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备课】统编版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第3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任务型备课】统编版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第3课时)(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8 19:0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第3课时)




第二单元《古诗三首》
第一章节
单元主题
古诗三首
4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5
秋天的雨
6
习作
语文园地
语文要素: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金秋的阳光,
洒在树叶上,
洒在花瓣上,
也洒在我们的心上。
听听,秋的声音
7*
第二单元《古诗三首》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结合“挑促织”这一传统民俗,传递古人以自然物候触发乡情的文化心理,增强学生对中华游子情怀的认同感。
语言运用:以“萧萧”拟声词摹写梧叶声响,“送寒声”通感手法融合听觉与触觉,“挑”字精准刻画儿童拨弄蟋蟀的专注动作,展现古诗语言的凝练与画面感。
思维能力:理解情感对比的逻辑,“知有”一词引发对未知场景的推理想象,培养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以“夜深篱落一灯明”的明暗对比构图,启发学生捕捉秋夜光影的诗意;通过仿写句式,将古典意境转化为个性化的文学表达。
课时目标
熟读三首诗,感知理解古诗描绘的秋天意境,以及蕴含的情感。
1.背诵古诗《夜书所见》,认读“萧、挑、促”3个生字和多音字“挑”。
2.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掌握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方法。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第二章节
学习任务一
谈话导入 了解背景
谈话导入
秋天,我们可以看见它五彩缤纷的色彩,听见它美妙的声音,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欢乐,但是黄叶飘飞的深秋又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情绪呢?
课题解析
书:写。
所见:所看到的。
夜书所见:夜间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写下来。
夜书所见
走进作者
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叶绍翁
学习任务二
初读课文 识字学词
shào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xiāo
tiǎo






自主朗读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认读生字
xiāo
tiǎo




萧条
萧然
挑拨
挑逗
促进
督促
多音字

挑选 挑剔 挑水
挑战 挑灯 挑动
tiāo
tiǎo
知有儿童挑促织
tiǎo
②[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注释
重点指导
tiǎo

结 构:左右结构
部 首:扌
笔 画:9
音 序:T
组 词:
挑逗 挑拨
“扌”横画稍短,竖钩端正。“兆”撇与竖弯钩间距适中,点画左右对称,位置安放恰当。
书写技巧:
重点指导


结 构:左右结构
部 首:亻
笔 画:9
音 序:C
组 词:
促进 督促
左窄右宽。“亻”撇画长短、斜度适中,竖画正直。“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竖画对准“口”的正中,横宜短,捺画收笔比撇画略低。
书写技巧:
学习任务三
赏析句子 深化主题
第二单元《古诗三首》
再读古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说说你从诗句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理解诗意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注释
【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寒冷、凄凉
身在异乡

理解诗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根据注释和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诗意
诗人触景生情
理解诗意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注释
【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温馨、快乐
理解诗意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诗意
对比阅读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放纸鸢
捕鸣蝉
捕鸣蝉
主题升华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主题升华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拓展交流
假如你就是这个背井离乡、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学习任务四
随堂练习 素养提升
随堂练习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山行》
《夜书所见》
1.连一连。
随堂练习
2.根据全诗内容填空。
《夜书所见》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萧萧梧
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随堂练习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写出带有颜色的四字词语。
例如:橙黄橘绿
青红皂白
花红柳绿
黑白分明
万紫千红
第三章节
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课堂评价
自我评价
小组互评
第四章节
课后作业
1.默写《望洞庭》和《夜书所见》。
2.搜集关于秋天的古诗,和同学分享。
谢谢欣赏,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