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教案
【课程标准】
了解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
体会反法西斯力量坚韧不拔的意志、浴血奋战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智慧。
【三维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军在莫斯科注意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获胜的原因。
结合本课和前课内容,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打开胜利之门的原因
讲述过程问题探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是由世界各国人民在不同战场上完成的
中途岛战役
美军空袭东京;中途岛战役
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中获胜的原因
讲述过程问题探究
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
讲述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叙述的是战争转折阶段的重大战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实现了转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学习时重点分析每一战役的意图、特点、成败原因及影响等重要问题,从而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实现转折,走向胜利之门的。
【导入新课】
1940年12月,希特勒发布21号训令——“巴巴罗莎计划”企图动用规模空前的兵力对苏联实行“闪电战”,希特勒狂妄的叫嚣“当‘巴巴罗莎计划’开始时,全世界将大惊失色,难置一言”。与此同时,日本也妄图利用德国的胜利抓紧时间南进,两个法西斯国家无止境的扩张野心,把置身事外的两个最后的大国苏联和美国最终拖入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那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怎样实现转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日军为什么败于中途岛战役?
【讲授新课】
一、欧洲战争的转折
1.莫斯科战役:
概况:苏联政府部分机构开始转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可夫的指挥。德国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__________来临,缺乏________,寸步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宣告德军______破产。
【诱思导学】莫斯科战役中苏联军队获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全市人民动员起来参加防御,严冬;御寒衣物,苏军的顽强抵抗。
2.血战斯大林格勒
【诱思导学】:为何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
1、原因:
(1)斯大林格勒是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周围是广阔富饶的粮食、食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
(2)该城市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势必产生巨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影响。
2、概况:1942年7月—1943年2月,十分惨烈,德军在此战役中共损失150万,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力量严重削弱,被迫在主要方向上转入战略防御。660万苏军开始全线反攻。
3、影响: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基本转到苏联方面,苏德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历史性转折。
二、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
【诱思导学】:日本30年代以来在亚太地区怎样扩张的?
(1)目的: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使日本野心膨胀决定继续进攻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屏障中途岛,诱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出动,聚而歼之。
(2)概况:1942年6月,美日在中途岛海战,美军事先破译日军密码,作了充分准备,日军惨败。
(3)影响:日军丧失了制空权和制海权,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海战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三、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1942年,在北非战场上,有“沙漠之狐”之称的德国将领隆美尔帅德、意军队不断发动攻势,攻入埃及,威胁开罗和苏伊士运河。英国调兵遣将,赫赫有名有“沙漠之鼠”之称的英国将领蒙哥马利率领盟军,于10月在阿拉曼发动反攻,大败隆美尔,将德意赶出埃及。从此德军在北非战场上再无反攻之力。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对二战形势的转变产生重大影响。
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先后出现转折,使反法西斯联盟在军事上扭转了被动的局面,由战略防御全面转入进攻。
【课堂小结】: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把置身事外的两个最后的大国苏联和美国最终拖入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法西斯的疯狂侵略使反法西斯国家密切配合,扭转了国际力量的对比,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先后出现转折,使反法西斯联盟在军事上扭转了被动的局面,由战略防御全面转入进攻。
【拓展延伸】
中途岛海战:
日本自1941年底突袭珍珠港,重创美太平洋舰队后,加快了推行南进计划的步伐,相继占领了东南亚大片领土和丰富的油田。一系列的胜利,使得日本帝国主义称霸野心更加膨胀,决心进一步向外扩张占领。这样,日本帝国主义又把打击的主要对象放在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彻底扫除其对外扩张的障碍。
1942年3月底,以山本五十六为首的联合舰队司令部拟定了进攻位于珍珠港西北的中途岛的作战方案,中途岛位于太平洋中部,是北美和亚洲之间的海上和空中交通要道,是美国的重要海军基地。日军企图夺取中途岛,迫使美军退守美国西海岸;并以保障日本本土的安全。
为了实施这个作战计划,日本决定投入它所能调集的最大兵力,出动战列舰11艘、巡洋舰22艘、航空母舰8艘(舰载机400多架)、水上飞机航母2艘、驱逐舰65艘、潜艇21艘,连同后勤船只总计达200多艘;作战飞机1000余架,参战官兵达10万人。由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亲自指挥,26-29日,各编队先后由本土启航,预定于6月4日对中途岛发起进攻。
与山本相比,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当时只能凑集包括3艘航空母舰(舰载机230多架)、8艘巡洋舰和6艘战列舰在内的76艘军舰,无论在数量和进攻能力上都出于劣势。但幸运的是,由于美海军在1942年1月成功地从被击沉的日军潜艇中打捞到日军的密码本并破译了日本海军的"JN25密码",使尼米兹获悉了日军的行动计划。
4、5月间,在美军截获的日军通讯中,有一个"AF"名称出现的频率和次数明显增多,显然,这一代号表示某一重大的军事行动。罗奇福特少校领导的情报小组绞尽脑汁,终于在堆积如山的侦抄电文中找到一份关于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电报,电文曾提到"AF",说一架日军水上飞机需要在"AF"附近的一个小珊瑚岛上加油。因此罗奇福特推断,"AF"只能是指中途岛。为进一步证实这一推断的准确性,驻中途岛上美军奉命用浅显的明码拍发了一份作为诱饵的无线电报,谎称中途岛上的淡水设备发生了故障。果然不久,美军截获一份日军密电,电文中说:AF可能缺少淡水。一切真相大白了。罗奇福特小组以此为突破口,一下子破译了反映日军舰队作战计划的所有通讯。这样,尼米兹不仅清楚掌握了日军夺取中途岛的战略企图,而且还查明了其参战兵力、数量、进攻路线和作战时间,甚至连对方各舰长的名字都了如指掌。
为了保卫中途岛,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认真准备完成了迎击日军的作战准备。与此同时,日军也在进行周密的进攻准备,他们憧憬着第二次突袭"珍珠港"的胜利前景。
意义:经过中途岛海战,日本丧失了制空权和制海权,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中途岛海战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阿拉曼战役:蒙哥马利矮小结实的将军,长着一副鸟一样的相貌,他那高昂并略微带点鼻音的嗓子使人听起来不仅刺耳又有点不友善。他和隆美尔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一方面两人性格都很孤僻,在自己同行的将军中,敌人多于朋友;他们两人都很专横、傲慢,具有职业军人所特有的秉性。另一
方面他们两人在受到约束的情况下,都是既难以对付而又抗上的军官,可是在放手让
他们自由发挥的时候,却又是最优秀和最有独到见解的指挥官。两人都不吸烟、不喝烈性酒,都喜欢冬天的运动和注意保持身体健康。更为有趣的是,他们两人还都有一两件独具特色的装饰物。隆美尔的装饰物是他
的有机玻璃眼镜,而蒙哥马利的装饰物则是上面缀有团队徽章的澳大利亚丛林帽。两人都曾有过一段不太好的名声,隆美尔在孩提时代曾用放了辣椒的食物喂天鹅,并以
欣赏他们的痛苦为乐;蒙哥马利则在其军校生涯中享有典型恶霸名声。然而,在战场上,作为一名军人,他们两人的相同点已不复存在。隆美尔是一名正统的职业军人,并以随机应变的眼光和其深邃的洞察力而著称;蒙哥马利则是行为
古怪的人,他给他的士兵下达的命令是:“不论在哪里,发现德国人就打死他们。”在作战中隆美尔完全依靠自己的才智,而蒙哥马利却善于运用别人的智慧,依靠军事
力量来弥补任何计划中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