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第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请思考:
1.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
2.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一、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场)
1.目的:_________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
2.战前状况:
(1)德国:1940年9月,___________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第
二年希特勒占领和控制了欧洲14个国家和地区,占有了强大的
军事资源。
(2)苏联:战争爆发前,苏联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也缺
乏有能力的指挥员。对德国进攻的时间估计错误,战备迟缓,
主力部队的部署也过于靠近_______。消灭苏联德、意、日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国境线3.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分三路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
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_____。
4.结果:
(1)苏军:虽英勇作战,但损失惨重。丧失150万平方千米土
地,居民达7 000多万。
(2)德军:北路包围了_________,中路攻占斯摩棱斯克,南路
攻占基辅。扩大列宁格勒【合作探究】
1.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初期失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主观原因:大清洗使大批优秀指挥员丧生,政府高层对战争预见不强,没做好临战准备,重兵注重防线边缘,没有战略纵深防御。
(2)客观原因:德国对苏联一直有野心,德国闪电战术突破苏联的防线长驱直入,苏联无法集中兵力抵抗,德国兵力强盛。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太平洋战场)
1.爆发原因:
(1)德国在欧洲侵略的得手刺激了日本的野心。
(2)日本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的侵略计划。
(3)日美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4)美、英、荷等国对日本贸易禁运。大东亚共荣圈2.初期战况:
(1)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_______,美
军损失惨重。次日,美英对日宣战。
(2)同时日军向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发动进攻。
3.影响:
(1)日本: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本综合国力不如美
国,为失败埋下祸根。
(2)美国:是重大损失,但也促使美国参战。
(3)整个战局: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真正的_________;增
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战争胜利
创造了条件。珍珠港世界规模【合作探究】
2.为什么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日、美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提示:(1)早在19世纪末,日本和美国就开始了在亚太地区争夺霸权的斗争。
(2)1940年,日本正式提出所谓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不仅要侵占中国,还要向东南亚扩张,建立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日美矛盾激化。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原因:
(1)根本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
构成威胁,_________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
家均要求联合行动。
(2)直接原因:苏德战争和___________的爆发加速了联盟的形
成。西方民主太平洋战争2.过程:
(1)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_______》,为_____购买军火打开了方便之门。
(2)1941年3月美国通过《_______》,同时确定了美国参战后
“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3)苏德战争爆发后步伐加快:
①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
②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了《___________》。
③9月,苏、美、英三国在_______签订第一个议定书,三大国
开始联合行动。中立法英国租借法大西洋宪章莫斯科(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元旦,《_____________》签
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3.意义:
(1)性质:是不同_________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
线。
(2)作用:
①加强了国际_________力量,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②_________使他们互相配合,并赢得了最后胜利。联合国家宣言社会制度反法西斯根本利益【合作探究】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有何特点?
