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高中同步达标检测卷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8 17:0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魔鬼塔”耸立在美国西部怀俄明州的平原上。研究表明,5 000万年前,怀俄明州还位于海平面下,岩浆活动形成火山颈,后经过一系列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如今的模样。图1为“魔鬼塔”的形成示意图,图2为“魔鬼塔”实景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判断构成火山颈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
A.大理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石英砂岩
2.关于“魔鬼塔”的形成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海底沉积—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B.海底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C.岩浆侵入—海底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地壳抬升—海底沉积—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红海(如图)是由海底缓慢扩张形成的。2 500万年前阿拉伯板块与非洲板块开始裂解,且阿拉伯板块发生逆时针旋转,亚丁湾出现洋盆,同时红海裂谷发育,其南段(15°N—20°N)与北段(24°N以北)海底扩张的速度有明显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目前阿拉伯板块运动的方向是(  )
①向东    ②向西    ③向南    ④向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关于红海海底扩张速度的差异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段速度快 纬度低
B.南段速度快 地壳活跃
C.北段速度快 降水多
D.北段速度快 岩石破碎
  用钻机在地层中钻孔取得一定数量的岩芯从而分析地质构造,是进行石油勘探的基本方法,左图是某褶皱地区地形剖面图,右图是从该地区不同地点取得的岩芯。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左图中四地区最适宜开采石油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关于该含油地层所在地质构造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
  石河一般多发育在气温0℃海拔附近,在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大量岩块、岩屑在重力作用下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发生整体运动,大量砾石充填凹槽或沟谷形成石河景观。在湿润环境下,石河发育更为显著。读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天山石河景观图,完成下面三题。
7.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  )
A.500米以下         B.1 500—2 000米
C.2 500—3 000米        D.3 500—4 000米
8.天山石河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冻融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9.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明显的地带主要在(  )
A.南坡沟谷        B.北坡沟谷
C.南坡高地        D.北坡高地
  裂点是河床纵剖面上缓坡段与陡坡段的转折处。它的形成与河流的溯源侵蚀、河床的构造运动、岩性变化有密切关系,常形成瀑布。在越溪河汇入嘉陵江的河口上游出现了裂点,加剧了越溪河的溯源侵蚀,在临近河口的越溪河段因此出现河流瀑布。左图为嘉陵江流域部分区域图,右图为越溪河下游研究区河流纵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河口处与瀑布附近上游的河谷地貌出现了显著的差异,有关其表现和原因的正确叙述是(  )
A.瀑布上游为V形谷地,流速慢
B.河口处为宽阔谷地,流速慢
C.瀑布上游为宽阔谷地,流速快
D.河口处为V形谷地,流速快
11.在越溪河汇入嘉陵江处,河流裂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嘉陵江流量大,侵蚀能力强
B.越溪河含沙量大,堆积能力强
C.嘉陵江流量大,堆积能力强
D.越溪河含沙量大,侵蚀能力强
  风蚀坑,是固定沙丘活化的明显标志,也是固定沙地沙漠化的主要发生类型和表现形式。在干旱地区,多从阳坡一侧先形成风蚀破口,在风力作用下不断淘蚀形成风蚀坑。下面分别是我国内蒙古浑善达克附近地区沙丘风蚀坑的走向图和地面风向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内蒙古浑善达克附近地区沙丘风蚀坑走向多为(  )
A.西北偏北        B.东北偏东
C.西南偏南        D.东南偏东
13.浑善达克地区,沙丘阳坡较易形成风蚀破口的原因是(  )
A.阳坡地区光照较强,农业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
B.阳坡地区蒸发旺盛,表层土层水分含量低,植被较为稀疏
C.阴坡为背风坡,风力小,堆积作用强,不易形成风蚀坑
D.阴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植被生长旺盛
