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昆明准静止锋是影响云贵高原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冬、春季表现最为突出。研究人员根据锋面活动的位置,选取昆明、沾益、贵阳3个站点将昆明准静止锋细化为3类(图1)。c类准静止锋占46%,b类准静止锋占40%,a类准静止锋仅占14%。根据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图1
1.研究人员确定准静止锋位置的依据有( )
①锋线以东为东北风、锋线以西为西南风
②锋线附近等压线稀疏
③卫星云图内西部云系和东部晴空分界
④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图2示意昆明、沾益、贵阳三城市冬季上午8时阴天日数年际变化,图中甲、乙、丙分别是( )
A.昆明、贵阳、沾益 B.昆明、沾益、贵阳
C.贵阳、沾益、昆明 D.贵阳、昆明、沾益
台风形成于热带洋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的位置与形态是影响台风路径的首要因素,北上路径的台风还受到中高纬度气压系统的影响。如图示意“影响北上路径台风的气压系统可能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示气压系统的可能位置,有利于北上路径台风发育的是( )
A.H1—L1 B.H1—L2
C.H2—L1 D.H2—L2
4.北上路径台风( )
A.沿着副高系统的东侧移动 B.登陆地西侧常现凉爽天气
C.等级在北上途中逐渐提高 D.极端暴雨的出现概率较小
2024年4月27日下午,广州市遭遇冰雹、暴雨、龙卷风天气。冰雹是强对流天气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广州冰雹主要出现在2—10月,且春季发生的概率高于夏季。如图为冰雹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下面四幅图中,最可能代表广州冰雹发生时天气形势的是( )
6.广州春季发生冰雹的概率高于夏季,主要是因为春季( )
A.下垫面温度更高 B.水汽输送频率更大
C.0 ℃冻结层高度更低 D.副热带高压势力强
崇礼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海拔约1 250 m,位于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边缘,冬季降雪丰富。2020年1月28日,华北地区受低压气旋控制,且低压气旋覆盖范围广,给崇礼带来了暴雪。下图示意2020年1月28日崇礼天气系统。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与暖锋前相比,冷锋后的降雪特点是( )
A.降雪量小,但持续时间长 B.降雪量大,但持续时间短
C.降雪量大,且持续时间长 D.降雪量小,且持续时间短
8.造成图示地区暖锋前和冷锋后降雪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 ②大气环流 ③海陆分布 ④下垫面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新疆大到暴雪多发于西部、北部及天山北坡一带,天山北坡是出现大到暴雪的频发区之一(如图a)。充沛的水汽输送是暴雪形成的必要条件。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不同高度水汽源地虽略有不同,但水汽到达巴尔喀什湖附近后,主要沿两条线路输入暴雪区,且在不同高度上,两条线路的水汽量贡献不同(如图b)。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b
9.天山北坡暴雪过程水汽路径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
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极地东风 D.盛行西风
10.随着高度降低,西南路径的水汽贡献逐渐减小的主导因素最可能是( )
A.地形地势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大气湿度
西风急流指西风带强西风中心区,性质冷湿,其位置年内不同。夏季东亚西风急流位置的变化会对我国的夏季风和太平洋副高位置产生影响,继而导致夏季风和副高对我国的影响程度发生变化。图1、图2分别为不同年份6—7月东亚西风急流(实线区域)沿100°E—130°E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1.当东亚西风急流位置如图1所示时,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可能( )
A.防洪压力较大 B.地质灾害频繁
C.高温天气多发 D.大风天气增多
12.与图1年份相比,图2年份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
A.势力弱,位置偏南 B.势力强,位置偏北
C.势力弱,位置偏北 D.势力强,位置偏南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流,流域内降水丰富。下图为巴拉那河流域各月多年平均降水量、月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该流域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4.该流域1月前后降水量较多,主要是因为( )
A.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B.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C.冷空气活动频繁 D.受热带气旋影响
