于高峰值时,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使大气电离,使极光指数增大,即④会明显变大,D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对大气污染没有影响,空气质量指数不受太阳活动影响,即③不会明显变大,C符合题意。
8.A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D、E、F分别表示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图中D圈层(地壳)的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该次地震发生在陆地且震源深度仅为15千米,因此该次地震震源位于D圈层(地壳),A正确。
9.D 软流层物质状态大致是塑性固体(主要不是液态),因此地震波中横波能通过软流层,A错误;图中地球内部圈层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情况来划分的,不是利用GPS和GIS技术划分的,B错误;岩石圈之下的地幔和地核的密度比岩石圈的密度更大,C错误;生物是地球上存在的一类特殊物质,因此活跃的生物圈是地球特有圈层,D正确。
10.D 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地震波向上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地壳物质密度大致自下向上减小,因此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都减小,D正确。
11.D 读图,冬格措纳湖景观图中显示的事物有白云、湖水、山体和水鸟,因此包含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D正确。
12.B 由上题可知,图中包含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各圈层之间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正确;各个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圈层间界线模糊,A、C错误;岩石圈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D错误。
13.D 材料信息表明,“安徽模鼠兔”生活在距今约6 200万年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6 600万年到距今2 303万年为古近纪,D符合题意;泥盆纪为距今约4.2亿年到距今约3.6亿年;二叠纪为距今约2.99亿年到距今约2.5亿年;侏罗纪为距今约2亿年到距今约1.45亿年。
14.D “安徽模鼠兔”生存的年代为古近纪,属于新生代早期,期间由于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D符合题意;人类出现在第四纪,A错误;恐龙走向灭绝和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均发生在中生代,而不是古近纪,B、C错误。
15.A 地球上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时期是寒武纪。
16.D 寒武纪不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古生代是地壳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欧亚大陆的雏形形成于古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一次大冰期,但仍然有寒冷和温暖的更替,因此海平面有升有降。
17.答案 (1)水星位于太阳系,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正处于稳定的壮年期,太阳给水星提供了稳定的光热。(2分)太阳系的八颗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运动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分)
(2)水星比火星距离太阳近,受太阳强辐射影响,航天器无法工作;(2分)水星运行速度过快,航天器难以着陆;(2分)受太阳引力过大,会导致航天器脱离轨道,造成损坏,无法正常工作;(2分)等。
(3)水星体积、质量过小,无法吸引大气,很难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水星受到的太阳辐射过强,不适合生物生存;水星表面温度不适宜,昼夜温差过大,难以形成液态水;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解析 (1)水星所处宇宙环境与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相似,即从太阳的稳定性及安全的宇宙环境角度回答即可。
(2)根据材料“水星距离太阳约6 000万千米;水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百分之五,其运行速度约47.8千米/秒”可知,水星距离太阳过近,会受到太阳强辐射影响,影响航天器的正常工作;水星体积较小,引力小,航天器会被太阳吸引偏离轨道,探测难度大;水星运行速度过快,航天器难以着陆。
(3)结合地球存在生命条件的相关知识,天体存在生命需具备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这三个条件。根据材料可知,水星距离太阳过近,白天温度过高,由于缺少大气层,夜晚温度极低,昼夜温差过大,难以形成液态水;水星体积、质量过小,无法吸引大气,很难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水星距离太阳太近,受到的太阳辐射过强,不适合生物生存。因此,水星不适合人类居住。
18.答案 (1)绘图如下:(4分)
分布规律: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2分)
(2)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4分)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2分)青藏高原为高值中心。(2分)
(3)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4分)多阴天、云雾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4分)
解析 (1)首先根据表中数据,补充纵坐标数据、名称(单位);然后在不同纬度,用点标出其对应的年总辐射量;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据材料中表和补充完整的图可知,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为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我国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可先整体描述,然后再指出特殊区域。结合图可知,我国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最低值在四川盆地,最高值在青藏高原。
(3)据材料可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天气状况和海拔等。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多阴天,云雾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所以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低。
19.答案 (1)a(2分) 爬行动物/恐龙(2分) 裸子植物(2分)
(2)该地区发现早三叠纪海洋古生物化石,说明之前该地为海洋;(2分)现在望谟地区为陆地,说明该地地壳经历了抬升,海洋变成了陆地。(2分)
(3)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经历了生物大灭绝事件后,进入了三叠纪,三叠纪是中生代早期,则之前的生物大灭绝发生于古生代末期,对应图中a;此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进入中生代,地球迎来生物大爆发,中生代爬行动物迅速发展,典型的陆地动物是恐龙,典型的陆地植物是裸子植物。
(2)该地区发现早三叠纪海洋古生物化石,海洋古生物生活在海洋中,说明之前该地为海洋;现在望谟地区为陆地,说明该地发生了海陆变迁,地壳经历了抬升,海洋变成了陆地。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生物的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