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应答
第1课时 人体的免疫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学习目标] 1.通过归纳法,概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2.通过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的分析,结合实例,说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培养社会责任。3.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人体的免疫系统
1.免疫:主要是指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
2.免疫系统的组成
3.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
(3)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4.人体的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一切免疫防御能力的基础)、特异性免疫。
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1.概念:是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病原体相互作用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也是生来就具有的,能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免疫功能。
2.组成:机体的屏障结构、细胞成分和体液成分等。
(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屏障结构。
①组成:皮肤、黏膜及其附属腺体等。
②作用:
(2)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成分。
(3)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体液成分。
判断正误
(1)免疫活性物质并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
【答案】 √
(2)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答案】 ×
【提示】 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只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不是产生场所。
(3)溶菌酶、干扰素和补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
【答案】 √
(4)皮肤汗腺分泌的乳酸和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可以抑制细菌、真菌生长。( )
【答案】 √
(5)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 )
【答案】 √
(6)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 )
【答案】 ×
【提示】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
(7)非特异性免疫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
【答案】 ×
【提示】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能代代遗传,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
(8)免疫细胞就是淋巴细胞。( )
【答案】 ×
【提示】 免疫细胞不一定是淋巴细胞,如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就不是淋巴细胞。
任务一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探究 免疫系统的组成
资料1:人体在健康状态下,感受不到免疫器官异样,当机体受病原体感染患病后,会有患病症状表现,医院里医生通常会检查患者的扁桃体。
(1)医生为什么要检查患者的扁桃体 扁桃体肿大意味着什么
【提示】 扁桃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具有防御功能,医生通过检查扁桃体能够初步判断患者的患病情况。扁桃体肿大意味着患者有炎症,说明免疫系统正在与病原体作斗争。
(2)除扁桃体肿大外,有时也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这说明什么
【提示】 淋巴结肿大意味着淋巴结或其周围组织器官有炎症,这说明淋巴结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作战”的战场。
(3)除了上面两个免疫器官你还知道哪些免疫器官 你知道的免疫细胞有哪些
【提示】 还有骨髓、胸腺、脾等;免疫细胞有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资料2:识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4)B细胞、T细胞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 B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形成和发育成熟,T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形成后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5)各种免疫细胞来源相同,但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不同,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分析,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 从细胞水平分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从分子水平分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核心归纳
(1)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均属于分泌蛋白,其形成过程须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
(2)溶菌酶≠溶酶体酶。溶菌酶存在于细胞外液和泪液、唾液等外分泌液中,溶酶体酶存在于溶酶体内。二者都能降解细菌。
典型例题
1.(2024·常州联考)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细胞就是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
[B]T细胞在骨髓中产生,在胸腺中成熟
[C]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都位于免疫器官内
[D]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答案】 B
【解析】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主要分布于免疫器官内;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能分泌多种免疫活性物质。
2.下列有关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被病原体侵染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时可能导致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
[B]T细胞与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不同的
[C]免疫器官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D]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答案】 D
【解析】 不是所有的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如扁桃体、淋巴结等不产生免疫细胞。
任务二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有人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资料2: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肠蠕动等,可将停留在黏膜表面的病原体驱赶出体外。
资料3:当狗发生意外创伤的时候,会用自己的舌头舔舐伤口。
资料4:皮肤破损后,往往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如疼痛、发红、肿胀等,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流脓。
(1)资料1中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说明了什么
【提示】 皮肤可以分泌杀菌或抑菌物质,从而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2)资料1、2中涉及的机体的外部屏障有哪些
【提示】 皮肤、黏膜。
(3)资料3中狗用舌头舔舐伤口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利用唾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细菌,从而避免病原体的感染。
(4)上述体现的免疫应答是哪种 它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特点: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病原体相互作用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也是生来就具有的,能稳定遗传给后代的。
典型例题
3.下列关于非特异性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一切免疫防御能力的基础
[B]皮肤汗腺分泌的乳酸是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体液成分
[C]皮肤和黏膜都是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屏障结构
