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三角形导学课件(7份打包)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章 三角形导学课件(7份打包)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30 10:57:07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7课时 三角形的外角
知识导学
课堂讲练
第十三章 三角形
课堂检测
        1.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2.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核心素养: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
随堂测
知识导学
1.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__________组成的角,叫作三角形的外角.
2.如图,∠ACD是△ABC的一个外角,则∠ACD=180°-∠ACB=180°-(180°-∠A-∠B)=________+∠B.
延长线
∠A
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__________的两个内角的和.
几何语言:如图,∠ACD是△ABC的一个外角,
∴∠ACD=∠A+∠B.
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不相邻
课堂讲练
     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
例1 下列各图中,∠1是△ABC的外角的是 (  )
知识点 1
D
训练 1.如图,∠1,∠2,∠3中是△ABC的外角的是 (  )
A.∠1,∠2
B.∠2,∠3
C.∠1,∠3
D.∠1,∠2,∠3
C
     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例2 写出下列图形中∠α的度数.
知识点 2
∠α=_________  ∠α=________  ∠α=________
113°
35°
40°
训练 2.(RJ八上P22 T4改编)下图中x的值为______.
60
例3 (RJ八上P17 T5)如图,AB∥CD,∠A=40°,∠D=45°.求∠1和∠2的度数.
解:∵AB∥CD,∴∠1=∠A=40°.
∴∠2=∠1+∠D=40°+45°=85°.
训练 3.(RJ八上P17 T6)如图,AB∥CD,AE与CD相交于点O,∠A=45°,∠C=∠E.求∠C的度数.
解:∵AB∥CD,
∴∠DOE=∠A=45°.
∵∠DOE=∠C+∠E,∠C=∠E,
     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综合
例4 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1=∠2,∠3=∠4,∠DAC=32°.求∠BAC的度数.
解:∵∠3=∠4,∠DAC=32°,
知识点 3
∴∠BAC=∠1+∠DAC=37°+32°=69°.
训练 4.如图,点D在△ABC的边BC上,∠B=
∠BAD=∠C,∠ADC=72°.求∠DAC的度数.
解:∵∠B=∠BAD,∠ADC=∠B+∠BAD=72°,
∴∠C=∠B=36°.
∴∠DAC=180°-∠ADC-∠C=180°-72°-36°=72°.
课堂检测
1.如图,∠CBD是△ABC的一个外角,∠CBD=80°,∠A=35°,则∠C=       (  )
A.35° B.40°
C.45° D.55°
C
2.如图,已知AB∥CD,点E在线段AD上(不与点A,D重合),连接CE.若∠C=20°,∠AEC=50°,则∠A= (  )
A.10° B.20°
C.30° D.40°
C
3.(RJ八上P15例4改编)如图,∠1+∠2+∠3的度数为_________.
360°
4.如图,五角星的顶点分别为A,B,C,D,E,则∠A+∠B+∠C+∠D+∠E的度数为(  )
A.90° B.180°
C.270° D.360°
B
5.如图,D为△ABC内任意一点,求证:∠BDC>∠A. 
证明:如答图1,延长BD交AC于点E.
∵∠BDC是△DEC的一个外角,
∴∠BDC>∠DEC.
又∠DEC是△ABE的一个外角,
∴∠DEC>∠A.
∴∠BDC>∠A.
答图1
6.(RJ八上P17 T11)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且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AC=∠B+2∠E.

证明:∵CE平分∠ACD,
∴∠ACE=∠DCE=∠B+∠E.
∴∠BAC=∠E+∠ACE=∠E+∠B+∠E=∠B+2∠E.
随 堂 测
课时练
1.如图,∠ACD是△ABC的外角.若∠ACD=110°,∠B=50°,则∠A的度数为 (  )
A.40° B.50°
C.55° D.60°
D
2.如图,AB∥CD,AD,BC相交于点E,若∠A=50°,∠C=30°,则∠AEC的度数为 (  )
A.20° B.50°
C.80° D.100°
C
3.如图,∠1,∠2,∠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用“<”连接)
∠1<∠2<∠3
4.如图,在△ABC中,∠B=∠C,AD平分△ABC的外角∠EAC. 求证:AD∥BC.
