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学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学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14:5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学案
[课程标准] 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的重要战役等史实。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知识清单.TIF"
\
MERGEFORMAT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的爆发
(1)背景
①德国的准备:1940年9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了________________;德军占领了__________和希腊,扫清了进攻苏联的侧翼;占领和控制了欧洲的14个国家和地区,占有了强大的军事资源。
②苏联:建立了“____________”,但对德国发动进攻的时间估计错误,战备迟缓,主力部队的部署也过于靠近国境线。
(2)概况
①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____________________》,分三路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②开战两个月,北路德军包围了____________,中路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南路德军攻占基辅,苏联遭受惨重损失,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背景
①1940年,日本提出了建立“________________”的侵略计划,妄图以日本为中心,把__________和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建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霸权,这严重威胁到美英等国的利益。
②日本侵占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后,________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冻结日本在该国的所有资产,英国、________等国也采取一致行动。
③1941年,日本主战派代表,陆军大将____________组阁,积极准备进行战争。
(2)概况
①1941年12月7日,日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________发动突然袭击,美军损失惨重。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
②与此同时,日军向________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发动进攻。
(3)影响: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背景
(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____________构成严重威胁,世界人民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
(2)美国逐步卷入反法西斯战争
①193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__________》,为掌握着制海权的________购买武器打开了方便之门。
②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________》,同时,美英两军参谋人员制订计划,确定美国参战后“______________”的战略方针。
③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宣布支持苏联,两国领导人发表了《______________》,表示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
④1941年9月,苏、美、英三国签订关于美英以________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
2.建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3.影响: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不同__________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它的组成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对点训练.TIF"
\
MERGEFORMAT
知识点一 德国入侵苏联
                   
1.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  )
A.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
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英苏面临着共同敌人
D.丘吉尔变成了苏联利益的维护者
2.右面漫画的文字部分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对此幅漫画理解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33.TIF"
\
MERGEFORMAT
A.斯大林手中握的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B.本图揭示了苏联在战争初期处于劣势的根本原因
C.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最终也自食恶果
D.苏联签此条约实际上纵容了德国对法国、英国的侵略
知识点二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3.右图是一张美国二战时期的一幅海报,上面有林肯《盖茨堡演说》中的话: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34.TIF"
\
MERGEFORMAT
“决不让那些死去的人们白白牺牲。”该海报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慕尼黑协定签字后
B.德军向英法发动进攻后
C.苏德战争爆发后
D.日军突袭珍珠港后
4.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B.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C.德国进攻苏联需要日本密切配合
D.美英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5.这是一张1941年名为《美国
睁开你的眼睛》的美国海报,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头部特写,他的眼睛被蒙住了,上面写着“一切照旧”,而画面背景中象征着法西斯的乌云已笼罩在了他的头上。这张海报意在(  )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35.TIF"
\
MERGEFORMAT
A.说明德意日法西斯侵略与美国无关
B.说明美国还没有卷入与法西斯的战争
C.警醒对法西斯侵略视而不见的美国人
D.讽刺美国等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
知识点三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6.下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三个主要国家,这三国是(  )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36.TIF"
\
MERGEFORMAT
A.美国、英国、法国
B.英国、法国、苏联
C.美国、英国、苏联
D.美国、法国、苏联
7.英美在二战中与苏联结盟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B.英美遭到法西斯国家的进攻
C.苏联是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已经无效
8.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消除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
B.彻底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C.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D.直接导致了法西斯集团内部的瓦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综合运用.TIF"
\
MERGEFORMAT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起。……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世外桃源”,反对因为过问英法与德、意、日的争夺而卷入战争,主张退守美洲保垒,置身于欧洲和世界事务之外。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1935年8月31日)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决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后,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港口,或运至任何中立国以备转运至任一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
——《现代国际关系史参考资料(1933~1939)》
材料三 (1940年12月29日罗斯福“炉边谈话”)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大洲以及各大洋——他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过去的两年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英国人民和他们的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的战争。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
——《罗斯福选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2)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对美国外交的调整作简要的评价。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材料二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材料三 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
(2)材料二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
(3)分析材料二、三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什么政策?
