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学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学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15:1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学案
【学习目标】
课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1.知识与能力: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轴心国结盟。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国是最早开始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重难点】
1.重点:西班牙内战。
2.难点:局部反法西斯失败的原因。
【学法指导】
1.读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修之间的关系,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与同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
2.A层全部完成;B层完成1-6、10题和7-9之一;C层完成1-6、10题。
3.学科组长督促全组及时完成1-6、10题,并予以批改,随时接受老师抽查。
【预习案】
1.列举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三件大事。
2.列举1936年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失败原因。
1】国内:
2】国际:
3.列举西班牙三件大事。
4.列举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失败原因。
1】国内:
2】国际:
5.列举轴心国结盟的三件大事。
6.阅读地图册《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了解日德意侵略计划,标明结盟时间。
【知识链接】
7.必修一:回顾第16课,日军全面侵华前有哪些局部侵华活动?按照抗日战争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列举大事。
1】局部侵华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1933年热河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
2】三个阶段。
防御阶段1937.7-1938.10。七七事变;国共合作形成;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大屠杀;迁都重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相持阶段1939-1944。百团大战;潘家峪大屠杀;731细菌部队;中国远征军缅甸作战。
反攻阶段1945。日本投降。
【探究案】
材料一
1937年11月,张伯伦亲信哈里法克斯在德国对希特勒说:“……对德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摒弃共产主义于自己国家之外,也使共产主义不能继续向西扩张。”
材料二
希特勒对他的党羽说:“我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材料三 日本驻英国大使吉田茂指出:“尽管日本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个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显然是要和德意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并进而对抗美国。”
8.三则材料表明英国、德国、日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一共同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1】共同点。反共
2】原因。英德日政府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苏联代表无产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立。
9.二战前德日意如何破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德。重新武装;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出兵干涉西班牙内战;吞并奥地利;兼并捷克斯洛伐克。
2】日。发动九一八事变、热河事变、华北事变、全面侵华战争。
3】意。吞并埃塞俄比亚;干涉西班牙内战。
4】三国结盟。
【本课测评】
10.
局部反法西斯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各自为战,未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武器落后;战略战术落后。
3】大国绥靖政策、中立政策、民族利己主义实际上有利于法西斯侵略。
4】法西斯国家实力相对强大;结盟互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