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5四上·遂川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独唱《我爱我的祖国》时,是他喉咙里的一个名叫 的器官,快速 发出优美的声音。
2.(2025四上·遂川期末)人的牙齿是重要的消化工具,除了臼齿、犬齿外,还有用来 食物的 齿。
3.(2025四上·遂川期末)按照食物的来源一般可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平时我们常见的豆角属于 类食物,鸡蛋属于 类食物。
4.(2025四上·遂川期末)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水面,如图所示,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这个现象说明音叉 时在不停地振动。
5.(2025四上·遂川期末)小王同学制作的小车不走直路,可能是因为车轴 ;要想让皮筋动力小车行驶的距离更远,可以 橡皮筋的缠绕圈数。
6.(2025四上·遂川期末)声音在人耳中传播的路径是( )。
A.中耳——外耳——内耳
B.外耳——中耳——内耳
C.内耳——中耳——外耳
7.(2025四上·遂川期末)营养学家为提倡合理膳食,设计了少年儿童“平衡膳食宝塔”,其中畜禽肉、水产品和蛋类食物的日食用量应在( )。
A.50克 B.800克 C.120克
8.(2025四上·遂川期末)呼吸时,关于人体腹胸腔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呼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B.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C.吸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扩张
9.(2025四上·遂川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长度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 )。
A.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
B.用同样的力量拨动钢尺
C.力量的大小可以随意发挥
10.(2025四上·遂川期末)要制作一辆运动速度快的小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车轴等处要增大摩擦力
B.车身尽可能重一些
C.小车的动力充足一些
11.(2025四上·遂川期末)肺活量越大,人体每次吸入的氧气和排出的废气就越多。( )
12.(2025四上·遂川期末)“细嚼慢咽”不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
13.(2025四上·遂川期末)弦乐器,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越脆。( )
14.(2025四上·遂川期末)小明说:“昨晚的雷声很大!”这是对雷声音高的描述。( )
15.(2025四上·遂川期末)游乐场中小明跳跳床是利用跳床的弹力起跳的。( )
16.(2025四上·遂川期末)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肥胖的情况日趋严重,如图所示分别是“平衡膳食宝塔”和人体食物消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1)身体发胖,一方面与缺少运动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摄入的糖类和脂肪过多。图甲所示“平衡膳食宝塔”中的谷类富含 ,食用油富含 。
(2)同学们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该多吃图甲中的 或 (选填图甲中标号)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富含的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原料。
(3)图乙所示是淀粉、蛋白质、脂肪三类营养物质的消化曲线。由曲线可以看出,三类营养物质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图中的D区域,这个区域在人体的器官中叫 。
(4)某同学为自己的中考午餐设计了含有米饭、鸡蛋、肉、鱼的食谱,从合理营养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该食谱还应补充图甲中的 (填标号)类食物。
17.(2025四上·遂川期末)让我们了解古筝发声的奥秘吧。
(1)古筝的琴弦发出的声音是琴弦 产生的。
(2)如果使用相同的力从细到粗地弹拨琴弦,如图所示,声音的变化是由 ,我的解释是:琴弦越细,振动越 ,发出的声音越高。
(3)同一根琴弦发出较强的“mi”时比发出较弱的“mi”时,琴弦振动的幅度 。
(4)如图所示,拉二胡时,手在一根琴弦上下移动,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来改变声音的高低,手指从上到下移动,声音的变化是由 ,我的解释是:琴弦越短,振动越 ,发出的声音越高。
(5)改变琴弦的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音量或音高)。
(2025四上·遂川期末)如图所示,小珊和小明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她们相距5米,小珊轻声讲话,小明也能听得很清楚,这说明:棉线可以传声。
18.在做“土电话”传声实验时,声音在“土电话”中的传播途径是( )。
A.声波→“电话线”→空气→人耳
B.声波→空气→“电话线”→人耳
C.声波→空气→“电话线”→空气→人耳
19.使用“土电话”传声时,若棉线比较松弛,则听到的声音与棉线拉直时相比,( )。
A.声音大 B.声音小 C.没有变化
20.相同的距离,小珊用相同的音量说话,若改用铁丝连接,则小明听到的声音更( )。