下图中的直线代表40°纬线。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5.若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则它受西风影响的季节( )
A.南非开普敦高温少雨
B.我国北方春暖花开
C.地中海沿岸高温少雨
D.亚洲东部盛行东南风
16.若P地常年受西风影响,P地位于( )
A.欧洲西部 B.美国西部沿海
C.非洲西南沿海 D.南美洲西南沿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赫塔岛位于全球气旋多发区,在气旋波动过程中,东段暖空气向冷空气方向推进,形成暖锋;气旋波动的西段,冷空气则向暖空气方向推进,形成冷锋。这些锋面围绕着波动中心产生了气旋性环流,环流中心气压下降,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冷空气进一步向南推进,冷锋附近出现阵雨或阵雪,暖锋区域也出现降水,降水区域扩大。从地面冷锋追上暖锋形成锢囚锋开始,气旋发展至最盛时期。索厄羊是2 000年前人工成功引进赫塔岛的一种小体型绵羊。下图示意赫塔岛简图及气旋发展的不同阶段。
(1)据图说明赫塔岛气旋锢囚的形成过程。(8分)
(2)指出气旋锢囚的天气特点。(4分)
(3)分析赫塔岛成功引入索厄羊的气候条件。(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下图为南亚地区某季节盛行风向图。
(1)说明图中副热带地区形成低压中心的原因。(6分)
(2)简述甲地盛行风向的成因。(6分)
(3)说明当图中低压势力偏强时,甲地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基于孢粉重建的植被变化序列被认为是研究过去水文—气候的有效手段,某研究小组对赞比西河入海口处(如图a)的海洋沉积钻孔样品上部(4~37 m)的79个孢粉样品进行分析,重建了距今约30千~5千年赞比西河流域的植被变化、气候演化的特征。结果表明,钻孔岩芯整体以禾本科(热带稀树草原)、莎草科(湿地沼泽)花粉为主。木本植被花粉较少,以罗汉松科(山地森林植被)、使君子科(稀树草原)、红树科(海岸地带)为主,各科属花粉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b所示,图中LGM表示末次冰盛期。
(1)指出研究时段内赞比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并据此判断该流域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6分)
(2)根据末次冰盛期(LGM)植物孢粉浓度的特征,推断该时期赞比西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10分)
答案全解全析
1.C 图中显示,该地3类准静止锋锋线均呈西北—东南走向,锋线东北侧为冷气团,向西南移动形成东北风,西南侧为暖气团,向东北移动形成西南风,两侧气流均流向锋线附近,①正确;锋线附近冷暖气团相遇,气压差异大,等压线密集,②错误;锋线附近冷气团控制一侧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低,暖气团控制一侧多晴朗天气,气温较高,所以锋线附近气温差异大,等温线密集,③错误、④正确。故选C。
2.B 由所学知识可知,锋面降水出现在冷气团一侧,读图1可知,贵阳位于a、b、c 3类昆明准静止锋的东北侧,一直受冷气团控制,沾益位于b类和a类准静止锋的东北侧,受冷气团控制时间比贵阳少,而昆明只位于a类准静止锋的东北侧,受冷气团控制时间最少;故贵阳阴雨天气最多,沾益次之,昆明阴雨天气最少,而图2中显示,冬季上午8时阴天日数丙、乙、甲依次减少,故甲、乙、丙依次应对应昆明、沾益、贵阳,B正确。
3.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我国的台风一般形成于西太平洋5°N~20°N的低纬度洋面上,图中显示若副高按照H1分布,向西伸到陆地上,说明其势力较强,台风为低压系统,其北上时会受到H1副高的阻挡,使得台风难以北上;若副高按照H2分布,副高的控制范围较小,说明其势力较弱,副高与大陆之间存在空间,台风可利用H2副高西部空间北上;若亚洲东部陆地上低压L1较强,则其与副高之间气压差较大,因此东南季风相对较强,有利于台风借助夏季风路径北上;而H2副高会将台风与L2低压隔开,L2低压对台风北上影响不大。所以H2—L1气压系统的分布最有利于北上路径的台风发育,C正确。
4.B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北上路径台风出现时,副热带高压应位于H2,亚欧大陆出现低压L1,故台风会沿着副高系统的西侧北上,A错误;台风为低压系统,北半球低压系统水平气流呈逆时针辐合旋转,故北上台风登陆地的西侧应盛行西北风,风由较高纬度吹来,气温较低,且台风会带来强风雨,阴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也会引发降温,因此西侧较为凉爽,B正确;台风北上途中由于纬度升高,接受的水热补给不断减少,等级在北上途中会逐渐降低,C错误;北上路径台风容易与来自较高纬度的冷空气交汇,极端暴雨的出现概率较大,D错误。
5.B 由冰雹形成示意图可知,冰雹是强烈的上升气流形成的,A、C两图中广州位于高压脊附近,盛行下沉气流,A、C错误。B、D两图中广州位于低压槽附近,附近气流辐合会形成锋面,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辐合,西侧表现为北侧冷气团主动向南侧暖气团移动,东侧表现为南侧暖气团主动向北侧冷气团移动,B图中广州位于气旋西侧,为冷锋附近,D图中广州位于气旋东侧,为暖锋附近;而冰雹是强对流天气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冷锋中冷气团对暖气团抬升较强,易于形成强对流天气,暖锋中暖气团缓慢爬升,难以形成强对流天气,B正确、D错误。
6.C 由冰雹形成示意图可知,冰雹的形成需要气流上升到0 ℃冻结层。夏季下垫面温度更高,A错误;夏季水汽较多,水汽输送频率更大,B错误;春季较夏季气温低,0 ℃冻结层高度更低,气流上升更易冷凝形成冰雹,C正确;副热带高压势力强,下沉气流更为盛行,从而不利于冰雹的形成,D错误。
