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有答案)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有答案)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31 07:2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必修1
第3章第3节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5·福建三明期末)科学家通过下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细胞核的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过程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
C.过程②中a部分与过程①中a部分形成对照
D.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
2.(2025·福建龙岩高一上期中)下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②由DNA与蛋白质构成,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C.③与D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④有利于DNA和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
3.(2024·山东临沂期中)细胞核功能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间很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的实验研究,下列关于细胞核功能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将黑色美西螈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移植后发育长大的美西螈全部是白色的
B.如果将蝶螈的受精卵横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有很少的细胞质相连,发育一段时间后,将其中一个细胞核再挤到无核一侧,两侧将同时发育为正常胚胎
C.将变形虫切成两半,一半有核,一半无核,无核一半的摄食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都将受到影响
D.伞藻的嫁接实验证明了伞藻的形态结构取决于细胞核而不是细胞质
4.(2024·人大附中期中)下列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分别含有的是染色质和染色体
B.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由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C.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容易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D.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5.(2024·安徽安庆二模)施一公院士及其团队通过电镜观察非洲爪蟾的核孔复合体(NPC)结构,发现NPC附着并融合在核膜上。NPC是真核细胞连接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双向通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附着有NPC的核膜与内质网膜、细胞膜均直接相连
B.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真核细胞中NPC的数量相对较多
C.真核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必须依赖核膜上的NPC结构
D.正常情况下DNA和蛋白质均可通过NPC进出细胞核
6.(2024·江苏镇江期中改编)如图是电镜下细胞核的结构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核仁,与细胞质中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伞藻的嫁接实验与核移植实验说明了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②是核膜,外层核膜与内质网直接相连,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D.②上有孔,允许大分子物质自由通过,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7.(2024·辽宁辽阳高一上期末)亲核蛋白是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具有头部和尾部。科学家为研究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机制,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组别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A 放射性标记亲核蛋白,注入细胞质 细胞核内有放射性(+)
B 分离亲核蛋白的头部,放射性标记后注入细胞质 细胞核内无放射性(-)
C 分离亲核蛋白的尾部,放射性标记后注入细胞质 细胞核内有放射性(+)
(注:“+”表示有放射性,“-”表示无放射性)
A.本实验不能用15N进行标记
B.细胞核对于吸收的物质具有选择性
C.亲核蛋白的头部是进入细胞核的关键
D.亲核蛋白可能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
8.(2025·北京朝阳区期末)核膜和内质网膜可能由细胞膜的内陷演化而来,这一假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连同DNA发生内陷最终形成细胞核
B.膜结合的核糖体连同细胞膜内陷形成了粗面内质网
C.该假设能解释核膜有两层,内质网膜有一层的现象
D.这种演化不利于细胞内生化反应高效有序进行
9.(2024·河南南阳期中)核纤层以网络形式分布于核膜内侧,由特殊的纤维丝状蛋白组成。核纤层能维持细胞核正常的形状与大小,有利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隔离与信息交换。下列有关核纤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核纤层的结构模式图属于物理模型
B.组成染色质的蛋白质由结构①(核孔)进入细胞核
C.核纤层的隔离作用会减弱细胞核对细胞代谢的控制
D.核纤层被破坏后,细胞核的形态和功能均会发生改变
10.(2025·江苏连云港期末)如图为细胞核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是蛋白质和DNA分子自由进出的通道
B.b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c可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调控中心
二、多选题
11.(2025·辽宁朝阳高一上期中)伞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图1和图2分别为科学家以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为材料进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图1实验结果说明伞藻帽的形态由细胞核决定
B.图1中的②(甲伞柄+乙假根)与图2中的③(乙细胞核+甲细胞质)新生长出来的伞帽都是伞形帽
C.图2实验说明细胞核能通过影响细胞分裂控制伞藻帽的形态
D.图2的实验是对图1研究细胞核功能实验的完善和补充
12.(2025·新疆乌鲁木齐高级中学期末)核旁斑一般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大型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因大多分布于核散斑附近的染色质间区域,故而得名。据研究结果可知核散斑中不含磷脂。依据以上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核旁斑位于细胞核内,属于亚显微结构
B.从分布来看,核旁斑可能参与染色质的组成
C.上述信息表明核旁斑的功能与核仁的功能相关
D.核散斑与溶酶体相似,均为无膜结构
三、非选择题
13.(2024·福建南平期末)如图为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①主要由______组成,在细胞分裂时,经______成为染色体。
(2)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膜上的③数量比较多,利于实现细胞核质之间频繁的______。
(3)将变形虫切成两半,一半有核,一半无核。有核的一半,照样摄食,失去的伸缩泡可以再生,还能生长和分裂;无核的一半虽能消化已吞噬的食物,但不能摄取食物,体现了细胞核具有______的功能。
(4)研究小组用蛙的脑细胞(通常不再分裂,其DNA的合成活性也非常低)和蛙的成熟未受精卵细胞(处于即将开始活跃的DNA合成的状态)做实验,把分离出的脑细胞核注入这种卵细胞时,很快脑细胞核就被活化,开始合成DNA。说明细胞的生长发育是______的结果。
14.(2024·河北保定高一上期中)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中填序号):
(1)只有在______(填“真核”或“原核”)细胞中,使用______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该图所示的结构。
(2)[3]能被 染成深色,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是[ ] ,它对物质的进出具有______性。[2]在细胞内具有重要的功能,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其数目 。
(3)图中与核糖体中RNA的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
15.(2024·黑龙江哈尔滨测试)为探究细胞修复细胞核中错误折叠蛋白的机制,研究者在细胞中表达了一个融合蛋白L-G,该蛋白分布在细胞核中,其中L是受热胁迫易错误折叠的部分,G是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热稳定的部分。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布情况,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融合蛋白在细胞质合成后通过______进入细胞核,判断依据是______。
(2)正常温度和热胁迫条件下融合蛋白均发绿色荧光,说明______。
(3)热胁迫后,融合蛋白与NPM1的叠加区域增多,恢复正常温度后叠加区域减少,推测核仁可能具有______的功能。
(4)图中虚线所示位置若为细胞的某结构,结合细胞核结构分析,该结构不可能是______(填“核膜” “核孔”或“染色质”),理由是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D
2.A
3.C
4.D
5.B
6.D
7.C
8.D
9.C
10.A
二、多选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11.ABC
12.A
三、非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填写答案)
13.(1)DNA和蛋白质;螺旋化(或高度螺旋化)
(2)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3)控制细胞代谢(或控制细胞生命活动)
(4)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作用(或细胞核与细胞质共同调控)
14.(1)真核;电子(或亚显微)
(2)碱性染料;[2]核孔;选择;增多
(3)[1]核仁
15.(1)核孔;融合蛋白为大分子物质,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
(2)融合蛋白中的G部分(热稳定部分)不受热胁迫影响,荧光特性稳定
(3)修复错误折叠蛋白(或辅助错误折叠蛋白恢复正确结构)
(4)核孔;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通道结构,不呈连续的线性分布,而图中虚线为连续的线性结构(或“染色质为细胞核内细丝状结构,不具备边界样的连续分布特征,与虚线形态不符”,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