证明:∵∠B=∠C,
∴∠EAC=∠B+∠C=2∠B.
∵AD平分∠EAC,
∴∠EAC=2∠EAD.
∴∠EAD=∠B.
∴AD∥BC.
循环练
5.如图,在△ABC中,∠BAC=90°,AD⊥BC于点D.若∠BAD=32°,则∠C的度数为________.
32°(共26张PPT)
第5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1)
知识导学
课堂讲练
第十三章 三角形
课堂检测
        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核心素养: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
随堂测
知识导学
1.如图,已知△ABC.求证:∠A+∠B+∠C=180°.
方法1:证明:如图,过点A作DE∥BC.
∵DE∥BC,
∴∠B=∠1,∠C=_______.
∵点D,A,E在同一条直线上,
∴∠1+∠2+∠3=_________.
∴∠B+∠BAC+∠C=180°.
∠3
180°
方法2:证明:如图,过点C作CM∥AB,延长BC至点N.
∵CM∥AB,
∴∠A=∠1,∠B=∠2.
∵点B,C,N在同一条直线上,
∴∠1+∠2+∠ACB=180°.
∴∠A+∠B+∠ACB=180°.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课堂讲练
     三角形的内角的简单计算
例1 已知△ABC.
(1)若∠A=35°,∠B=45°,则∠C=_______°;
(2)若∠A=∠C=70°,则∠B=______°;
(3)若∠B=50°,则∠A+∠C=_______°.
知识点 1
100
40
130
训练 1.写出下列图形中x的值.




x=______  x =______ x=______
60
54
60
例2 在△ABC中,∠A=20°,∠B=4∠C.求∠C的度数.
解:设∠C=x°,则∠B=4x°.
∵∠A+∠B+∠C=180°,
∴x+4x+20=180.
解得x=32.∴∠C=32°.
训练 2.在△ABC中,∠A=3∠B,∠C-∠B=15°.求∠A,∠B,∠C的度数.
解:设∠B=x°,则∠A=3x°,∠C=(x+15)°.
∵∠A+∠B+∠C=180°,
∴3x+x+(x+15)=180.
解得x=33.∴3x=99,x+15=48.
∴∠A=99°,∠B=33°,∠C=48°.
     三角形的内角与高、角平分线的综合
例3 (RJ八上P12例1)如图,在△ABC中,∠BAC=40°,∠B=75°,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40°,
在△ABD中,∠ADB=180°-∠B-∠BAD=180°-75°-20°=85°.
知识点 2
训练 3.如图,在△ABC中,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是△ABC的高,∠BAC=70°,∠C=40°.求∠DAE的度数.
解:∵AE是△ABC的角平分线,∠BAC=70°,
∵AD是△ABC的高,∴∠ADC=90°.
∴∠DAC=180°-∠ADC-∠C=180°-90°-40°=50°.
∴∠DAE=∠DAC-∠CAE=50°-35°=15°.
     三角形的内角的应用
例4 (RJ八上P12例2改编)如图,A岛在B岛的北偏东3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东80°方向,A岛在C岛的北偏西40°方向.求从A岛看B,C两岛的视角∠BAC的度数.
知识点 3
解:由题意,得∠ABD=30°,∠CBD=80°,∠ACE=40°.
∴∠ABC=∠CBD-∠ABD=80°-30°=50°.
∵BD∥CE,∴∠CBD+∠BCE=180°.
∴∠BCE=180°-∠CBD=180°-80°=100°.
∴∠ACB=∠BCE-∠ACE=100°-40°=60°.
∴∠BAC=180°-∠ABC-∠ACB=180°-50°-60°=70°.
答:从A岛看B,C两岛的视角∠BAC的度数为70°.
训练 4.(RJ八上P17 T7改编)如图,B处在A处的南偏西40°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0°方向.求∠ACB的度数.
