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9 04:4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印度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1.地理位置
(1)观察图片,描述古代印度的范围。
喜马拉雅山
印度洋
东:孟加拉湾
南:印度洋
西:阿拉伯海
北:喜马拉雅山
地理气候:位于亚洲南部,三面环海,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河流域
(2)观察图片,描述古代印度的相对位置
1.地理位置
①印度河水量丰沛。
②河水泛滥给沿河地带的耕作带来足够多的淤泥,形成冲积平原,为农业和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③河流与平原为人类提供了交通之利,便于人们互通信息和组织合作。
印度河流域
观察图片,分析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的原因。
摩亨佐·达罗城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从遗址看,这两座城市的建设都经过精心规划。城市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2.文明兴起
①出现时间:
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②代表遗址:
哈拉帕遗址
1.早期文明
在这里,考察人员找到了此地发生过多次猛烈爆炸的证据。爆炸中心1千米半径内所有的建筑物都成了粉末。距中心较远处,发现了许多人骨架。从骨架摆放的姿势可以看出,死亡的灾难是突然降临的,人们对此毫无察觉。这些骨骼中都奇怪地含有足以与广岛、长崎核袭击死难者相当的辐射线含量。
①时间:
雅利安人,白种人,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
③发展状况:
公元前1500年左右
2.国家出现
②民族:
约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土著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雅利安人发迹于中亚之时,已知农耕畜牧,已知纺织陶冶。……他们一入印度,便把土著人民征服下来,定居于旁遮普与恒河之间,在达罗毗荼人的文明基础上,发展城市工商各业,造成光辉灿烂的文化,与埃及巴比伦比美。
——周谷城《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给印度带来的影响。
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印度北部出现许多小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的人分开,就是肤色。……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的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
——摘编自赵伯乐著
《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雅利安人对原住民会持怎样的态度?如何区分自己与原住民的不同?
3.古印度文明鼎盛时期
阿育王石柱
—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公元前324一前187)开国君主月护王,历九位君主,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此戒除杀生。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
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黄金,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印度也是“大象之国”,象兵是古代印度的重要兵种。传说古代印度国王出游时,常动用上千头大象。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黄金之国
大象之国
数字之国
(1)种姓制度
①含义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
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
等级制度
3.文明成就
被征服者、
贫困破产者
几乎没有权利,
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婆罗门
(第一等级)
刹帝利
(第二等级)
吠 舍
(第三等级)
首陀罗
(第四等级)
掌管祭祀
祭司、贵族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国王、武士、官吏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②内容
(1)种姓制度
《佛本生经》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年青的婆罗门外出学习,他整整一天粮水未进,又累又饿。后来遇到了一个首陀罗,后者看到他饥饿的样子,便好心的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了饥饿的婆罗门年轻人。
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已饿得几乎连思考的力气都没有了,狼吞虎咽地把东西吃进了肚子里。吃完后,这个婆罗门才想起该问清楚施舍者的身份,那位首陀罗如实相告。一时婆罗门青年只觉如睛天霹雳,他翻肠倒胃地把刚吃进去东西吐光,仍觉自己肮脏不堪,最后直到把鲜血也吐了出来。他悲不自禁,独自走进密林深处,不再见任何人,不吃不喝,直至悲伤地死去。
(1)种姓制度
材料一:印度电影《流浪者》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材料二: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材料三:1993年底的报道说,印度北方某村一对不同种姓的青年在私奔五年后,回到村子,希望能被乡亲们接纳,结果被族长的“法庭”宣布枭首示众!这对青年被以极其残酷的行刑方式处死,围观的村民却欢呼,而这对青年的父母也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邱永辉:《“纯洁与污秽”——论印度的种姓婚姻》
从上述材料可看出种姓制度的特点和实质各是什么?
(1)种姓制度
③特点
④实质
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是奴隶主(高级种姓)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一种为保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1)种姓制度
身为精神领袖,地位崇高,日子快活
有权有钱但是被婆罗门管的靓仔
舒舒服服能过好日子
埋头干活,苦呀
“不可接触者”——贱民
被歧视凌辱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假如你生活在种姓制度下,你有什么感受
公元前6世纪,印度进入列国时代。在不断在各国通过扩大领土的战争中,刹帝利掌握实际的军事力量,获得政治地位,取代婆罗门种姓的权威。
佛教诞生
(2)佛教创立
①时间:
②人物: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3.文明成就
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磐。
③产生背景:
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1>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赢得刹帝利的支持
赢得普通民众的支持
2>提倡消灭欲望以解脱苦难,宣扬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
迷惑百姓,有利于统治
3.文明成就
(2)佛教创立
④内容(教义):
印度
中亚
中国
朝鲜、日本
缅甸、泰国、柬埔寨等
锡兰
丝绸之路
⑤传播概况:
(2)佛教创立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岗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
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
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玄奘取经
⑥佛教的影响:
(2)佛教创立
公元11世纪,突厥人占领北印度,传播伊斯兰教。1193年突厥人带兵侵占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避难,标志着佛教在印度的消亡。公元2世纪时,婆罗门教进行重建和改组,成为了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影响日益广泛。
①文字:印章文字
②数学:阿拉伯数字
(3)其他成就
③文字史诗: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④建筑艺术:
阿育王石柱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中国
尼罗河
两河流域
印度河
恒河
黄河
长江
思考:比较亚非文明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相似之处?说说这样的地理环境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
有充足的水源灌溉,土地肥沃,有利于从事农业生产;气温适宜,有利于早期人类生活,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
思考:比较亚非文明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相似之处?说说这样的地理环境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
相似之处:
影响:
①大河流域; ②北纬20—40度
古埃及 两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 中国
地理 位置 亚洲东部
发源地 黄河、长江流域
奴隶制国家出现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文明 成果 甲骨文、青铜器、中医学等
共同 之处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以农业为主,都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亚洲西部
《汉谟拉比法典》、阴历、楔形文字等
非洲东北角
尼罗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
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等
亚洲南部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2300年
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