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课件【共38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课件【共38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15:48:03

文档简介


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1.莫斯科战役
(1)战况:
①1941年9月底,德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局势紧张。
②1941年12月初,严冬来临,苏军在朱可夫将军指挥下大举反攻,德军后撤。
(2)意义:
①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
②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2.斯大林格勒战役
(1)原因:
①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在东线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
②为夺取高加索,首先选择了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
(2)战况:
①防御:1942年7月战役开始,德军一度突入市区,苏联军民与德军展开巷战。
②反攻:苏军从南北两侧包围德军,1943年2月德军惨败。
(3)意义:
①规模: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
②地位: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对于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影响。
[特别提醒]
斯大林格勒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周围是广阔富饶的粮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该城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因此,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势必产生巨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影响。
二、中途岛战役
1.背景
(1)1942年4月,美国对日本的东京、横滨等城市进行轰炸,日本举国震动。
(2)日本决定进攻美国重要基地中途岛,诱出美国舰队主力,加以歼灭。
(3)美日双方兵力极为悬殊,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了解日军的作战计划。
2.战况
(1)1942年6月,日军向中途岛发动进攻。美军立刻发动进攻,重创日军。
(2)在海战中,日本4艘航空母舰被击沉,损失了300余架飞机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
3.影响
中途岛海战后,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特别关注]
中途岛海战中,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了解日军的作战计划,将有限的兵力集中于中途岛附近海域,伺机歼敌,这是美军以少胜多的重要原因,也充分反映了现代信息战的重要性。
三、阿拉曼战役
1.背景
1942年,北非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开罗告急。
2.战况
(1)1942年10月,英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发动反攻。
(2)德意军队处于劣势,被迫全线西撤。
3.影响
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了转折。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转折的意义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牢牢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2)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人民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一、斯大林格勒战役在二战中的地位如何?
1.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苏德战场上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德军在会战中损失惨重,是德国自开战以来所遭到的最沉重的打击。
2.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希特勒灭亡苏联进而称霸世界的企图,打击了德国的国际地位,其仆从国从此对希特勒的信心发生动摇,法西斯集团内部开始出现裂痕。
3.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增强了苏联军民迅速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信心。这次战役后,苏军掌握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并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4.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给世界人民以极大的鼓舞,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1.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是因为(  )
①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②德国是轴心国的中坚力量 ③这次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
④这次战役的胜利使苏联能抽出兵力参与其他战场作战 ⑤这次战役的胜利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
A.①②③⑤           B.①②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分析理解能力。应从苏德战场是二战中三大战场的主战场角度思考分析。③④⑤不能说明题干的要求。
答案:B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战争优势的转变及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1.二战初期,战争优势在德、意、日法西斯一方。其主要原因是英法集团长期以来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推行绥靖政策;法西斯在充分做好准备的前提下,发动了一系列的突然袭击,取得了暂时的军事优势。
2.1942~1943年,战争优势转到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一方。其原因是:
(1)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苏联和美国的参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空前团结,互相配合与支援。
(2)反法西斯联盟各国在人力、物力各方面都大大超过轴心国,而法西斯国家在战争初期人力、物力消耗巨大。
(3)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法西斯德国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4)1943年意大利投降,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5)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战役的胜利,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开始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2.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出现转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C.反法西斯国家的全面反攻