A.大 B.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声带;振动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人发声时,主要依靠喉咙内的声带。当气流通过声带时,声带快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小明独唱时,正是喉咙中的声带通过快速振动,发出了《我爱我的祖国》的歌声。其他器官如肺提供气流,口腔等辅助共鸣,但核心发声器官及关键过程是声带的振动。
2.【答案】切割;门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人体牙齿按功能和形态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门齿位于口腔前部,形状扁平,主要作用是切割食物,比如咬断蔬菜、面包等;犬齿尖而锋利,用于撕裂食物,像啃咬肉类时发挥作用;臼齿表面凹凸不平,负责研磨食物。题目中提及臼齿、犬齿,缺少的便是门齿,其对应功能为切断食物。
3.【答案】植物;动物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按食物来源分类,植物类食物来自植物本身,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动物类食物则来自动物,包括肉类、蛋类、奶类等。豆角是豆科植物的果实,属于植物的一部分,因此归为植物类食物。鸡蛋由母鸡产出,来自动物,故属于动物类食物。
4.【答案】溅起水滴(珠);发声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当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水面时,音叉的振动会传递给水面,使水面被扰动,从而出现溅起水花或产生波纹的现象。这一现象直观地证明了正在发声的音叉处于振动状态,即发声的音叉在不停地振动,进而印证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联。
5.【答案】不正;增加
【知识点】橡皮筋动力小车;小车的制作与评估
【解析】【分析】小车不走直路,多与车轴安装相关。若车轴安装不正,或两端高度有差异,会导致车轮受力不均,行驶时方向偏移。
皮筋动力小车的行驶距离与橡皮筋弹性势能有关。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形变越大,储存的弹性势能越多,释放时转化的动能越充足,从而能推动小车行驶更远距离。故增加缠绕圈数可延长行驶距离。
6.【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声音在人耳中的传播遵循固定路径。首先,声音通过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到达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经中耳的听小骨传递放大,传入内耳;最后在内耳的耳蜗中,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由听神经传至大脑形成听觉。因此路径为外耳→中耳→内耳,选B。
7.【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少年儿童“平衡膳食宝塔”中,畜禽肉、水产品和蛋类同属动物性食物层,提供优质蛋白、矿物质等。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该类食物每日总食用量建议为120-200克,选项中120克符合这一范围。50克过低,无法满足营养需求;800克远超推荐量,易导致热量过剩等问题,故正确答案为C。
8.【答案】B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呼吸时腹胸腔运动与气体进出相关。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肋骨上提,胸腔扩张,肺容积增大,外界气体进入,此时腹部因膈肌下降而扩张;呼气时,膈肌舒张上升、肋骨回落,胸腔收缩,肺容积缩小,气体排出,腹部随膈肌上升而放松。A项“呼气时胸腔扩张”错误,C项“吸气时胸腔收缩”错误,只有B项符合呼气时的生理运动特点。
9.【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该实验探究的是 “声音高低与钢尺振动长度的关系”,需遵循控制变量法—— 仅改变 “钢尺振动长度” 这一变量,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用不同力量拨动或力量随意,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而振动幅度影响声音的强弱(响度),会干扰对 “声音高低(音调)与振动长度关系” 的判断。只有用同样力量拨动,才能确保实验中仅振动长度影响音调,使结论准确。故答案为:B。
10.【答案】C
【知识点】小车的制作与评估
【解析】【分析】A.“增大车轴摩擦力” 会增加阻力,阻碍小车运动,不合理;
B.“车身加重” 会使需要克服的摩擦力增大,且相同动力下更难加速,速度反而可能降低;
C.“动力充足” 能提供更强的驱动力,在阻力等条件不变时,动力越大,小车加速越快,运动速度更易提高,此做法合理。
故答案为:C。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肺活量大的时候肺会剧烈运动,吸入的氧气就多呼出来的二氧化碳也会多。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细嚼慢咽” 有利于食物消化。咀嚼时,牙齿将食物切碎磨细,增大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同时唾液分泌增加,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初步分解淀粉。慢咽能避免进食过快导致的消化负担,让胃肠有充足时间准备消化工作。反之,狼吞虎咽会使食物未充分破碎,加重胃肠消化负担,易引发消化不良。因此该说法错误。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弦乐器的声音高低由弦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松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弦越短,振动时的振动幅度受限,振动频率会更高,因此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听起来更清脆。这一规律符合弦乐器的发声原理,故该说法正确。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 “高低” 指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大小” 指响度,由振动幅度决定。小明说 “雷声很大”,描述的是雷声的强弱程度,即响度。而音调的例子如高音歌唱家的声音高。二者本质不同,因此该说法错误。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当小明站在跳跳床上向下压时,跳床会发生弹性形变,储存弹性势能。当小明松开力时,跳床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就会产生向上的弹力,这个弹力推动小明向上跳起。整个过程中,小明的起跳主要依靠跳床形变后产生的弹力,因此该说法正确。