[D]吞噬细胞能够穿出毛细血管吞噬病原体是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答案】 B
【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一切免疫防御能力的基础;皮肤汗腺分泌的乳酸是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屏障结构,汗液不属于体液;皮肤、黏膜及其附属腺体都是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能够穿出毛细血管吞噬病原体是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4.(2025·盐城月考)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死部分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合成并释放
【答案】 D
【解析】 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部分病原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抗体和细胞因子等,其中溶菌酶可以由多种细胞分泌,如唾液腺细胞。
随堂检测反馈
1.(2025·盐城期中)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伤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菌酶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B细胞和T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相同
[C]人体消化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
[D]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包括组成皮肤、黏膜等的上皮细胞,以及各种吞噬细胞等
【答案】 D
【解析】 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B细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人体消化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
2.(2025·苏州期中)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B]人体内免疫细胞只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
[C]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
[D]抗体、补体、干扰素等免疫活性物质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体液成分
【答案】 C
【解析】 人体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除了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有分布外,血液中也有免疫细胞分布;抗体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
3.(2025·镇江月考)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道黏膜能抵抗百日咳杆菌入侵,其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B]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溶菌酶能起到杀灭百日咳杆菌的作用
[C]机体清除侵入的百日咳杆菌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
[D]清除百日咳杆菌离不开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等淋巴细胞
【答案】 D
【解析】 呼吸道黏膜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能抵抗病原体入侵;很多细胞都能产生溶菌酶,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起到杀灭百日咳杆菌的作用;机体清除侵入的百日咳杆菌,这是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的表现,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它不是淋巴细胞,B细胞和T细胞是淋巴细胞。
4.(多选)(2025·徐州调研)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有( )
[A]“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
[B]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生来就有,能稳定遗传给后代
[C]脾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B细胞和T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
[D]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AC
【解析】 消化道中的黏膜和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B细胞和T细胞是在骨髓中生成的,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而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5.某科研小组给实验小鼠接种致病菌E,构建了细菌性腹泻模型小鼠,用于某复方草药的药效实验。结果表明:该草药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提高IgG等抗体的分泌量。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病菌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的身体屏障是 。
(2)初次接种致病菌E后,吞噬细胞可对致病菌E进行吞噬,被吞入吞噬细胞内的致病菌E可被 这一细胞器处理。
(3)从接种致病菌E到小鼠痊愈的过程,免疫系统主要发挥了 功能。
【答案】 (1)皮肤、黏膜及其附属腺体 (2)溶酶体 (3)防御
【解析】 (2)初次接种致病菌E后,进入吞噬细胞内的致病菌E可被溶酶体处理,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水解酶可以将病原体水解。
(3)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清除入侵体内的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主要发挥了防御功能。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当我们体内上呼吸道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这些现象都与免疫系统有关。
(1)上呼吸道有炎症时,参与的免疫器官有哪些
【提示】 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等。
(2)上呼吸道有炎症时,为什么腹股沟等部位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
【提示】 炎症因子会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腹股沟等部位,引起免疫反应,出现淋巴结肿大。
课时作业
(时间:30分钟 分值:60分)
第1~8题每题3分,第9~12题每题6分,共计48分。
基础对点练
知识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溶菌酶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答案】 B
【解析】 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也可产生溶菌酶。
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B]造血干细胞留在骨髓中分化形成B细胞
[C]吞噬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免疫细胞集中分布在淋巴和血浆中
【答案】 D
【解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造血干细胞留在骨髓中保留了分化能力,可以分化形成B细胞;吞噬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免疫细胞集中分布在免疫器官中。
3.(2025·南京期中)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髓、胸腺和淋巴结都属于免疫器官
[B]扁桃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C]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 A
【解析】 骨髓、胸腺和淋巴结都属于免疫器官,骨髓是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免疫细胞生成、成熟的场所主要是骨髓和胸腺,扁桃体是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例如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细胞等非免疫细胞产生。
4.(2025·无锡期中)免疫调节是人体内的“护卫队”,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常见的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B]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二者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C]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后者针对性强
[D]人体识别并清除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答案】 A