解:由题意,得∠BAE=40°,∠CAE=15°,∠DBC=80°.
∴∠BAC=∠BAE+∠CAE=40°+15°=55°.
∵BD∥AE,∴∠ABD=∠BAE=40°.
∴∠ABC=∠DBC-∠ABD=80°-40°=40°.
∴∠ACB=180°-∠ABC-∠BAC=180°-40°-55°=85°.
课堂检测
1.在△ABC中,若∠A∶∠B∶∠C=1∶2∶3,则∠A的度数为________.
2.(RJ八上P13 T2改编)如图,在△ABC中,∠A=40°,
则∠B+∠C+∠ADE+∠AED的度数为_________.
30°
280°
3.如图,CD平分∠ACB,DE∥BC,∠A=50°,∠B=70°.求∠BDC,∠EDC的度数.
解:∵∠A=50°,∠B=70°,
∴∠ACB=180°-∠A-∠B=60°.
∵CD平分∠ACB,
∴∠BDC=180°-∠B-∠BCD=180°-70°-30°=80°.
∵DE∥BC,∴∠EDC=∠BCD=30°.
4.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则∠DOC的度数为________.
75°
5.【整体思想】如图,在△ABC中,BP平分∠ABC,CP平分∠ACB,BP与CP相交于点P.
(1)若∠ABC=75°,∠ACB=45°,则∠P=_________; 
120°
(2)若∠A=60°,求∠P的度数;
(3)若∠A=α,则∠P=____________(用含α的式子表示).
解:(2)∵∠A=60°,
∴∠ABC+∠ACB=180°-∠A=120°.
∵BP平分∠ABC,CP平分∠ACB,
∴∠P=180°-(∠PBC+∠PCB)=180°-60°=120°. 
随 堂 测
课时练
1.如图是一个缺角的△ABC,已知∠A=45°,∠B=60°,则这个三角形缺失的∠C的度数为_______.
75°
2.在如图所示的图形中,x的值为______.
60
3.如图,在△ABC中,D为边BC上一点,过点B作BE∥AD.若∠CAD=25°,∠EBC=80°,则∠C的度数为 (  )
A.65° B.75°
C.85° D.95°
B
4.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DE⊥AC于点E.若∠B=42°,∠C=58°,求∠ADC及∠ADE的度数.
解:∵∠B=42°,∠C=58°,
∴∠BAC=180°-∠B-∠C=80°.
∴∠ADC=180°-∠DAC-∠C=82°.
∵DE⊥AC,∴∠AED=90°.
∴∠ADE=180°-∠AED-∠DAC=50°.
循环练
5.下列各选项中,正确画出△ABC的边AC上的高的是 (  )
B(共24张PPT)
第6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2)
知识导学
课堂讲练
第十三章 三角形
课堂检测
    1.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核心素养: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
随堂测
知识导学
注: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表示,即直角三角形ABC可以写成Rt△ABC.
图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________. 几何语言:在Rt△ABC中,∠C=90°, ∴∠A+∠B=________ 有两个角________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几何语言:在△ABC中,∠A+∠B=________,
∴△ABC是直角三角形
互余
90°
互余
90°
课堂讲练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例1 (RJ八上P14例3改编)如图,∠C=∠D=90°,AD,BC相交于点E.∠CAE与∠DBE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解:∠CAE=∠DBE.理由如下:
在Rt△ACE中,∠CAE=90°-∠AEC.
在Rt△BDE中,∠DBE=90°-∠BED.
∵∠AEC=∠BED,∴∠CAE=∠DBE.
知识点 1
训练 1.(RJ八上P14 T1)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CD与∠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解:∠ACD=∠B.理由如下:
∵CD⊥AB,
∴∠CDB=90°.∴∠B+∠BCD=90°.
∵∠ACB=90°,∴∠ACD+∠BCD=90°.
∴∠ACD+∠BCD=∠B+∠BCD.