16.【答案】糖类;脂肪;③;④;小肠;②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1)图甲 “平衡膳食宝塔” 中,谷类位于底层,是膳食基础,其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能为人体提供主要能量;食用油属于油脂类,在宝塔顶端,富含脂肪,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若这两类物质摄入过多且缺乏运动,多余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导致肥胖。
(2)平衡膳食宝塔中,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对生长发育的同学尤为关键。图甲中,③、④层食物为鱼、禽、肉、蛋、奶、豆类等,这些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充足蛋白质构建细胞、组织,因此应多吃这类食物,符合生长需求。
(3)人体消化器官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图乙中D区域应为小肠对应的消化阶段,淀粉、蛋白质、脂肪三类营养物质在此处均能被彻底消化: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为氨基酸,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这是因为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胰液、肠液等),且长度长、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能满足三类物质的消化需求,故D区域对应的器官是小肠。
(4)合理营养需膳食多样化,该食谱中米饭含糖类,鸡蛋、肉、鱼含蛋白质和脂肪,缺少维生素、无机盐及膳食纤维。图甲 “平衡膳食宝塔” 中,蔬菜、水果类富含这些营养成分,能促进消化、调节代谢。因此需要补充②这一层食物。
17.【答案】振动;高到低;快;大;长度;低到高;快;音高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是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古筝发声时,弹奏琴弦会使琴弦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振动,这种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出去,被人耳感知,从而听到声音。若琴弦停止振动,发声也会随之停止,因此古筝琴弦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音调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用相同的力弹拨不同粗细的琴弦时,琴弦振动频率不同。琴弦越细,振动时受到的阻力小,振动得越快(频率高),音调越高;琴弦越粗,振动越慢(频率低),音调越低。因此从细到粗弹拨,声音由高变低,原因是细弦振动更快。
(3)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强;振幅越小,响度越弱。“较强的‘mi’”和“较弱的‘mi’”是同一音调,说明振动频率相同(同一琴弦决定),差异在于响度。因此前者琴弦振动的幅度更大,导致声音更强。
(4)声音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拉二胡时,手上下移动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手指从上到下移动,琴弦振动段变长,振动变慢(频率降低),音调变低;反之变短则振动更快,音调更高。故通过改变振动长度调高低,手指下移时声音由高变低。
(5)音高由振动频率决定。改变琴弦松紧时,琴弦的振动频率会变化:琴弦越紧,振动时恢复形变的速度越快,振动频率越高,音高越高;琴弦越松,振动频率越低,音高越低。而音量与振动幅度相关,与琴弦松紧无关。因此改变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音高。
【答案】18.C
19.B
20.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它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类物质中进行传递。无论是像金属、木材这样的固体,还是水、油之类的液体,亦或是空气这样的气体,都可以成为声音传播的媒介。
18.“土电话” 传声时,讲话者的声音先以声波形式引起纸杯振动,振动通过 “电话线”(棉线)传递,另一端纸杯接收振动再转化为声波,经空气传入人耳。故途径为声波→“电话线”→空气→人耳。C正确。
19.声音传播需依赖介质振动传递能量。棉线拉直时,振动能沿棉线高效传递;若棉线松弛,振动传播时能量损耗大(部分振动被棉线的松弛形变吸收),导致另一端纸杯振动幅度小,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变小。因此松弛时听到的声音比拉直时小。
20.声音传播中,介质传递振动的效率影响响度。铁丝比棉线更坚硬,振动传递时能量损耗更少。当用铁丝连接 “土电话” 时,小珊说话引起的振动能更高效地沿铁丝传递到另一端,使纸杯振动幅度更大,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故改用铁丝后听到的声音更大。