  图1为太行山南段东麓某地,该地山势险峻,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图2),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4.下列要素与该地易发山洪的关联度最低的是(  )
A.坡面朝向        
B.坡度大小
C.年降水总量        
D.降水集中度
15.关于该地早期a、b、c、d四处民居,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位于缓坡向阳,距河流近
B.b处的地势最平坦,利于劳作
C.c处位于河流上游,交通不便
D.d处地势高峻崎岖,有利于农耕
16.“宅高田低”是村落的常见格局,而该地“田高宅低”,此处布局农田的主要目的是(  )
①获得林区落叶肥田
②避开河流洪水
③拦截坡面径流
④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共52分。)
17.读苏门答腊岛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说出苏门答腊岛山脉的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苏门答腊岛占据着印度尼西亚国家领土的1/4,有90余座火山。
(2)描述苏门答腊岛西部火山的形成过程。(8分)
(3)简述板块运动与苏门答腊岛冲积平原形成之间的关联。(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香溪河为直接汇入三峡库区的长江一级支流,汇口距三峡坝址约30km。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后,汛期水库低水位运行,非汛期水库高水位运行。之后对香溪河进行考察发现,受长江水位变化影响,该河的河口段淤积严重,其含沙量远大于上游河段,与长江含沙量相近。2010年后,长江上游金沙江梯级电站陆续建成运行。下图为香溪河汇流段示意图。
(1)三峡大坝蓄水后,香溪河河口段泥沙淤积严重,试分析其原因。(4分)
(2)画出PQ线河道剖面图,用“→”画出断面处水的运动方向,并解释两岸陡缓差异的原因。(8分)
(3)推测金沙江梯级电站建成运行对香溪河河口段泥沙淤积的影响,并说明理由。(6分)
19.某地规划的铁路穿过一冲积扇。下图为“某地地形及规划铁路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描述图中冲积扇的主要地貌特征。(8分)
(2)从地貌角度,分析图中冲积扇区域建设铁路面临的不利条件。(6分)
答案与解析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1.B 图中火山颈形成于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处,应为侵入型岩浆岩,四个选项中只有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
2.B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地质时期当地位于海平面以下,沉积形成了较厚的海底沉积岩;在5 000万年前由于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形成火山颈;后经地壳抬升,火山颈上覆岩石和周边岩石遭受风化侵蚀,仅剩下坚硬的火山颈留存下来,耸立在地表之上,即如今的“魔鬼塔”。B正确。
3.C 结合材料可知,目前红海裂谷发育,则阿拉伯板块应向东运动;亚丁湾出现洋盆,则阿拉伯板块应向北运动。
4.B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目前阿拉伯板块在向东、向北运动,再加上文字材料“阿拉伯板块发生逆时针旋转”,可推出阿拉伯板块南侧张裂速度快,即红海海底南段扩张速度快。红海南北两段海底扩张速度不同,主要是地壳运动强弱差异导致的。B正确。
5.C 结合该地形区地势起伏,依据四地岩芯岩层分布即可判断同一岩层的形态为向上弯曲,即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背斜,而丙地地处背斜顶部,为最适宜开采石油的地点,故选C。
6.B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储油构造为背斜,背斜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7.D 由材料可知,石河一般发育在气温0℃海拔附近,吐鲁番(海拔34米)夏季日均最低气温介于23—25℃,按照气温垂直递减率(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计算可知,天山夏季气温0℃海拔大约在3 800—4 100米。此区域夏季崩解的岩块、岩屑会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整体下滑,填充在其下方附近的沟谷中,从而形成石河。结合选项可知,D项最符合题意。
8.A 由材料可知,石河一般发育在气温0℃海拔附近,在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随着冻土融化,山坡上大量砾石崩解,随后下滑充填凹槽或者沟谷形成石河景观,说明石河景观的主要成因是冻融堆积。
9.B 图解如下:
10.D 结合河流纵断面示意图可知,瀑布上游地区河床为砂岩,岩性较硬,不易被侵蚀,河道较浅,流速慢;瀑布上游侧蚀作用显著,因此河道逐渐变宽,最终形成宽而浅的U形河谷,A、C错误。下游地区河口处河床为泥岩,岩性较软,易遭受河流侵蚀,下蚀作用显著,逐渐形成深度较大的V形河谷,流速快,D正确、B错误。
11.A 嘉陵江为干流,越溪河为支流,嘉陵江流量大于越溪河流量,流速快,下切速率快,会使得越溪河河口处河床纵剖面坡度急剧变陡,形成裂点。A正确。
知识拓展 裂点
  裂点是河床纵剖面上缓坡段与陡坡段的截然转折处,常形成急流、跌水和瀑布。内外力作用都有可能形成裂点。
(1)地质构造活动:地壳的抬升或沉降都可以导致河流侵蚀力的变化,从而形成裂点。当地壳上升时,河流为了保持其坡降,会加强侵蚀作用,形成新的裂点并向上游迁移。
(2)基岩硬度变化:河流在流经不同硬度的岩石时,侵蚀速率会发生变化。当河流从较软的岩石转向较硬的岩石时,侵蚀作用减弱,形成裂点。
