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8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学案
[课标要求] 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一、空前的浩劫
1.规模及损失
(1)规模空前:战争涉及四大洲及四大洋。
(2)损失巨大: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军费开支和物质总损失浩大,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
2.法西斯的暴行
(1)德国: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性的大屠杀。
(2)日本
①在沦陷区进行野蛮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达30万人以上。
②灭绝人性地使用生化武器,成立了代号为“731”的细菌部队,用活人做细菌试验。
③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日军也犯下了滔天罪行。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德国的暴行
材料
纳粹集中营中惨死的犹太人
思考
原德国驻波兰总督汉斯·弗朗克于纽伦堡就刑前说:“千年易过,德国的罪孽难消”。如何理解“德国的罪孽”?
答案 希特勒上台后,立即将其种族主义理论付诸实践,疯狂地对犹太人进行迫害。犹太人的一切公民权利和财产都被剥夺,多数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和劳改营。1941年底,希特勒下令对犹太人进行有计划的种族灭绝性的大屠杀,共有600万人惨遭杀害。
探究点2 日本的暴行
材料
南京——血流成河的记忆
思考
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日本法西斯在二战中犯下了哪些罪行?
答案 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大屠杀,如南京大屠杀;在战争中灭绝人性地使用生化武器,如在东北成立“731”细菌部队,在活人身上进行细菌试验;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也犯下了滔天罪行。
[重点精讲]
对法西斯审判的认识。
(1)是对二战死难者的告慰,更是对世界正义与和平的捍卫。
(2)进一步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从而为战后和平奠定了基础。
(3)但对日审判不够彻底,致使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沉渣泛起。
[重点精讲]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们留下的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4)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5)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二、正义的审判
1.纽伦堡审判
(1)时间:1945年11月。
(2)机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
(3)结果:纳粹党的领导机构、秘密警察和党卫军等得到应有的惩罚。
2.东京审判
(1)时间:1946年5月。(2)执行者:远东国际军事法庭。(3)结果:东条英机等战犯受到惩罚。(4)地位: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
三、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其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2.少数国家推行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墨守陈规,缺乏创新精神,导致落后与挨打,创新、发展才有出路。
4.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法西斯的重要保证。和平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维护。
[历史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引发了人们对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刻反思。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
[归纳总结]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1)根本原因在于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人民与政府调动一切资源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2)各大国召开一系列会议,协调行动,加强政治上的团结。
(3)各方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如第二战场的开辟、苏军进入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等。
(4)苏联、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民族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1.二战的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1)美苏崛起。(2)英法普遍衰落。(3)德日意法西斯崩溃。
3.革命运动的新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4.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深化探究]
材料一 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无奈地自嘲:“我的一边坐着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材料二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庄严宣布:“欲免除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材料一、二均据《世界近代现代史精要》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起来的先进军事科学技术,又为战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战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三大尖端科学——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就是由二次大战中发展起来的先进军事科学技术奠定的基础。——张跃铭、蔡翔《第二次世界大战通鉴》
思考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答案 英国丧失世界一流强国的地位;美国和苏联的国际地位得以提高;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了联合国的正式诞生;促进了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教材互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它唤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自由等一系列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并昭示世人:各国必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威胁和挑战,才能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人民版)
[教材互补]
经历了法西斯的浩劫和战火的洗礼,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作为人类维持世界和平的新尝试——联合国诞生。(岳麓版)
1.斯大林曾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这句话的含义是( )
A.非正义的一方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B.战争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C.正义的一方必将赢得战争的胜利
D.只有美国成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战争会给交战双方带来灾难,在战争中没有胜利者,故答案为B。
2.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和损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
B.战火直接涉及五大洲和四大洋
C.是历次战争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D.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答案 B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未直接烧到美洲,美国也因此而大发横财,战后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国。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不包括( )
A.纵容侵略势力最终害人又害己
B.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可演变成正义战争
C.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密切合作
D.组成统一战线是防止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主要途径
答案 B
解析 英法的绥靖政策纵容了侵略势力,结果是害人又害己,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苏之间的合作加快,《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则说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是防止战争扩大的主要途径,但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会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性质也不会变。
