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课件 (2)【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课件 (2)【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19:4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湖北黄冈是“黄梅戏”的发源地,
也是李四光的家乡。来自黄冈的大型
现代黄梅戏《李四光》日前在人民大
会堂上演。这是黄梅戏舞台上首次出
现科学家的形象,也是黄梅戏首次在
人民大会堂上演。该剧将李四光创作的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作为贯穿全场的主题曲。配词中唱道:“坎坷崎岖的小路上,遍布荆棘丛生,没有星光,没有月明,有一个孤寂的身影……”歌声一响起,全场为之动容。请思考:
1.“坎坷崎岖的小路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李四光为中国作出过哪些突出贡献?知识点 一 留学归来 报效祖国
1.留学日本:清朝末年,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读小
学时被选送到日本留学,考入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
_____专业;回国后被清政府授予“工科进士”。造船2.留学英国: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初学采矿,后改学
_____,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3.毅然回国:李四光婉谢老师让他留英的好意,毅然回国,
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为祖国培养_________。地质地质人才【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李四光回国后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参加了汉口的保卫战……随后,他被选为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正当李四光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之时,辛亥革命失败了。他发愤专心于科学技术的研究,走“科学救国”之路。他去英国留学,先是学采矿,后来转到地质。他祈盼着有一天,得见政治清明之世,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百度百科探究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李四光的救国之路经历过怎样的转变。
提示:从革命救国到科学救国。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四光学过哪些专业。
提示:造船、采矿、地质。
(3)李四光救国之路和学习专业的转变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李四光知识广博,其专业的选择服从国家需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知识点 二 杰出贡献
一、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
1.创立地质力学: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新华夏海的起源2.其他领域:
(1)古生物学研究:创立__________的鉴定标准——提高鉴定
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冰川学研究:确定中国___________的存在——推翻外国人
的错误结论。科化石第四纪冰川二、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1.地质力学理论的运用:
(1)寻找石油资源: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相继勘测到
_____、大港、_____、华北等大油田;使中国摘掉“贫油”的
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能源保障。大庆胜利(2)寻找铀矿资源: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寻找铀矿资源,
为发展我国_____事业作出了贡献。
(3)探索地震预报: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作了大量研究,有效
地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 核能2.对李四光的评价:
(1)学术地位: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_________的创建人,
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人格魅力:一生都奉献给科学事业,献给祖国和人民。
(3)总体评价: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
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地质力学【合作探究】
结合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及下列材料:
  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采。”探究分析:
(1)材料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背景是什么?
【思路分析】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状况、经济发展要求、中外地质学家的观点等方面回答。
提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严重短缺;国民经济恢复后和随后开始的工业化建设,使国家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当时大多数中外地质学家认为中国是贫油国。(2)根据李四光的理论,我国相继找到了哪些油田?
提示:大庆、大港、胜利、华北等大油田。
(3)李四光的实践揭示了什么哲学原理?
提示: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一、李四光先后两次放弃优厚待遇回国工作
  (1)李四光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报效祖国的志向。去英国留学的初衷就是让中国有自己开发的矿藏。得到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后,虽有机会在英国工作,并且待遇优厚,但当时中国地质科学正是初创时期,急需大量此类专业人才,作为一个中国人,李四光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所以毅然踏上了回国路。  (2)20世纪30年代初,李四光获得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国讲学,因当时国民党的腐败以及李四光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十分失望,拒绝回国。新中国成立后,他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不断的奋斗,对此寄予厚望,李四光感到国家复兴、科学发展有望,便克服重重困难,回国全力投入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提醒】近代中国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政府的腐败、新中国的建立和李四光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影响李四光人生选择的重要因素。  二、李四光的科学贡献
  从理论研究领域和实际运用两个方面分析:【特别提醒】李四光先生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