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学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学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14:5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学案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了解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了解埃塞俄比亚军民对意大利侵略的抵抗;简述西班牙内战的经过;了解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重点难点
重点: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难点: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西班牙内战的性质。
学法指导
本课主要讲述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和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包括: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和西班牙内战。由于大国的绥靖和“中立”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
学习过程
教与学备忘
预习导学
中国的抗日战争局部抗战:10931年
。全面抗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
建立,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粉碎日本
的战略计划。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开展游击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消耗和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著名战役:八路军在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8年中国军队在
重创日本侵略军,歼敌两万人。埃塞尔比亚的抗意斗争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时间:1935年——1936年。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解放:1941年盟军帮助下。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背景:1、西班牙
在1936年大选中获胜,成立共和国后,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打击法西斯势力。2、
等反动军官发动叛乱,内战开始。3、德意全力援助叛军,公开进行武装干涉,使原来的内战变成了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
。时间:1936年——1939年各方政策和态度:①英法等
。②苏联
——国际援助。结果:共和国政府被颠覆,建立了以
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原因:在扩张过程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与英法等国的矛盾日益加剧。处于共同的利益需要,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勾结,互相支持利用。结盟招牌:
。过程:1936年10月德意签订协定形成
,1936年11月德日签订《
》。1937年意加入,组成
。影响:初步形成一个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
问题探究
材料一
1937年11月,张伯伦亲信哈里法克斯在德国对希特勒说:“……对德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摒弃共产主义于自己国家之外,也使共产主义不能继续向西扩张。”材料二
希特勒对他的党羽说:“我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材料三 日本驻英国大使吉田茂指出:“尽管日本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个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显然是要和德意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并进而对抗美国。”1、三则材料表明英国、德国、日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一共同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2、二战前德日意如何破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知识链接
1.必修一:回顾第16课,日军全面侵华前有哪些局部侵华活动?按照抗日战争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列举大事。1】局部侵华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1933年热河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2】三个阶段。防御阶段1937.7-1938.10。七七事变;国共合作形成;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大屠杀;迁都重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相持阶段1939-1944。百团大战;潘家峪大屠杀;731细菌部队;中国远征军缅甸作战。反攻阶段1945。日本投降。
自我检测
1、之所以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二战的彩排”是因为
(
)A、西班牙战争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B、德意的公开干涉使西班牙内战演变成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C、西班牙战争充分反映了当时各主要国际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一场国际冲突2、下列最早走上反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
)A、中国
B、朝鲜
C、埃塞俄比亚
D、西班牙3、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际联盟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但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一国投赞成票。这件事情说明
(
)①德、日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英法的绥靖意图
③表明国际形势对意大利有利
④反映了国联的虚伪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世纪三十年代有一场战争被人们称为“小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B、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C、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D、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5、
德、意、日三国轴心同盟形成的标志是
(
)A、“柏林—罗马轴心”的形成
B、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C、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
D、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6、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反映主题是
(
)
A、控诉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罪恶
B、控诉英法的不干涉政策C、控诉法西斯的罪恶
D、控诉西班牙内战的罪恶7.、西班牙内战被看作“二战前的彩排”,因为它最能反映二战前各大国的矛盾和斗争。下列有关国际势力对其态度表述正确的有
(
)①德意法西斯实行武装干涉
②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③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大力援助
④“国际纵队”直接参与正义方作战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总人口近一千万,分属于五十多个不同的部落,部落酋长统治着部落,自成一个小王国,实行地方割据。居民以农业为主,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农民遭受残酷的剥削,生活极其贫困。同时,奴隶制仍然存在,每个大封建主都拥有大量奴隶,有的多达数千。只有一些家庭手工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工业。海尔·塞拉西国王改革遭到严重的阻力,成效不大。1935年,当意军发动侵略时,全国35万军队中只有不到1万人受过新式训练,全部武器装备只有200门野战炮,500挺机枪和不能用于实际作战的13架老掉牙的飞机,很多战士手中连老式步枪都没有,不得不用大刀、长矛去同武装到牙齿的意大利侵略军作战。材料二
毛泽东: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为什么灭亡了呢?第一,它不但是弱国,而且是小国。第二,它不如中国进步,它是一个古老的奴隶制到农奴制的国家,没有资本主义,没有资产阶级政党,更没有共产党,没有中国这样的军队,更没有如同八路军这样的军队。第三,它不能等候国际的援助,它的战争是孤立的。第四,这是主要的,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阿比西尼亚因此灭亡了。
——《论持久战》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埃塞俄比亚失败的原因分析。
学习反思
第三单元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
1、(1)共同点:反共
(2)原因:英德日政府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苏联代表无产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立。
2、(1)德:重新武装;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出兵干涉西班牙内战;吞并奥地利;兼并捷克斯洛伐克。
(2)日:发动九一八事变、热河事变、华北事变、全面侵华战争。
(3)意:吞并埃塞俄比亚;干涉西班牙内战。
(4)三国结盟。
自我检测:
C
A
D
B
C
C
D
8、埃塞俄比亚国小力弱;缺乏国际援助——绥靖政策;意军强大残忍——施放毒气;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