∴∠ACD=∠B.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例2 (RJ八上P14 T2改编)如图,在△ABC中,E是边AC上一点,过点E作ED⊥AB于点D.若∠1=∠2,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ED⊥AB,∴∠ADE=90°.
∴∠A+∠1=90°.
又∠1=∠2,∴∠A+∠2=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 2
训练 2.如图,AC⊥BD,垂足为C,∠A=∠D.
求证:△BDE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AC⊥BD,∴∠ACB=90°.
∴∠A+∠B=90°.
又∠A=∠D,∴∠B+∠D=90°.
∴△BDE是直角三角形.
课堂检测
1.在△ABC中,若∠A=37°,∠B=53°,则△ABC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A
2.(RJ 八上P16 T1改编)如图,在△ABC中,∠C=90°,则x的值为 (  )
A.15
B.30
C.50
D.60
B
3.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A=90°
B.∠A∶∠B∶∠C=3∶4∶5
C.∠C=∠A+∠B
D.∠A+∠B=90°
B
4.(RJ 八上P16 T4改编)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若∠1=∠B,∠C=65°,则∠BAC的度数为________.
70°
5.如图,CE⊥AD,AB⊥CD,垂足分别为E,B,∠C=28°,则∠A的度数为________.
28°
6.(2024通辽)将三角尺ABC按如图位置摆放,顶点A落在直线l1上,顶点B落在直线l2上,若l1∥l2,∠1=25°,则∠2的度数是(  )
A.45°
B.35°
C.30°
D.25°
B
7.【推理能力】(RJ八上P17 T10改编)如图,AB∥CD,AE平分∠CAB,CE平分∠ACD,AE与CE相交于点E.
(1)若∠ACD=80°,求∠E的度数;
解:∵AB∥CD,∠ACD=80°, 
∴∠CAB=180°-∠ACD=100°. 
∵AE平分∠CAB,CE平分∠ACD,
∴∠E=180°-∠CAE-∠ACE=180°-50°-40°=90°.
(2)求证:△ACE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AB∥CD,
∴∠CAB+∠ACD=180°.
∵AE平分∠CAB,CE平分∠ACD,
∴△ACE是直角三角形.
8.【等量代换】如图,在△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BE平分∠ABC,分别交CD,AC于点F,E.求证:∠CFE=∠CEF.
证明:∵∠ACB=90°,
∴∠CBE+∠CEB=90°. 
∵CD⊥AB,∴∠FBD+∠BFD=90°.
∵BE平分∠ABC,∴∠CBE=∠FBD.
∴∠CEB=∠BFD.
∵∠CFE=∠BFD,∴∠CFE=∠CEB,即∠CFE=∠CEF.
随 堂 测
课时练
1.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1∶2,则这个三角形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A
2.如图,在△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A=∠2
B.∠1和∠B都是∠A的余角
C.∠1=∠2
D.图中有3个直角三角形
C
3.如图,Rt△ABC的直角顶点A在直线a上,斜边BC在直线b上,若a∥b,∠1=55°,则∠2的度数为 (  )
A.55° B.45°
C.35° D.25°
C
4.如图,在△ABC中,过点B作BD⊥AC于点D,过点C作CE⊥AB于点E,BD,CE相交于点O.若∠A=60°,求∠BOC的度数.
解:∵BD⊥AC,∴∠ADB=90°.
∴∠ABD=90°-∠A=90°-60°=30°.
∵CE⊥AB,∴∠BEO=90°.
∴∠EOB=90°-∠ABD=90°-30°=60°.
∴∠BOC=180°-∠EOB=180°-60°=120°.
循环练
5.在△ABC中,∠A∶∠B∶∠C=1∶3∶5,则∠A的度数为________.
20°(共21张PPT)
第1课时 三角形的概念
知识导学
课堂讲练
第十三章 三角形
课堂检测
        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等概念.
随堂测
知识导学
1.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三角形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_________ ___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边:AB,BC,AC或a,b,c;
顶点:点A,点B,点C;
内角(简称角):∠A,∠B,∠C;
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首尾顺
次相接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等腰 三角形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 在△ABC中,AB=AC.
