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类地行星火星上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向着火星进发,目前已被火星捕获。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发射成功前后均不是天体
B.与地球、火星所属天体类型相同
C.环绕火星飞行时与火星构成天体系统
D.发射过程中穿越小行星带
2.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陨石坑更多、更大,原因是( )
A.火星的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外侧
B.火星的大气密度比地球小
C.火星的卫星数量比地球多
D.火星的质量、体积比地球大
3.暂时未发现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火星无法获得稳定的太阳光照
B.火星附近天体运动杂乱,时常与火星发生碰撞
C.火星大气层稀薄,水汽太少
D.火星自转周期太长,温度昼夜变化过大
北京时间2024年5月10—12日,太阳爆发超强耀斑,使地磁发生强烈扰动,引发特大地磁暴事件。我国新疆阿勒泰、黑龙江漠河等多地都出现了绚丽的红色极光。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本次太阳耀斑爆发( )
A.使极光发生的范围扩大
B.增强无线电短波通信稳定性
C.使高层大气的密度降低
D.显著增加了太阳黑子的数量
5.极光( )
A.主要发生在低层大气
B.属于太阳辐射的常见形式
C.只是在夜间发生
D.预示卫星导航或将受干扰
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又称天文辐射。仅考虑天文辐射,生物量和天文辐射量呈正相关。下图示意全球各月天文辐射总量随纬度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全球天文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
A.北半球夏季大于冬季 B.南半球冬季大于夏季
C.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D.纬度间的变化比较均衡
7.仅考虑天文辐射,我国哈尔滨、北京、南京、广州的生物量大小排序是( )
A.哈尔滨>北京>南京>广州
B.哈尔滨<北京<南京<广州
C.北京>哈尔滨>广州>南京
D.南京<北京<广州<哈尔滨
近年来,我国已有人认识到把人类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球圈层加以对待的重大意义,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在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一书中,5位院士写道:“我们提出地理科学系统理论,作为地理学的重大理论基础。这一理论与钱学森学说和IGBPⅡ理论框架的不同或创新之处,就是提出‘人类圈’,将人类与自然(环境)作为两个对等部分,研究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地球的圈层中( )
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上部
B.软流层位于地表以下60~400 km处,物质呈熔融状态
C.外地核可能为液态,也可能为气态
D.生物圈是地球表层所有生物的总称
9.下列说法可以作为人类圈应独立于生物圈之外,是一个新圈层的论据的有 ( )
①人类圈的基本功能是可自控的、非全闭合的生产和消费循环,而生物圈的基本功能则是近似闭合的生物循环
②人类圈的进化实质上是文化进化,而生物圈的进化则是遗传进化
③人类圈加速了生物圈的物种减少,生物圈负向反馈给人类圈
④人类圈是由有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人构成,因而有自控能力,而生物圈则是在生物本能驱使下发生的变化
⑤人类圈是由单一物种构成,而生物圈则是由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生物种构成,因而前者远比后者脆弱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下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 地震波W1能通过的地球圈层为( )
A.地壳与地幔 B.地幔与地核
C.地壳与地核 D.所有内部圈层
11.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向下传播时,速度都明显增加的不连续界面是( )
A.岩石圈与软流层的分界面
B.地球内、外部圈层的分界面
C.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D.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在广东一座山上有人发现了珊瑚化石,经地质学家证实,该化石从地质年代上看属于石炭纪早期,距今约3.2亿年。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关于珊瑚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描述正确的是( )
A.中生代 蕨类植物时代
B.古生代 被子植物时代
C.中生代 哺乳动物时代
D.古生代 鱼类时代
13.关于珊瑚化石形成时的地理环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暖的浅海环境
B.湿润的森林环境
C.干旱的草原环境
D.寒冷的滨海环境
下图为“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氧气的含量上升
B.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
C.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稳定
D.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15.图中裸子植物发展时期( )
A.恐龙繁盛
B.出现大冰期,气候寒冷
C.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
D.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共55分。)
16.读太阳系(部分)示意图(图a)和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图b),完成下列问题。(26分)
图a
图b