4.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
B.消灭了法西斯主义,世界和平初露曙光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社会主义超出了一国的范围
答案 C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战争中力量得到壮大,为争取民族解放创造了条件。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在二战中虽然受到冲击,但并未彻底崩溃。
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答案 D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二战后建立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政治经济组织,因此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D项正确。二战后出现了美苏争霸的局面,A项错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在一战期间,B项错误。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C项错误。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美国第82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
材料二 1945年2月,美、英两国同意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胜利成为可能和确定的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美国对外关系·外交文件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对日作战问题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美、苏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
答案 (1)减少美国的军事损失;利用日本削弱苏联实力;限制苏联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2)美、英两国牺牲中国权益,换取苏联对日作战;苏联对日作战,有利于加速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3)有利于协调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活动,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但是,美、苏等国借机推行大国强权政治,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解析 第(1)问应依据材料一中“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等信息,从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等方面进行说明;第(2)问可结合材料二中“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等信息,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思考;第(3)问可联系材料三中“行动上的团结一致”等信息,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角度进行思考。
[历史纵横]
点拨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最大的一座集中营,是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中心”,有“死亡工厂”之称。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人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资料回放]
点拨 对法西斯进行的审判起了警示作用,有利于防止出现新的战争狂人重演历史悲剧。
[学思之窗]
提示 从战争起因、过程及反法西斯同盟胜利原因等方面总结经验教训。
[学习延伸]
提示 从民族特点、战后发展及战胜国对两国不同的处理态度分析造成日德两国认罪态度不同的原因;分析这种不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答案没有唯一性,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言之有据即可。
[基础达标]
1.二战中,德、日法西斯罪行罄竹难书。其共同的罪行是( )
①在占领区疯狂掠夺,屠杀无辜平民 ②宣扬狭隘的民族观,疯狂地屠杀其他民族 ③使用残酷的手段,包括生物化学武器 ④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用活人做试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①②③是二战中德日两国共同的暴行;而④只适合于日本,日军在中国东北成立了专门研制细菌的“731”部队,惨无人道地在活人身上进行细菌试验。
2.1940年纳粹德国在奥斯威辛建立了集监禁、劳役和屠杀为一体的集中营群。现在该遗址已被辟为纪念馆,目的是向人们警示( )
①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后果 ②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危害 ③犹太人和波兰人被无辜屠杀的灾难 ④恐怖主义造成的惨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纳粹德国极端仇视犹太人,推行极端的民族主义,不是西方推行绥靖政策的结果;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出现的新问题。因此,②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3.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相比,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特点主要有( )
①开庭最晚结束最早 ②审讯时间最长 ③审讯规模最大
④判处绞刑人数最多 ⑤对法西斯罪犯的审判最彻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
D.④⑤
答案 C
解析 ②③表述正确,①④⑤不是针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4.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这两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 )
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 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5.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①西欧国家主宰世界格局 ②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 ③新科技革命的勃然兴起 ④殖民体系彻底最终瓦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二战后,欧亚两洲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殖民体系因民族独立运动高涨而崩溃,新科技革命因二战期间科技发展的促进而兴起,故D项符合题意;二战后,西欧延续一战后的衰落,世界重心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故排除含
①的选项。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
人类最可尊敬的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是人类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请回答:
(1)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和意图。
(2)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
(3)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答案 (1)宣扬的观点: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战争揭露人类的高尚品德。意图:歌颂与美化战争,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2)反驳:战争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战争中。战争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之一。
(3)立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化解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等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答案 (1)英国请求中国支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发表《开罗宣言》。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
(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解析 第(1)题把握材料一中“英国政府正式……作战”等信息;第(2)题要再认再现中国在二战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及开罗会议的内容进行回答;第(3)题要提取材料三中“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协商”等信息;第(4)题从世界人民的努力与世界和平发展的关系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