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第一节第2课时特异性免疫应答(课件+学案+课时作业含答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第一节第2课时特异性免疫应答(课件+学案+课时作业含答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9 22:39:48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第2课时 特异性免疫应答
1.构建细胞免疫的过程,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资料搜集与小组讨论阐述免疫抑制剂的原理和应用。3.说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及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4.宣传疫苗接种在控制传染病方面的应用。
一、特异性免疫应答
1.抗原:可诱发 免疫应答的物质。
2.特异性免疫:指机体针对某种 的病原体,由 参与的免疫应答。
3.淋巴细胞的来源和种类
(1)来源:骨髓中的 。
(2)B细胞在 中形成和发育成熟;T细胞在骨髓中形成后迁移至
中发育成熟。
特异性
特定
特异性免疫细胞
造血干细胞
骨髓
胸腺
4.抗原提呈细胞
(1)功能:将抗原 后展示于细胞质膜表面供辅助T细胞识别。
(2)种类:吞噬细胞、 的宿主细胞等。
二、体液免疫
1.概念:主要通过产生 实现免疫应答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抗体:是指在抗原刺激下由 合成和分泌的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活性成分。
加工处理
被病毒感染
抗体
浆细胞
3.过程
(1)①为 刺激过程,即病原体的抗原与B细胞表面特定的 相结合。
(2)②为抗原提呈过程,即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后展示于细胞质膜表面供 识别。
抗原
受体
辅助T细胞
(3)③为活化的辅助T细胞分泌 等作用于B细胞。
(4)④为活化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 和浆细胞的过程,其中 可以产生抗体。
三、细胞免疫及其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1.概念:通过 实现免疫应答的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白介素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T细胞
2.基本过程
记忆T细胞

介素
激活
细胞毒性T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1) 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关键性作用:既参与B细胞的活化,也参与 细胞的活化。
(2)侵入细胞病原体的消灭。
①需要 细胞发动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
②体液免疫产生的 和暴露出来的抗原发生作用,进一步参与消灭抗原。
4.免疫系统的功能: 、 功能。
辅助T
细胞毒性T
细胞毒性T
抗体
防御
监控和清除
四、免疫制剂
1.概念:是指依据 原理,人工生产的具有免疫作用的 ,接种后可使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2.人工主动免疫
(1)概念: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向机体输入 物质(如疫苗),刺激机体主动产生 免疫力,主要用于疾病的特异性预防。
免疫学
生物制品
抗原性
特异性
(2)疫苗。
完整
免疫应答
3.人工被动免疫
(1)概念:通过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 的免疫血清或 等免疫制剂,使机体及时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免疫方式称为人工被动免疫。
(2)特点:产生作用 ,但维持时间较 。
(3)抗毒素:用细菌外毒素或 使动物发生免疫应答所制备的免疫血清,具有中和外毒素毒性的作用。
(4)人免疫球蛋白制剂:含有 的免疫制剂。
抗体
细胞因子


类毒素
抗体
五、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1.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 。
2.实例
(1)紧张和精神压力可 免疫性疾病的进程, 也会促使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免疫细胞带有能接受各种激素信号的受体:很多 激素可通过相应受体减弱免疫反应;生长激素、 、 等则可增强免疫反应。
相互作用
相互协调
加速
内分泌失调
类固醇类
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
判断正误
(1)与流感病毒不同,细菌侵入机体后不会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反应。
(  )
【提示】 细菌等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也会如病毒一样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反应。
×
(2)淋巴细胞的形成都需要抗原的刺激。(  )
×
【提示】 由造血干细胞形成淋巴细胞的过程不需要抗原刺激。
(3)在白介素的作用下,B细胞就可以活化进行增殖、分化。(  )
【提示】 B细胞的增殖、分化除了需要白介素外,还需要与抗原结合。
×
(4)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  )
×
【提示】 T细胞包括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5)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直接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  )
【提示】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不会直接消灭抗原。
×
(6)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

(7)免疫监控和清除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我调节。(  )
×
【提示】 免疫监控和清除是指机体监控并清除人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和部分癌变的细胞。
(8)注射过流感疫苗后,就不会再患感冒。(  )
【提示】 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因此注射过流感疫苗后,也可能会再患感冒。
×
(9)人工主动免疫重在预防,人工被动免疫重在应急治疗。(  )

(10)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相比,安全性更好,但往往需要加强免疫。(  )

任务一 分析体液免疫
探究1 分析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下图表示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请据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Ⅰ、Ⅱ、Ⅲ分别是什么细胞 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指什么细胞
【提示】 细胞Ⅰ、Ⅱ、Ⅲ分别是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题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指吞噬细胞。
(2)抗原提呈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
(3)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什么 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提示】 题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其主要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标记病原体。
(4)体液免疫中促进B细胞活化并增殖分化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 抗原与B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以及激活的辅助T细胞分泌的白介素等细胞因子的作用。
(5)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提示】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辅助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
(6)浆细胞能识别抗原吗 为什么
【提示】 不能。浆细胞质膜表面没有识别抗原的受体。
探究2 分析二次免疫,提高模型分析能力
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会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图中抗体浓度变化曲线为a,患病程度变化曲线为b。据此回答:
(1)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免疫系统的主要反应是什么
【提示】 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2)与初次免疫相比,概括图中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
【提示】 二次免疫反应速度更快、抗体浓度更高、免疫程度更强,所以患病程度低。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核心归纳」
项目 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 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 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点 无特异性、作用弱 有特异性、作用强
基础 皮肤、黏膜、吞噬细胞以及体液中的杀菌或抑菌物质 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联系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免疫
2.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区别
主要区别 初次免疫 二次免疫
浆细胞的
来源不同 浆细胞是由B细胞分化形成的 不仅B细胞能分化成浆细胞,记忆B细胞还能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
反应速度
不同 从抗原侵入至B细胞接受刺激所花时间较长 记忆B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
反应强度
不同 反应较快、抗体数量相对第二次少 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的数量更多
「典型例题」
1.(2025·盐城月考)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是细胞②、细胞③、细胞④和细胞⑤
[B]过程Ⅱ需要细胞质膜糖蛋白、糖脂的参与,过程Ⅶ主要发生在靶细胞内
[C]细胞③的增殖、分化需要细胞②产生的细胞因子及抗原共同作用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人体消灭该抗原主要依靠细胞⑤的增殖、分化
C
【解析】 ⑤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过程Ⅱ是抗原的识别,需要细胞质膜上糖蛋白、 糖脂的参与。Ⅶ表示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B细胞(细胞③)接受抗原的刺激后,在细胞因子(辅助T细胞产生)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细胞⑤表示浆细胞,而细胞④表示记忆B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细胞④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2.下图表示某一健康人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表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疫苗不同
[B]d时间是再次接种引发的二次免疫反应
[C]产生甲、乙抗体的浆细胞不同
[D]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B