7.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锋后冷气团主要来自较高纬度内陆地区,水汽含量少,降雪量小,且冷锋移动速度快,故降雪持续时间短;而暖锋前因有来自较低纬度地区的暖湿气流不断补充水汽,水汽含量充足,遇到冷气团后迅速凝结,降雪量大,且暖锋移动速度慢,故降雪持续时间长。故D正确。
8.A 由材料“崇礼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海拔约1 250 m,位于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边缘,冬季降雪丰富”可知,崇礼西侧冷锋附近存在南北走向的山谷地形,受其影响暖气团难以向西运动,而冷锋后受来自较高纬度的冷气团影响,空气中水汽含量少,故①正确;而暖锋一侧受来自较低纬度地区暖湿气团的影响,空气湿度大,且位于迎风坡,地形对暖湿气团的抬升作用显著,所以降雪量更大,②正确;崇礼暖锋前和冷锋后降雪差异与海陆分布和下垫面性质关系不大,③④错误。故选A。
9.D 图b显示,三个高度上暴雪区水汽都是从西南路径输入占比高,结合当地纬度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主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D正确;西南季风、东南季风、极地东风均对新疆影响小,A、B、C错误。
10.A 图a显示,暴雪区位于天山北坡,即暴雪区近地面西南侧为山地,故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降低,西南侧高山对水汽的阻挡作用增强,西南路径水汽贡献减小,A正确;西南路径水汽贡献逐渐减小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大气湿度关系不大,B、C、D错误。
11.C 图1显示,东亚西风急流在纬度变化方向上移动速度快,位置偏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风与夏季风均为在副高推动下形成,且西风急流位置偏北不会阻挡夏季风北进,故可判断此时夏季风移动速度快、势力强,导致雨带在我国南方地区停留时间较短,使南方地区受太平洋副高影响时间长,盛行下沉的干燥气流,降水减少,高温天气多发。故C正确。
12.A 与图1年份相比,图2年份东亚西风急流在纬度方向上移动速度慢,位置偏南,会对夏季风产生阻挡,使得夏季风移动速度慢,势力弱,位置偏南,A正确。
13.C 读图可知,图中气温曲线最低处,即最冷月气温大于15 ℃,全年高温,应为热带气候,地中海气候处在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处在温带,A、D错误;图中显示,该气候类型单月降水量均低于200 mm,降水季节变化大,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且年降水量低于1 500 mm,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1 500~2 000 mm,故该气候类型应为热带草原气候,C正确、B错误。
14.B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流域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东南信风影响时形成干季,B正确;该流域纬度较低,不受盛行西风带控制,A错误;该流域地处热带地区,冷空气活动极少,C错误;热带气旋为天气系统,影响时间短,不会影响多年平均降水量,D错误。
15.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若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则说明P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应分布在南北纬30°—40°,图中显示P地位于40°以南,说明其南侧纬度低,据此可判断,P地位于北半球,其受西风影响的季节是北半球冬季,南非开普敦处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此时是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A正确;春季时我国北方春暖花开,B错误;地中海沿岸此时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C错误;此时亚洲东部盛行西北季风,D错误。
16.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若P地常年受西风影响,则P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分布在南北纬40°—60°,又因P地位于图中40°纬线以南,所以判断P地纬度大于40°,位于南半球,欧洲西部与美国西部沿海位于北半球,A、B错误;非洲西南沿海这个纬度无陆地分布,C错误;南美洲西南沿海符合要求,D正确。
17.答案 (1)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或气团)相遇形成极锋,(2分)极锋在地转偏向力和大气扰动的作用下形成锋面气旋;(2分)在气旋发展过程中,冷、暖空气移动速度不同,导致冷锋追上暖锋,使得原本的两个锋面合并形成一个新的锋面,即锢囚锋;(2分)在这个过程中,暖空气被抬升到冷空气的上空,形成气旋锢囚。(2分)
(2)云层增厚,云雨区范围大,降雨强度大,(2分)气温降低,天气变化剧烈。(2分)
(3)赫塔岛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多雨,(2分)冬季气温不至于过低,能够有效提升索厄羊的存活率;(2分)温和多雨的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饲料丰富。(2分)
