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同步课件 分层练习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同步课件 分层练习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9 07:25:08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语文园地三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
1 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路线参观图。
2 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重点阅读材料一、三、四
重点阅读材料一、二、四
学习《故宫博物院》
交流平台
我要完成的阅读目的 我要关注的段落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仔细阅读
浏 览
浏 览
学习《竹节人》
根据阅读目的
选择阅读方法
重点——详细阅读
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
略读——浏览
与阅读目的的关联不强的内容
阅读前想好阅读目的
针对目的选择阅读方法
交流平台
阅读习惯
学习了这个单元,我知道了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如,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王同学:
01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张同学:
02
我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读书时要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李同学:
03
交流平台
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跟阅读目的不相关的材料可以不仔细读。
掌握“有目的地阅读”策略,逐渐养成习惯。
看例子仿写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地点
人多
入迷
看例子仿写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细节描写
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
看例子仿写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塑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舒了口气。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想象、夸张
大量的细节描写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丹。
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
迁移运用
弟弟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
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
书法老师写字入迷了……
…………
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写好后,交换阅读,互相提提建议。
他斜靠在沙发上,左手牢牢地抓着手机,右手食指飞快地划着屏幕。终于划到了俄罗斯方块,他的眼神顿时亮了,嘴角往上一提,划出了一道漂亮的弧线;身体像松开手的弹簧“唰——”地一下子绷直了。
玩游戏(片段)
读书入迷
一位扎着马尾的小姑娘,右手托着下巴,左手拿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她时而皱紧眉头想着什么;时而甩甩垂到额前的刘海儿;时而扶扶那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时而因故事的高低起伏而发出几声长叹,过后如释重负般发出几声清脆的笑声。看那神情,好像完全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节里了。
学习用序数词
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种分条列项的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分条列项的表达方式可以使说明的内容一目了然,使说理更透彻,使表达更清晰顺畅。
创设情境 有序表达
你是一个足球爱好者,想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你会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预设:我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理由:一是我爱好体育运动,跑步是我的强项;二是我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我有责任感;三是我能带领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
预设:亲爱的妈妈,踢足球有很多好处:一是能有效地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使肺活量增强;二是能强化腿部的骨骼,使骨骼更结实粗壮;三是能提高免疫力,使身体更健康……
班级里举行“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活动,你会用什么表达方式,向老师、同学们介绍自己?
用这样的方式说明理由会使听众或读者觉得条理清晰,理由充分,说理性强,说服力大。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主要作品: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等,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 熹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春天里。
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春日:
胜日:
寻芳:
泗水:
滨:
光景:
等闲:
东风:
春天。
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 以看出诗人的好心情)。
游春,踏青。
河名,在山东省。
水边,河边。
风光风景。
春风。
理解古诗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那里风光无限,刹那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哪里都可以领略到春风的气息。
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
你能想象出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致吗
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交流了课文中、课外阅读中、习作中涉及的场面描写。还学习了“反复”这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学习了更多的写作方法,还背诵了《春日》,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能大胆运用本节课所学——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巧用表达方式,这些方法技巧。同时,也能引用古诗《春日》,来给我们的文章增添色彩。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三 分层作业
1.学习了这个单元,我知道了要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例如,要为家人计划故宫日游,应该重点阅读《故宫博物院》中的 、 和 。读书时,我们要先想一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例如,我们带着“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的乐趣”这一任务读《竹节人》,有关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一下就可以,而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就得 。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D.材料四 E.细读 F.浏览
2.要确定阅读方法,最好先明确( )。
A.文章字数 B.文章作者 C.写作手法 D.阅读目的
3.下面适合用浏览的方法阅读的是( )。
A.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B.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C.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概要 D.对有启发的地方作批注
4.下面有关“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明确阅读的目的和任务,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需要在详细读完一遍文章之后进行。
B.开始阅读之后,可以先大致浏览一下文章内容,再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需要重点阅读的部分。
C.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如找出中心句、提取关键信息、勾画关键词等。
D.阅读结束后,可以查找其他资料,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完成阅读任务。
5.准确的神态、动作、场景等的描写,可以形象地刻画出人物的状态。下面的句子,阅读语句,完成练习。
A.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昨昨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B.下课铃声刚响,教室里就沸腾起来了。同学们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座位,原本安静的教室立刻闹成了一团。
(1)上面的句子,描写出人入迷状态的是( )
(2)语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入迷状态的?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抓住围观者人数之多以及动作来表现
B.抓住围观者的声音、注意力来表现
C.通过围观者的感受来表现
D.通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
6.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对某件事人迷的样子。读一读,试着写一写。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1)我们能从“攒着”“ ”“ ”等词感受到作者和小伙伴们玩竹节人时的人迷。
(2)动画片吸引来了好几个小伙伴,他们围坐在电视机前。你看,王瀚文的手一直放在嘴边, ;徐子洋瞪大双眼, ;张妍妍呢,手上端着一杯芒果汁, 被子里的芒果汁什么时候没了都不知道。(表现小伙伴们观看时的入迷)
7.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别人入迷的样子?选择一个情景写下来。
8.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汉文读物在形式上具有这些审美特点:一是汉字形体具有图像性,加之书写工具的不同、笔墨运用的变化等,使字体显得千姿百态,气韵生动;二是相邻的短语或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位置一致,就会产生句式均齐的美感;三是汉语乐感强,如果利用押韵、反复等手段,让相同的声、韵母有节律地重复出现,会形成一唱三叹的音乐美。
⑴语段运用 结构,有序地列举出汉文读物形式上具有的审美特点, 说明,几个特点之间用 隔开。
⑵使用这种方法表达观点的好处是:
参考答案:
1. A 、 C 和 D 。 F 、 E 。
2.要确定阅读方法,最好先明确( D )。
3.下面适合用浏览的方法阅读的是( C )。
4.下面有关“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5.(1)A(2) AB
6.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对某件事人迷的样子。读一读,试着写一写。