腰:AB,AC;底边:BC;
顶角:∠A;底角:∠B,∠C
等边 三角形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边三角形 在△ABC中,AB=AC=BC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底边和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课堂讲练
     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例1 观察图中的三角形,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_____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A为角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点D为顶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AC为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1
3
△ABC,△ACD,△BCD
△ABC,△ACD
△ACD,△BCD
△ABC,△ACD
训练 1.(RJ八上P4 T1改编)观察图中的三角形,回答下列问题:
(2)以∠D为角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点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BC为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有_____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ABE,△CDE,△BCE,△ABC,△BCD
△CDE,△BCD
△ABE,△ABC
△BCE,△ABC,△BCD
     三角形的分类
例2 观察下列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锐角三角形:__________,直角三角形:________,钝角三角形: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____________,等边三角形:______.
知识点 2
③④⑥
①⑤
②⑦
②④⑤⑥

训练 2.(RJ八上P3 T2改编)如图,在△ABC中,∠BAC是直角,AD⊥BC,垂足为D,点E在线段BD上,用符号表示图中的三角形.
(1)锐角三角形:____________;
(2)直角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钝角三角形:____________.
△ACE
△ACD,△ADE,△ABD,△ABC
△ABE
训练 3.(RJ八上P3 T1改编)如图,在△ABC中,AB=BC=CA,点O在△ABC内,OA=OB=OC,用符号表示图中的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边三角形:____________.
△AOB,△AOC,△BOC,△ABC
△ABC
课堂检测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89°,45°,46°,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B
2.如图,在△ABC中,点D,E在线段BC上.
(1)图①中有_____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①中以∠B为角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点D为顶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AE为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ABD,△ADE,△ACE,△ABE,△ACD,△ABC
△ABD,△ABE,△ABC
△ABD,△ADE,△ACD
△ADE,△ACE,△ABE
(3)如图①,若AB=AC,AD=BD=AE=DE=CE,则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边三角形有____________;
(4)如图②,若AD⊥BC,垂足为D,∠BAC是钝角,E是线段DC上一点,且∠BAE是锐角,则锐角三角形有__________,直角三角形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钝角三角形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
△ABD,△ADE,△ACE,
△ABC
△ADE
△ABE
△ABD,
△ADE,△ACD
△ACE,
△ABC
3.(RJ八上P4 T5改编)如图,已知点A,B在直线a上,点C,D,E在直线b上.以点A,B,C,D,E中的任意三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可以组成的三角形共有 (  )
A.3个 B.4个
C.6个 D.9个
D
    任意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
随 堂 测
课时练
1.下面是小强用三根火柴组成的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是 (  )
C
2.判断正误:三角形按照边的关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______(填“√”或“×”)
×
3.如图,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E是对角线BD上一点,CE⊥BD,连接AE.
(1)三角形ABE可记作____________,它的三条边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_,三个顶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三个内角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E
AB,
BE,AE
点A,B,E
∠ABE,∠AEB,∠BAE
(2)以CD为边的三角形有_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图中一共有_____个三角形,其中,锐角三角形为___________,直角三角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钝角三角形为___________.
2
△CDE,
△BCD
6
△ABE
△BCE,△CDE,△ABD,△BCD
△ADE
解:解不等式①,得x>3.
解不等式②,得x≤10.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x≤10.(共29张PPT)
第3课时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知识导学
课堂讲练
第十三章 三角形
课堂检测
        1.理解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的概念;2.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核心素养:运算能力、抽象能力、几何直观、模型观念)
随堂测
知识导学
1.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三角形的中线 连接三角形的顶点与它对边的________的线段,叫作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AD是△ABC的中线,
∴BC=_________=
________,
中点
2CD
2BD
S△ACD
S△ABC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三角形的 角平分线 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__________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________叫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BAD=_________=
平分线
线段
∠CAD
∠BAC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三角形 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画________,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 ∵AD是△ABC的高,
∴AD⊥BC,∠ADB=____________=90°,


垂线
∠ADC
注:
1.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且它们都是线段;
2.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叫作三角形的重心;
3.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4.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
课堂讲练
     三角形的中线
例1 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若△ACD的面积为8,则△ABC的面积为______.
