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前的浩劫
1.规模及损失
(1)规模空前:战争涉及四大洲及四大洋。
(2)损失巨大: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军费开支和物资总损失浩大,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
2.法西斯的暴行
(1)德国: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性的大屠杀。
(2)日本:
①在沦陷区进行野蛮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达30万人以上。
②灭绝人性地使用生化武器,成立了代号为“731”的细菌部队,用活人做细菌试验。
③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日军也犯下滔天罪行。
[知识点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争中,尽管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和要求,但是,在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共同目标下,它们互相援助,共同抗击敌人,争取胜利。
二、正义的审判
1.纽伦堡审判
(1)时间:1945年11月。
(2)机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
(3)结果:德国法西斯战犯及其犯罪组织秘密警察和党卫军等得到应有的惩罚。
2.东京审判
(1)时间:1946年5月。
(2)执行者: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3)结果:东条英机等战犯受到惩罚。
(4)地位: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
[知识点拨]
两次国际审判的历史意义
以惩罚战争罪犯震慑战争犯罪;揭露德日的侵略战争罪行;对国际法的发展特别是国际刑事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向全世界表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犯罪必定受到惩罚;对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作出了贡献。
三、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其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2)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墨守陈规,缺乏创新,导致落后与挨打,创新、发展才有出路。
(4)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轴心国的重要保证,世界和平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维护。
[特别关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深刻启迪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美国雄踞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新局面。
(2)战争极大地削弱了殖民主义国家的实力,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
3.为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战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后来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现代火箭技术的诞生,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联系在一起。
[知识点拨]
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政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代替的原因
二战使英法等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一跃成为雄踞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战争的正义性
战争的性质关系到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中、美、英、苏等同盟国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旨在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正义的。
2.团结就是力量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依靠团结形成的强大力量取得的,统一战线是夺取反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3.战略指导正确
战争在几个战场同时展开和进行,如何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4.战争动员有力
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时间持久、消耗巨大的战争,战争的胜利依赖于雄厚的物质基础。通过战争动员调动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1.“针对法西斯轴心国的猖狂侵略,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最终组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打败法西斯”,由此给人类留下的最深刻的经验和教训是( )
A.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制止侵略,维护和平
C.必须发展高科技武器才能最终战胜法西斯主义
D.法西斯是当前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要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而后逐一比较选项。题干中明显反映出反法西斯国家通过联合打败了法西斯,B项与之最相符。A项过于笼统,与题干不太相符;C项与题干完全不符;D项与当前客观事实不符,A、C、D三项均可排除,故选B。
答案:B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这次战争给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时间长,遍及世界各地,消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
(2)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法西斯分子在战争中大肆屠杀无辜居民,毁灭人类文明,残暴本性暴露无遗。战争打败了法西斯,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3)二战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战争彻底打垮了德、意、日帝国主义,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严重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战争中力量得到壮大,为争取民族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4)战争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了一国范围。
(5)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因战争需要,各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战后,这些原本用于制造作战武器的科学技术为和平事业服务,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B.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资本主义各国
C.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D.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战后美国一跃成为雄踞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政治、经济、军事大国,B项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B
高频考点
考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东京审判
[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解析] 第(1)问,背景可从日本战败,美对日实行单独占领、民主化改革方面回答,理由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第(2)问中国法官抗争要从民族利益角度回答。
[答案] (1)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理由: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
(2)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评价: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
图文探究
科技发展与战争的关系
探究目的
(1)知识层面:考查科技发展对一战、二战的影响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知识及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探究示例]
材料一 战争中的新式武器:
材料二 令人悲哀的是,人类科技在20世纪的巨大进步,首先加快了“死亡技术”的进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导致了大规模的毁灭。人类扮演了自己的“掘墓人”。……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出现,使得人员伤亡的数目大大增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几个人投下的一枚原子弹就造成了十几万人的伤亡。机械化战争在杀伤有生力量方面的残酷性前所未有。而电子化的战争,更使杀人成为一件轻松甚至惬意的事情,士兵们再也用不着匍匐着穿越铁丝网、沙包和泥坑,只要监视着电子显示屏,按一下导弹发射按钮,杀人过程即告完成,就如同孩子们玩电子游戏般简单。
——霍布斯鲍姆《人类文明忧思录》
材料三 二战爆发前后,在一些同行的促动下,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几年后,爱因斯坦得知美国人用两颗原子弹轰炸了人口稠密的日本城市,这件事又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问题生成]
(1)材料一图1中的武器首次使用是在哪次战役?一战中还有哪些新式武器?图2武器的发明对日本有何影响?