【解析】 题图中a与d时间注射疫苗后,抗体量都从0开始增加,说明两次注射的疫苗不同,即d时间注射疫苗后引发的免疫为初次免疫反应;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定的抗体,由于a与d时间注射的疫苗不同,故甲抗体和乙抗体为不同的抗体,即产生甲、乙抗体的浆细胞不同;据题图可知,甲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乙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说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可能有较大差异。
任务二 分析细胞免疫
病毒只有侵入细胞才能够增殖,而有一些致病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也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抗体对它们就无能为力了,就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
(1)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需要哪些条件
【提示】 靶细胞提呈抗原、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T细胞分泌)的刺激。
(2)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属于哪种细胞死亡方式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将抗原彻底消灭吗
【提示】 细胞凋亡。不能,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到体液中的抗原最终需要由体液免疫或其他细胞来清除。
(3)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由什么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记忆T细胞呢
【提示】 两者均可由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4)流感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后,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哪些作用
【提示】 ①识别被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并增殖分化为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②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肿胀、溶解、死亡。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核心归纳」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参与
细胞 B细胞、抗原提呈细胞、辅助T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等 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辅助T细胞、记忆T细胞等
作用
对象 侵入内环境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
作用
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联系 二者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
①对内环境中的抗原及其释放的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②对进入细胞内的抗原:细胞免疫先发挥作用,将抗原从靶细胞中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将其彻底清除
2.“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典型例题」
3.(多选)(2025·江阴检测)下图是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
[A]细胞毒性T细胞由胸腺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B]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后,膜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参与过程①
[C]过程②需要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T细胞分泌
[D]抗原二次入侵,记忆T细胞可以迅速裂解靶细胞,高效清除病原体
BC
【解析】 细胞毒性T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迁移到胸腺中成熟;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后,膜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参与过程①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该过程需要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T细胞分泌;抗原二次入侵,记忆T细胞可以迅速分裂分化出细胞毒性T细胞,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
4.(多选)(2025·无锡期中)下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表示辅助T细胞,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A]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Ⅳ、Ⅵ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
[B]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浆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C]病毒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
[D]Th细胞在胸腺中成熟,且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
BD
【解析】 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Ⅳ、Ⅵ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浆细胞等,发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不能进行细胞分裂;病毒侵入机体后,机体先发挥体液免疫阻止病毒的散播,对于侵入细胞内的病毒而言,细胞免疫先发挥作用,将抗原释放到内环境中,体液免疫进一步发挥作用;Th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任务三 分析免疫制剂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造成肢体弛缓性麻痹。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和消灭该病的有效手段。脊髓灰质炎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如“糖丸”)和灭活疫苗两种。
(1)注射疫苗后机体为什么能够获得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
【提示】 疫苗的有效成分是来自病原体的抗原,能够引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有哪些区别
【提示】 减毒活疫苗是通过减毒“改变”病原体,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问题,但免疫反应强,接种一次即可长时间免疫,接种量少;灭活疫苗是保存完整但无生命的病原体,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但免疫反应弱,一般需要定期间隔接种,需要的剂量大。
(3)很多疫苗分多次接种,多次接种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多次接种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属于人工主动免疫还是人工被动免疫
【提示】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核心归纳」
「典型例题」
5.(2025·江阴检测)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大米的蛋白质构成,使其携带一种叫
“霍乱毒素B”的物质,该物质进入人体后,能有效预防霍乱的感染。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霍乱毒素B相当于抗原,能激发人体产生免疫反应
[B]该项研究成功的标志是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C]当霍乱弧菌侵入人体时,记忆B细胞会分泌出抗体
[D]“大米疫苗”相对于传统疫苗的优点是容易普及推广
C
【解析】 大米中携带的霍乱毒素B相当于抗原,能激发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记忆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抗体可与抗原结合;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记忆B细胞的作用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传统的疫苗大多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大米(原料广泛)的蛋白质构成,使其携带一种叫“霍乱毒素B”的物质,“大米疫苗”相对于传统疫苗的优点是容易普及推广。
6.(2025·南通期中)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可由神经—肌肉接点处入侵神经细胞(如图)。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最有效的措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狂犬病疫苗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B]注射狂犬病疫苗可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直接消灭病毒
[C]狂犬病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有利于兴奋的传递
[D]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沿着轴突逆行,其运动方向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反
D
【解析】 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该病属于人工主动免疫;浆细胞上没有识别狂犬病疫苗的受体,注射狂犬病疫苗不能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以诱导机体产生记忆B细胞、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抗体;狂犬病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抑制乙酰胆碱和受体结合,不利于兴奋的传递;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后沿着轴突逆行,其运动方向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反。
思维导图
随堂检测反馈
1.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①吞噬细胞 ②辅助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浆细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
B
【解析】 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辅助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2.(2025·扬州期中)妇女宫颈癌大多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接种HPV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妇女宫颈癌的发生,且通常建议接种三次。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乳头瘤病毒在病毒的核糖体上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B]接种HPV灭活疫苗后,人体主要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为细胞免疫
[C]接种HPV灭活疫苗是因为疫苗中含有抗HPV的抗体