知识点 1
16
训练 1.如图,在△ABC中,BD是AC边上的中线,若△ABC的面积为10,则△ABD的面积为_____,△BCD的面积为_____. 
5
5
例2 如图,在△ABC中,BD是AC边上的中线,AB=
8,BC=6.求△ABD与△BCD的周长差.
解:∵BD是AC边上的中线,
∴AD=CD.
∴C△ABD-C△BCD=AB+AD+BD-(BC+CD+BD)=AB-BC=8-6=2.
训练 2.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AC=7.若△AB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多5,求AB的长.
解:∵AD是BC边上的中线,
∴BD=CD.
又C△ABD-C△ACD=5,
∴AB+AD+BD-(AC+AD+CD)=AB-AC=5.
∴AB=AC+5=7+5=1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例3 如图,在△ABC中,BD是△ABC的角平分线,∠CBD=30°,则∠ABC的度数为________.
知识点 2
60°
训练 3.如图,在△ABC中,∠BAC=60°,∠ACE=40°,A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1)∠DAC的度数为_______;
(2)∠ACB的度数为_______.
30°
80°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三角形的面积
例4 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若BC=7,AD=4,则S△ABC=______.
知识点 3
14
训练 4.如图,在△ABC中,∠C=90°,若AC=8,BC=5,则S△ABC=______. 
20
    三角形的高指的是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而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高”实际上是指高的长度,即一个顶点到对边所在直线的距离.
课堂检测
1.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 (  )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以上答案都不对
C
2.如图,AE是△ABC的中线,D是线段BE上一点,若BD=5,CD=9,则CE的长为 (  )
A.5 B.6
C.7 D.8
C
3.如图,AD,AE,AF分别是△ABC的中线、角平分线、高,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D
4.如图,AD是△ABC的中线.
(1)若AB=5,AC=4,则△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_____;
1
(2)过点A作AE⊥BC,垂足为E,若BC=10,AE=6,求△ACD的面积.
解:如答图1.∵AE⊥BC,
∴AE为△ACD的高.
∵AD是△ABC的中线,
答图1
5.如图,点D,E,F分别是△ABC三条边的中点,若△ABC的面积为12,则△DEF的面积为_____.
3
    连接AD,利用中线的性质可以得出△DCF和△BDE的面积,同理可以得出△AEF的面积.
6.(RJ八上P10 T8改编)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DE交AB于点E,DF∥AB,DF交AC于点F.求证:∠1=∠2.
证明:∵DE∥AC,DF∥AB,
∴∠DAF=∠1,∠DAE=∠2.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DAF=∠DAE.
∴∠1=∠2.
随 堂 测
课时练
1.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该三角形分成两个 (  )
A.形状相同的三角形 B.周长相等的三角形
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C
2.如图,在△ABC中,∠ACB=60°,CM平分∠ACB,则∠BCM的度数为 (  )
A.15° B.30°
C.35° D.45°
B
3.如图,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中线,若AB=6,△AB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多2,则AC的长为_____.
4
4.如图,在△ABC中,AD,AE分别是边BC上的中线和高,AE=4,S△ABD=10,求BC的长.
解:∵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且S△ABD=10,
∴S△ABC=2S△ABD=20.
∵AE是△ABC的边BC上的高,
又AE=4,∴BC=10.
循环练
5.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与足球的距离分别为9 m,15 m,则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d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6 m≤d≤24 m(共24张PPT)
第2课时 三角形的边
知识导学
课堂讲练
第十三章 三角形
课堂检测
      1.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核心素养:运算能力、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模型观念、应用意识)
随堂测
知识导学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如图,从点A到点B的三条路线中,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最短的路线是第______条(填序号),所以AC+BC ______AB,移项可得AC______AB-BC,同理可得BC______AB-AC.(填“>”“<”或“=”)

总结:三角形两边的和________第三边,两边的差________第三边.