【解析】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物质,如泪腺细胞也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骨髓中产生,胸腺中成熟)和B细胞(骨髓中产生、骨髓中成熟),二者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针对性强;人体识别并清除侵入人体的病菌,是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的体现。
5.(2025·无锡期中)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B]各类白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
[C]细胞因子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D]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的杀菌物质抑制细菌生长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答案】 D
【解析】 免疫器官,如胸腺、骨髓、淋巴结等,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在白细胞中,淋巴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而其他白细胞,如吞噬细胞等,则主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因子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的杀菌物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6.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B]抗体、细胞因子、溶酶体酶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抗体的产生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有关
[D]唾液、泪液和体液中的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 B
【解析】 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都是免疫活性物质;溶酶体酶在溶酶体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抗体是分泌蛋白,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有关;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在唾液、泪液和体液中均有分布。
知识点2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7.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屏障结构及作用的是( )
①胃酸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巨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A]④⑤ [B]②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
【答案】 C
【解析】 巨噬细胞的内吞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成分。
8.下列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C]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一般来说作用不大
【答案】 A
【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能够遗传;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如巨噬细胞能识别抗原;非特异性免疫对免疫调节有重要作用,大部分病原体能被非特异性免疫阻挡或消灭。
综合提升练
9.(2025·镇江月考)免疫系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不依赖于免疫细胞
[B]皮肤阻挡细菌进入人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是通过遗传获得的,针对特定抗原起作用
[D]仅靠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即可清除入侵人体的病原体
【答案】 B
【解析】 免疫细胞中的吞噬细胞会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皮肤阻挡细菌进入人体,不针对特定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不是通过遗传获得的,而是后天与抗原物质接触后产生的;清除入侵人体的病原体需要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发挥作用,仅靠特异性免疫是不够的。
10.(2025·南京期中)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受伤后用舌头舔舐伤口可以杀菌是由于唾液中含有溶菌酶
[B]儿童易患皮癣等疾病与其皮脂腺功能发育不良、脂肪酸分泌量少有关
[C]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是一切免疫防御能力的基础
[D]人体免疫系统能够监控并清除衰老和癌变的细胞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答案】 D
【解析】 溶菌酶属于杀菌物质,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所以动物受伤后用舌头舔舐伤口可以杀菌;儿童皮脂腺功能发育不良、脂肪酸分泌量少导致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弱,从而易患皮癣等疾病;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是一切免疫防御能力的基础;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针对的是外界病原体等的入侵。
11.(多选)(2025·扬州期中)抗体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一类免疫球蛋白。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有( )
[A]胰岛B细胞也能合成并分泌抗体
[B]抗体与细胞因子、补体、溶菌酶等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某种抗体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可与各种抗原结合
[D]抗体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参与
【答案】 AC
【解析】 胰岛B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胰岛素但不能合成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不能与各种抗原结合。
12.(多选)(2025·徐州调研)干扰素(IFN)是哺乳动物细胞受病毒等刺激后产生的一类具有高度活性的蛋白质。下图为人体细胞产生的干扰素作用于邻近细胞,并刺激邻近细胞产生AVP分子和MHC分子,进而发挥抗病毒的免疫调节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A]病毒侵入细胞说明细胞质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相对的
[B]细胞器甲将病毒变为短肽碎片和RNA,甲可能为溶酶体
[C]AVP分子可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和促进细胞降解病毒RNA
[D]产生MHC分子的细胞可能为浆细胞,物质a是细胞因子
【答案】 ABC
【解析】 细胞质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但某些病毒也能侵入细胞,说明细胞质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溶酶体中存在很多水解酶,溶酶体的作用之一是能够吞噬分解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细胞器甲将病毒变为短肽碎片和RNA,因此细胞器甲可能是溶酶体;干扰素可以刺激邻近细胞的细胞核产生AVP分子,AVP分子抑制核糖体功能,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同时促进病毒RNA降解;图中MHC分子可以将病毒的短肽碎片呈递到细胞质膜表面,并可以被T细胞表面物质a识别,物质a为抗原受体。
13.(12分)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鸟类的蛋清、哺乳动物的泪液和唾液等液体中都含有此酶。溶菌酶可作为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天然抗感染物质应用于医学等领域。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溶菌酶是一种高效抗菌剂,可以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它主要是在人体的 免疫中发挥作用。
(2)研究人员通常从鸡蛋清中提取溶菌酶,由此可知溶菌酶的化学本质是 。为了 ,提取操作的全过程需在低温下进行。在溶菌酶的作用下,细菌细胞因渗透吸水而涨破,据此推测其抗菌机理是 。
【答案】 (每空3分)
(1)非特异性
(2)蛋白质 保持溶菌酶的生物活性 溶菌酶催化水解细菌细胞壁
【解析】 (1)溶菌酶是一种高效抗菌剂,可以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它主要是在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2)溶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低温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所以为了保持溶菌酶的生物活性,提取操作的全过程需在低温下进行。溶菌酶能催化水解细菌细胞壁,所以在溶菌酶的作用下,失去细胞壁的细菌细胞因渗透吸水而涨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
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应答