[D]注射该疫苗能预防HPV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D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疫苗属于灭活病毒,失去侵染性,故不会在人体细胞内增殖,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是体液免疫;起到预防作用的HPV灭活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疫苗中不含有抗HPV的抗体;该疫苗相当于抗原,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故注射该疫苗能预防HPV感染。
3.(2025·扬州期中)“柯萨奇”病毒可引起“胃肠感冒”以及儿童手足口病,患者常出现呕吐和发热等症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侵入机体的病毒和细菌
[B]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辅助T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该病毒
[C]机体消灭“柯萨奇”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B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
【解析】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当它们侵入人体后,能被免疫细胞识别出来。免疫细胞是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它们的;在特异性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识别被该病毒感染的靶细胞、B细胞能够直接识别该病毒、辅助T细胞能够识别被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后的病毒,因此它们都能特异性识别该病毒;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机体消灭“柯萨奇”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记忆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4.(多选)如图所示某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X为有关物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有(   )
[A]该病毒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
[B]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其细胞质膜上的受体与X物质相结合
[C]T细胞成熟于骨髓,细胞毒性T细胞可增殖分化成记忆T细胞和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
[D]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使靶细胞出现坏死
CD
【解析】 该病毒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会增殖分化,其细胞周期会变短;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其细胞质膜上的受体与X物质相结合;T细胞在骨髓中生成,迁移到胸腺中成熟;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5.(2025·淮安期中)树突状细胞(DC细胞)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APC),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下图表示DC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细胞通常是指            。除DC细胞外,
                (答出2种即可)也是抗原提呈细胞。
辅助T细胞
【解析】 (1)由图可知,DC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表面发生变化,并与A细胞密切接触,引起免疫应答,说明A细胞是辅助T细胞,常见的抗原提呈细胞,除了DC细胞外,还有B细胞、巨噬细胞等。
B细胞、巨噬细胞
(2)APC数量减少后,细胞免疫效果     (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理由是
  。

【解析】 (2)APC可以将抗原提呈给辅助T细胞,使辅助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从而使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增殖分化,产生细胞免疫,所以APC减少后,细胞免疫效果会减弱。
APC可以将抗原提呈给辅助T细胞,使辅助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从而使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增殖分化,产生细胞免疫
(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图中A细胞与B细胞结合后会释放       ,
B细胞在接受刺激后会分化为                  。
细胞因子
【解析】 (3)体液免疫中,辅助T细胞与B细胞结合后会释放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加强免疫反应,B细胞在接受刺激后会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4)某些细胞因子、神经酰胺等物质会引起DC细胞功能缺陷及数量减少,甚至诱导DC细胞发生凋亡。DC细胞凋亡后会被免疫系统清除,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解析】 (4)免疫系统对凋亡细胞的清除属于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和清除
联系实际 迁移应用
科学家发现,给某一哺乳动物首次注射某种抗原后,必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潜伏期才能在动物血清中检测出相应抗体,且这种抗体的浓度较低。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对该哺乳动物再次注射同种类型的抗原,则出现这种抗体的时间会明显缩短,且血清中抗体浓度较高。
(1)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给动物第一次注射抗原后,刺激动物产生针对这种类型抗原的相应抗体和记忆B细胞,在第二次注射相同抗原时,该动物体内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短时间内就能产生大量抗体。
(2)接种疫苗时,通常至少接种两次,原因是什么
【提示】 至少接种两次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第2课时 特异性免疫应答
[学习目标] 1.构建细胞免疫的过程,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资料搜集与小组讨论阐述免疫抑制剂的原理和应用。3.说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及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4.宣传疫苗接种在控制传染病方面的应用。
一、特异性免疫应答
1.抗原:可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2.特异性免疫:指机体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由特异性免疫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
3.淋巴细胞的来源和种类
(1)来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2)B细胞在骨髓中形成和发育成熟;T细胞在骨髓中形成后迁移至胸腺中发育成熟。
4.抗原提呈细胞
(1)功能:将抗原加工处理后展示于细胞质膜表面供辅助T细胞识别。
(2)种类:吞噬细胞、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等。
二、体液免疫
1.概念:主要通过产生抗体实现免疫应答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抗体:是指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活性成分。
3.过程
(1)①为抗原刺激过程,即病原体的抗原与B细胞表面特定的受体相结合。
(2)②为抗原提呈过程,即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后展示于细胞质膜表面供辅助T细胞识别。
(3)③为活化的辅助T细胞分泌白介素等作用于B细胞。
(4)④为活化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的过程,其中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三、细胞免疫及其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1.概念:通过T细胞实现免疫应答的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基本过程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1)辅助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关键性作用:既参与B细胞的活化,也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2)侵入细胞病原体的消灭。
①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发动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
②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和暴露出来的抗原发生作用,进一步参与消灭抗原。
4.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御、监控和清除功能。
四、免疫制剂
1.概念:是指依据免疫学原理,人工生产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生物制品,接种后可使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2.人工主动免疫
(1)概念: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向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如疫苗),刺激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主要用于疾病的特异性预防。
(2)疫苗。
3.人工被动免疫
(1)概念:通过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使机体及时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免疫方式称为人工被动免疫。
(2)特点:产生作用快,但维持时间较短。
(3)抗毒素:用细菌外毒素或类毒素使动物发生免疫应答所制备的免疫血清,具有中和外毒素毒性的作用。
(4)人免疫球蛋白制剂:含有抗体的免疫制剂。
五、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1.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相互作用,相互协调。
2.实例
(1)紧张和精神压力可加速免疫性疾病的进程,内分泌失调也会促使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免疫细胞带有能接受各种激素信号的受体:很多类固醇类激素可通过相应受体减弱免疫反应;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则可增强免疫反应。
判断正误
(1)与流感病毒不同,细菌侵入机体后不会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反应。(  )
【答案】 ×
【提示】 细菌等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也会如病毒一样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反应。
(2)淋巴细胞的形成都需要抗原的刺激。(  )
【答案】 ×
【提示】 由造血干细胞形成淋巴细胞的过程不需要抗原刺激。
(3)在白介素的作用下,B细胞就可以活化进行增殖、分化。(  )
【答案】 ×
【提示】 B细胞的增殖、分化除了需要白介素外,还需要与抗原结合。
(4)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  )
【答案】 ×
【提示】 T细胞包括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5)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直接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  )