大于
小于
2.组成三角形的条件:一般地,如果三条线段中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那么这三条线段______组成三角形;如果三条线段中有两条线段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线段,那么这三条线段________组成三角形.(填“能”或“不能”)

3.三角形的稳定性:如图,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__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这说明三角形是具有__________的图形.
不能
不会
稳定性
课堂讲练
     组成三角形的条件
例1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A.1,3,5 B.3,4,8
C.3,6,3 D.7,7,9
训练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A.5,9,11 B.2,5,8
C.1,10,10 D.4,5,7
知识点 1
D
B
例2 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5,则第三边的长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
训练 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x,7,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
1<x<9
4<x<10
    1.判断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方法:较短的两条线段之和>最长的线段;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b,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为:|a-b|<x<a+b.
     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
例3 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
(1)若AB=5 cm,BC=10 cm,则AC=______cm;
(2)若AB=5 cm,BC=8 cm,则AC=________cm.
知识点 2
10
5或8
训练 3.(RJ八上P10 T6改编)(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一边长为6,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一边长为9,则它的周长为______.
16或17
22
    没有明确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边时,需要分类讨论,还应检验各种情况是否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训练 4.(RJ八上P6改编)用一条长为2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那么三边长分别是多少?
解: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3x cm.
由题意,得3x+3x+x=28.
解得x=4.∴3x=12.
∴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2 cm,12 cm,4 cm.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6 cm的等腰三角形吗?若能,请求出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6 cm的等腰三角形.
①当底边长为6 cm时,腰长为(28-6)÷2=11(cm).
②当腰长为6 cm时,底边长为28-6×2=16(cm).
∵6+6<16,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此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综上,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6 cm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1 cm,11 cm,6 cm.
     三角形的稳定性
例4 如图,手机支架采用了三角形结构,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3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训练 5.如图,工人师傅在安装木制门框时,为防止变形,常常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三角形具有________性.
稳定
课堂检测
1.(2024淮安)用一根小木棒与两根长度分别为3 cm,5 cm的小木棒组成三角形,则这根小木棒的长度可以是 (  )
A.9 cm B.7 cm
C.2 cm D.1 cm
B
2.如图,人字梯中间一般会设计一“拉杆”,以增加使用梯子时的安全性,这样设计蕴含的数学原理是 (  )
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垂线段最短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D
3.如图,D是△ABC的边AC上一点,AD=BD,
试判断线段AC与B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AC>BC.
理由:∵AD+DC=AC,AD=BD,
∴BD+DC=AC.
∵BD+DC>BC,
∴AC>BC.
4.(RJ八上P10 T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周长为20,求其他两边的长.
解:分两种情况:
①当腰长为6时,底边长为20-6×2=8.
②当底边长为6时,腰长为(20-6)÷2=7.
综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其他两边的长分别为6,8或7,7.
5.用一根长为7 cm的铁丝围成一个三条边长均为整厘米数的三角形,有几种不同的方案?请直接写出来.
解:有2种不同的方案:
方案一: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 cm,2 cm,3 cm;
方案二: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 cm,3 cm,1 cm.
随 堂 测
课时练
1.(2022广东)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 (  )
A.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长方形 D.正方形
2.下列每组数分别表示3根小木棒的长度(单位:cm),其中能搭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
A.5,7,12 B.7,7,15
C.6,9,16 D.6,8,12
A
D
3.如图,钢架桥的设计中采用了三角形的结构,其数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x,7,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 cm,周长为22 cm,则它的腰长为________________.
5<x<9
6 cm或8 cm
循环练
6.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90°,60°,30°,则这个三角形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B(共23张PPT)
第4课时 画三角形的高
课堂讲练
第十三章 三角形
课堂检测
随堂测
课堂讲练
     画三角形的高
例1 (RJ八上P9 T3改编)对于下面每个三角形,分别画出它的高,观察高的位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点 1
解:画三角形的高如答图1所示.