(3)气候变化:气候的变化可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侵蚀力。如气候变暖可能加剧冰川融化,增加河流流量和侵蚀力,从而形成裂点。
(4)海平面变化:海平面的变化会影响河流的坡降和侵蚀基面,进而影响河流的侵蚀作用和裂点的形成。
(5)侵蚀差异:干支流交汇处,干流侵蚀作用强,会使得支流纵剖面上坡降发生急剧变化,从而形成裂点。
12.D 结合材料可知,风蚀坑走向角度0°表示正北,90°表示正东,可推知135°表示东南,图a中风蚀坑走向角度大多介于100°~120°,方向应为东南偏东。D正确。
13.B 表解如下:
浑善达克地区附近沙丘广布,沙丘处农业活动少 A错误
图b中西北风风频最大,阴坡为迎风坡,风力大,阳坡风频小于阴坡,则阳坡较易形成风蚀破口的原因应该是沙丘本身抗风蚀能力弱,即表层土层水分含量低,植被较为稀疏 B正确、C错误
冬季风性质干燥,水汽含量少,故降水较少 D错误
14.C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具有突发性。该地山谷出口朝向东南,利于夏季风深入,夏季多暴雨,易引发山洪,A不符合题意;山坡坡度大,雨水汇流快,易引发山洪,B不符合题意;太行山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降水总量少,不利于山洪发生,C符合题意;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易引发山洪,D不符合题意。
15.A 太行山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a处位于阳坡,附近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且a处距河流较近,A正确;b处等高线相对较为稠密,并不是地势最平坦处,B错误;c处位于图示河流下游,C错误;d处地势较高,离河流较远,不利于农耕,D错误。
16.D 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农田布局在人工林与村落之间,林区落叶落到农田区域的数量有限,对土壤肥力影响较小,且农田可依靠人工施肥增加土壤肥力,①错;由材料可知,该地洪水主要为山洪,该布局模式并没有脱离洪水影响区,②错;该布局通过平整土地和种植农作物,可拦截未被林地截留的坡面径流,③对;减缓坡面径流的流速后,可以增加下渗,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④对。故选D。
17.答案 (1)走向:西北—东南走向。(2分)
理由:河流流向垂直于山脉走向,图中河流多自西南向东北流;(2分)图中海拔1 000米以上区域呈条状分布,且山峰与其分布状况一致,据此可判断山脉走向。(2分)
(2)苏门答腊岛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2分)地壳活动频繁;(2分)地下熔融的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板块交界的薄弱处喷出地表;(2分)喷出的岩浆在火山口附近冷却、凝固、堆积,形成火山。(2分)
(3)板块碰撞,使得岩石破碎,为冲积平原提供物质来源;(2分)板块碰撞,地壳抬升,形成山地,拦截水汽,增加降水;(2分)山脉与东部沿海相对高度差异大,发源于山脉的河流流速快,携带大量泥沙沉积于东部低洼地带,促进平原的发育。(2分)
解析 (1)山脉是河流的分水岭,河流流向一般垂直于山脉走向,结合河流流向可以推断山脉走向;结合经纬线、山峰分布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也可以判断山脉走向。
(2)火山是岩浆喷发后凝固形成的,在板块边界处,岩浆沿着板块交界的薄弱处喷出地表,随着温度下降最终凝固,在火山口处形成火山。
(3)图解如下:
18.答案 (1)非汛期三峡水库高水位运行,受长江干流河水顶托作用影响,干流泥沙倒灌入香溪河的河口,(2分)同时香溪河河口段流速减慢,促进泥沙淤积。(2分)
(2)绘图如下:(共4分,绘出河道两岸陡缓差异得2分,水流方向画对得2分)
原因:香溪河河口长江水倒灌入香溪河,自南向北流动,Q处为水流方向的右岸,受到侵蚀作用,河岸较陡,P处为左岸,受到沉积作用,河岸较缓;(2分)Q处为凹岸,水流急,侵蚀强,河岸陡,P处为凸岸,水流缓,沉积明显,河岸较缓。(2分)
(3)影响:香溪河河口段泥沙淤积减轻。(3分)理由:金沙江梯级电站建成运行,拦截干流泥沙,使长江干流输沙量减少。(3分)
解析 (1)三峡大坝蓄水后,香溪河河口以下长江河段水位上涨,河口上游长江干流河水会灌入香溪河,带来大量泥沙;香溪河河水受到倒灌进来的长江干流河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河水中泥沙也会沉积在河口处。
(2)结合材料可知,香溪河河口段含沙量与长江含沙量相近,故其含沙量主要受长江干流河水倒灌的影响,Q处为倒灌长江干流河水的右岸,又处于凹岸处,故水流急,河岸相对陡峭。受惯性以及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干流倒灌河水流向Q处的水比流向P处的多,Q处的水由表面流向底部,经底部流向P处,再由表面流回Q处。
(3)金沙江梯级电站位于长江上游,在此处建立的梯级电站,不仅可以发电,还可拦截金沙江中的泥沙,从而导致香溪河河口附近长江干流的泥沙变少,因此香溪河河口段泥沙淤积会减轻。
19.答案 (1)呈扇状;(2分)扇顶高,扇缘低(中间高,两侧低);(2分)扇面发育有沟谷,地势起伏大;(2分)沉积物由扇顶到扇缘逐渐变细。(2分)
(2)地势起伏大,不利于施工;(2分)存在山洪风险,威胁铁路安全;(2分)地基物质松散,不利于建设。(2分)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呈扇状;冲积扇地势呈现由扇顶到扇缘逐渐降低的趋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冲积扇上有多条河谷存在,地势起伏较大;沉积物颗粒大小由扇顶到扇缘逐渐变细。
(2)根据第(1)题分析可知,该冲积扇有多条河谷发育,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施工;当地有河流流经,又地处山区,有山洪暴发的可能,会影响铁路安全;冲积扇沉积物较松散,会影响铁路的路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