【答案】 ×
【提示】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不会直接消灭抗原。
(6)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
【答案】 √
(7)免疫监控和清除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我调节。(  )
【答案】 ×
【提示】 免疫监控和清除是指机体监控并清除人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和部分癌变的
细胞。
(8)注射过流感疫苗后,就不会再患感冒。(  )
【答案】 ×
【提示】 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因此注射过流感疫苗后,也可能会再患
感冒。
(9)人工主动免疫重在预防,人工被动免疫重在应急治疗。(  )
【答案】 √
(10)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相比,安全性更好,但往往需要加强免疫。(  )
【答案】 √
任务一 分析体液免疫
探究1 分析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下图表示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请据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Ⅰ、Ⅱ、Ⅲ分别是什么细胞 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指什么细胞
【提示】 细胞Ⅰ、Ⅱ、Ⅲ分别是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题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指吞噬细胞。
(2)抗原提呈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
(3)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什么 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提示】 题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其主要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标记病原体。
(4)体液免疫中促进B细胞活化并增殖分化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 抗原与B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以及激活的辅助T细胞分泌的白介素等细胞因子的作用。
(5)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提示】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辅助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
(6)浆细胞能识别抗原吗 为什么
【提示】 不能。浆细胞质膜表面没有识别抗原的受体。
探究2 分析二次免疫,提高模型分析能力
  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会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图中抗体浓度变化曲线为a,患病程度变化曲线为b。据此回答:
(1)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免疫系统的主要反应是什么
【提示】 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2)与初次免疫相比,概括图中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
【提示】 二次免疫反应速度更快、抗体浓度更高、免疫程度更强,所以患病程度低。
核心归纳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区 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 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 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点 无特异性、作用弱 有特异性、作用强
基础 皮肤、黏膜、吞噬细胞以及体液中的杀菌或抑菌物质 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联系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免疫
2.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区别
主要区别 初次免疫 二次免疫
浆细胞的 来源不同 浆细胞是由B细胞分化形成的 不仅B细胞能分化成浆细胞,记忆B细胞还能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
反应速度 不同 从抗原侵入至B细胞接受刺激所花时间较长 记忆B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
反应强度 不同 反应较快、抗体数量相对第二次少 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的数量更多
典型例题
1.(2025·盐城月考)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是细胞②、细胞③、细胞④和细胞⑤
[B]过程Ⅱ需要细胞质膜糖蛋白、糖脂的参与,过程Ⅶ主要发生在靶细胞内
[C]细胞③的增殖、分化需要细胞②产生的细胞因子及抗原共同作用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人体消灭该抗原主要依靠细胞⑤的增殖、分化
【答案】 C
【解析】 ⑤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过程Ⅱ是抗原的识别,需要细胞质膜上糖蛋白、 糖脂的参与。Ⅶ表示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细胞(细胞③)接受抗原的刺激后,在细胞因子(辅助T细胞产生)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细胞⑤表示浆细胞,而细胞④表示记忆B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细胞④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2.下图表示某一健康人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表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疫苗不同
[B]d时间是再次接种引发的二次免疫反应
[C]产生甲、乙抗体的浆细胞不同
[D]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答案】 B
【解析】 题图中a与d时间注射疫苗后,抗体量都从0开始增加,说明两次注射的疫苗不同,即d时间注射疫苗后引发的免疫为初次免疫反应;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定的抗体,由于a与d时间注射的疫苗不同,故甲抗体和乙抗体为不同的抗体,即产生甲、乙抗体的浆细胞不同;据题图可知,甲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乙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说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可能有较大差异。
任务二 分析细胞免疫
  病毒只有侵入细胞才能够增殖,而有一些致病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也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抗体对它们就无能为力了,就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
(1)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需要哪些条件
【提示】 靶细胞提呈抗原、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T细胞分泌)的刺激。
(2)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属于哪种细胞死亡方式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将抗原彻底消灭吗
【提示】 细胞凋亡。不能,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到体液中的抗原最终需要由体液免疫或其他细胞来清除。
(3)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由什么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记忆T细胞呢
【提示】 两者均可由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4)流感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后,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哪些作用
【提示】 ①识别被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并增殖分化为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②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肿胀、溶解、死亡。
核心归纳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参与 细胞 B细胞、抗原提呈细胞、辅助T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等 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辅助T细胞、记忆T细胞等
作用 对象 侵入内环境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
作用 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联系 二者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 ①对内环境中的抗原及其释放的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②对进入细胞内的抗原:细胞免疫先发挥作用,将抗原从靶细胞中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将其彻底清除
2.“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典型例题
3.(多选)(2025·江阴检测)下图是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细胞毒性T细胞由胸腺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B]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后,膜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参与过程①
[C]过程②需要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T细胞分泌
[D]抗原二次入侵,记忆T细胞可以迅速裂解靶细胞,高效清除病原体
【答案】 BC
【解析】 细胞毒性T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迁移到胸腺中成熟;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后,膜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参与过程①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该过程需要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T细胞分泌;抗原二次入侵,记忆T细胞可以迅速分裂分化出细胞毒性T细胞,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
4.(多选)(2025·无锡期中)下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表示辅助T细胞,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A]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Ⅳ、Ⅵ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