(1)我们能从“攒着”“跺脚拍手 ”“咋咋呼呼 ”等词感受到作者和小伙伴们玩竹节人时的人迷。
(2)动画片吸引来了好几个小伙伴,他们围坐在电视机前。你看,王瀚文的手一直放在嘴边,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徐子洋瞪大双眼,眼睛似葡萄般大小 ;张妍妍呢,手上端着一杯芒果汁, 被子里的芒果汁什么时候没了都不知道。(表现小伙伴们观看时的入迷)
7.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别人入迷的样子?选择一个情景写下来。
她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手捧着书静静地阅读。书中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她。她时而弯起嘴角,时而蹙起眉头,时而发出一声叹息。一片秋叶落在她头上,她浑然不觉。她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忘记了自己。
8. (1)总分 逐条 分号
(2)可以把观点表达得很清楚,便于读者抓住要点;可以把理由表达得很有序,条理分明。
(3)示例:我要竞选体育委员的理由有:一是我爱好体育运动,跑步是我的强项;二是我有责任感,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三是我能带领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在学校的体育比赛中为班级赢得荣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三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通过交流,懂得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 3.体会顺序词在表达上的妙处。 4.积累古诗《春日》,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中蕴含的哲理。
重难点 1.学习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总结方法 1.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单元大家一起学习了三篇课文,从中你一定有所收获,谁来分享一下?(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让我们带着收获进入语文园地的学习,看一看哪位同学掌握得牢固,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的前面为我们布置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要我们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一个是要我们详细介绍一处景点。你是怎样完成这两项任务的? 3.教师小结:我们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就没有必要把四份材料仔仔细细读一遍,而是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做的任务是介绍太和殿这一处景点,则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 4.学习《竹节人》时,大家运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5.教师再次小结:我们要仔细阅读的是与制作和操作这种玩具相关的部分,对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一部分,就可以粗略地浏览一下。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做, 二:词句段运用 关注描写方法 1. 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2. 指名同学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认识,说说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 (1)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人搏斗的情景。这段先写了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音、注意力等方面,写出了围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2)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座位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节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是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 (3)第三段文字作者通过“上前、后退、叽里咕噜、闪着异样的光、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痴痴地微笑、轻轻地舒了口气”等关键词,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巧用“……”“——”,写出罗丹塑像时的认真态度和入迷的情景。 4. 教师总结: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 (板书: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5.体验尝试:选择一个你印象深刻的情景,运用总结的方法,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 6.学生交换阅读,互相提提建议。 (二)学习用序数词,有序的表达方法。 1. 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一段话,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的好处。 2. 分组交流讨论: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在文章中对一种事物进行说明时,为了使条理更清楚,让读者更明白你所表达的观点,采用“一是……二是……三是……”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可以使表达条理清楚,观点明确。 3. 教师检查,指导: (1)这段话讲的是人们认为的天体上的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作者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板书)的方式,把四个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了。 (2)用这样的方式说明理由会使听众或读者觉得条理清晰,理由充分,说理性强,说服力大。(板书:说理) 4.创设情景,表达交流。 (1)班级里举行“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活动,你会用什么表达方式,向老师、同学们介绍自己?(学生自由交流) (2)你是一个足球爱好者,想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你会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学生自由交流) 师生评价,主要评价依据: ①是否用上了刚学到的方式;②理由是否充分,并且相互独立,与其他各项没有交叉或相容关系。 三:日积月累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出示课件,介绍作者,理解难字。 (1)明作者: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2)解诗题:“春日”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3.逐句学习,理解诗意(课件) (1)“胜日寻芳泗水滨” 胜日: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 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2)“无边光景一时新”   光景:风光景物。 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 全句的意思:那里风光无限,刹那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等闲识得东风面” 等闲:随意。 识得:认识到。 东风面:春天的面貌。我国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全句的意思:哪里都可以领略到春风的气息。 (4)“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全句的意思: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4.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 (“万紫千红总是春。”)  你能想象出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致吗 (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5.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 (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6.(1)感情朗读,练习背诵(课件出示)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练习背诵。自由背,同桌背。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交流了课文中、课外阅读中、习作中涉及的场面描写。还学习了“反复”这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学习了更多的写作方法,还背诵了《春日》,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能大胆运用本节课所学——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巧用表达方式,这些方法技巧。同时,也能引用古诗《春日》,来给我们的文章增添色彩。
作业设计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小练笔:课间观察一位同学做事入迷的样子,写一段话。 2.把本节课自己喜欢的片段,整理到阅读笔记本上,多读几遍,学会多积累、巧运用。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三 学习任务单
一:交流平台 总结方法
1.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的前面为我们布置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要我们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一个是要我们详细介绍一处景点。你是怎样完成这两项任务的?
2.我们在学习《竹节人》时,如果你的阅读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你在阅读时应仔细阅读哪些部分呢?
二:词句段运用 关注描写方法
(一)看例子,仿写人物入迷的情景。
1. 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2.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
(1)弟弟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了……
(2)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
(3)书法老师写字入迷了……
(二)学习用序数词逐项说明理由的表达方法。
1. 读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一段话,注意加点的部分,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2.请同学们从下面两个选题中自选一个,用自己刚刚学到的方式讲出自己的理由。
三:日积月累
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画面。
3.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
4.练习背诵
竞选班级体育委员
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