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从下面三幅图片中,你能感受到中国近代外交的哪些特点?
《南京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 《辛丑条约》签订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建立后坚持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结合教材81页)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
“中国一百来年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另起炉灶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方针:
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保证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人捣乱。
——巩固了新中国的
独立和主权
“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各国无产阶级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使新中国不至于处
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拓展延伸
建国第一年就与十几个国家
建立了外交关系
建国初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
万隆会议
1955年
快速浏览教材81—84页内容,用时间轴梳理建国初期的外交大事件。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日内瓦会议
1954年
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建国第一年,我国的外交成就。
社会主义 非社会主义
苏联 越南
保加利亚 印度
罗马尼亚 印度尼西亚
捷克斯洛伐克 瑞典
匈牙利 丹麦
朝鲜 缅甸
波兰 瑞士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出现第一次建交热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为主
苏 联
美 国
新中国建立时的世界局势
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谋求民族独立
新兴独立国家
中国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首次提出
正式确认
主要内容
保证
目标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核心和基础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对中国和世界有何意义?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
材料二:60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对中国: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对世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
以下历史事件符合/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哪一项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美军空袭叙利亚
美国对台军售
互不干涉内政
互不侵犯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
×
×
√
√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日内瓦会议
(1)时间:
(2)地点:
(3)地位:
(4)内容:
(5)意义:
1954年4月至7月
瑞士·日内瓦
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1)背景:
(2)时间:
(3)地位: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1955年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结合课本思考回答问题:
1、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2、万隆会议召开前和召开期间出现了什么问题?
3、针对这些问题,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地圆满成功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起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求同和团结。
“求
同”
“存异”
①都曾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
②亚非独立国家的共同目标都是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
①社会制度不同
②意识形态不同
亚非人民团结一
致,维护世界和
平,增进各国人
民之间友好合作
的精神。
“万隆精神”
2015年4月24日为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习近平同其他各国领导人一起走上万隆的亚非大道,举行历史性步行,象征着领导人们缅怀先贤走过的足迹。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材料: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对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代表团通过大会发言、广泛接触和解释工作,消除了某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虑,从而增进了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谊和相互了解。
①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归纳“求同存异”方针有什么意义?
②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意义: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项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的方针
背景 周恩来与印度代表首次提出、中缅印三国倡导 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求团结,求共识
实质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应该享有平等权利 国家不分社会制度,应该撇开分歧求共识,加强团结,增进友谊
影响 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我们的手中,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我们不敢忘却、不曾忘却,展望未来,在新时代的带领之下,走向大国外交之路。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中国的外交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背后是强大的祖国,是每一位中国人给予的底气。让我们用一句话送给周总理:
这盛世,如您所愿!
课堂小结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状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的背景
万隆会议的影响
万隆会议的经过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
帝国主义封锁孤立
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
内容
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团结与合作
1955年,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加强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意义
周恩来:“求同存异”
英国
结果
1.周恩来说:“中国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C.战略合作的外交政策
D.实行孤立的外交政策
A
当堂检测
英国
结果
当堂检测
2.(2025春·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鼓励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相互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中的“它”指“求同存异”的方针
B.表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文中的“它”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它”在万隆会议时提出,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C
英国
结果
3.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苏联 B.印度 C.缅甸 D.朝鲜
A
当堂检测
4.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其意在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适用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 B.适用于中国与印度、缅甸两国相处时
C.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D.直接促成中国全方位外交新局面到来
C
英国
结果
五十年代的中国外交取得了一些辉煌的成就,请结合所学,
课后思考:五十年代的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课后作业
民族的独立
国力的增强
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外交家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