D.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解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
答案:A
高频考点
考查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活动
[示例] 20世纪两次大战中,中国政府都是参战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在一战期间,共有来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洲去做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中国最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参战?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该种方式参战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并由此说明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活动。第(1)问,参战的理由要注意分析中国方面的原因,也要分析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参战的方式及其理由注意结合当时中国的政局分析。第(2)问,由材料可知“英国请求中国救援”这一原因,由所学知识可知“保卫滇缅公路”这一原因;“作用”注意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高度认识其作用。
[答案] (1)理由:中国可借此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局面;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
方式:“劳工参战”。
原因:日本竭力反对中国直接派兵参战;英法在战争中人员死伤惨重,兵力、劳力短缺。
(2)直接原因:英国请求中国救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并作出了重大贡献。
图文探究
太平洋战争
探究目的
(1)知识层面:考查太平洋战争中的珍珠港事件和中途岛战役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及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探究示例]
材料一 
材料二 中途岛战役前,美国情报人员发现日军电报中频繁出现地点代号“AF”。为确认该地是中途岛,中途岛驻军用被日军破译的密码向美军司令部发出电报,抱怨岛上由于蒸馏水系统故障而缺乏淡水。不久,美军再次截获日军情报部门发给大本营的密电:AF缺乏淡水。AF的谜底终于被揭开。
[问题生成]
(1)有人认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2)中途岛海战美国为什么会以少胜多?结合现代战争的特点谈谈你的想法。
(3)中途岛海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探究思路]
本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重在所学知识和观点的实践运用。第(1)问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在太平洋战争之前就发生了变化;第(2)问注意中途岛海战美国取胜的重要因素是事先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伏击日本舰队;第(3)问主要回答中途岛战役在太平洋战场的地位和影响。
[尝试解答]
(1)不正确。理由:战争虽然起到了加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作用,但是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以加强对英国等国的援助;罗斯福与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等。
(2)美军破译了日军密码,掌握了日军作战计划,伏击日军取得重大成功。现代战争运用高科技手段,信息之争更加重要。
(3)中途岛海战后,太平洋战场的形势发生重大转折,美国易守为攻。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莫斯科保卫战被称为20世纪“一个冬天的神话”。其理由是(  )
①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③粉碎了希特勒闪击速胜的企图 ④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②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作用,排除含②的选项。
答案:D
2.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  )
①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②是德军对苏联发动重点进攻的产物 ③以德军的全面失败而告终 ④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有深远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破产的是莫斯科战役,排除含①的选项。
答案:B
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战场中,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反攻的是(  )
A.太平洋战场 B.苏德战场
C.北非战场 D.中国战场
解析: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是在1942年6月;苏德战场进入反攻是在1942年11月;北非战场进入反攻是在1942年10月;中国战场进入反攻是在1945年。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4.现在,中途岛海战已被设计成网络游戏,并为众多玩家所喜爱。当年这一战役(  )
A.使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B.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态势
D.是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失败的标志
解析:中途岛海战使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日本从此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美军转为进攻。
答案:C
5.观察右图中的传单,传单上一个日本士兵被困在一个孤岛上,无助地向四周张望。画中的文字是:“日本的飞机和军舰都到哪里去了。”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该传单的散发者最有可能是美军
B.散发该传单是为了瓦解日军士气和精神
C.该传单应印刷于中途岛海战之后
D.该传单预示着日军将逐步处于不利地位
解析:传单仅是宣传品,它不是实际战况的反映,C项的推断过于绝对化。
答案:C
6.关于1942年北非战场局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德军将领隆美尔率装甲部队增援利比亚意军,进逼埃及
B.德意军队因战线太长,给养出现困难
C.英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发动大规模反攻
D.德意军队被迫西撤,北非战场形势发生转折
解析:德军将领隆美尔率装甲部队增援利比亚的意军发生于1941年;B、C、D三项均发生于1942年,故选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第7题11分,第8题9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12年,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进攻俄国,9月14日占领莫斯科。但是,莫斯科经过一场大火已变成一座空城,10月13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冬天来临。拿破仑不得不决定撤退。在饥饿、寒冷和俄国军队的不断袭击下,法军伤亡惨重,仅剩几万人回到法国。
