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学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学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14: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学案
[课程标准]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知识清单.TIF"
\
MERGEFORMAT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1939年9月1日,德军向波兰大举进攻。9月3日,______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德军在战争中使用了所谓的“__________”的新战术,波兰落后的装备根本无法抵御。而英法军队在西线并未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波兰寡不敌众,________于9月底沦陷。
3.________趁机向西扩展疆域,占领了波兰的东部地区。
二、西线战事
1.1940年4月,德军首先攻占北欧的________、挪威。
2.1940年5月,德军对荷兰、__________发动进攻,这两国先后投降。
3.法国的沦陷
(1)德军突破阿登山区,绕过______________,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将英法联军围困在____________,英国海军紧急将33万多名联军官兵撤到英国,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2)1940年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________趁火打劫,对法宣战。
(3)6月22日,法国投降,法国北部由德国占领,南部由________组织的傀儡政府统治,政府设在维希。
(4)在法国沦陷后,__________将军在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继续高举反法西斯战斗的旗帜。
4.不列颠之战
(1)背景
①德军的西线进攻,宣告了英法长期推行的__________的破产。
②1940年5月,________出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单独同德国作战。
(2)概况
①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__________”,首先集中大量飞机连续不断地空袭英国本土,重点打击英国的军事设施。英国军民用大量高射炮和先进的________设施,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
②9月,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其作战计划,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三、北非战事
1.意大利参战后,利用英国困守本土之际,在非洲抢夺英国殖民地,企图建立“____________”。
2.1940年底,英军集中兵力在________发动反击,意军接连败北,1941年,______________光荣复国,20万意军投降。
3.为维护轴心国的影响并保持战略要地北非地区,1941年,希特勒派隆美尔增援利比亚的意军,隆美尔发动攻击并逼近______边境,英军的两个月的战果几乎丧失殆尽,隆美尔赢得了“____________”的称号。此后,双方在北非沙漠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对点训练A.TIF"
\
MERGEFORMAT
知识点一 德国入侵波兰
                   
1.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的原因有(  )
①德意日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②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战备松懈 
③法西斯采取了闪电战的战术 ④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不及德国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的事件是(  )
A.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B.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C.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D.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知识点二 法国的沦陷
3.下列事实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亡无关的是(  )
A.法国政府长期执行绥靖政策
B.德军主力突破了马奇诺防线
C.英法在对德开战后坐失时机
D.法国贝当政府实行卖国政策
4.两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对法国进攻的相似之处是(  )
A.迫使法国东西两线作战
B.法国一直被动应战
C.绕道比利时进攻法国
D.进攻取得巨大成功
知识点三 不列颠之战
5.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
A.绥靖政策
B.抵抗政策
C.中立政策
D.“冷战”政策
6.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此句话中“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  )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
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
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
知识点四 北非战场的激战
7.意大利参加二战后,致力于在非洲抢占殖民地。当时意大利面临的有利条件是(  )
A.“新罗马帝国”实力雄厚
B.英国被迫困守本土
C.埃塞俄比亚放弃了抵抗
D.德国装甲兵的增援
8.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非洲战局呈现的突出特点是(  )
A.德军使用“闪电战”
B.德军使用迂回战术
C.双方呈现“拉锯战”
D.双方大规模坦克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综合运用.TIF"
\
MERGEFORMAT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张伯伦1938年9月27日的广播讲话
材料二 必须静待敌人进攻,并在由保垒和壕堑构成的无法突破的延伸线前遏制住敌人。
——英法联军司令的命令
材料三 在英法对德宣战后的一年时间内,没有同德国发生过一次真正的战争,史称“奇怪战争”。
材料四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指的是什么事件?最终结局怎样?你认为英国所顾虑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用以遏制敌人的“延伸线”具体指什么?是否起到了这一作用?
(3)材料一体现的是什么外交政策?结合材料一,分析其实质。材料四与材料一的观点是否相同?为什么?
