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3. 司马光
第
八
单
元
第八单元《司马光》
第一章节
单元主题
司马光
23
一定要争气
24
一个粗瓷大碗
26*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
语文要素:
◎感悟美好品质,获取精神力量。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内容。
◎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美好的品质,
犹如温暖的阳光,
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手术台就是阵地
25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语言应用:借助注释读文言文,能把文言文读通顺,注意字词间的停顿。
思维能力: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审美创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诱发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
。
课时目标
。
通过学法迁移,让学生能初步感悟小古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1.认识“司、皆”等3个生字,会写“司、登”等7个字。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文言文与现代的区别。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第二章节
学习任务一
激趣导入 相关链接
情境导入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看图猜故事
司马光砸缸
了解人物
司马光
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主持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复姓
名字
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文言文词汇丰富,表达精炼,经常一个字就能传达出现在一个词甚至一句话的意思,如:饭否 =吃饭了吗
初读课文
跟着范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
wèng
diē
jiē
qì
mò
bèng
文言文特点
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
字数比较少
比较难理解
文言文
学习任务二
初读课文 识字学词
朗读课文
将课文竖着排版,你能来读一读吗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
儿得活。
司马光
识记生字
司
登
跌
弃
持
击
皆
书写指导
上下结构
登高 登山 登记
上宽下窄。左低右高,右上的两撇短而平行,捺笔从竖中线开始写,注意保持整个字的重心。
笔画
组词
书写指导
结构
12画
dēng
资料链接
司
皆
登
跌
击
弃
持
学习任务三
再读课文 深化理解
再读课文
再读课文,在文中圈出表示人物的词语。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在庭院玩耍的所有孩子。
其中一个孩子。
司马光。
登瓮的孩子。
指除了司马光和跌入水瓮里的孩子之外的其他孩子们。
你们知道这些词语分别指的是谁吗?
指导朗读
按照谁/干什么或者谁/怎么样的节奏来朗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
指导学法
借助插图
联系生活实际
查资料
找近义词
结合注释
猜一猜
拆字组词
联系上下文
查字典
读书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这样做……
了解注释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庭】庭院。
【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皆】全,都。
【光】指司马光。
【之】指的是它,这里指瓮。
【迸】涌出,喷出。
①
司马光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在古文学习的过程中,一般会在难理解的字词右上角标一个数字标记,根据数字标记,我们可以在文章下面找到相应的解释,这就是注释。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理解句子
群儿戏于庭,
群( )
戏( )
注释②:庭院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
释
义
一群
嬉戏
理解句子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没( )
跌( )
注释③:口小肚大的陶器
一个小孩爬上水瓮,失足落进水里,被水淹没。
释
义
淹没
跌倒
理解句子
众皆弃去,
众( )
弃( )
注释④:全,都
其他孩子都丢下他,吓跑了
释
义
众人
抛弃
去( )
离去
考考你:你知道哪些带有“皆”字的四字词语?
理解句子
光持石击瓮破之,
拿
司马光拿起石头击打瓮,瓮破了。
释
义
砸
联系生活
想象动作
理解句子
水迸,儿得活。
水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儿得救了。
释
义
注释⑥:涌出,喷出
再读课文
结合理解,再次朗读课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
wèng
diē
jiē
qì
mò
bèng
对比形象
众小孩
司马光
面对落水小孩,大家的反应如何呢?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吓跑
救人
对比
沉着冷静
小组交流
想一想:平时有人掉水里,人们怎么去救?司马光是怎么救小伙伴的?
拉落水者
砸瓮
小组交流
司马光为什么这么做呢?
瓮比司马光高很多,司马光够不着。
瓮比较深,直接拉着救人很危险,砸缸更安全。
小组交流
在最紧急的时刻,司马光能想出最简单的方法救小朋友,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觉得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
讲述课文
借助注释,同桌两人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可以借助注释来讲述故事。
还可以观察插图中人物的表情,想象当时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把故事说得更精彩。
提示
讲述课文
一天,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有个小朋友爬到瓮沿上玩,一不小心掉进了瓮里。瓮水太深,眼看那个小朋友就要被水淹没了。别的孩子吓得连哭带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很镇定,他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用尽全身力气砸瓮。瓮被砸破了,瓮里的水“哗”的一下子涌了出来,掉进瓮里的小孩得救了。
学习任务四
学法指导 拓展阅读
总结学法
学完本课后,你总结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认真跟着老师多读几遍。
1
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
2
给一些字组成词来理解。
3
指导背诵
群儿( ),一儿( ),( )。众( ),光( ),( ),儿( )。
( )戏于庭,( )登瓮,足跌没水中。( )皆弃去,(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得活。
《司马光》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说说你有什么背诵文言文的好方法。
记住故事,回忆故事中出现的人物
记住人物,回忆人物内容
儿
光
众
一儿
群儿
登瓮
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
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
皆弃去
得活
交流方法
背诵本课,需要先理解文言文的文意,然后反复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不看教材,试着背诵,注意背诵时也要和跟读时一样,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拓展阅读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练习仿写
结合短文,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给连环画配文。
第三章节
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课堂评价
自我评价
小组互评
第四章节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本课生字词写2遍,词语解释写2遍。
谢谢欣赏,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