【答案解析】
知识清单
一、1.(1)①三国军事同盟 南斯拉夫 ②东方战线
(2)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②列宁格勒
2.(1)①大东亚共荣圈 东南亚 ②美国 荷兰 ③东条英机 (2)①珍珠港 ②东南亚
二、1.(1)民主制度 (2)①中立法 英国 ②租借法 先欧后亚 ③大西洋宪章 ④武器
2.联合国家宣言
3.社会制度
对点训练
1.C [支援苏联只是丘吉尔与希特勒德国作战的策略变化,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立场不可能改变。]
2.B [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准备防卫战争的时间,在世界人民面临法西斯侵略威胁的情况下,该条约实际上是一种中立自保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但该条约并没有使苏联免于遭受法西斯的侵略。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军事上的被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并未完全放弃对法西斯的警惕,只是对法西斯进攻的时间产生了错误的估计。]
3.D [图中美国的国旗已残缺不全,这表明美国的利益遭受到直接的损失,由此判断D项应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4.D [太平洋战争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为标志,这是双方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
5.C [这张海报的真实目的在于警醒对法西斯战争乌云视而不见的美国人,让他们赶快睁开眼睛,认清形势,加入到反法西斯战争的行列中来。]
6.C [解答本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图片中的国旗图案进行判断,明显可以看出,星条旗代表的是美国,米字旗代表的是英国,锤头镰刀旗代表的是苏联。另一种方法是根据题干中的时间进行判定,1942年与德国作战的三个主要国家不会有法国,此时的法国已经投降。]
7.C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要取决于其国家利益。就英美来讲,二战期间他们最大的国家利益就是打败法西斯国家,而苏联在抗击法西斯的斗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正好符合英美的需要。]
8.C [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合作,但并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因此A项是不正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一开始就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因此B项也可排除;直接导致法西斯集团内部瓦解的事件是意大利的投降,因此D项也是不正确的。]
综合运用
9.(1)政策:中立政策。原因:民众要求中立,孤立主义盛行;政府专注于克服危机而无暇东顾。
(2)变化:放弃中立,援助英国,反对纳粹。目的:维护美国国家的安全。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使全世界遭到法西斯更严重的侵略威胁。美国调整对外政策,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
解析 该题的三条材料均为美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推行的对外政策的原因及表现。第(1)问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答案自然水落石出。第(2)问要把材料和教材内容相结合。第(3)问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要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即法西斯的疯狂侵略扩张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巨大灾难,来评价美国对法西斯国家的政策,千万不能脱离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空洞地评价美国的政策。
10.(1)指受法西斯侵略的资本主义国家。表明美国向上述国家提供军事援助。
(2)丘吉尔意在让美国为维护英国利益不怕冒对日作战的危险。罗斯福不愿仅为英国的利益对日作战。
(3)尽量避免过早同法西斯国家交战;利用战争机会发展经济,增加黄金储备以发战争财。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答案要点 同意。从战术角度讲,日军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是成功的,但从战略上讲,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使美国群情激奋,从而摆脱了孤立主义困扰,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加速了日本的失败,对日本而言,在战略上又是失误的。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你认为苏军在战争初期作战失利的原因是什么?苏联为什么能在蒙受惨重损失的情况下坚持下来?
答案要点 德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侵苏蓄谋已久;苏军编制落后,部署不当,指挥不力,对德国进攻疏于防范。但苏方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苏联军民为保卫祖国奋勇抵抗,抵制敌人进攻;苏联幅员辽阔,战略纵深,因此能够在德军强大的攻势面前坚持下来。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有何意义及作用?
答案要点 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信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
二、学习延伸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作者对珍珠港事件的起因和主要责任者的看法与其他观点有何不同,并谈谈你对这些不同观点的看法。
答案要点 作者观点:美国政府和军方高级决策者的玩忽职守;罗斯福有意让日本袭击珍珠港以使美国尽快参战。个人看法:上述观点,特别是第二种观点目前缺乏必要的充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