1 / 1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5四上·遂川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独唱《我爱我的祖国》时,是他喉咙里的一个名叫 的器官,快速 发出优美的声音。
【答案】声带;振动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人发声时,主要依靠喉咙内的声带。当气流通过声带时,声带快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小明独唱时,正是喉咙中的声带通过快速振动,发出了《我爱我的祖国》的歌声。其他器官如肺提供气流,口腔等辅助共鸣,但核心发声器官及关键过程是声带的振动。
2.(2025四上·遂川期末)人的牙齿是重要的消化工具,除了臼齿、犬齿外,还有用来 食物的 齿。
【答案】切割;门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人体牙齿按功能和形态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门齿位于口腔前部,形状扁平,主要作用是切割食物,比如咬断蔬菜、面包等;犬齿尖而锋利,用于撕裂食物,像啃咬肉类时发挥作用;臼齿表面凹凸不平,负责研磨食物。题目中提及臼齿、犬齿,缺少的便是门齿,其对应功能为切断食物。
3.(2025四上·遂川期末)按照食物的来源一般可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平时我们常见的豆角属于 类食物,鸡蛋属于 类食物。
【答案】植物;动物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按食物来源分类,植物类食物来自植物本身,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动物类食物则来自动物,包括肉类、蛋类、奶类等。豆角是豆科植物的果实,属于植物的一部分,因此归为植物类食物。鸡蛋由母鸡产出,来自动物,故属于动物类食物。
4.(2025四上·遂川期末)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水面,如图所示,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这个现象说明音叉 时在不停地振动。
【答案】溅起水滴(珠);发声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当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水面时,音叉的振动会传递给水面,使水面被扰动,从而出现溅起水花或产生波纹的现象。这一现象直观地证明了正在发声的音叉处于振动状态,即发声的音叉在不停地振动,进而印证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联。
5.(2025四上·遂川期末)小王同学制作的小车不走直路,可能是因为车轴 ;要想让皮筋动力小车行驶的距离更远,可以 橡皮筋的缠绕圈数。
【答案】不正;增加
【知识点】橡皮筋动力小车;小车的制作与评估
【解析】【分析】小车不走直路,多与车轴安装相关。若车轴安装不正,或两端高度有差异,会导致车轮受力不均,行驶时方向偏移。
皮筋动力小车的行驶距离与橡皮筋弹性势能有关。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形变越大,储存的弹性势能越多,释放时转化的动能越充足,从而能推动小车行驶更远距离。故增加缠绕圈数可延长行驶距离。
6.(2025四上·遂川期末)声音在人耳中传播的路径是( )。
A.中耳——外耳——内耳
B.外耳——中耳——内耳
C.内耳——中耳——外耳
【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声音在人耳中的传播遵循固定路径。首先,声音通过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到达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经中耳的听小骨传递放大,传入内耳;最后在内耳的耳蜗中,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由听神经传至大脑形成听觉。因此路径为外耳→中耳→内耳,选B。
7.(2025四上·遂川期末)营养学家为提倡合理膳食,设计了少年儿童“平衡膳食宝塔”,其中畜禽肉、水产品和蛋类食物的日食用量应在( )。
A.50克 B.800克 C.120克
【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少年儿童“平衡膳食宝塔”中,畜禽肉、水产品和蛋类同属动物性食物层,提供优质蛋白、矿物质等。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该类食物每日总食用量建议为120-200克,选项中120克符合这一范围。50克过低,无法满足营养需求;800克远超推荐量,易导致热量过剩等问题,故正确答案为C。
8.(2025四上·遂川期末)呼吸时,关于人体腹胸腔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呼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B.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C.吸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扩张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呼吸时腹胸腔运动与气体进出相关。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肋骨上提,胸腔扩张,肺容积增大,外界气体进入,此时腹部因膈肌下降而扩张;呼气时,膈肌舒张上升、肋骨回落,胸腔收缩,肺容积缩小,气体排出,腹部随膈肌上升而放松。A项“呼气时胸腔扩张”错误,C项“吸气时胸腔收缩”错误,只有B项符合呼气时的生理运动特点。
9.(2025四上·遂川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长度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 )。