解析 (1)读图可知,来自较低纬度的暖空气和来自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在副极地地区相遇形成极锋,在地转偏向力和大气扰动等多方面的作用下形成锋面气旋;锋面气旋发展过程中冷、暖锋移动速度不同,当冷锋移动速度较快且赶上暖锋时,两锋间的暖空气被冷空气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近地面由原来的两个锋面合并形成的新锋面,称为锢囚锋。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温带气旋中,是气旋发展至最盛时期的标志。(2)由材料可知,该处锢囚锋是由冷锋赶上暖锋形成的锋面,把暖空气抬到高空,由原来锋面合并形成的新锋面。因此在气旋锢囚阶段,暖气团被抬升的力度增强,范围增大,天气特点包括云层增厚,云雨区范围大;因冷锋中冷空气势力较强,故锢囚锋阶段受冷空气影响大,气温降低、降水强度有所加强、风力增大,天气变化剧烈。(3)读图可知,赫塔岛位于盛行西风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冬季气温不至于过低,能够有效增加索厄羊的存活率;因全年温和多雨,所以光照较弱,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索厄羊的饲料丰富。
18.答案 (1)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图中副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地表升温快;(2分)北部受山地阻挡,热量在此不断集聚,气流上升形成热低压;(2分)切断了在该纬度地区分布的副热带高压带形成低压中心。(2分)
(2)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在夏季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南风;(3分)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海洋气压高于陆地,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低压中心,促进西南风的形成。(3分)
(3)当低压中心势力偏强时,西南风势力偏强;(2分)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增加,使甲地降水量增加,易产生洪涝灾害;(2分)由于降水强度大,甲地山区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2分)
解析 (1)图中显示,北半球亚欧大陆出现低压中心,可判断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南亚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地表升温较快;南亚北部有高大山系,受山脉阻挡,来自南部低纬地区的热量在此不断集聚,地表进一步增温,近地面气温较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整体偏北,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此时陆地上出现热低压,海洋上为高压,海洋位于陆地南侧,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3)低压势力偏强,则表明低压中心气压偏低,则可推断此时海洋与陆地间的气压差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西南风的势力增强;西南风势力增强,从海洋上空挟带的水汽增多,使甲地降水量增加,导致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增加、强度增大;降水强度增大,土壤含水量增加,可能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19.答案 (1)类型:热带草原气候。(2分)
分布特点:北部(受赤道低压带影响时间长,)降水较多;(2分)南部(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小,)降水较少。(2分)
或降水主要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2分)赤道低压带自北向南移动,北部受影响时间长,降水自北向南减少。(2分)
(2)末次冰盛期罗汉松科、莎草科、孢粉总浓度均出现峰值,(2分)故该时期赞比西河流域气候凉爽湿润。(2分)
成因:末次冰盛期气温较低,(但该地属于热带)气候凉爽;(2分)北半球冰川覆盖面积广(北大西洋降温),赤道低压带(热带辐合带)南移,(2分)当地降水增加,且蒸发弱,气候湿润。(2分)
解析 (1)由材料“结果表明,钻孔岩芯整体以禾本科(热带稀树草原)、莎草科(湿地沼泽)花粉为主”可知,研究时段内赞比西河流域植被以热带稀树草原为主,可推断该地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图a中显示,赞比西河流域纬度大致位于10°S—20°S,当赤道低压带南移控制该流域时,形成降水,北部距离赤道低压带较近,故北部受赤道低压带影响时间长,降水自北向南减少。(2)由材料可知,图中LGM表示末次冰盛期,图b中显示,末次冰盛期罗汉松科、莎草科、孢粉总浓度均出现峰值,罗汉松科属于山地森林植被,莎草科属于湿地沼泽植被,故该时期赞比西河流域气候凉爽湿润。成因包括:末次冰盛期气温较低,但该流域大致位于10°S—20°S,纬度低,气候凉爽;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冰川覆盖使北大西洋降温,导致赤道低压带(热带辐合带)南移,当地受赤道低压带影响范围扩大,时间延长,降水增加,且蒸发弱,因而气候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