(4)材料三中的“奇怪战争”与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造成哪些严重后果?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电视连续剧《希望的代价》描述了从1870年到1944年间阿尔萨斯市的沧桑,由于处于德法边境,在历史上几经更换国籍,自路易十四到1870年为法国领土,自1870年到1918年被德国占领,1918年经第一次世界大战重归法国,后又在1940年被希特勒占领,直到二战胜利后才重新回到法国的怀抱。
材料二 在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城市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纪念二战的雕像:一位悲伤的母亲身旁依偎着两个儿子,旁白是:在法国其他城市纪念二战的雕像上,战士们都穿着法军军服,而这里的雕像却什么也没有,因为他们有可能是一位穿着法军军服,另一位则穿着德军军服,所以人们最终决定雕像什么军服也不穿,希望这样的事情永远也不要再发生。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阿尔萨斯是如何多次更换国籍的?
(2)人们“希望这样的事情永远也不要再发生”,现在的欧洲是否能够做到,请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
知识清单
一、1.英法
2.闪电战 华沙
3.苏联
二、1.丹麦
2.比利时
3.(1)马奇诺防线 敦刻尔克 (2)意大利 (3)贝当 (4)戴高乐
4.(1)①绥靖政策 ②丘吉尔 (2)①海狮计划 雷达
三、1.新罗马帝国
2.东非 埃塞俄比亚
3.埃及 沙漠之狐
对点训练
1.A [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正式形成于1940年,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不及德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2.B [德国突袭波兰后,导致了英法等大国向德国的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全面爆发。]
3.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都是法国沦亡的原因,而D项发生在法国投降之后,所以与法国覆亡无关。]
4.C [注意此题要求回答的是德国进攻的特点,B项是法国的作战特点,D项叙述不准确,一战初期德国的速战速决战略被粉碎。]
5.B [从丘吉尔发表演讲的时间,可以判断出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6.C [敦刻尔克大撤退将33万联军官兵撤退到英国,这就为以后的反击保存了实力。]
7.B [意大利抢占北非殖民地的目的就是企图建立“新罗马帝国”;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占领后,人民仍坚持游击战争;德国装甲兵派往非洲时,东非的意大利军队已向英军投降。]
8.C [非洲战场在1941年德军发动进攻胜利后,双方在非洲沙漠里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综合运用
9.(1)德国企图割占苏台德等地区进而吞并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德国通过慕尼黑协定占有了苏台德区,并于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英国怕引火烧身,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与希特勒达成妥协,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2)马奇诺防线。没有达到。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进入法国境内,并很快迫使法国投降。
(3)绥靖政策。牺牲他国利益来保全自己。不相同。材料一反映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材料四反映了丘吉尔要与德国法西斯血战到底的决心。
(4)材料三中的“奇怪战争”,是材料一、二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坐视波兰灭亡,失去有利战机,致使英法联军在德军的进攻面前损失惨重,法国投降。任何纵容侵略以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者,都将自食其果。
解析 第(1)问要注意1938年9月这一时间提示,结合教材上德国法西斯在“二战”前侵略扩张的事例来思考,深入分析英国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第(2)问依据“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西线的进攻,特别是进攻法国的有关史实即可回答。第(3)问包括四个小问,主要是对绥靖政策的要领和实质进行考查,材料四与材料一相比,说明英国已放弃了绥靖政策,英国的对外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第(4)问要注意分析几则材料之间的关系,绥靖政策就是姑息战争、纵容战争的政策,而“奇怪战争”则是其在战争时的具体体现。回答启示时,主要从绥靖政策中吸取经验教训,可以结合“二战”期间英法遭受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史实来分析。由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最后导致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0.(1)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阿尔萨斯割让给普鲁士;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阿尔萨斯归还法国;二战中,法国投降,阿尔萨斯再次被德国占领,二战后期,法国解放,阿尔萨斯又回到法国。
(2)应该可以。从建立欧洲共同体发展到现在的欧盟,法德由斗争走向联合。
解析 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联系所学知识,按照材料中提供的线索进行概括;第(2)问则应结合当今的欧洲状况进行分析。
【教材问题解答】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造成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要点 (1)波方: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落后。
(2)德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
(3)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4)苏联: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东部地区。
2.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为何没有达到作战目的?
答案要点 (1)英方:空军数量处于劣势,但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政府抵抗决心坚定;军事设施先进。
(2)德方:空军数量处于优势,但在他国领土作战,且作战目标的制定带有随意性。
二、学习延伸
上述材料中,作者是如何分析法国速亡原因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试说明理由。
答案要点 作者观点:苏德条约使德国单线作战,德国在装备和战术上的先进性;法国不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个人观点:本题属开放型设问,答案没有唯一性,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