A.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
B.用同样的力量拨动钢尺
C.力量的大小可以随意发挥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该实验探究的是 “声音高低与钢尺振动长度的关系”,需遵循控制变量法—— 仅改变 “钢尺振动长度” 这一变量,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用不同力量拨动或力量随意,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而振动幅度影响声音的强弱(响度),会干扰对 “声音高低(音调)与振动长度关系” 的判断。只有用同样力量拨动,才能确保实验中仅振动长度影响音调,使结论准确。故答案为:B。
10.(2025四上·遂川期末)要制作一辆运动速度快的小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车轴等处要增大摩擦力
B.车身尽可能重一些
C.小车的动力充足一些
【答案】C
【知识点】小车的制作与评估
【解析】【分析】A.“增大车轴摩擦力” 会增加阻力,阻碍小车运动,不合理;
B.“车身加重” 会使需要克服的摩擦力增大,且相同动力下更难加速,速度反而可能降低;
C.“动力充足” 能提供更强的驱动力,在阻力等条件不变时,动力越大,小车加速越快,运动速度更易提高,此做法合理。
故答案为:C。
11.(2025四上·遂川期末)肺活量越大,人体每次吸入的氧气和排出的废气就越多。(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肺活量大的时候肺会剧烈运动,吸入的氧气就多呼出来的二氧化碳也会多。
12.(2025四上·遂川期末)“细嚼慢咽”不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细嚼慢咽” 有利于食物消化。咀嚼时,牙齿将食物切碎磨细,增大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同时唾液分泌增加,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初步分解淀粉。慢咽能避免进食过快导致的消化负担,让胃肠有充足时间准备消化工作。反之,狼吞虎咽会使食物未充分破碎,加重胃肠消化负担,易引发消化不良。因此该说法错误。
13.(2025四上·遂川期末)弦乐器,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越脆。(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弦乐器的声音高低由弦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松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弦越短,振动时的振动幅度受限,振动频率会更高,因此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听起来更清脆。这一规律符合弦乐器的发声原理,故该说法正确。
14.(2025四上·遂川期末)小明说:“昨晚的雷声很大!”这是对雷声音高的描述。(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 “高低” 指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大小” 指响度,由振动幅度决定。小明说 “雷声很大”,描述的是雷声的强弱程度,即响度。而音调的例子如高音歌唱家的声音高。二者本质不同,因此该说法错误。
15.(2025四上·遂川期末)游乐场中小明跳跳床是利用跳床的弹力起跳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当小明站在跳跳床上向下压时,跳床会发生弹性形变,储存弹性势能。当小明松开力时,跳床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就会产生向上的弹力,这个弹力推动小明向上跳起。整个过程中,小明的起跳主要依靠跳床形变后产生的弹力,因此该说法正确。
16.(2025四上·遂川期末)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肥胖的情况日趋严重,如图所示分别是“平衡膳食宝塔”和人体食物消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1)身体发胖,一方面与缺少运动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摄入的糖类和脂肪过多。图甲所示“平衡膳食宝塔”中的谷类富含 ,食用油富含 。
(2)同学们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该多吃图甲中的 或 (选填图甲中标号)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富含的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原料。
(3)图乙所示是淀粉、蛋白质、脂肪三类营养物质的消化曲线。由曲线可以看出,三类营养物质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图中的D区域,这个区域在人体的器官中叫 。
(4)某同学为自己的中考午餐设计了含有米饭、鸡蛋、肉、鱼的食谱,从合理营养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该食谱还应补充图甲中的 (填标号)类食物。
【答案】糖类;脂肪;③;④;小肠;②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1)图甲 “平衡膳食宝塔” 中,谷类位于底层,是膳食基础,其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能为人体提供主要能量;食用油属于油脂类,在宝塔顶端,富含脂肪,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若这两类物质摄入过多且缺乏运动,多余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导致肥胖。