提示:(1)是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联盟。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联盟内部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合作始终占主流。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提示:(1)所谓“战略”,在军事上是指导全局的计划和策略,而战术则是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是战略的一部分,服从于战略。
(2)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行动,从大胆设想的提出,到严格的训练,再到政治手段对美国所起到的麻痹作用,以及攻击时间、方式的选择和操作,几乎做到了天衣无缝。尽管由于日本前敌指挥官的保守,并未对珍珠港发动第三波攻击,使油库等重要设施得以保存,但日本对珍珠港的偷袭仍可称为“完胜”。(3)偷袭前,日本已经确立了南进战略,为此必须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这一主要敌人。从这个角度讲,偷袭珍珠港的战术与日本南进的战略是一致的,谈不上失误。
(4)但从理论上说,此时的日本还应有更高层次的战略,即轴心国的整体战略。1941年年底,当苏联红军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城下进行殊死搏斗时,如果日本出兵远东夹击苏联,后者的战略态势将十分被动。而此时的日本却从本国利益考虑,在遥远的太平洋上偷袭了珍珠港,尽管取得了大胜,但对轴心国来说却未必是福音,因为这一仗使美国卷入了战争,从而日本过早地树起了一个强敌——美国。 理解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1.思想根源:日本国民中仇外的民族主义。日本是一个四周邻海的岛国,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这种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客观制约,决定了日本人具有一种岛国心态、自卑心理和极其强烈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在某种意义上激发了日本人勤劳、奋斗、拼搏、图强的精神。 2.矛盾激化:太平洋战争是日、美争夺以中国为重点的亚太地区的必然结果。1940年,日本正式抛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不仅要侵占中国,而且还要向东南亚扩张,建立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美日矛盾恶化。因此,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长期争夺霸权的必然结果。
3.经济根源:战争经济的需要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济根源。以当时日本的国力而论是经不起长期战争消耗的。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日本国小地小,其人力、军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它为解决这个困难而发动战争,结果却因战争而增加困难,战争将连它原有的东西也消耗掉。” 4.外部动因:欧洲战场的局势和美国的绥靖政策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外部动因。1940年春夏之际,法西斯德国席卷西欧大陆,法、荷等国相继沦落,英国困守本土三岛。“德国的连战连捷,已像烈酒一样进入日本沙文主义者的头脑。”他们深信德国很快就会胜利,应趁德国还在默许日本扩张的时候,赶在德国海上实力终必加强,因而可能阻碍日本伸展其东方霸权之前,先巩固日本在大东亚的地位。【名师指津】日本对美国发动太平洋战争并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其中,有日本自身发展的原因,同时也是美、英对日实施绥靖政策的结果。而导致太平洋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想独吞中国,而美国在中国有巨大的现实和潜在利益,故绝对不能允许。 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英]霍布斯鲍姆材料二 1935年8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中立法”,禁止向一切交战国输出武器。1936年2月,该法进行修改,增加禁止贷款给交战国和武器禁运不适用于拉丁美洲。193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第三个“中立法”,使武器禁运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1939年10月底至11月初,通过了新中立法,取消武器禁运条款,改为“现款自运”。材料三 罗斯福说“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 假如我的邻居房子着了火,而我有一节花园浇水用的皮带管,我不会在救火前对他说:老兄,这根水管花了15美元,你将按价付款才能使用……如果他能够把我的浇园的水管接到他的自来水龙头上,我就可能帮助他把火灭掉……如果经过灭火的过程,这段水管完好如初,毫未损伤,邻人就把它还给我,对我十分感激。但是,假设它给搞坏了……他说,‘好,我来照赔。’现在,如果我拿回的是一根可用的浇园水管,我就不吃亏。”
——罗斯福1940年12月国会演说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苏联实行租借法,从1941年到1945年,实际给苏联的军用物质约为1 600万吨,总价值102亿美元。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939年前美国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为什么在1939年美国中立政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3)材料三中,罗斯福说“假如我的邻居房子着了火”主要喻指什么?“皮带管”喻指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解题分析】第(1)题注意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与德国和协约国的关系以及随着美国自身实力的增强企图提高美国在世界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总结。第(2)题注意美国实行“中立”的原因从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形势以及美国经济利益的需要等角度考虑。1939年中立政策的变化原因要结合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威胁了世界和平的形势来归纳。第(3)题注意结合材料以及当时美国与英国及美国与苏联关系的变化来分析。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德关系已经十分紧张;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加强,保证贷款归还;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侵害美国利益;参战可以扩大美国在整个世界的影响力。
(2)孤立主义的影响,外交需要,经济利益。
变化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全世界国家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3)“我的邻居房子着了火”喻指英国等遭到法西斯德国侵略。
“皮带管”喻指武器、弹药等战争物资。
国际背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法国沦陷,英国受到德国的空中打击;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苏联面临巨大压力,法西斯德国扩张威胁日益加剧,德国法西斯势力空前嚣张,美国认为德国是最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