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课件 (3)(共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课件 (3)(共3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14:1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 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课程标准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发生的局部战争。教材研读学案一、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引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英勇反抗,形成一场局部的___________战争。
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发展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②七七事变后,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进入__________抗战新阶段。反法西斯全民族(2)概况
①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大捷重创日军,歼敌两万人。
②敌后战场:消耗和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
(3)意义
①到1938年10月,日本_____________的战略计划破产。
②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速战速决3.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1)起因:意大利为控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埃塞俄比亚。
(2)概况
①1935年10月,意大利不宣而战,入侵埃塞俄比亚,意军速胜企图没有得逞。
②1936年5月,意军攻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不久,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3)败因
①意:准备充分,装备先进。
②埃:军队装备陈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③英法:对意侵略采取________政策。
【特别提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世界人民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开始了。虽然世界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纵容二、西班牙内战
1.爆发
(1)背景:1936年人民阵线上台执政,共和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击保守势力。
(2)爆发:1936年7月,__________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佛朗哥2.国际力量的介入
(1)德、意公开派军援助叛军进行武装干涉。
(2)苏联向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
(3)“___________”开赴西班牙,同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3.性质:西班牙内战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____________民族解放战争。
4.结果:1939年,共和国政府灭亡,佛朗哥在西班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国际纵队反法西斯【特别提醒】 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三国人民打击了国际法西斯侵略势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由于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中立自保,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背景:德、意、日三国在对外扩张中加快了相互勾结的步伐。
2.过程
(1)1936年10月,德意签订___________,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2)1936年11月,德日签订《________________》。
(3)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柏林协定反共产国际协定3.影响:欧亚分别出现两个战争策源地,初步形成了一个最富侵略性的____________集团。
【特别提醒】 虽然西方大国纵容法西斯的侵略,但是,由于它们是既得利益者,法西斯的侵略往往损害它们的利益,矛盾不可避免。在侵略扩张的过程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与英、法、美等国的矛盾日益加剧。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法西斯国家逐渐走上了勾结的道路。法西斯国家归纳综合(1)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主要包括中国的抗日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等,这些国家人民在各自的国家进行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由于该阶段反法西斯国家相对落后且各自为战,其斗争都失利。
(2)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纵容政策,助长了其侵略气焰。(3)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柏林——罗马轴心”形成。1937年,德、日、意又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这样,在30年代初,欧亚分别出现两个战争策源地,初步形成了一个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课堂探究讲义【探究核心问题】
一、国际上各种势力对待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的态度二、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件事情表明 (  )
①德意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英法的绥靖意图 ③表明国际形势对意大利有利 ④反映了国联违背了其宗旨及义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探究热点考向】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埃塞俄比亚之所以在国联中遭受这种待遇,主要是由于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而①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带①的A、B、C三项。
【答案】 D针对训练 “国际纵队”中有100多名中国籍战士。西班牙内战失败后,一批“国际纵队”的战士在听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情况后,坚持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其中有22名医生直接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救亡工作,这些最能说明(  )
A.中国和西班牙具有相似的国情
B.“国际纵队”的国际主义性质
C.法西斯的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是当时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帮助西班牙,西班牙也必然会帮助中国解析:选C。“国际纵队”是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组成的,当时共产国际号召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反击法西斯势力的侵略,这充分说明法西斯的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是当时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2011年临川一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我们知道,你们很清楚,我们的军用物资已通过苏伊士运河……你们希望在希特勒问题上,我们同你们站在一起。我们认为作为代价,你们会同意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
——皮雪利(意大利资本家)
在英国议会中的讲话(1935年)材料2:我们强烈希望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友好地解决问题,但当务之急和首要的目的是确保法国、意大利和联合王国在欧洲的安全。
——霍尔(英外交大臣)在下院的讲话(1935年)
材料3:双方一致同意,排除实行(对意大利的)军事制裁,不采取任何海上封锁措施……
——英法两国1935年9月公告请回答:
(1)材料1、2反映出哪两国在进行什么交易?其实质是什么?
(2)材料3的观点造成了什么后果?
(3)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问题解决后,英国、法国的“当务之急和首要目的”达到了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果?【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回答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意大利为侵略埃塞俄比亚,在外交上依托德国向英法施压,而英法由于经济实力下降,为了避战自保,从而采取了绥靖政策。
【答案】 (1)英、意在进行交易。英国以牺牲埃塞俄比亚的方式换取意大利对英国的支持。实质上是英国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实行绥靖政策。
(2)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助长了侵略气焰。
(3)没有。因为1937年意大利与德、日结成了法西斯同盟,它们要挑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探究史料研习】
欧洲列强对西班牙内战采取的不同做法
材料1:“在西班牙进行的武装干涉,不仅是最好的军事锻炼,而且是极好的政治活动。我们巩固了我们在英法的战略生命线上的地位,我们在地中海地区进行武装干涉的最主要的意义就在这里。”
——德国将军莱希劳语材料2:法西斯政府和西班牙民族政府,在反对共产主义——它当前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威胁着欧洲的和平与安全的——共同斗争中团结一致,……将在所有涉及两国特别是要求他们配合行动的涉及地中海西部的问题上协调自己的行动……
——引自意大利·西班牙
秘密“协定书”(1936年11月)
材料3:英国统治集团认为:“如果让现在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有益的朋友。”
——引自《世界现代史》上册【思考探究】
(1)据材料1、2,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的目的何在?
(2)据材料2、3,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思路】 回答第(1)问时注意关键词“军事锻炼”“战略生命线”“最主要意义”。第(2)问结合材料中“反对共产主义”的信息回答。【答案提示】 (1)为二战进行军事锻炼;控制西班牙和地中海的英法战略生命线;为发动战争作准备;反对共产主义。
(2)德意法西斯打着反共产主义的旗帜,使英法存在幻想;英法想借德意之手打击西班牙和本国的民主力量,防止共产主义扩张;把法西斯矛盾引向苏联。附:课内答疑站
一、学思之窗(教材P53)
请思考:为什么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要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结盟?
提示:由于全面发动世界大战的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愿过早地刺激西方大国,同时又都感到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它们的侵略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法西斯国家便为了蒙蔽西方大国而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进一步勾结起来。二、本课测评(教材P53)
1.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双方实力对比悬殊;英、法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意大利的绥靖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此外,埃方军事战略、战术上的指挥失误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2.1936~1939年的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被史学家称为“小二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理由。
提示: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在西班牙内战过程中,西班牙人民面对的敌人不仅有国内反动保守势力,也有公开干涉西班牙的德意法西斯军队;参与反法西斯斗争的不仅有西班牙人民,也有外部力量,如“国际纵队”。三、学习延伸(教材P53)
依据上述材料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论。想一想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还有哪些?
提示:作者认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有:日本掠夺中国市场和资源的需要;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侵略精神;转嫁国内危机的需要。这些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日本为实现蓄谋已久的吞并中国,霸占亚洲,称雄世界的侵略方针的必然结果。1936年所谓“国策基准”的出台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危机的加重,德、意、日勾结扩大侵略,都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重要原因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