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9 09:3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7分)
一、书写题(5分)
我能在田字格内正确规范地书写本单元重点词语。(每词1分,共5分)
chénɡ fá fènɡ xiàn jué jiàng yí sī bù ɡǒu jīnɡ bīnɡ jiǎn zhènɡ
二、选择题(15分)
下面各小题均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 )”里。(每小题1.5分,共15分)
下面词语中的带点字与“放假”的“假”读音相同的是( )
A. 假山 B. 假如 C. 假期 D. 真假
下列四组词语中,带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梅兰芳(méi) B. 蓄须(xù) C. 延安(yán) D. 崛起(jué)
“延”字可能与下面哪个字的读音相同?( )
A. 蜒 B. 楼 C. 盐 D. 残
用部首查字法查下列带点字,部首错误的一项是( )
A. 梅花(木) B. 蓄须(艹) C. 崛起(山) D. 追寻(辶)
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坚强不屈 B. 誓死抗战 C. 一丝不苟 D. 金宾简政
下列四组词语中,不是一对反义词的是( )
A. 兴奋——沮丧 B. 勇敢——怯懦 C. 荣耀——耻辱 D. 传统——追寻
《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B. 对革命精神的追寻 C. 对科技发展的渴望
D. 对友情的怀念
“梅兰芳先生的胡子,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蓄起来的。”这句话中的“蓄须”主要表现了梅兰芳的什么精神?( )
A. 对艺术的追求 B. 对金钱的渴望 C. 对侵略者的抗争 D. 对健康的重视
下列不属于中国革命圣地的是( )
A. 延安 B. 南京 C. 井冈山 D. 遵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谁在少年时期立下的志向?(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孙中山
三、判断题(5分)
我能在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括号里打“ ”,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的主人公是周恩来。 ( )
《梅兰芳蓄须》一文中,梅兰芳蓄须是为了方便化妆。 ( )
《古诗三首》中的《出塞》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告诉我们:读书应该有远大抱负,与国家命运相连。 ( )
四、填空题(12分)
默写古诗《出塞》。(4分)
, 。
, 。
根据《延安,我把你追寻》内容填空。(4分)
追寻__________,追寻__________;追寻__________,追寻__________。
《梅兰芳蓄须》中,梅兰芳为了拒绝为日本人演出,采取了哪些方法?请写出两种。(2分)
① ②
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 , ”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2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3分)
阅读短文(课内),完成练习(18分)。
周恩来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当时,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周恩来目睹了国家的落后和人民的苦难,深感必须通过知识来改变国家的命运。后来,他始终以这一信念为指引,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奋斗终生。
选择题(6分)
(1) 这篇短文主要赞扬了周恩来总理的什么精神?( )
A. 勤奋学习 B. 革命奉献 C. 热爱自然 D. 科学探索
(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崛起”可以理解为( )
A. 站起来 B. 变富裕 C. 成为强国 D. 发展科技
(3) 短文提到“积贫积弱的状态”,指的是当时中国( )
A. 经济发达,军事强大 B. 文化繁荣,科技领先
C. 经济落后,国力衰弱 D. 自然资源丰富
按短文内容填空(6分)
(1) 周恩来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__________任总理。(2分)
(2) 他在______________时期立下了宏伟志向。(2分)
(3) 他奋斗终生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简答题(3分)
你从周恩来总理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题(3分)
短文最后一句“后来,他始终以这一信念为指引,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奋斗终生。”中的“这一信念”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理解(15分)
《小英雄雨来》节选
雨来住在还乡河边,十二岁,跟他爸爸一样,像一尾鱼似的在水里穿梭。
一天,交通员李大叔突然跑进雨来家,气喘吁吁地说:“快!鬼子来扫荡了!”雨来趁鬼子闯进屋前,把李大叔推进了地道。自己刚跳进缸里,鬼子就破门而入。
敌人把雨来从水缸里拖出来,凶狠地问:“你说不说,看见什么人进来了?”雨来摇摇头。敌人气极了,把他拉到河边要枪毙。突然,枪声响起,雨来倒在了河里……
忽然,河面冒出个小脑袋,雨来凭借高超的游泳技术脱险了!
选择题(3分)
雨来能把李大叔藏进地道,主要依靠他的( )
A. 力气大 B. 机智 C. 熟悉地形 D. 游泳技术
判断题(3分)
(1) 雨来和爸爸都擅长游泳。 ( )
(2) 敌人来时,雨来自己逃走了。 ( )
(3) 雨来最后被枪毙了。 ( )
填空题(4分)
(1)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2分)
(2) 敌人想要知道________________。(2分)
简答题(5分)
雨来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请给你的亲友写一封信,分享你学习本单元革命文化故事后的感想。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具体,情感真挚,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书写题
惩罚 奉献 倔强 一丝不苟 精兵简政
二、选择题
C 2. D 3. C 4. D 5. D 6. D 7. B 8. C 9. B 10. B
三、判断题
2. × 3. 4. × 5.
四、填空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追寻信念,追寻光明;追寻梦想,追寻未来。(答案可根据具体课文调整)
① 蓄须明志 ② 装病拒绝演出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1) B (2) C (3) C
(1) 一 (2) 少年 (3) 让国家强大,人民幸福
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强调信念对周恩来一生的指引作用。
课外阅读
B
(1) (2) × (3) ×
(1) 还乡河边 雨来 (2) 李大叔的去向
雨来是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面对敌人扫荡,他沉着冷静地把李大叔藏进地道;面对敌人的威胁和枪毙,他宁死不屈,凭借游泳技术脱险,体现了坚韧不拔的抗日精神。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评分标准:格式正确5分,内容具体10分,情感真挚10分,字数达标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