(2)材料三中爱因斯坦的前后做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科学技术与战争、和平的关系。
[探究思路]
第(1)问要结合材料一中的信息及教材内容,从一战、二战相关史实中总结;第(2)问要注意从材料中史实的不同角度分析,前者是针对法西斯,后者针对的是二级平民,二者都是为了人类和平;第(3)问分析科技对战争与和平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尝试解答]
(1)索姆河战役。飞机、飞艇、毒气、潜艇等。加速了日本投降,但也给日本带来长期的危害。
(2)不矛盾。都是爱因斯坦基于对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热忱而做出的举动,爱因斯坦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伟大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3)科技对战争、和平的影响:科学技术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进步可用来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加速经济发展,保护人类和平(或和平时期军事科学技术转化成民用科学技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时能起到以暴制暴、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但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运用于军事,又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从而威胁着世界和平。战争、和平对科技的影响:战争催生了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发展;和平环境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应是( )
A.法西斯的罪恶 B.战争带来的灾难
C.绥靖政策的恶果 D.胜利者的世界
解析:本题考查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共同主题”。三幅图片都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灾难,B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B
2.1945年,纽伦堡法庭美方首席起诉人罗伯特·杰克逊指出:“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刻画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这一观点建立在( )
A.对法西斯深刻仇恨的基础之上
B.对世界大战深刻反思的基础之上
C.美国主宰世界的基础之上
D.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的基础之上
解析:“不在……解释过去”“在于……警戒未来”表明了对未来和平的渴望和珍视,这建立在人类对战争灾难的深刻反思基础之上。
答案:B
3.下列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启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行径绝不能姑息养奸
B.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合作共处
C.团结对敌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D.世界战争是推动科技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战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但不可能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启示。
答案:D
4.二战促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具体表现在( )
①美国经济军事大国地位的确立 ②苏联综合实力的增强 ③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④欧洲列强失去主宰世界的实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题干中限定词“国际政治格局”。③属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斗争,与题目不符,排除含③的选项,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
5.二战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 ②二战期间东欧和亚洲兴起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③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力量在战争中得到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东欧和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兴起是在二战结束后,排除含②的选项。
答案:B
6.“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来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性因素
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解析:电子计算机、火箭等发明,虽然一开始都是用于军事,但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7题10分,第8题10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图1中的人物是哪种邪恶势力的代表?对世界和平造成了怎样的危害?(3分)
(2)根据图2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日本法西斯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4分)
(3)请你为以上三幅图片选定一个主题。(3分)
解析:第(1)问要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二战元凶”及战争的影响来组织答案;第(2)问要注意图片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还要注意限定国家“日本”,列举出其罪恶活动;第(3)问需要从战争与和平、正义和非正义等方面去选定,只要符合史实即可。
答案:(1)法西斯势力。德、日、意三国结成法西斯同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大屠杀,如南京大屠杀;在战争中灭绝人性地使用生化武器,如在东北成立“731”细菌部队,在活人身上进行细菌试验;在马来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也犯下了滔天罪行。
(3)主题符合正义战胜邪恶、世界人民期盼和平、法西斯罪行深重受到应有惩罚等即可。
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国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3分)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3分)
解析:第(1)问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方面分析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的时间信息“1943年11月”及“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可以判断该会议是开罗会议,其重大成果是发表《开罗宣言》,联系教材
知识回答“内容”。第(2)问联系《四国宣言》的内容分析该宣言对战时及战后的要求总结第一小问;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分析可知战后建立联合国。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联系时政知识,结合各国间协同合作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总结回答。
答案:(1)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发表《开罗宣言》。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2)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
(3)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一、本课测评
1.法西斯的暴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德国疯狂迫害犹太人,抢劫、屠杀无恶不作。日本屠杀平民、战俘,罄竹难书,并且日本侵略者还使用生化武器,利用活人进行细菌试验。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主要的影响?
提示:一方面,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和发展。
二、学习延伸
你对日德两国对战争罪行的不同认识有什么看法?
提示:这充分说明了德国对二战反省深刻,而日本做得非常不够;也进一步说明了日本军国主义并未灭绝,世界各国人民一定要警惕并对此声讨。作为日本政府应立即停止这种伤害亚洲人民的做法,真诚地向世界人民道歉。
课件43张PPT。第三单元第8课新知预习·巧设计名师课堂·一点通高频考点·巧解密创新演练·大冲关课后习题解答一、空前的浩劫
1.规模及损失
(1)规模空前:战争涉及四大洲及四大洋。
(2)损失巨大: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军费开支和物资总损失浩大,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2.法西斯的暴行
(1)德国:对_______人进行种族灭绝性的大屠杀。
(2)日本:
①在沦陷区进行野蛮大屠杀,_______大屠杀遇难者达30万人以上。
②灭绝人性地使用生化武器,成立了代号为“_____”的细菌部队,用活人做细菌试验。
③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日军也犯下滔天罪行。犹太南京731[知识点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争中,尽管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和要求,但是,在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共同目标下,它们互相援助,共同抗击敌人,争取胜利。二、正义的审判
1.纽伦堡审判
(1)时间:1945年11月。
(2)机构:________国际军事法庭。
(3)结果:德国法西斯战犯及其犯罪组织秘密警察和党卫军等得到应有的惩罚。欧洲2.东京审判
(1)时间:1946年5月。
(2)执行者:_______国际军事法庭。
(3)结果:____________等战犯受到惩罚。
(4)地位: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远东东条英机[知识点拨]
两次国际审判的历史意义
以惩罚战争罪犯震慑战争犯罪;揭露德日的侵略战争罪行;对国际法的发展特别是国际刑事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向全世界表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犯罪必定受到惩罚;对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作出了贡献。三、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其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2)______政策对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墨守陈规,缺乏创新,导致落后与挨打,创新、发展才有出路。