(2)平衡膳食宝塔中,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对生长发育的同学尤为关键。图甲中,③、④层食物为鱼、禽、肉、蛋、奶、豆类等,这些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充足蛋白质构建细胞、组织,因此应多吃这类食物,符合生长需求。
(3)人体消化器官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图乙中D区域应为小肠对应的消化阶段,淀粉、蛋白质、脂肪三类营养物质在此处均能被彻底消化: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为氨基酸,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这是因为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胰液、肠液等),且长度长、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能满足三类物质的消化需求,故D区域对应的器官是小肠。
(4)合理营养需膳食多样化,该食谱中米饭含糖类,鸡蛋、肉、鱼含蛋白质和脂肪,缺少维生素、无机盐及膳食纤维。图甲 “平衡膳食宝塔” 中,蔬菜、水果类富含这些营养成分,能促进消化、调节代谢。因此需要补充②这一层食物。
17.(2025四上·遂川期末)让我们了解古筝发声的奥秘吧。
(1)古筝的琴弦发出的声音是琴弦 产生的。
(2)如果使用相同的力从细到粗地弹拨琴弦,如图所示,声音的变化是由 ,我的解释是:琴弦越细,振动越 ,发出的声音越高。
(3)同一根琴弦发出较强的“mi”时比发出较弱的“mi”时,琴弦振动的幅度 。
(4)如图所示,拉二胡时,手在一根琴弦上下移动,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来改变声音的高低,手指从上到下移动,声音的变化是由 ,我的解释是:琴弦越短,振动越 ,发出的声音越高。
(5)改变琴弦的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音量或音高)。
【答案】振动;高到低;快;大;长度;低到高;快;音高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是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古筝发声时,弹奏琴弦会使琴弦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振动,这种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出去,被人耳感知,从而听到声音。若琴弦停止振动,发声也会随之停止,因此古筝琴弦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音调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用相同的力弹拨不同粗细的琴弦时,琴弦振动频率不同。琴弦越细,振动时受到的阻力小,振动得越快(频率高),音调越高;琴弦越粗,振动越慢(频率低),音调越低。因此从细到粗弹拨,声音由高变低,原因是细弦振动更快。
(3)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强;振幅越小,响度越弱。“较强的‘mi’”和“较弱的‘mi’”是同一音调,说明振动频率相同(同一琴弦决定),差异在于响度。因此前者琴弦振动的幅度更大,导致声音更强。
(4)声音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拉二胡时,手上下移动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手指从上到下移动,琴弦振动段变长,振动变慢(频率降低),音调变低;反之变短则振动更快,音调更高。故通过改变振动长度调高低,手指下移时声音由高变低。
(5)音高由振动频率决定。改变琴弦松紧时,琴弦的振动频率会变化:琴弦越紧,振动时恢复形变的速度越快,振动频率越高,音高越高;琴弦越松,振动频率越低,音高越低。而音量与振动幅度相关,与琴弦松紧无关。因此改变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音高。
(2025四上·遂川期末)如图所示,小珊和小明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她们相距5米,小珊轻声讲话,小明也能听得很清楚,这说明:棉线可以传声。
18.在做“土电话”传声实验时,声音在“土电话”中的传播途径是( )。
A.声波→“电话线”→空气→人耳
B.声波→空气→“电话线”→人耳
C.声波→空气→“电话线”→空气→人耳
19.使用“土电话”传声时,若棉线比较松弛,则听到的声音与棉线拉直时相比,( )。
A.声音大 B.声音小 C.没有变化
20.相同的距离,小珊用相同的音量说话,若改用铁丝连接,则小明听到的声音更( )。
A.大 B.小
【答案】18.C
19.B
20.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它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类物质中进行传递。无论是像金属、木材这样的固体,还是水、油之类的液体,亦或是空气这样的气体,都可以成为声音传播的媒介。
18.“土电话” 传声时,讲话者的声音先以声波形式引起纸杯振动,振动通过 “电话线”(棉线)传递,另一端纸杯接收振动再转化为声波,经空气传入人耳。故途径为声波→“电话线”→空气→人耳。C正确。
19.声音传播需依赖介质振动传递能量。棉线拉直时,振动能沿棉线高效传递;若棉线松弛,振动传播时能量损耗大(部分振动被棉线的松弛形变吸收),导致另一端纸杯振动幅度小,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变小。因此松弛时听到的声音比拉直时小。
20.声音传播中,介质传递振动的效率影响响度。铁丝比棉线更坚硬,振动传递时能量损耗更少。当用铁丝连接 “土电话” 时,小珊说话引起的振动能更高效地沿铁丝传递到另一端,使纸杯振动幅度更大,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故改用铁丝后听到的声音更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