第1课时 人体的免疫系统和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三章 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
1.通过归纳法,概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2.通过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的分析,结合实例,说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培养社会责任。3.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人体的免疫系统
1.免疫:主要是指机体对抗 的能力。
2.免疫系统的组成
病原体
淋巴结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
抗体
溶菌酶
3.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 、 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是参与 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
(3)免疫活性物质:由 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4.人体的免疫功能: (一切免疫 能力的基础)、
。
生成
成熟
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防御
特异性免疫
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1.概念:是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病原体相互作用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也是 就具有的,能 给后代的免疫功能。
2.组成:机体的 、 成分和体液成分等。
(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屏障结构。
①组成:皮肤、黏膜及其附属腺体等。
生来
稳定遗传
屏障结构
细胞
②作用:
杀菌物质
正常菌群
(2)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成分。
吞噬
(3)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体液成分。
蛋白质
灭活病毒
细菌细胞分裂
判断正误
(1)免疫活性物质并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
√
(2)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提示】 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只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不是产生场所。
×
(3)溶菌酶、干扰素和补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
√
(4)皮肤汗腺分泌的乳酸和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可以抑制细菌、真菌生长。( )
√
(5)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 )
√
(6)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 )
【提示】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
×
(7)非特异性免疫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
×
【提示】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能代代遗传,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
(8)免疫细胞就是淋巴细胞。( )
【提示】 免疫细胞不一定是淋巴细胞,如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就不是淋巴细胞。
×
任务一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探究 免疫系统的组成
资料1:人体在健康状态下,感受不到免疫器官异样,当机体受病原体感染患病后,会有患病症状表现,医院里医生通常会检查患者的扁桃体。
(1)医生为什么要检查患者的扁桃体 扁桃体肿大意味着什么
【提示】 扁桃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具有防御功能,医生通过检查扁桃体能够初步判断患者的患病情况。扁桃体肿大意味着患者有炎症,说明免疫系统正在与病原体作斗争。
(2)除扁桃体肿大外,有时也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这说明什么
【提示】 淋巴结肿大意味着淋巴结或其周围组织器官有炎症,这说明淋巴结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作战”的战场。
(3)除了上面两个免疫器官你还知道哪些免疫器官 你知道的免疫细胞有哪些
【提示】 还有骨髓、胸腺、脾等;免疫细胞有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资料2:识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 B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形成和发育成熟,T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形成后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4)B细胞、T细胞是如何产生的
(5)各种免疫细胞来源相同,但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不同,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分析,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 从细胞水平分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从分子水平分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均属于分泌蛋白,其形成过程须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
(2)溶菌酶≠溶酶体酶。溶菌酶存在于细胞外液和泪液、唾液等外分泌液中,溶酶体酶存在于溶酶体内。二者都能降解细菌。
「核心归纳」
「典型例题」
1.(2024·常州联考)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细胞就是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
[B]T细胞在骨髓中产生,在胸腺中成熟
[C]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都位于免疫器官内
[D]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B
【解析】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主要分布于免疫器官内;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能分泌多种免疫活性物质。
2.下列有关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被病原体侵染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时可能导致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
[B]T细胞与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不同的
[C]免疫器官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D]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D
【解析】 不是所有的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如扁桃体、淋巴结等不产生免疫细胞。
任务二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有人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资料2: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肠蠕动等,可将停留在黏膜表面的病原体驱赶出体外。
资料3:当狗发生意外创伤的时候,会用自己的舌头舔舐伤口。
资料4:皮肤破损后,往往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如疼痛、发红、肿胀等,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流脓。
(1)资料1中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说明了什么
【提示】 皮肤可以分泌杀菌或抑菌物质,从而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2)资料1、2中涉及的机体的外部屏障有哪些
【提示】 皮肤、黏膜。
(3)资料3中狗用舌头舔舐伤口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利用唾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细菌,从而避免病原体的感染。
(4)上述体现的免疫应答是哪种 它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特点: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病原体相互作用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也是生来就具有的,能稳定遗传给后代的。
「典型例题」
3.下列关于非特异性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一切免疫防御能力的基础
[B]皮肤汗腺分泌的乳酸是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体液成分
[C]皮肤和黏膜都是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屏障结构