[B]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浆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C]病毒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
[D]Th细胞在胸腺中成熟,且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
【答案】 BD
【解析】 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Ⅳ、Ⅵ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浆细胞等,发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不能进行细胞分裂;病毒侵入机体后,机体先发挥体液免疫阻止病毒的散播,对于侵入细胞内的病毒而言,细胞免疫先发挥作用,将抗原释放到内环境中,体液免疫进一步发挥作用;Th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任务三 分析免疫制剂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造成肢体弛缓性麻痹。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和消灭该病的有效手段。脊髓灰质炎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如“糖丸”)和灭活疫苗两种。
(1)注射疫苗后机体为什么能够获得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
【提示】 疫苗的有效成分是来自病原体的抗原,能够引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有哪些区别
【提示】 减毒活疫苗是通过减毒“改变”病原体,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问题,但免疫反应强,接种一次即可长时间免疫,接种量少;灭活疫苗是保存完整但无生命的病原体,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但免疫反应弱,一般需要定期间隔接种,需要的剂量大。
(3)很多疫苗分多次接种,多次接种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多次接种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属于人工主动免疫还是人工被动免疫
【提示】 人工主动免疫。
核心归纳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典型例题
5.(2025·江阴检测)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大米的蛋白质构成,使其携带一种叫“霍乱毒素B”的物质,该物质进入人体后,能有效预防霍乱的感染。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霍乱毒素B相当于抗原,能激发人体产生免疫反应
[B]该项研究成功的标志是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C]当霍乱弧菌侵入人体时,记忆B细胞会分泌出抗体
[D]“大米疫苗”相对于传统疫苗的优点是容易普及推广
【答案】 C
【解析】 大米中携带的霍乱毒素B相当于抗原,能激发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记忆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抗体可与抗原结合;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记忆B细胞的作用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传统的疫苗大多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大米(原料广泛)的蛋白质构成,使其携带一种叫“霍乱毒素B”的物质,“大米疫苗”相对于传统疫苗的优点是容易普及推广。
6.(2025·南通期中)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可由神经—肌肉接点处入侵神经细胞(如图)。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最有效的措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狂犬病疫苗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B]注射狂犬病疫苗可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直接消灭病毒
[C]狂犬病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有利于兴奋的传递
[D]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沿着轴突逆行,其运动方向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反
【答案】 D
【解析】 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该病属于人工主动免疫;浆细胞上没有识别狂犬病疫苗的受体,注射狂犬病疫苗不能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以诱导机体产生记忆B细胞、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抗体;狂犬病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抑制乙酰胆碱和受体结合,不利于兴奋的传递;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后沿着轴突逆行,其运动方向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反。
随堂检测反馈
1.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①吞噬细胞 ②辅助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浆细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
【答案】 B
【解析】 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辅助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2.(2025·扬州期中)妇女宫颈癌大多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接种HPV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妇女宫颈癌的发生,且通常建议接种三次。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乳头瘤病毒在病毒的核糖体上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B]接种HPV灭活疫苗后,人体主要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为细胞免疫
[C]接种HPV灭活疫苗是因为疫苗中含有抗HPV的抗体
[D]注射该疫苗能预防HPV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答案】 D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疫苗属于灭活病毒,失去侵染性,故不会在人体细胞内增殖,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是体液免疫;起到预防作用的HPV灭活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疫苗中不含有抗HPV的抗体;该疫苗相当于抗原,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故注射该疫苗能预防HPV感染。
3.(2025·扬州期中)“柯萨奇”病毒可引起“胃肠感冒”以及儿童手足口病,患者常出现呕吐和发热等症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侵入机体的病毒和细菌
[B]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辅助T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该病毒
[C]机体消灭“柯萨奇”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B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答案】 D
【解析】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当它们侵入人体后,能被免疫细胞识别出来。免疫细胞是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它们的;在特异性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识别被该病毒感染的靶细胞、B细胞能够直接识别该病毒、辅助T细胞能够识别被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后的病毒,因此它们都能特异性识别该病毒;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机体消灭“柯萨奇”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记忆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4.(多选)如图所示某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X为有关物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有(  )
[A]该病毒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
[B]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其细胞质膜上的受体与X物质相结合
[C]T细胞成熟于骨髓,细胞毒性T细胞可增殖分化成记忆T细胞和激活的细胞毒性T
细胞
[D]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出现坏死
【答案】 CD
【解析】 该病毒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会增殖分化,其细胞周期会变短;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其细胞质膜上的受体与X物质相结合;T细胞在骨髓中生成,迁移到胸腺中成熟;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5.(2025·淮安期中)树突状细胞(DC细胞)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APC),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下图表示DC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细胞通常是指              。除DC细胞外,      
          (答出2种即可)也是抗原提呈细胞。
(2)APC数量减少后,细胞免疫效果     (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理由是
  。
(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图中A细胞与B细胞结合后会释放            ,B细胞在接受刺激后会分化为                  。
(4)某些细胞因子、神经酰胺等物质会引起DC细胞功能缺陷及数量减少,甚至诱导DC细胞发生凋亡。DC细胞凋亡后会被免疫系统清除,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答案】 (1)辅助T细胞 B细胞、巨噬细胞
(2)会 APC可以将抗原提呈给辅助T细胞,使辅助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从而使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增殖分化,产生细胞免疫
(3)细胞因子 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4)监控和清除
【解析】 (1)由图可知,DC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表面发生变化,并与A细胞密切接触,引起免疫应答,说明A细胞是辅助T细胞,常见的抗原提呈细胞,除了DC细胞外,还有B细胞、巨噬细胞等。
(2)APC可以将抗原提呈给辅助T细胞,使辅助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从而使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增殖分化,产生细胞免疫,所以APC减少后,细胞免疫效果会减弱。