材料二 1941年,希特勒调集180万人,实施“台风”行动,要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可事与愿违,不仅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且11月3日,第一次降雪开始了,缺乏御寒装备的德军寸步难行。到12月初,气温已达到零下40摄氏度。德军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人员冻伤无数,苏军乘机反击,歼敌50余万,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请回答:
(1)在莫斯科,俄国军民对付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方法有何差别?(3分)
(2)莫斯科战役爆发时,欧洲战场呈现什么局势?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国际意义?(8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问,只要阅读材料,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第(2)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对付拿破仑:制造空城,利用严寒,诱敌深入,在敌人退却时不断袭击。对付希特勒:集中兵力,利用严寒,奋力抵抗。
(2)局势:德国军队征服北欧、西欧许多国家,锋芒正盛。丹麦、法国等国投降,唯有英国在顽强抵抗。
意义:消灭了法西斯军队,打击了其嚣张气焰;打乱了法西斯德国的战略部署,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
——孙中山
材料二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3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6分)
解析:本题围绕战争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考查。第(1)问,首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战争是人类恶性的产物,这个观点没有看到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第(2)问,凡尔登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性质不同,存在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
答案:(1)评价:认识到一战是人类“恶性”的体现;没有认识到战争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不同: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间非正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
原因: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苏军转入战略进攻;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本课测评
1.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苏联军民顽强抵抗;俄罗斯的严冬日平均气温在-35℃以下,缺乏御寒设备的德军寸步难行。
2.中途岛战役中美军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提示:日军分散了占绝对优势的兵力,而且日军战术陈旧,加上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了解日军的作战计划,将有限的兵力集中于中途岛附近海域,伺机歼敌。
二、学习延伸
请回答: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并试说明为什么。②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什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提示:①苏联军民誓死保卫家园,利用每一寸土地,与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德军的坦克失去优势。苏军占领了德军越来越多的飞机场,使德军无法进行空运,战时保障受到严重破坏。②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课件38张PPT。第三单元第6课新知预习·巧设计名师课堂·一点通高频考点·巧解密创新演练·大冲关课后习题解答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1.莫斯科战役
(1)战况:
①1941年9月底,德军向________发动进攻,局势紧张。
②1941年12月初,严冬来临,苏军在_________将军指挥下大举反攻,德军后撤。
(2)意义:
①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
②宣告德军“_________”的破产。莫斯科朱可夫闪电战2.斯大林格勒战役
(1)原因:
①_________战役后,德军在东线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
②为夺取高加索,首先选择了战略要地______________。
(2)战况:
①防御:_______年7月战役开始,德军一度突入市区,苏联军民与德军展开巷战。
②反攻:苏军从南北两侧包围德军,1943年2月德军惨败。 莫斯科斯大林格勒1942(3)意义:
①规模: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
②地位:使______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对于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影响。
[特别提醒]
斯大林格勒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周围是广阔富饶的粮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该城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因此,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势必产生巨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影响。苏德二、中途岛战役
1.背景
(1)1942年4月,美国对日本的______、横滨等城市进行轰炸,日本举国震动。
(2)日本决定进攻美国重要基地________,诱出美国舰队主力,加以歼灭。
(3)美日双方兵力极为悬殊,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了解日军的作战计划。东京中途岛2.战况
(1)1942年6月,日军向__________发动进攻。美军立刻发动进攻,重创日军。
(2)在海战中,日本4艘航空母舰被击沉,损失了300余架飞机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
3.影响
中途岛海战后,日本开始丧失________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中途岛太平洋[特别关注]
中途岛海战中,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了解日军的作战计划,将有限的兵力集中于中途岛附近海域,伺机歼敌,这是美军以少胜多的重要原因,也充分反映了现代信息战的重要性。三、阿拉曼战役
1.背景
1942年,北非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开罗告急。
2.战况
(1)1942年10月,英军在___________指挥下发动反攻。
(2)德意军队处于劣势,被迫全线西撤。
3.影响
_____战场的形势发生了转折。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转折的意义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牢牢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2)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人民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蒙哥马利北非一、斯大林格勒战役在二战中的地位如何?
