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1929年10月,在美国首先出现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挤兑风潮,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爆发了;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有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了动摇 ②经济的虚假繁荣 ③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解析:D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判断出①的叙述是错误的,故将带①的A、B、C三项排除,正确选项为D项。www-2-1-cnjy-com
2. 右图为2008年9月30日在纽约华尔街证交所门前媒体云集,当天道指跌幅创纪录。金融风暴深刻影响美国,《时代》惊呼:1929年又来了。让许多人联想到1929年至1933年间的“经济大萧条”。这主要说明所说30年代的“大萧条” 2-1-c-n-j-y
A.由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引起的
B.引发了美国的政治危机
C.以股市大跌为开始标志
D.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解析:C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图和题干中“1929年又来了”的有效信息,回忆所学30年代大危机,A、B、C、D说法都没有错误的,但从图和材料限定分析看,只有C符合题目要求。
3.右图是希特勒在进行战争宣传的图片,以下是希特勒领导的德国纳粹党《二十五点纲领》中的第四点:“只有本民族的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分职业如何;凡是具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纳粹党的( )【来源:21cnj*y.co*m】
A.民族主义倾向 B.沙文主义倾向
C.种族主义倾向 D.社会主义倾向
解析:A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抓住“本民族同志”再现当时纳粹党欺骗群众所打的两面招牌即可确定其正确选项。 21*cnjy*com
4.被历史学家称为德国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的一天来临了,这一天是指
A、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一战投降 B、1933年1日30日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
C、1945年5月8日德国二战投降 D、1949年10月7日德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德国
解析:B 德国的法西斯党建立于1920年,该年希特勒把一个小党德国工人党更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其影响一步步扩大,终于在1932年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希特勒借助该党的力量,于1933年1月30日被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为德国总理,开始在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专政。德国持续了14年的民主政体结束了,德国历史翻开了最黑暗的一页。【出处:21教育名师】
5. 表明《凡尔赛和约》开始失去对德国军事方面约束力的事件是
A.德国退出国联 B.德国大力扩军备战 C.德国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德国与日本结盟
解析: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有四项,即:德国的疆界问题、殖民地问题、军备问题及赔款问题,很显然A.B.C.这三项均与这一条约无关,应予排除。【版权所有:21教育】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阅读下面两幅图:
图一美国农场主销毁剩余牛奶 图二 1927年德国的一幅关于经济危机的预言性漫画
请思考:
(1)对图一现象你有何感想?
(2)图二中,悬崖上正在花天酒地的是垄断资产阶级,下面是贫苦群众。此画揭示了什么问题?
(3)结合有关史实说明,德国纳粹党是如何利用图二反映的政治局面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在解题时,需认真阅读图片,然后,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
答案:(1)反映了垄断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严重弊端。
(2)德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3)纳粹党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垄断资产阶级和大批工农群众的支持,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7.观察阅读下列资料:
材料一
国家复兴管理局总部和领救济的队伍
材料二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
请思考:
(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社会制度”的命运?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材料二中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
解析:回答第(1)问,要注意题目设问中的“当时”,再结合材料一图片中的“国家复兴管理局总部”“领救济的队伍”等信息,就可明确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正经历着大危机。回答第(2)问,要紧密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有关内容去思考。第(3)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去思考,可作出比较准确的回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或“大萧条)。
(2)罗斯福新政,确保自由企业制度,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21cnjy.com
(3)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国)陆军兵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内之秩序及边界巡察之用。德国之强迫普及(即普遍)征兵制应予废止。德国陆军仅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成之。莱茵河之东50千米一线之西,在德国领土内之要塞工程、堡垒及陆地要塞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21教育网
——《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 国防部队中的服役系以普遍兵役为依据。德国和平(时期)陆军……由12个军团和36个师组成。(注:当时德军每个陆军师的编制约为1.4万人)www.21-cn-jy.com
——《德国国防法》(1935年)
材料三每一个德国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凡应服兵役者,遇下动员令时,应听从国防军调遣。……战时和遇特别紧急状况时,德国国防部长授权可以扩大应尽兵役义务的德国男子的范围。21·世纪*教育网
——《德国兵役法》(1935年)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二、三和材料一,指出它们的主要不同之处。德国在1936年又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上述情况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
解析:解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注意对材料的对比分析。第(1)问以《德国国防法》和《德国兵役法》的各项规定为依据,再与《凡尔赛和约》相比较,自然得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第(2)问结合相关历史史实分析其背景和影响。21·cn·jy·com
答案:(1)主要不同:德国陆军总数由不得超过10万人变为实际上不受限制;由志愿服役制变为普遍义务兵役制;由维护国内秩序和巡察边界扩大到可用于战争。重大行动: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2·1·c·n·j·y
(2)背景:德国法西斯上台,积极扩军备战。
影响: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