[D]吞噬细胞能够穿出毛细血管吞噬病原体是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B
【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一切免疫防御能力的基础;皮肤汗腺分泌的乳酸是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屏障结构,汗液不属于体液;皮肤、黏膜及其附属腺体都是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能够穿出毛细血管吞噬病原体是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4.(2025·盐城月考)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死部分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合成并释放
D
【解析】 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部分病原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抗体和细胞因子等,其中溶菌酶可以由多种细胞分泌,如唾液腺细胞。
思维导图
随堂检测反馈
1.(2025·盐城期中)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伤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菌酶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B细胞和T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相同
[C]人体消化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
[D]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包括组成皮肤、黏膜等的上皮细胞,以及各种吞噬细胞等
D
【解析】 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B细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人体消化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
2.(2025·苏州期中)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B]人体内免疫细胞只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
[C]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
[D]抗体、补体、干扰素等免疫活性物质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体液成分
C
【解析】 人体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除了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有分布外,血液中也有免疫细胞分布;抗体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
3.(2025·镇江月考)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道黏膜能抵抗百日咳杆菌入侵,其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B]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溶菌酶能起到杀灭百日咳杆菌的作用
[C]机体清除侵入的百日咳杆菌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
[D]清除百日咳杆菌离不开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等淋巴细胞
D
【解析】 呼吸道黏膜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能抵抗病原体入侵;很多细胞都能产生溶菌酶,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起到杀灭百日咳杆菌的作用;机体清除侵入的百日咳杆菌,这是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的表现,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它不是淋巴细胞,B细胞和T细胞是淋巴细胞。
4.(多选)(2025·徐州调研)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有( )
[A]“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
[B]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生来就有,能稳定遗传给后代
[C]脾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B细胞和T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
[D]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AC
【解析】 消化道中的黏膜和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B细胞和T细胞是在骨髓中生成的,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而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5.某科研小组给实验小鼠接种致病菌E,构建了细菌性腹泻模型小鼠,用于某复方草药的药效实验。结果表明:该草药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提高IgG等抗体的分泌量。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病菌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的身体屏障是
。
皮肤、黏膜及其
附属腺体
(2)初次接种致病菌E后,吞噬细胞可对致病菌E进行吞噬,被吞入吞噬细胞内的致病菌E可被 这一细胞器处理。
溶酶体
【解析】 (2)初次接种致病菌E后,进入吞噬细胞内的致病菌E可被溶酶体处理,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水解酶可以将病原体水解。
(3)从接种致病菌E到小鼠痊愈的过程,免疫系统主要发挥了 功能。
防御
【解析】 (3)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清除入侵体内的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主要发挥了防御功能。
联系实际 迁移应用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当我们体内上呼吸道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这些现象都与免疫系统有关。
(1)上呼吸道有炎症时,参与的免疫器官有哪些
【提示】 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等。
(2)上呼吸道有炎症时,为什么腹股沟等部位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
【提示】 炎症因子会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腹股沟等部位,引起免疫反应,出现淋巴结肿大。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应答
第1课时 人体的免疫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课时作业
(时间:30分钟 分值:60分)
第1~8题每题3分,第9~12题每题6分,共计48分。
基础对点练
知识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溶菌酶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答案】 B
【解析】 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也可产生溶菌酶。
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B]造血干细胞留在骨髓中分化形成B细胞
[C]吞噬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免疫细胞集中分布在淋巴和血浆中
【答案】 D
【解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造血干细胞留在骨髓中保留了分化能力,可以分化形成B细胞;吞噬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免疫细胞集中分布在免疫器官中。
3.(2025·南京期中)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髓、胸腺和淋巴结都属于免疫器官
[B]扁桃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C]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 A
【解析】 骨髓、胸腺和淋巴结都属于免疫器官,骨髓是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免疫细胞生成、成熟的场所主要是骨髓和胸腺,扁桃体是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例如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细胞等非免疫细胞产生。
4.(2025·无锡期中)免疫调节是人体内的“护卫队”,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常见的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B]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二者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C]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后者针对性强
[D]人体识别并清除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答案】 A