答图1
(1)如图①,锐角三角形ABC有_____条高,它们都在三角形的________(填“内部”或“外部”),且在三角形的________(填“内部”或“外部”)交于一点;
(2)如图②,直角三角形ABC有_____条高,有两条高恰好是它的两条__________,且它的所有高交于________顶点;
3
内部
内部
3
直角边
直角
答图1
(3)如图③,钝角三角形ABC有_____条高,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________(填“内部”或“外部”),且它的所有高所在的直线在三角形的________(填“内部”或“外部”)交于一点.
3
外部
外部
答图1
     等面积法
例2 如图,在△ABC中,AC=12,BC=14.
(1)请画出△ABC的高AD,BE;
知识点 2
答图2
解:如答图2,线段AD,BE即为所求.
(2)若BE=7,求AD的长.  
解:∵AD,BE分别是BC,AC边上的高,
答图2
又AC=12,BC=14,BE=7,
训练 1.如图,在△ABC中,AB=4.
(1)请画出△ABC的高AE,CD;
解:如答图3,线段AE,CD即为所求.
答图3
(2)若AE=3,CD=2,求BC的长.
解:∵AE,CD分别是△ABC的边BC,AB上的高,
又AB=4,CD=2,AE=3,
答图3
    等面积法,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个图形的面积,从而构建方程求解的方法.
课堂检测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三角形的高是线段
B.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
C.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D.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C
2.在△ABC中,∠BAC是钝角,下列图中画边BC上的高正确的是 (  )
D
3.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
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A,B,C均在
格点上,边AB的长为5.
(1)画出△ABC的边BC上的高AD;
(2)画出△ABC的边AB上的高CE;
(3)△ABC的面积为______,CE的长为______.
解:(1)如答图4,线段AD即为所求.
(2)如答图4,线段CE即为所求.
答图4
22
4.(RJ八上P10 T7改编)如图,在△ABC中,AC=4,BC=5.△ABC的高AD与高BE的比是________.
4∶5
5.【分类讨论】已知AD是△ABC的高,∠BAD=70°,∠CAD=20°,则∠BAC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
90°或50°
分两种情况:①AD在△ABC的内部;②AD在△ABC的外部.
6.如图,在△ABC中,∠C=90°,AC=6,BC=8,AB=10,D是BC边上一点,连接AD.
(1)画出△ABD的边AB上的高DE;
解:如答图5,线段DE即为所求.
答图5
(2)若DE=CD,求DE的长.
解:在△ABC中,∠C=90°,AC=6,BC=8,
答图5
∵S△ABC=S△ACD+S△ABD,AB=10,
又DE=CD,∴3DE+5DE=8DE=24.
∴DE=3.
7.如图,在△ABC中,AB=AC,P是BC边上任意一点,PF⊥AB于点F,PE⊥AC于点E,BD为△ABC的高,BD=8.求PF+PE的值.
解:如答图6,连接AP.
∵BD为△ABC的高,
答图6
∵PF⊥AB,PE⊥AC,AB=AC,
∴BD=PF+PE.∴PF+PE=8.
随 堂 测
课时练
1.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这个三角形是 (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C
2.如图,在△ABC中,CD⊥AB于点D,AF⊥ 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F,BE⊥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E,则△ABC的边BC上的高是线段 (  )
A.AF B.AE
C.CD D.BE
A
3.如图,在△ABC中,∠C=90°.
(1)指出图中边BC,AC上的高;
(2)画出边AB上的高CD;
(3)若BC=3,AC=4,AB=5,求边AB上的高CD的长.
解:(1)边BC上的高是线段AC,边AC上的高是线段BC.
(2)如答图1,线段CD即为所求.
答图1
循环练
4.如图,在△ABC中,∠ACB是钝角,AD是边BC上的高.若AD=2,BD=3,CD=1,则△ABC的面积为_____.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