(1)按照天体分类,图a中天体①—⑥均属于 ,在太阳系中还有小行星、 、 和 等小天体。太阳所处的天体系统中,比太阳系更高一级的是 。(10分)
(2)图a中序号所代表的天体中,表示地球的是 。地球上存在生命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及自身条件关系密切,图a所反映的地球所处的有利宇宙环境和地球拥有的有利自身条件分别是什么 (6分)
(3)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你认为该如何向外星人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6分)
(4)科学家预测2023—2024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峰值。图b中B层出现的 (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射强烈的电磁波干扰地球高空的 层,受其影响, 和 两个部门应重点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4分)
17.下面图a示意地球圈层结构,图b示意地球部分圈层的关联。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图a
图b
(1)图a中表示地壳的是 (填字母),地幔由 (填字母)、软流层和F部分组成。(4分)
(2)图a中古登堡面以下横波完全消失,这说明古登堡面以下(外地核部分)物质状态可能为 状态。(2分)
(3)图a中D+E表示 (填圈层名称),该圈层与水圈、 和 构成自然地理环境。(6分)
(4)结合图b,举例说明①④两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科幻冒险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 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
(1)指出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这种物种主要出现的地质年代及距今时间。(3分)
(2)说明人们研究这种早已灭绝的早期爬行动物的方法。(4分)
(3)简析在恐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的植物及对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的影响。(6分)
答案全解全析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C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后环绕火星飞行时是天体,与火星构成天体系统,A错、C对;地球和火星为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飞行时是火星的卫星,不是同类型天体,B错;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过程中未穿越小行星带,D错。
2.B 大多数质量、体积较小的流星体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会与大气剧烈摩擦而燃烧殆尽,而有些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质量、体积较大,在经过与地球大气剧烈的摩擦后未能充分燃尽,最后坠落到地球表面的残骸称为陨石,陨石撞击地球表面形成的坑称为陨石坑。与地球相比,火星的大气密度很小,闯入火星大气层的流星体不能完全燃尽从而形成更多、更大的陨石,这些陨石撞击火星表面,形成更多、更大的陨石坑,B正确。
3.C 火星处于太阳系中,获得的太阳光照稳定,所处的宇宙环境较安全,A、B错;由材料可知,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氧气、水汽太少,温度昼夜变化过大,不利于生命生存,C对;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D错。
4.A 本次太阳耀斑为超级耀斑,会强烈冲击两极附近稀薄的高层大气,使极光发生的范围扩大,A正确;耀斑强烈爆发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B错误;太阳耀斑爆发并不会降低高层大气的密度,C错误;耀斑爆发不会增加太阳黑子的数量,D错误。
5.D 极光是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冲击地球高层大气,使空气分子发生电离,导致大气发光而产生的特殊现象,因此极光主要发生在高层大气,A错误;极光与太阳活动有关,不是太阳辐射的常见形式,B错误;极光不只是在夜间才发生,只是在夜间较容易被观察到,C错误;极光出现代表太阳活动较强,强烈的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进而干扰卫星导航,D正确。
6.A 北半球夏季为6、7、8三个月,冬季为12、1、2三个月,读图可知,北半球天文辐射夏季大于冬季,A正确;南半球冬季是6、7、8三个月,夏季是12、1、2三个月,读图可知,南半球冬季小于夏季,B错误;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C错误;天文辐射总量等值线低纬度地区更稀疏、高纬度地区更密集,说明纬度间的变化不均衡,D错误。
7.B 据材料可知,仅考虑天文辐射,生物量和天文辐射量呈正相关。读图可知,全球天文辐射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备选项中的城市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哈尔滨、北京、南京、广州,因此仅考虑天文辐射,生物量大小排序为哈尔滨<北京<南京<广州,故选B。
8.B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A错误;软流层大致位于地表以下60~400 km处,物质处于熔融状态,B正确;外地核可能呈熔融状态,C错误;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D错误。
9.D 人类圈的基本功能是生产和消费循环,而生物圈则是生物循环,①正确;人类圈进化的实质是文化进化,而生物圈却是遗传进化,②正确;人类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能作为两者的区别,③错误;人类圈是由人构成的,有自控能力,而生物圈却是在生物本能驱使下发生变化,④正确;人类圈是由单一物种即人构成,其远比由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生物种构成的生物圈脆弱,⑤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