(3)体液免疫中,辅助T细胞与B细胞结合后会释放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加强免疫反应,B细胞在接受刺激后会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4)免疫系统对凋亡细胞的清除属于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
  科学家发现,给某一哺乳动物首次注射某种抗原后,必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潜伏期才能在动物血清中检测出相应抗体,且这种抗体的浓度较低。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对该哺乳动物再次注射同种类型的抗原,则出现这种抗体的时间会明显缩短,且血清中抗体浓度较高。
(1)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给动物第一次注射抗原后,刺激动物产生针对这种类型抗原的相应抗体和记忆B细胞,在第二次注射相同抗原时,该动物体内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短时间内就能产生大量抗体。
(2)接种疫苗时,通常至少接种两次,原因是什么
【提示】 至少接种两次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课时作业
(时间:30分钟 分值:51分)
第1~7题每题3分,第8~10题每题6分,共计39分。
基础对点练
知识点1 体液免疫
1.(2025·江阴检测)如图所示为人体某类免疫过程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示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B]细胞A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识别病菌具有特异性
[C]细胞C和细胞D内表达的基因种类完全不同
[D]物质Ⅰ和Ⅱ都是免疫活性物质,前者为细胞因子
【答案】 D
【解析】 题图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细胞A是抗原提呈细胞(吞噬细胞),该细胞识别病菌不具有特异性;细胞D是由细胞C增殖和分化而来,但两种细胞内有些基因都能表达,比如呼吸酶基因;物质Ⅰ是细胞因子,物质Ⅱ是抗体,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2025·无锡月考)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B]细胞免疫对衰老的细胞和癌变细胞都能发挥免疫作用
[C]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能在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下凋亡
[D]B细胞只需被抗原信号激活就能大量分裂分化
【答案】 D
【解析】 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T细胞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分化,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细胞免疫能够高效识别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以及癌变的细胞,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细胞在抗原信号和活化的辅助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的作用下,才能大量分裂分化。
3.(2025·江阴检测)研究发现滤泡辅助T细胞(简称TFH细胞)存在于人体免疫系统内,它参与了机体免疫,对维持机体免疫平衡起重要作用。B细胞必须接受TFH细胞的辅助,才能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没有TFH细胞的辅助,B细胞就会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FH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
[B]TFH细胞与B细胞间存在信息传递,这与B细胞质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C]参与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结构只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质膜
[D]同一个体中TF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 B
【解析】 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T细胞又包括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TFH细胞与B细胞之间存在信号分子与受体(即糖蛋白)结合的过程,与B细胞质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需要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质膜,该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同一个体中TF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遗传信息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TF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不完全
相同。
知识点2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4.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仅指B细胞,丁仅指细胞毒性T细胞
[B]图中丙细胞可进一步增殖分化
[C]图中④过程并不能将病原体彻底清除
[D]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一定会发生图示两个过程
【答案】 C
【解析】 图中甲可以指B细胞或记忆B细胞,丁可以指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图中丙为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能再进一步增殖分化;图中④过程为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但并不能将病原体彻底清除;有些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通过图1体液免疫就可以将其清除,有些病原体侵入细胞内需要经过图示两个过程共同清除。
5.(2025·南京月考)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质膜溶解形成孔洞,导致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B]靶细胞死亡的同时,侵入靶细胞的病毒也死亡
[C]在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高尔基体起了重要作用
[D]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中,需要载体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答案】 C
【解析】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的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靶细胞死亡后,细胞释放出的病毒仍需要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穿孔素是蛋白质,在穿孔素的分泌中高尔基体起重要作用;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中,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但是消耗能量。
6.(2025·南京期中)下图为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原体可能是病毒或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
[B]靶细胞和激活的辅助T细胞共同参与了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C]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可特异性识别多种抗原并提呈给辅助T细胞
[D]靶细胞与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后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 C
【解析】 该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细胞免疫,导致靶细胞裂解,可知病原体可能是病毒或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需要与靶细胞接触,以及激活的辅助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树突状细胞可以识别多种抗原并提呈给辅助T细胞,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靶细胞与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后裂解死亡的过程是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知识点3 免疫制剂
7.(2025·镇江期中)下图为某人被狗咬伤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清理伤口、不包扎,其作用分别是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厌氧菌等感染的机会
[B]狂犬病病毒有一定的潜伏期,注射狂犬病疫苗,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C]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病疫苗,对机体产生抗体起增强作用,对产生记忆细胞不起增强作用
[D]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
【答案】 C
【解析】 被狗咬伤后清理伤口,不包扎,能降低人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机会,同时抑制厌氧菌繁殖;注射狂犬病疫苗,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够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病疫苗,即二次免疫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能够对体液中的病毒起作用,而对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不起作用。
综合提升练
8.(2025·宿迁月考)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病的有效武器,下图为接种某种疫苗后人体获得较为持久免疫力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为辅助T细胞,分泌的物质甲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组胺等
[B]疫苗不仅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疾病还可以预防某些癌症
[C]减毒活疫苗注射人体后,只发生体液免疫,不发生细胞免疫
[D]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完全相同
【答案】 B
【解析】 图中②为辅助T细胞,分泌的物质甲为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组胺不是细胞因子,组胺不是辅助T细胞分泌的;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因此疫苗相当于起到抗原的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有的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癌症,如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获批上市,该疫苗可以预防由HPV引起的子宫颈癌;减毒活疫苗仍具有侵染性,可进入细胞,因此减毒活疫苗进入人体后可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可能不同,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分泌的抗体可能不相同。
9.(多选)(2025·连云港期中)下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m为抗原提呈细胞,能识别、吞噬抗原和提呈抗原信息
[B]n为辅助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既参与图中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
