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时间:25分钟 分值: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 )。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
D.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解析 本题属于直接反映历史事件的客观题,回顾每次侵略战争的时间即可选出正确答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时间为1935年,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的时间为1936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时间为1931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时间为1938年。
答案 C
2.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际联盟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但国联以23
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一国投赞成票。这件事情说明( )。
①德、日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英法的绥靖意图
③表明国际形势对意大利有利
④反映了国联的虚伪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考虑当时的国际形势。当时德国已经退出国联,所以排除含①的选项,由此可得答案。
答案 D
3.歌曲《雅拉玛》中唱道:“西班牙有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着它/多少
个同志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了鲜花/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保卫自由的西班牙
/他们宣誓要死守山旁/打败法西斯狗豺狼”。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
于
( )。
A.19世纪3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解析 西班牙内战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
答案 B
4.使西班牙内战演变成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的外部因素是
( )。
A.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
C.佛朗哥是法西斯分子
D.国际纵队参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西班牙内战性质演变的认识。这场斗争有“小二战”之称,矛盾比较复杂,解答本题主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反法西斯战争”、“外部因素”。战争性质演变的关键是德意两国的干涉,与B、D两项无直接关系,而C项属内因。
答案 A
5.20世纪3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具有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其形成原因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担当起领导重任
B.无产阶级成为领导力量
C.法西斯势力疯狂的侵略扩张
D.农民阶级运动开展起来
解析 20世纪3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是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如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故选C项。
答案 C
6.法西斯主义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国际现象,是资本主义陷入全面
危机的产物。它与美国、英国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 )。
①建立极权统治 ②对外争夺殖民地 ③强化思想文化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只要掌握了不论是法西斯国家还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外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拓市场,据此可以排除②,从而排除A、B、D三项,得出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7.法西斯党在意大利、纳粹党在德国得以上台执政,最后是通过
( )。
A.用武力夺取政权
B.骗取选票,获得议会多数
C.国家元首的授权
D.胁迫当局解散其他政党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1922年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总理,法西斯党在意大利上台。1933年,德国总统授权希特勒组阁,纳粹党在德国得以上台执政,二者都是通过国家元首的授权而上台执政的。A项符合意大利法西斯上台的实际情况,而B、D两项均与德国希特勒上台有关,故选C。
答案 C
8.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根本意图是
( )。
A.欺骗英法等国准备新的战争
B.反对共产党
C.镇压无产阶级革命
D.号召资本主义国家对抗苏联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分析推理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明确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是德、意、日法西斯结盟过程中的重大史实。其次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他们要结盟呢?为什么他们结盟要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呢?这两问中第(1)问即为根本意图,第(2)问就是直接原因。最后紧扣上述两个问题再现相关史实作出明确的回答即可确定此题的正确答案。
答案 A
9.日本法西斯与德国法西斯相比,最突出的区别是
( )。
A.具有明显的军国主义倾向
B.完全违背了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
C.不是由垄断资产阶级支持
D.没有政党形式的法西斯组织
解析 A、B选项是共同点;C选项错误;只有D选项符合。德国法西斯主力为纳粹党,日本法西斯主力为军部。
答案 D
能力提升(14分)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协定签订后,希特勒对他的党羽说:“我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材料二 日本驻英国大使吉田茂指出:“尽管日本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个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显然是要和德意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并进而对抗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协定”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德日的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吉田茂为什么说德日意要联合起来最终对付英法和美国?(4分)
(3)请以20世纪30年代的事例证明德日意三国已挑战了英法和美国(三例)。(6分)
解析 本题以德日勾结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为突破口,考查迁移运用和分析理解的能力。第(1)问第一问较容易回答;第二问应围绕欺骗了英法回答。第(2)问应围绕旧格局由谁主导,而法西斯国家要打破旧格局回答。第(3)问结合教材知识,不难举出三例。
答案 (1)1936年11月德日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这一策略表面上打着“反共”的旗号,好像站在了英法的一边。
(2)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英法和美国主导,日德意三国受到束缚。随着三个法西斯国家势力的增长,他们加快了侵略扩张的步伐,注定最终要打破原有的国际秩序。
(3)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出兵占领莱菌非军事区;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以上两国挑战了英法主导的凡尔赛体系。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战了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