10.A 图中显示,与W2相比,W1到达相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较长,应为传播速度较慢的横波,横波只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外地核可能呈熔融状态,横波不能穿过,因此地震波W1能通过的地球圈层为地壳与地幔,故选A。
11.C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向下传播时,速度都明显增加的不连续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即莫霍面。
12.D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珊瑚化石属于石炭纪早期,所属地质年代为古生代,此时期鱼类繁盛,D正确。
13.A 珊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浅海区域,据此判断珊瑚化石形成时的地理环境是温暖的浅海环境。
14.A 读图可知,地球上生物出现后氧气的含量上升,二氧化碳的含量先迅速上升后波动下降。
15.A 裸子植物发展时期为中生代,此时期爬行动物恐龙繁盛,A对;大冰期气候寒冷,不利于植物生长,B错;铁矿重要成矿期在太古代,C错;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在新生代,D错。
16.答案 (1)行星(2分) 流星体(2分) 彗星(2分) 行星际物质(2分) 银河系(2分) (2)③(2分) 有利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分)有利自身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2分) (3)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2分)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2分)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2分) (4)耀斑 电离 通信 航天航空(每空1分,共4分)
解析 (1)依据太阳系的组成和天体系统层次作答。(2)图a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行星依次为:①水星、②金星、③地球、④火星、⑤木星、⑥海王星。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系中的行星几乎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沿着各自的公转轨道围绕太阳运行,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保持着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形成和演化。(3)从天体系统层次、地球与太阳及地球与其他行星的位置关系三个方面描述。(4)图b中B层为太阳大气的色球层,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为耀斑。耀斑增强时会发射强烈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以光速传播到地球,会强烈地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导致短波通信、卫星通信、短波广播、航天航空等信号质量下降甚至中断,因此通信和航天航空等部门应重点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
17.答案 (1)D(2分) E(2分) (2)熔融(2分) (3)岩石圈(2分)生物圈(2分) 大气圈(2分) (4)水圈通过蒸发向大气圈输送水汽和热量,(2分)大气圈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补给水圈。(2分)
解析 (1)读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F+软流层为地幔,G为地核。(2)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古登堡面以下(外地核部分)横波完全消失,说明该部分物质状态可能为熔融状态。(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结合图a所示,D+E表示岩石圈。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4)由图b可知,①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和降水,应为大气圈;②产生氧气和有机物等,应为生物圈;③提供矿物质、无机盐和尘埃等,应为岩石圈;④产生水和水蒸气等,应为水圈。水圈和大气圈物质能量交换表现为水圈通过蒸发向大气圈输送水汽和热量等,产生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大气圈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补给水圈。
18.答案 (1)中生代。(1分)距今约2.521 7亿年~0.66亿年前。(2分)(2)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2分)使人类获知恐龙的基本信息以及其生活的古地理环境。(2分) (3)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繁盛,(2分)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2分) 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为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化石能源。(2分)
解析 (1)据文字材料可知,恐龙繁盛时期出现在侏罗纪,恐龙绝迹于6 500万年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恐龙出现在中生代,距今约2.521 7亿年~0.66亿年前。(2)地层中往往含有化石,人们主要通过地层和化石来研究早已灭绝的早期爬行动物。(3)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繁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成为当时的主要造煤植物,该时代的茂密植物,为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化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