【解析】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物质,如泪腺细胞也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骨髓中产生,胸腺中成熟)和B细胞(骨髓中产生、骨髓中成熟),二者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针对性强;人体识别并清除侵入人体的病菌,是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的体现。
5.(2025·无锡期中)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B]各类白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
[C]细胞因子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D]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的杀菌物质抑制细菌生长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答案】 D
【解析】 免疫器官,如胸腺、骨髓、淋巴结等,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在白细胞中,淋巴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而其他白细胞,如吞噬细胞等,则主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因子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的杀菌物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6.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B]抗体、细胞因子、溶酶体酶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抗体的产生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有关
[D]唾液、泪液和体液中的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 B
【解析】 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都是免疫活性物质;溶酶体酶在溶酶体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抗体是分泌蛋白,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有关;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在唾液、泪液和体液中均有分布。
知识点2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7.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屏障结构及作用的是( )
①胃酸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巨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A]④⑤ [B]②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
【答案】 C
【解析】 巨噬细胞的内吞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成分。
8.下列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C]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一般来说作用不大
【答案】 A
【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能够遗传;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如巨噬细胞能识别抗原;非特异性免疫对免疫调节有重要作用,大部分病原体能被非特异性免疫阻挡或消灭。
综合提升练
9.(2025·镇江月考)免疫系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不依赖于免疫细胞
[B]皮肤阻挡细菌进入人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是通过遗传获得的,针对特定抗原起作用
[D]仅靠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即可清除入侵人体的病原体
【答案】 B
【解析】 免疫细胞中的吞噬细胞会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皮肤阻挡细菌进入人体,不针对特定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不是通过遗传获得的,而是后天与抗原物质接触后产生的;清除入侵人体的病原体需要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发挥作用,仅靠特异性免疫是不够的。
10.(2025·南京期中)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受伤后用舌头舔舐伤口可以杀菌是由于唾液中含有溶菌酶
[B]儿童易患皮癣等疾病与其皮脂腺功能发育不良、脂肪酸分泌量少有关
[C]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是一切免疫防御能力的基础
[D]人体免疫系统能够监控并清除衰老和癌变的细胞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答案】 D
【解析】 溶菌酶属于杀菌物质,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所以动物受伤后用舌头舔舐伤口可以杀菌;儿童皮脂腺功能发育不良、脂肪酸分泌量少导致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弱,从而易患皮癣等疾病;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是一切免疫防御能力的基础;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针对的是外界病原体等的入侵。
11.(多选)(2025·扬州期中)抗体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一类免疫球蛋白。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有( )
[A]胰岛B细胞也能合成并分泌抗体
[B]抗体与细胞因子、补体、溶菌酶等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某种抗体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可与各种抗原结合
[D]抗体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参与
【答案】 AC
【解析】 胰岛B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胰岛素但不能合成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不能与各种抗原结合。
12.(多选)(2025·徐州调研)干扰素(IFN)是哺乳动物细胞受病毒等刺激后产生的一类具有高度活性的蛋白质。下图为人体细胞产生的干扰素作用于邻近细胞,并刺激邻近细胞产生AVP分子和MHC分子,进而发挥抗病毒的免疫调节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A]病毒侵入细胞说明细胞质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相对的
[B]细胞器甲将病毒变为短肽碎片和RNA,甲可能为溶酶体
[C]AVP分子可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和促进细胞降解病毒RNA
[D]产生MHC分子的细胞可能为浆细胞,物质a是细胞因子
【答案】 ABC
【解析】 细胞质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但某些病毒也能侵入细胞,说明细胞质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溶酶体中存在很多水解酶,溶酶体的作用之一是能够吞噬分解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细胞器甲将病毒变为短肽碎片和RNA,因此细胞器甲可能是溶酶体;干扰素可以刺激邻近细胞的细胞核产生AVP分子,AVP分子抑制核糖体功能,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同时促进病毒RNA降解;图中MHC分子可以将病毒的短肽碎片呈递到细胞质膜表面,并可以被T细胞表面物质a识别,物质a为抗原受体。
13.(12分)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鸟类的蛋清、哺乳动物的泪液和唾液等液体中都含有此酶。溶菌酶可作为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天然抗感染物质应用于医学等领域。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溶菌酶是一种高效抗菌剂,可以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它主要是在人体的 免疫中发挥作用。
(2)研究人员通常从鸡蛋清中提取溶菌酶,由此可知溶菌酶的化学本质是 。为了 ,提取操作的全过程需在低温下进行。在溶菌酶的作用下,细菌细胞因渗透吸水而涨破,据此推测其抗菌机理是 。
【答案】 (每空3分)
(1)非特异性
(2)蛋白质 保持溶菌酶的生物活性 溶菌酶催化水解细菌细胞壁
【解析】 (1)溶菌酶是一种高效抗菌剂,可以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它主要是在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2)溶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低温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所以为了保持溶菌酶的生物活性,提取操作的全过程需在低温下进行。溶菌酶能催化水解细菌细胞壁,所以在溶菌酶的作用下,失去细胞壁的细菌细胞因渗透吸水而涨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