[C]p为B细胞,活化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D]q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一样寿命较长,二者都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答案】 ABC
【解析】 图示依靠抗体发挥作用,为体液免疫过程,m为抗原提呈细胞,具有强大的识别、吞噬抗原和提呈抗原信息的作用;n为辅助T细胞,辅助T细胞既能参与体液免疫也能参与细胞免疫;p为B细胞,活化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不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且记忆B细胞存活时间比浆细胞长。
10.(多选)(2025·南京月考)辅助T细胞(Th细胞)表面具有接受调控细胞活化所需的信号分子,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Th细胞质膜的必要组分,如CD28分子,主要为Th细胞识别抗原后的活化提供必需的第二信号,以完成Th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第二类只在活化后的Th细胞表面表达,如CTLA4和PD1,通过与相应信号分子结合向Th细胞发出抑制信号,阻断活化Th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发挥免疫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APC摄取处理病原体,将抗原提呈在细胞表面并传递给B细胞使其活化
[B]CD28分子等第二信号缺失或功能障碍,将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
[C]CD28、CTLA4分子在细胞表面出现时间有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癌细胞可通过PD1抑制Th细胞活化,降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而形成肿瘤
【答案】 BC
【解析】 APC(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处理病原体,将抗原提呈在细胞表面并传递给Th细胞使其活化,并产生细胞因子;CD28分子,主要为Th细胞识别抗原后的活化提供必需的第二信号,以完成Th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若CD28分子等第二信号缺失或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Th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将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CD28、CTLA4分子的合成受基因的调控,CD28、CTLA4分子在细胞表面出现时间有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癌细胞可通过PD1抑制Th细胞活化,降低机体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而形成肿瘤。
11.(12分)如图1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图解,图中①~⑥是与免疫有关的细胞,a~c表示物质。血清中流感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可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之一,图2表示感染流感病毒后抗体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2
(1)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提呈给细胞①,被细胞①表面的    识别,其化学本质一般是    ;图1中能表示记忆细胞的是    (填序号)。
(2)细胞②的增殖分化,需要细胞①分泌的物质b    的刺激,此时物质b的作用是              。
(3)图中细胞⑤与被病毒感染的肺组织细胞密切接触后,能激活组织细胞内      (填细胞器)中的酶,从而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被     结合进而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4)图2血清中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由图1中细胞    (填序号)释放,    抗体阳性可提示近期感染,而    抗体阳性可提示感染时间较长的既往感染。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
(1)受体(或物质a) 蛋白质 ④、⑥(2分)
(2)白介素等 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2分)
(3)溶酶体 抗体
(4)③ IgM IgG
【解析】 (1)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提呈给细胞①,细胞①为辅助T细胞,抗原能够被细胞①表面的受体识别,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蛋白质。图1中②为B细胞,可以分裂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c),由此可看出③是浆细胞,则④是记忆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为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⑤是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所以⑥是记忆T细胞。
(2)细胞②(B细胞)需要辅助T细胞分泌的物质b白介素等的刺激,白介素等可促进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而起到促进体液免疫的作用。
(3)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靶细胞中的溶酶体发挥重要作用,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可水解组织细胞中的多种物质,释放出抗原。细胞免疫释放出的抗原与抗体结合进而被其他细胞吞噬、消灭。
(4)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因此,图2血清中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由图1中细胞③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结合图示可知,在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机体首先产生的是IgM抗体且很快降低,后产生IgG抗体,且IgG抗体存在的时间较长,因此若IgM抗体阳性可提示近期感染,而IgG抗体阳性可提示感染时间较长的既往感染。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2课时 特异性免疫应答
课时作业
(时间:30分钟 分值:51分)
第1~7题每题3分,第8~10题每题6分,共计39分。
基础对点练
知识点1 体液免疫
1.(2025·江阴检测)如图所示为人体某类免疫过程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示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B]细胞A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识别病菌具有特异性
[C]细胞C和细胞D内表达的基因种类完全不同
[D]物质Ⅰ和Ⅱ都是免疫活性物质,前者为细胞因子
【答案】 D
【解析】 题图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细胞A是抗原提呈细胞(吞噬细胞),该细胞识别病菌不具有特异性;细胞D是由细胞C增殖和分化而来,但两种细胞内有些基因都能表达,比如呼吸酶基因;物质Ⅰ是细胞因子,物质Ⅱ是抗体,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2025·无锡月考)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B]细胞免疫对衰老的细胞和癌变细胞都能发挥免疫作用
[C]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能在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下凋亡
[D]B细胞只需被抗原信号激活就能大量分裂分化
【答案】 D
【解析】 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T细胞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分化,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细胞免疫能够高效识别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以及癌变的细胞,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细胞在抗原信号和活化的辅助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的作用下,才能大量分裂分化。
3.(2025·江阴检测)研究发现滤泡辅助T细胞(简称TFH细胞)存在于人体免疫系统内,它参与了机体免疫,对维持机体免疫平衡起重要作用。B细胞必须接受TFH细胞的辅助,才能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没有TFH细胞的辅助,B细胞就会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FH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
[B]TFH细胞与B细胞间存在信息传递,这与B细胞质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C]参与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结构只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质膜
[D]同一个体中TF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 B
【解析】 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T细胞又包括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TFH细胞与B细胞之间存在信号分子与受体(即糖蛋白)结合的过程,与B细胞质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需要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质膜,该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同一个体中TF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遗传信息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TF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不完全
相同。
知识点2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4.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仅指B细胞,丁仅指细胞毒性T细胞
[B]图中丙细胞可进一步增殖分化
[C]图中④过程并不能将病原体彻底清除
[D]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一定会发生图示两个过程
【答案】 C
【解析】 图中甲可以指B细胞或记忆B细胞,丁可以指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图中丙为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能再进一步增殖分化;图中④过程为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但并不能将病原体彻底清除;有些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通过图1体液免疫就可以将其清除,有些病原体侵入细胞内需要经过图示两个过程共同清除。
5.(2025·南京月考)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质膜溶解形成孔洞,导致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B]靶细胞死亡的同时,侵入靶细胞的病毒也死亡
[C]在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高尔基体起了重要作用