(4)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轴心国的重要保证,世界和平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维护。绥靖[特别关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深刻启迪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______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美国雄踞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______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越出______范围,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新局面。
(2)战争极大地削弱了殖民主义国家的实力,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___________迅速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西欧苏联一国殖民体系3.为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战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后来_________的和平利用和现代火箭技术的诞生,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联系在一起。
[知识点拨]
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政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代替的原因
二战使英法等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一跃成为雄踞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原子能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战争的正义性
战争的性质关系到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中、美、英、苏等同盟国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旨在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正义的。
2.团结就是力量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依靠团结形成的强大力量取得的,统一战线是夺取反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3.战略指导正确
战争在几个战场同时展开和进行,如何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4.战争动员有力
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时间持久、消耗巨大的战争,战争的胜利依赖于雄厚的物质基础。通过战争动员调动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1.“针对法西斯轴心国的猖狂侵略,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
民最终组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打败法西斯”,由此给人类
留下的最深刻的经验和教训是 ( )
A.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制止侵略,维
护和平
C.必须发展高科技武器才能最终战胜法西斯主义
D.法西斯是当前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要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而后逐一比较选项。题干中明显反映出反法西斯国家通过联合打败了法西斯,B项与之最相符。A项过于笼统,与题干不太相符;C项与题干完全不符;D项与当前客观事实不符,A、C、D三项均可排除,故选B。
答案:B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这次战争给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时间长,遍及世界各地,消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
(2)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法西斯分子在战争中大肆屠杀无辜居民,毁灭人类文明,残暴本性暴露无遗。战争打败了法西斯,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3)二战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战争彻底打垮了德、意、日帝国主义,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严重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战争中力量得到壮大,为争取民族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4)战争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了一国范围。
(5)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因战争需要,各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战后,这些原本用于制造作战武器的科学技术为和平事业服务,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B.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资本主义各国
C.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D.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战后美国一跃成为雄踞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政治、经济、军事大国,B项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B[示例] (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列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解析] 第(1)问,背景可从日本战败,美对日实行单独占领、民主化改革方面回答,理由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第(2)问中国法官抗争要从民族利益角度回答。[答案] (1)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理由: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
(2)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评价: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探究示例]
材料一 战争中的新式武器:材料二 令人悲哀的是,人类科技在20世纪的巨大进步,首先加快了“死亡技术”的进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导致了大规模的毁灭。人类扮演了自己的“掘墓人”。……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出现,使得人员伤亡的数目大大增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几个人投下的一枚原子弹就造成了十几万人的伤亡。机械化战争在杀伤有生力量方面的残酷性前所未有。而电子化的战争,更使杀人成为一件轻松甚至惬意的事情,士兵们再也用不着匍匐着穿越铁丝网、沙包和泥坑,只要监视着电子显示屏,按一下导弹发射按钮,杀人过程即告完成,就如同孩子们玩电子游戏般简单。
——霍布斯鲍姆《人类文明忧思录》材料三 二战爆发前后,在一些同行的促动下,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几年后,爱因斯坦得知美国人用两颗原子弹轰炸了人口稠密的日本城市,这件事又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问题生成]
(1)材料一图1中的武器首次使用是在哪次战役?一战中还有哪些新式武器?图2武器的发明对日本有何影响?
(2)材料三中爱因斯坦的前后做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科学技术与战争、和平的关系。[探究思路]
第(1)问要结合材料一中的信息及教材内容,从一战、二战相关史实中总结;第(2)问要注意从材料中史实的不同角度分析,前者是针对法西斯,后者针对的是二级平民,二者都是为了人类和平;第(3)问分析科技对战争与和平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尝试解答]
(1)索姆河战役。飞机、飞艇、毒气、潜艇等。加速了日本投降,但也给日本带来长期的危害。
(2)不矛盾。都是爱因斯坦基于对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热忱而做出的举动,爱因斯坦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伟大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3)科技对战争、和平的影响:科学技术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进步可用来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加速经济发展,保护人类和平(或和平时期军事科学技术转化成民用科学技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时能起到以暴制暴、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但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运用于军事,又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从而威胁着世界和平。战争、和平对科技的影响:战争催生了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发展;和平环境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点击下图片进入“创新演练·大冲关”一、本课测评
1.法西斯的暴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德国疯狂迫害犹太人,抢劫、屠杀无恶不作。日本屠杀平民、战俘,罄竹难书,并且日本侵略者还使用生化武器,利用活人进行细菌试验。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主要的影响?
提示:一方面,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和发展。二、学习延伸
你对日德两国对战争罪行的不同认识有什么看法?
提示:这充分说明了德国对二战反省深刻,而日本做得非常不够;也进一步说明了日本军国主义并未灭绝,世界各国人民一定要警惕并对此声讨。作为日本政府应立即停止这种伤害亚洲人民的做法,真诚地向世界人民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