1.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苏德战场上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德军在会战中损失惨重,是德国自开战以来所遭到的最沉重的打击。
2.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希特勒灭亡苏联进而称霸世界的企图,打击了德国的国际地位,其仆从国从此对希特勒的信心发生动摇,法西斯集团内部开始出现裂痕。3.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增强了苏联军民迅速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信心。这次战役后,苏军掌握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并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4.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给世界人民以极大的鼓舞,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1.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又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转折点,这是因为 (  )
①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②德国是轴心国的中坚
力量 ③这次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 ④这次
战役的胜利使苏联能抽出兵力参与其他战场作战 ⑤这次
战役的胜利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
A.①②③⑤      B.①②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分析理解能力。应从苏德战场是二战中三大战场的主战场角度思考分析。③④⑤不能说明题干的要求。
答案:B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战争优势的转变及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1.二战初期,战争优势在德、意、日法西斯一方。其主要原因是英法集团长期以来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推行绥靖政策;法西斯在充分做好准备的前提下,发动了一系列的突然袭击,取得了暂时的军事优势。2.1942~1943年,战争优势转到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一方。其原因是:
(1)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苏联和美国的参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空前团结,互相配合与支援。
(2)反法西斯联盟各国在人力、物力各方面都大大超过轴心国,而法西斯国家在战争初期人力、物力消耗巨大。(3)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法西斯德国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4)1943年意大利投降,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5)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战役的胜利,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开始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2.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出现转折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C.反法西斯国家的全面反攻
D.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解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力量,加
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
答案:A[示例] 20世纪两次大战中,中国政府都是参战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在一战期间,共有来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洲去做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中国最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参战?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该种方式参战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并由此说明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作用。[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活动。第(1)问,参战的理由要注意分析中国方面的原因,也要分析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参战的方式及其理由注意结合当时中国的政局分析。第(2)问,由材料可知“英国请求中国救援”这一原因,由所学知识可知“保卫滇缅公路”这一原因;“作用”注意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高度认识其作用。[答案] (1)理由:中国可借此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局面;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
方式:“劳工参战”。
原因:日本竭力反对中国直接派兵参战;英法在战争中人员死伤惨重,兵力、劳力短缺。
(2)直接原因:英国请求中国救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并作出了重大贡献。[探究示例]
材料一  材料二 中途岛战役前,美国情报人员发现日军电报中频繁出现地点代号“AF”。为确认该地是中途岛,中途岛驻军用被日军破译的密码向美军司令部发出电报,抱怨岛上由于蒸馏水系统故障而缺乏淡水。不久,美军再次截获日军情报部门发给大本营的密电:AF缺乏淡水。AF的谜底终于被揭开。[问题生成]
(1)有人认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2)中途岛海战美国为什么会以少胜多?结合现代战争的特点谈谈你的想法。
(3)中途岛海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探究思路]
本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重在所学知识和观点的实践运用。第(1)问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在太平洋战争之前就发生了变化;第(2)问注意中途岛海战美国取胜的重要因素是事先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伏击日本舰队;第(3)问主要回答中途岛战役在太平洋战场的地位和影响。[尝试解答]
(1)不正确。理由:战争虽然起到了加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作用,但是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以加强对英国等国的援助;罗斯福与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等。
(2)美军破译了日军密码,掌握了日军作战计划,伏击日军取得重大成功。现代战争运用高科技手段,信息之争更加重要。
(3)中途岛海战后,太平洋战场的形势发生重大转折,美国易守为攻。点击下图片进入“创新演练·大冲关”一、本课测评
1.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苏联军民顽强抵抗;俄罗斯的严冬日平均气温在-35℃以下,缺乏御寒设备的德军寸步难行。
2.中途岛战役中美军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提示:日军分散了占绝对优势的兵力,而且日军战术陈旧,加上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了解日军的作战计划,将有限的兵力集中于中途岛附近海域,伺机歼敌。二、学习延伸
请回答: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并试说明为什么。②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什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提示:①苏联军民誓死保卫家园,利用每一寸土地,与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德军的坦克失去优势。苏军占领了德军越来越多的飞机场,使德军无法进行空运,战时保障受到严重破坏。②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