[D]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中,需要载体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答案】 C
【解析】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的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靶细胞死亡后,细胞释放出的病毒仍需要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穿孔素是蛋白质,在穿孔素的分泌中高尔基体起重要作用;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中,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但是消耗能量。
6.(2025·南京期中)下图为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原体可能是病毒或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
[B]靶细胞和激活的辅助T细胞共同参与了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C]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可特异性识别多种抗原并提呈给辅助T细胞
[D]靶细胞与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后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 C
【解析】 该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细胞免疫,导致靶细胞裂解,可知病原体可能是病毒或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需要与靶细胞接触,以及激活的辅助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树突状细胞可以识别多种抗原并提呈给辅助T细胞,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靶细胞与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后裂解死亡的过程是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知识点3 免疫制剂
7.(2025·镇江期中)下图为某人被狗咬伤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清理伤口、不包扎,其作用分别是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厌氧菌等感染的机会
[B]狂犬病病毒有一定的潜伏期,注射狂犬病疫苗,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C]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病疫苗,对机体产生抗体起增强作用,对产生记忆细胞不起增强作用
[D]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
【答案】 C
【解析】 被狗咬伤后清理伤口,不包扎,能降低人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机会,同时抑制厌氧菌繁殖;注射狂犬病疫苗,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够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病疫苗,即二次免疫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能够对体液中的病毒起作用,而对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不起作用。
综合提升练
8.(2025·宿迁月考)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病的有效武器,下图为接种某种疫苗后人体获得较为持久免疫力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为辅助T细胞,分泌的物质甲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组胺等
[B]疫苗不仅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疾病还可以预防某些癌症
[C]减毒活疫苗注射人体后,只发生体液免疫,不发生细胞免疫
[D]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完全相同
【答案】 B
【解析】 图中②为辅助T细胞,分泌的物质甲为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组胺不是细胞因子,组胺不是辅助T细胞分泌的;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因此疫苗相当于起到抗原的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有的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癌症,如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获批上市,该疫苗可以预防由HPV引起的子宫颈癌;减毒活疫苗仍具有侵染性,可进入细胞,因此减毒活疫苗进入人体后可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可能不同,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分泌的抗体可能不相同。
9.(多选)(2025·连云港期中)下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m为抗原提呈细胞,能识别、吞噬抗原和提呈抗原信息
[B]n为辅助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既参与图中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
[C]p为B细胞,活化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D]q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一样寿命较长,二者都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答案】 ABC
【解析】 图示依靠抗体发挥作用,为体液免疫过程,m为抗原提呈细胞,具有强大的识别、吞噬抗原和提呈抗原信息的作用;n为辅助T细胞,辅助T细胞既能参与体液免疫也能参与细胞免疫;p为B细胞,活化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不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且记忆B细胞存活时间比浆细胞长。
10.(多选)(2025·南京月考)辅助T细胞(Th细胞)表面具有接受调控细胞活化所需的信号分子,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Th细胞质膜的必要组分,如CD28分子,主要为Th细胞识别抗原后的活化提供必需的第二信号,以完成Th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第二类只在活化后的Th细胞表面表达,如CTLA4和PD1,通过与相应信号分子结合向Th细胞发出抑制信号,阻断活化Th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发挥免疫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APC摄取处理病原体,将抗原提呈在细胞表面并传递给B细胞使其活化
[B]CD28分子等第二信号缺失或功能障碍,将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
[C]CD28、CTLA4分子在细胞表面出现时间有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癌细胞可通过PD1抑制Th细胞活化,降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而形成肿瘤
【答案】 BC
【解析】 APC(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处理病原体,将抗原提呈在细胞表面并传递给Th细胞使其活化,并产生细胞因子;CD28分子,主要为Th细胞识别抗原后的活化提供必需的第二信号,以完成Th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若CD28分子等第二信号缺失或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Th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将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CD28、CTLA4分子的合成受基因的调控,CD28、CTLA4分子在细胞表面出现时间有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癌细胞可通过PD1抑制Th细胞活化,降低机体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而形成肿瘤。
11.(12分)如图1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图解,图中①~⑥是与免疫有关的细胞,a~c表示物质。血清中流感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可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之一,图2表示感染流感病毒后抗体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2
(1)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提呈给细胞①,被细胞①表面的    识别,其化学本质一般是    ;图1中能表示记忆细胞的是    (填序号)。
(2)细胞②的增殖分化,需要细胞①分泌的物质b    的刺激,此时物质b的作用是              。
(3)图中细胞⑤与被病毒感染的肺组织细胞密切接触后,能激活组织细胞内      (填细胞器)中的酶,从而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被     结合进而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4)图2血清中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由图1中细胞    (填序号)释放,    抗体阳性可提示近期感染,而    抗体阳性可提示感染时间较长的既往感染。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
(1)受体(或物质a) 蛋白质 ④、⑥(2分)
(2)白介素等 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2分)
(3)溶酶体 抗体
(4)③ IgM IgG
【解析】 (1)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提呈给细胞①,细胞①为辅助T细胞,抗原能够被细胞①表面的受体识别,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蛋白质。图1中②为B细胞,可以分裂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c),由此可看出③是浆细胞,则④是记忆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为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⑤是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所以⑥是记忆T细胞。
(2)细胞②(B细胞)需要辅助T细胞分泌的物质b白介素等的刺激,白介素等可促进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而起到促进体液免疫的作用。
(3)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靶细胞中的溶酶体发挥重要作用,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可水解组织细胞中的多种物质,释放出抗原。细胞免疫释放出的抗原与抗体结合进而被其他细胞吞噬、消灭。
(4)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因此,图2血清中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由图1中细胞③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结合图示可知,在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机体首先产生的是IgM抗体且很快降低,后产生IgG抗体,且IgG抗体存在的时间较长,因此若IgM抗体阳性可提示近期感染,而IgG抗体阳性可提示感染时间较长的既往感染。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